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复制链接]

查看: 214464|回复: 691
1#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LP的复活,说明了两点:1、自然才是科学的灵魂;2、CD确实不如人意。因此,CD的发明是错误的提法不无道理。
但,宽容情况下,CD仍然可以很好声。之前,人们一直在改进......包括:补值插补,干扰插值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事实是:如果光拾信错误,后续数学运算只能更不自然!光拾信的错误包括:机械抖晃、光学干扰、电磁干扰、晶震误差这四项是主要的。因此,LPD的说法,从逻辑上没错,只是,未知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办法?——透镜改造?“光—电”信号转换方式或材质的改变?加光干扰?晶震电路的改进?还是其他?每一种方法,如果diy需要考虑的重点都是消除不确定性。


“好的CD机有极高的低频分析能力,这一点是LP做不到的,LP是振动感应,必然"刹不住“,而CD是0101,你如何进,我就如何出,所以听有些录音有问题的CD片就会觉得很搞笑,会听到不是乐器或电子乐器发出的低音,把毛病都听出来了。
由于还原性好,所以能听到更充满能量感的低频,该劲则劲,该松则松。听鼓声作对比是再好不过了。 ”——??
激光LP拾信您听过未?其效果是因为欠阻尼而成的不自然!振动就是振动!声音也只是振动!“刹不住”只能怪自己(人类)技不如人(自然),而不能否定了LP的模拟特性。
分享 转发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2#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话说回来,玩LP真有艺术性,的确是在客观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修养在通过唱片来演绎自己的音乐——但,玩音响中那一个环节不存在这个主观性?我想:这才让音响这个东西带上了文化的色彩!只是:正确永远是基础!全面的主观原来就不与品味相容!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3#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表达不准确:LP激光杂信到底该说是欠阻尼还是过阻尼?^_^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4#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KENTRYFO兄不要生气,”——呵呵,老浦东啊老浦东,虽然缘铿一面,我却是对你景仰有嘉的啊,何来生气了?“认真研究cd机芯才是让cd机出好声的正确出路”啊!中国人玩音响,什么都DIY过了,不DIY那个CD机芯?——出奇啊!而事实是:能够买得到的CD机机芯确实是太粗陋了!——这是我顶此贴的原因。把光头、机芯摆上台?^_^LEt's go!看实际了!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5#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激光LP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因为没有纠错功能是一大致命伤,LP片很容易变形,没一张是平的,所以在激光读片时就已经有了失真。

其次即使是理论上“平”的片子,也只有第一次好声,转过一圈以后,低音部分的槽磨损就大于中高音部份,造成激光读取失真,除非是只用全新的全平LP片,否则读到的必然已是失真的信号。”——你的理解是错的.......不谈激光LP了,先集中精力搞好目前这一贴的CD机吧!实际上,作为偶尔的DIYER,为机芯和光头费过不少神。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6#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嘿嘿.......那是更怪的圈圈了!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7#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能够更好吗?三洋的光头,有没有尝试配重与伺服电路配合起来玩?cec就这么干的,但是,也许是机械阻尼的影响,低频响应不是很充足........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8#

回复: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哀,爱吹就吹呗!只怕是越吹越漏馅了。;P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9#

回复: 从原子粒声侃到CD机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7-8-29 10:23:00 发表
吹牛是逞一时之快,好声音才是硬道理。

新技术的诞生必然会有个完善的过程,不过CD这个技术“完善”了25年好像也太长了点,对知其所以然的人来说是技术的东西,很多人会认为是魔术。向来如此。

很多玩音响的高......

cd技术完善了25年是对的,CD技术早在25年前已经完善了也是对的。实际上,我相信25年前cd理论已经成熟,迈向理论目标的应该是具体的工艺、材料,25年后的今天,有两条路:从理论上的数码化技术和从严格遵循理论要求的工艺水平。我们相信工艺方面的探索已经很有前科,关键是材料的变革,而材料的变革又引申了其他的理论问题........我原来期待的是有人把所有探索了的工艺能够集大成而用之,或者有对应的材质采用,可惜!你如果不是吹水,也是吹水!或是你把别人的成就(材料生产的改进)披上自己身上,告知所有人:这是皇帝的新装!^_^可.......别越吹越漏馅了。
生命因聆赏而精彩![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1521295659833.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