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聆听的深度广度听感器材不同,甚至年龄、经历不同,
使得对音乐、音乐家、演绎的爱好和结论不同,都蛮正常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最终还是要自己的心灵收货。。。
我听乐早期,用的是PRO AC的小书架+JADIS的胆机,室内乐自然是美轮美奂,但要表现管弦乐的深度厚度,先天自有不足。对这些经典的指挥大师,理解的层次程度不够,要补课,也是蛮自然的事。
回想自己早期中期,对单声道的管弦乐基本不碰,独钟爱富特,源于自己两次神奇美妙的听音体验。。
1998年1月1日的零点至一点,我是听着拜鲁伊特贝九渡过的。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