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氢弹效应——营造梦幻低频 [复制链接]

查看: 35487|回复: 282
1#

10寸以下小口径单元出的超低?
分享 转发
TOP
2#

无非是波峰波谷,波峰就是驻波,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来表述而已。
TOP
3#

这些名器都知道。

一对双15寸的音箱标称频宽才45Hz,但居然可以在一个中型剧院(友谊剧院)做演示时无需外加超低。

小口径单元的超低除了使用传输线设计外(比倒相式可以低一个八度,而且衔接与下降曲线都更平缓),这些指标用来看的意义大于用来听,可惜世界上公认做得成功的传输线只一家而已。
TOP
4#

或者用这个说法:
在一个某段低频混响较重的环境内,合理选择低频下降曲线早于该频段的音箱,然后再对器材,环境,摆位进行微调,使频响曲线下降更平缓。
又或者这样说:
为使小口径音箱的低频下降曲线更平缓,在摆位和调声时利用一些特殊位置增加音箱频响曲线陡削下降段的量感。


真正好的低频不但是量感的要求,还要求响应速度和相位,当然这就要求平直的房间频响曲线和喇叭频响曲线。这都是要花大价钱换房子和升级器材才能做到,对绝大部分发烧友并不实际。其实我也同意楼主因地因器材制宜的调整方法,只是觉得应该心里有数是什么回事,没必要去强调“长冲程小口径的低频优于大喇叭”。
TOP
5#

VV 在 2006-5-9 18:13:40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5-9 17:17:4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5-9 16:56:50 发表的内容
10寸以下小口径单元出的超低?


DALI H400,低音单元6.5寸,潜到31.5Hz/-3dB。PMC的传输线的OB1估计更低。







---------------------------------
小单元出高参数,要么做假,要么另有牺牲。


方法有很多,除了长冲程外,还有推挽式低音,或者使用多个小口径单元,或者象金弛的旗舰枢机主教那样,使用多组小口径推挽。还有其它一些更极端的做法,用5寸就做到全频。
TOP
6#

KENTRYFO 在 2006-5-9 17:35:07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5-9 17:14:26 发表的内容
无非是波峰波谷,波峰就是驻波,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来表述而已。

错!
只有在听感伶伶俐俐地突出来的声音才是破坏性的,对于音响重播来说我们才把他定义为峰谷,而对于房间,驻波没有什么歧义——但我们在现实条件下就不得不利用。音响器材峰谷无处不在,只有伶伶俐俐突出来,就是你们在电台里说的“对”出来的,才是有明显危害的。


那么再改一下:利用不平直的房间频响曲线修正不平直的音箱频响曲线:)

又让人想起那句名言“用一个错误去修正另一个错误”。
TOP
7#

看了这里,觉得楼主“氢弹”锤胸顿足,是低频,还不是超低。
TOP
8#

轻材质,高强度,大直径,硬盘边低音单元是现在时下顶级音箱系统比较流行的选择。前段时间听过金驰刚推出的超低音,用12寸碳素盘(一个约100公斤大大胖子站到盘上音盘居然都能承受!),确实是下潜,速度,量感具备。
刚听过用传输线性设计,使用15寸纸盘的皇家西敏寺,从音盘上该箱够“老土”了吧,但它就能再现出一台几近完全尺寸的九尺三角琴的形体和腔体共鸣,这种大型的结像可能是传统大纸盘的特有功能了。
TOP
9#

那只有量感而没有下潜。
利用五,六十赫兹的低频驻波,确实可以改善小口径单元书架箱的低频量感从而改善听感。这种玩法要求用家对音箱的频响曲线,房间的声学特点有准确判断,摆位,咸菜,附件的微调,精准的音量控制都有一定要求,而且通常用功率较大的后级时成功机会比较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