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23220|回复: 190
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我的理念里面,是没有“误区”的,只有设计理念的不同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举例在Hi End机当中,贵丰的电源滤波部分采用秦皇兵马俑的小电容阵;ARC的电源滤波部分采用瀑布式的电容阵。

如果对这两个牌子设计师的理念有充分理解,DIY大侠们在制作电源部分的时候,就不会进入什么“误区”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分享 转发
TOP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玩Hi Fi的最高境界,就是Hi End。

Hi End器材出来的声,都是经过渲染和修饰美化的,跟现场演奏根本是两回事。

其实从录音开始,录音师已经在做渲染修饰……到Hi End器材重播出来的时候,声音肯定比现场演奏好!!!所以枪手写手也能凭空想象加大量的优美的词语把一样产品吹捧上天,而技术方面其实一窍不通。

无论是DIY也好,音响设计师也好,在人生阅历和音乐修为,电声学领悟方面,乏善足陈……有如厨师,没有吃过天下名菜,永远不会做出自己的成名菜……


不知松香味大侠认同否?

如果音乐是艺术,HiFi就是另类的声音再生艺术,The sound of art就是我们的口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3#

松香味 在 2006-9-1 21:24:05 发表的内容
回csdam兄:

电声系统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录音师希望给我们的声音。或者说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
这就不仅仅是好听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们不止要听到录音师给我们的声音,而且要听到音乐的神韵,这才是Hi End的门槛。这也是我们对Hi End器材的最低要求。

我在今年2006 香港 AV Show听到的那套MBL推威信喇叭就最能体现了,就算播放很难听的,很差的录音,一样能吸引大家,很耐听。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套器材要400万哦。

如果“真实还原”那些难听的录音,恐怕30秒听众们就掩耳疾走了

收工了明天再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4#

松香味 在 2006-9-1 22:09:02 发表的内容
所有称得上“录音师”的专门训练出来的录音师,都不会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差太多,多数情况都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强。如果你的系统能够还原出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应该就不会太“难听”了;如果你的系统在还原某公认优秀的正规大公司的某录音时非常“难听”,那么应该是你这个系统有问题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如果松香味大侠对比过国内外的交响乐录音,听听美国60年代RCA的录音,我相信除了演奏的差别和录音器材外,更大差别是录音师的水平差距吧……

如果你听听李克勤,容祖儿,Twins的CD,或者张学友,超女的录音,再对比陈洁丽,杨曼莉,+飞+移的……录音,有区别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5#

松香味 在 2006-9-3 21:42:45 发表的内容
回csdam;要听出录音的差别大概不难,能听出录音的差别大概也不能证明这个系统有多么的厉害,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能够把公认优秀的CD或者LP播放好。如果“三星带花”的播不好、‘TAS’榜单的播出“难听”,我看就不是什么好现象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们有些客人对“三星带花”、‘TAS’不感兴趣,要听李克勤张学友谭咏麟的,而且要DVD听现场版

要播好那些,MBL推威信做到了,YG Acoustics做到了……很好的现场感 !再播“三星带花”、‘TAS’……简直小菜两三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6#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至于高技术指标,我一早就说了,日本仔的Hi Fi器材早就做到了全世界最高的技术指标。但结果呢?

我相信日本仔的仪器同样也是很精准的,不会比我们用的差吧?

英国的低价器材技术指标如何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后编辑csdam
TOP
7#

松香味 在 2006-9-4 15:38:01 发表的内容
壮家汉 在 2006-9-4 11:44:50 发表的内容
摩机必须处理好整体的能量分布,如果处理不好,用顶级元器件只是花冤枉钱。顶级元器件本身也有能量分布的问题,有的牌子重心偏向中高,有的牌子偏向中低,而有的牌子全频就很均衡,在使用中如果拿捏不当,就会使能量分布失衡,出现重心偏高或偏低的问题。
要处理好能量分布,并非非高档补品不可,只要搭配得好,用普通元器件也能获得正确的能量分布。


哈哈!这个观点我同意!这就是我说的平衡大方向的问题。
平衡——不单单指声压的平衡,还包括各频段的动态、瞬态、能量分布的和谐平衡。全频段解析力都非常好的系统,那当然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系统;但是如果只是高频解析力非常好(高频通透)或者只是中频解析力非常好(中频鲜活)、再或者只是低频解析力非常好(低频有凝聚力);那么听上去声音表现是不和谐的。
如果经过努力仍然无法得到全频段解析力都非常好非常一致和谐的表现,个人认为宁愿‘就低不就高’,使高、中、低频在全频段解析力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这样的声音虽然不是最好,但是却会和谐耐听。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首先,发烧友要明白玩Hi Fi 和玩Hi End 的区别:
玩Hi Fi就是要玩"平衡"

玩Hi End就是不惜工本和代价.....决不妥协地追求完美。这也是小号追求的。

Hi Fi器材因为设计时考虑成本的问题,设计上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拉上补下,这往往的结果就是捉襟见肘,这就美其名为之“平衡”也。这往往使发烧友听完Hi End级器材后,才发觉自己器材的缺陷,然后摩机,玩脚钉线材等补品,兜兜转转,钱也浪费了!!!这可能就是大侠所谓“误区”了!!!

Hi End器材并不是在市面上购买顶级发烧元件的,往往会度身定做自己需要的元件配合独一无二的线路和设计,很多时候都DIY友们都摩无可摩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8#

音响的体会是:如果能投入到音乐中,就不会想器材了。
+++++++++++++++++++++++++++++++++++++++++++++++++

發人深思之言!!!
TOP
9#

白教堂 在 2006-9-9 4:04:27 发表的内容
* 帖子主题 *  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

如何DIY或摩机回避误区?答案是根本没得回避
唯一办法就是不要DIY,不要摩机。

如果DIY和摩机不是为了兴趣,最好不要摩了。
如果摩机是为了理想的、忠实地还原录音,我看也不必摩了,因为声音根本没有标准。
你的器材和环境跟录音师的不同,你听到的东西不是录音师听到的。而录音师听到的会是现场的声音和自己制作的声音。

而“音响器材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我的观点就是转盘能正常读取信息,DAC正常做DA转换,功放能正常工作使喇叭发声,仅此而已。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不愧為白教主!言之有理!以后別潛水啊!阿尼路耶!鼓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