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6 20:28:00 发表
这图中超距的前、中、后都不在一个圆弧上啊!赶紧改吧!




牛仔兄如此明目,难得!
本主题由 版主 leslie 于 2017/10/26 8:17:02 执行 屏蔽帖子 操作
分享 转发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2#

阿杰讲:  只有在超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


这是1cm 负距时针尖的运动。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7 00:29:4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3#

我把我在极品的言论转过来。阿杰现改变了讲法i,但他还是错的。

现在我想把我的实验来概括一下。主要是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单从推翻超距导致侧滑这个错误的命题来说,上面的视频已经足够有余。当然我本着让大家增进知识的目的来总结一下。

这是唱头装在臂上的状态。




先看第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负距1cm。我先从外圈落针,大家可看臂向中心移动直至最内圈处而静止不动。我又提起臂从小于内圈的地位落针。大家可以看臂向外移动大约为5毫米。


再看第二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的负距为2cm。我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大家可以看到臂达到静止点为内外圈的中间。向外滑和向内滑的距离大致相等。





现在看第三个视频。这里的负距为4.5cm。这时的臂向外和向内移动的距离正好是和第一个视频中的状况相反。




先作点说明。讲侧滑,我们就是在讲一种向中心移动的力,当一种力向外移动时,我会表明这是向外的侧滑力。图中黄色圆弧线是在超距下的针尖轨迹。绿色弧线是在零距下的轨迹。红色弧线是在负距下的轨迹。

为了明确地表明出向内侧滑和向外侧滑的分布,我画了张图。图中黄色区域是存在超距时臂运动的方向。红色区域是零距和负距时臂向内运动的区域。蓝色区域为负距下臂向外运动的区域。图中红色小圆分别为三个视频中臂原地不动的地位。




先来看黄色部分,我想这个部分是没有争议的。在超距下总是有侧滑存在。但是这个存在不等于这个侧滑是由超距引起的。

现在来看红色弧线。红色弧线是表明在负距下的针尖的轨迹。在第一红线上,其负距为S1至G的距离。当针尖在第一个红色轨迹上运动时,即G至F,其中在某一点上,臂的运动是静止的。即不向中心移动也不向外圈移动。这个点我称为S2,或称呼为静态点。在S2点上也就是SRX兄所说的臂的中心线和唱片音槽的切线相吻合。向外的力和向內的力相等。在S2上半部的针尖轨迹上,臂向外移动。在S2点下半部分,臂向中心移动。即存在着侧滑力。

现在我来增加负距的距离。在第二条红线上,负距为S1至A。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负距下,也有静态点,我称之为S3。侧滑同样存在。存在侧滑的部分为S3至H。

现在我再次增加负距直至它的红线上的静态点和最外圈相交。这时的负距为S1至B。静态点为S4。在这里侧滑完全消失,只有向外的侧滑力。

我现在来看零距。在零距上,静态点S1正好是盘的中心。也就是说,零距上臂的运动全为侧滑力,即向中心移动的作用力,而不存在向外的侧滑力。

那么我现在连接S1,S2,S3,S4四个静态点,我得出一条曲线。即图中的蓝线。我称之为静态曲线。这个静态曲线存在于零距和负距的前提下。这个静态曲线是侧滑和向外侧滑的临界线。

理解了静态曲线,相应地就有零距和负距下的侧滑存在区。图中为绿色区域。绿色区域的每一点上都存在侧滑。也有了向外侧滑存在的区域,图中红色区域。红色区域的每一点上,都存在向外的侧滑。

到目前为止,我想有关侧滑和超距的问题应该是很明确的,没有什么可以多争的了。

在这个图中我可以看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既臂的几何特点和盘的运转相互作用而导致了这个臂运动的分布。红色区域中也有侧滑力,但这侧滑力是在超距不存在的情况下而存在的。故结论是:

超距不导致向侧滑力。

现在我把阿杰的新错误的观点加上。图中蓝线是他的新讲法。





这里他有两个错误:

1.零距线不应是直线,而应是弧线。

2.就是按他错误的零零距线概念,这零距线全部在红色区内。也就是,全部为向外的侧滑力。而不是如他讲的,零距,侧滑力为零。

关于这条S1至S4的曲线是我的发现。我的上面这张图是没有人提出过的。我是第一个。我把这曲线命名为侧滑力静态曲线。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11:03:59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4#

上不了图

我在极品已把Kogen有关侧滑的全文翻译成中文。并加了评注以帮助理解。还有最后部分1没有译出,争取尽快完成。大家可去一阅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03:00:2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5#

我不想在这里多讲,但在关键的时刻,我会讲的。

阿杰要不要教教大家如何看两声道的输出的均等来调侧滑?

