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山论线!!!5款diy信号线试听结果(10月4日下午1点~5点) [复制链接]

查看: 36369|回复: 233
1#

小乐虫 在 2005-10-4 21:59:55 发表的内容
只听过1600和威马银柳2,感觉威马银柳2两端延伸稍好,听人声各有特点.但1600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弦乐的全频流畅连贯性确实出色.


我也感觉1600全频流畅连贯性确实出色,但其通透度略低于银柳2,也低于相位08线,更低于紫荆花终极版。
分享 转发
TOP
2#

dong33 在 2005-10-4 22:16:29 发表的内容
wxs 在 2005-10-4 21:57:1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0421123668271.jpg[/upload]


啊,董兄,此茶怎无汤色?


王兄,这是今年的早秋铁观音茶,是第一道茶呵,汤色嘛就比较透亮及偏绿色。茶味就十分的“嘛嘛哋”,还是等正秋茶吧,呵呵。[/quote]

那敢情好,我喝ing
TOP
3#

偶详细听过相位08线,应该说高频较为出彩,通透度、线条感均不错,声音较阳刚,但总觉得频段间的连贯性正如残剑老师所说。
TOP
4#

残剑831 在 2005-10-4 21:16:08 发表的内容

     关键个人由于喜好不同,听感也会有不少出入,老鹰兄的那位烧了20年的同事最喜欢1880,其他几款很多时候他摇头。GRAMMY兄就很喜欢紫荆花播古璇时的感觉,觉得人声特亲切。所以我们只是尽可能的叙述其过程和感觉,这个人的感觉喜好用自那个人身上就不一定合适:)


紫荆花播人声,确实特感亲切。
TOP
5#

残剑831 在 2005-10-4 22:08:55 发表的内容
wxs 在 2005-10-4 22:05:00 发表的内容
小乐虫 在 2005-10-4 21:59:55 发表的内容
只听过1600和威马银柳2,感觉威马银柳2两端延伸稍好,听人声各有特点.但1600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弦乐的全频流畅连贯性确实出色.


我也感觉1600全频流畅连贯性确实出色,但其通透度略低于银柳2,也低于相位08线,更低于紫荆花终极版。


    我感觉1600的高频要集中些,密度不错(个人认为高频也需要密度感的)但没有紫荆花那么纤细飘逸。


是的,1600的高频要集中些,也略厚些;紫荆花中高以上显得清瘦,因而感觉纤细飘逸,这就是风格上的明显区别吧。1600如单拿高音,紫荆花则如贵族高音。
TOP
6#

紫荆花煲过95小时后有突变,主要表现在:速度明显变快,明显变的凝聚,对比明显加强,分隔度更高,声音变干净、清爽;低频的下潜和冲击力更是有点吃不消。
TOP
7#

小乐虫 在 2005-10-4 21:00:11 发表的内容
wxs 在 2005-10-4 20:51:02 发表的内容
紫荆花煲过95小时后有突变,主要表现在:速度明显变快,明显变的凝聚,对比明显加强,分隔度更高,声音变干净、清爽;低频的下潜和冲击力更是有点吃不消。


紫荆花、威马银柳2号、WX1600在WXS兄的系统表现如何?


小乐虫兄:紫荆花(我用的是终极版)以及WINKLL1600在我系统里的听感与残剑老师前面描述的基本一致。紫荆花在95小时前是会感觉有点松散、口型偏大,钢琴低音区丰富的泛音确实有点看不到键盘的感觉,但95小时之后,可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声音会变得凝聚、紧凑、有力;乐曲的起伏变化表现的十分到位,因而乐感不错,人声齿音虽略有强化却很亲切(并不太过),今天本地烧友安德森、LKJ来我家听了,都感觉播人声感情的表达不错,尽管紫荆化确实带美化的修饰(修饰的是音色)但其音乐的感染力确是比1600和威马银柳2要深刻,这一点,1600和威马银柳2要平直些;另外,紫荆花终极版的低频下潜力、冲击力明显比1600和威马银柳2强劲;紫荆花把音场撑的很开,尽管煲熟声音变紧凑凝聚了,但实体感还是不及1600和威马银柳2,紫荆花有种空灵的听感;1600的音像立体感最好;相对而言,威马银柳2带点胆味,比另外两线略厚声。现在我的系统上紫荆花与威马银柳2一前一后搭配使用。
TOP
8#

残剑831 在 2005-10-4 21:57:59 发表的内容


    噢!原来兄用的是终极版,那听感应该会比我们对比的限量特别版好不少。对比的这条特别版是1.25米的长度,grammy兄听后感觉比他煲了100多小时的1米限量版要好些,可能也和他的信号线方向性相反有关(grammy兄一直用于我们的那条线相反的方向听和煲,不过他一直是使用这个方向,不知道紫荆花是否有固定的方向性)


紫荆花因无屏蔽,故无方向性,以第一次使用定的方向一直保持此方向即可。
TOP
9#

踏雪无痕 在 2005-10-5 15:46:15 发表的内容
几位兄弟已经说得很透彻了.
昨天晚上细细品味了几款线的听感,有以下几点感受:
1、以前确实没有在这样比较全面的器材上比较这么多的咸菜,因此,对咸菜的作用认识还是有限。只是在自己的系统上比较了几款差别比较大的咸菜,觉得咸菜的差别是可闻的。但昨天的试听,我深深感到,咸菜是各有风格的,咸菜的作用比我以前感到的还要大。
2、印象最深的是紫荆花和1880,两款咸菜都很有性格。1880真实,紫荆化传神。紫荆花的细节丰富,音场比较宽阔,正如残剑的感觉:高频比较飘逸,中频厚度适中,低频深而松软。听人声和弦乐最佳。全频的透明度很高,延伸的纵深有实在的距离感。声音传神唯美但不加盐添醋。1880的声音很忠实乐器的本色,特别是在老鹰的器材上,高中低频的量感与凝聚力相当出众,不娇不媚,真实而稳重地还原音乐,特别是钢琴的击弦触感。
3、个人感觉,要充分发掘和感受咸菜的特点,必须结合自身器材的特性,同时从自己的听音喜好出发。没有百搭的线。昨天回家后,在自己的S2A+雨后P3ES-2上,又反复听了试听时的几张CD,个人还是喜欢比较松软唯美的声音。呵呵


对紫荆花的描述相当精彩,我的听感几乎完全一致。煲熟前的紫荆花的低频是感觉有点松软,但煲过95小时后就变得凝聚而有点霸道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