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欣赏指环,请指点 [复制链接]

查看: 17634|回复: 144
1#

panhlod应该是个文学修养很高,音乐修养也不错的人,有点准备,不要抱着看美国大片的期望或者听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期望走进剧院就应该没问题。
瓦格纳是相对不好接受,但是也不能绝对化。我觉得瓦格纳之所以不好接受,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于先听贝多芬,然后用相似的期待去迎接瓦格纳。
所以,我觉得,有点准备就没问题了。
那么好的机会。
分享 转发
TOP
2#

或者,唱词就不叫台词?
TOP
3#

舒存 在 2005-9-22 12:57:35 发表的内容
请教老兄:
瓦格纳依据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不全的《指环》这本神话原始文本?
指环哪一幕有对白?


瓦格纳依据的就是这个指环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应该是该传说的诗歌版节选本。
除非德国有两个指环故事。

“对白”一词有误,应该说是“对话”。跟《卡门》那种说话般的对白不同,是歌唱性的对话。
就像你说“没有一句台词”也有误一样。
怎么能说没有台词?歌唱的内容也应该是台词吧。
TOP
4#

能找到它的故事情节的资料来看吗?看传记是鬼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尼伯龙根的指环》一书,就是瓦格纳所依据的神话的原始文本。不过书没有翻译全部。
还是找点相关资料看吧,你找资料应该不成问题了。
有了一个大概的故事性的了解,也就好理解多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歌剧中对白很多,情节推进很慢的,每一幕之间的跳跃很大的。
当你听到连绵不断的音乐的时候你不要等待什么东西的出现,瓦格纳给你的,就是这些音乐。你不要等着看情节怎么推进。
最后,齐格弗里德被谋杀,他的情人兼姑姑,即女武神跳进火海时,我想你会感到震撼的。
TOP
5#

更正一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那本书应该叫《尼伯龙根之歌》,抱歉,大意了。更正一下以免传讹。
当中主要人物和瓦格纳歌剧基本相同,故事大体相似。毕竟是不同体裁下的东西。
TOP
6#

pan兄笑话我了.
TOP
7#

舒存 在 2005-9-22 18:24:29 发表的内容
台词=唱词,唱词=对白?这么说还要先理解歌剧、话剧、戏剧了?
瓦格纳的歌剧是怎么创作的?他的歌剧还真的就该是戏剧的概念!如果要说戏剧,还有相关的,如话白、韵白等等,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了!


看来还得感谢你给我上概念课了。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8#

再说“对白”一词。
说是“对白”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这样一用,可能我当时觉得瓦的东西,既不是喧叙调,也不是咏叹调,就在那里“唱说”,所以就随意用了此词,没有把这概念廓死。
但是我觉得你的反应也是否大惊小怪了一点?
我看你说“没有一句台词”时还觉得更奇怪了呢。没台词,那些人都唠叨什么呀?
——说到底,原来还不就是几个小概念的事。
当然,严谨一点是好的。
我自己喜欢严谨,但是也有疏忽时。
TOP
9#

舒存 在 2005-9-23 1:22:39 发表的内容
坚持用《三国志》的视角来看待《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有多少价值?
指环浓重的象征性,可以告诉观众瓦格纳不是记录历史,更不是神话传说的说书人。


我不知道你用这两句话来反驳我什么观点。
或者你只是表现了自己的另外的看法?
对你这个看法,我没有多少异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