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开心果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2 2:23: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4-22 1:16:00 发表说了半天,原来是泰勒斯唱臂的原理 ? 很有意思,讲来听听。泰勒斯英文怎么写?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4-22 1:16:00 发表说了半天,原来是泰勒斯唱臂的原理 ?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2 17:26:00 发表首先要说明这个设计图是一位autocad高手画的,有效长度、轴距以及补偿角度是互为函数关系。设计知识的信息量很大,我只是稍有理解而已。下面的图是以天藏兄给出的唱臂数据来设计的,因为我希望他能够第一个看得明白。红线是90度减补偿角所对应的弧线,也就是说唱针能够沿着红线轨迹运行的话,其循迹角度变化为零。蓝线是以15mm超距运行的实际轨迹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条弧线相交的就是外零点和内零点。内零点以内的基本上都没有记录信息了。除了最外圈的角度变化稍大一点外,几乎整个唱片信息范围内唱针循迹角度变化在1.5度以内了。无论AB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缩小,超距增大或缩小,其循迹角度的变化范围都只能增大了。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有效长度都对应了一个较佳的超距。随便拿超距尺来设置超距的朋友,看到这个设计图是否感到汗颜呢?附件 ( 80.84 K)
首先要说明这个设计图是一位autocad高手画的,有效长度、轴距以及补偿角度是互为函数关系。
设计知识的信息量很大,我只是稍有理解而已。
下面的图是以天藏兄给出的唱臂数据来设计的,因为我希望他能够第一个看得明白。
红线是90度减补偿角所对应的弧线,也就是说唱针能够沿着红线轨迹运行的话,其循迹角度变化为零。
蓝线是以15mm超距运行的实际轨迹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条弧线相交的就是外零点和内零点。
内零点以内的基本上都没有记录信息了。
除了最外圈的角度变化稍大一点外,几乎整个唱片信息范围内唱针循迹角度变化在1.5度以内了。
无论AB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缩小,超距增大或缩小,其循迹角度的变化范围都只能增大了。
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有效长度都对应了一个较佳的超距。
随便拿超距尺来设置超距的朋友,看到这个设计图是否感到汗颜呢?
把第一零点定在56毫米是否过小? 要知道多数唱片到这个半径之前早就唱完了。
另外,按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都不能做到循迹误差角变化范围最小。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4 21:13: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4-24 21:08:00 发表有点复杂。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红线和实际运行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两条线最接近的参数。 这个程序要做得好是挺复杂的,阿杰讲的内圈优化,就是其中的一种场景(标准)而已...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4-24 21:08:00 发表有点复杂。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红线和实际运行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两条线最接近的参数。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4 22:10:00 发表问题是你想知道那条线适合你的唱臂,唱盘,就必须画出来对比参考。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4 21:53:00 发表由于超距,轴距以及补偿角互为函数关系,如果任意一个固定了(不可调),那意味着优化的效果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