这也是我明确地向你指出这是不正确的方法。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6#

回复 99# 无难 的帖子

我在极品都回答了你的问题。可自己去查。

但我这里告诉你把测滑力调在针压的十分之一是不正确的。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7#

实际上阿杰在这里的新说法是制造毫无意义的新说法,偷换人家超距概念的内含。何苦呢?我说过多次了,没有人期望把你打入死地。这只是兴趣爱好,错就错了罢。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4-4-18 1:58:00 发表
也围观过极品上的贴子,无奈自己水平太低一知半解。不过总算是见识到极品那位自称来自民主自由国度的版主人品了!用广州话说就是抓住鸡毛当令箭,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利将有讽刺质疑的贴子点评全部删除,这样心胸狭窄的人会是技术高手?挑,我宁愿相信猪乸会爬树!


不管怎么样,感谢你还用了讽刺一词来形容被我删除的贴。我建议你去极品去看看阿杰那个没有必要存在的帖子。技术方面的不用看,因为你说你看不懂。看看他们是怎样在骂街的。好在都在。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04:34:1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9#

无法上图,知道的请帮一下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

图还是传不上。我用的外连。前面视频的连接已修复,  请大家看看


关于蒋鹏兄在这里实验,我说过,他的实验是我实验已包括。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说蒋兄的实验是我的实验的一个特例,我把蒋兄的视频抓了下来。然后我做了如下假设。由于蒋兄无意加入讨论,我只能推导了。

1.他盘的轴距为210mm。
2.LD盘的半径为150mm。

由于他的视频不是正上方,我的推理可能有误差,但不会太多。图上方是我求出的单位标尺。

我求出了他做实验时的负距大约为4.5cm。我的实验中最大负距为4.5cm。和我的差不多。

看下图。我大致估计了静态曲线,图中的蓝线。按照上面假设求出了他的针尖的地位,即图中两个落针点。不要问我是如何推导的,比较复杂。我们可看到他的实验的落针点是在红色区域,即只有向外侧滑的区域。






这样我可以认为

他的实验是我实验中的一个特例,两者不矛盾。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07:43:2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

关于专家的观点,我已把大部分译为中文,我将尽快完成全文。都在极品了。请大家自己看和判断。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2#

我和阿杰还有个比较大的分歧是我认为线速不改变侧滑,他认为线速改变侧滑。下面是我实验的视频。实验条件我不重复了。也请去极品参考人家专家的测试结果。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3#

redsox 同学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想说明阿杰同学的理论或语言组织能力不严谨


我说这么多,是因为阿杰不但不愿闭嘴,还到这里来点出我。
我说这么多,不是他语言能力的问题,而他理论上的错误。
我说这么多,这是因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也有好处。

1、这光面试验你卸掉了唱臂线吗?如果没卸掉,怎样界定唱臂线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呢?这算不算不严谨?


当然卸掉,视频中可看出。我不知你的唱臂线是指连接唱头的线还是臂尾部的输出线。如是唱头线,这个问题问的没有意义。臂尾部的输出线对我用的这个特殊的臂来说还有点意义。你不用回答,两者都卸掉了。
2、唱针在光面唱片和沟纹唱片上面所受到的力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以光面唱片而言沟纹唱片的试验算不算不严谨?


当然严谨。侧滑力是由针尖的摩擦力和支点臂支点的复合力造成的。在光面上实际上假定内外纹壁作用力等同。

以这样的试验结果来否定唱片沟纹对唱头的侧滑力影响算正确还是不正确?


从来没否定。去极品看看人家测试也是在无信号的刻纹上测试。

虽然阿杰和redsox 在0超距至负超距的范围有一定争议,但在0超距和超距之间结果是一致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舍去不需要讨论的范围呢?


阿杰说:零距侧滑力为零,即不存在。负距,侧滑力向外运动。
我说:零距存在侧滑力。负距在我称之为静态曲线下方也可以存在侧滑力。
你看有没有区别?

有意义吗?不如多听2张唱片来得实在,呵呵


讨论清楚还是有意义的。我自己都感会有收获。但是我不愿无止境地扯下去。这个贴不是我来这里开的,而且我被在这里点了出来。反而你问我有何意义,这不太合理吧?你应去问阿杰是否有意义。我在前面就说,我不愿在这里多说。但没办法。就象你上面问的那些问题我都不愿意再说,但你一直追问,你说我答你还是不答你好?

找一个阻尼胶非常柔软的唱头,分别调整为超距、0超距、负超距,卸掉唱臂线让其在正常工作状态,从唱头正面观察就一目了然了



你这样做根本不行的。但我真的不愿多说。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10:06:59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4#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Jwang的视频是我出点子让他去实验的,本来是让他做超距实验的,他暗地里试过之后,发现有空子可钻,执意要做负距向外侧滑实验。


考虑到大多数支点唱臂的超距都在1.5cm左右,为了更清晰地反应出向外侧滑,我让他用轴距-2cm来完成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25:00 发表
争论、讨论使我思考!
1首先感谢杰兄提供了这次让我参与的机会,并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们。
2特别感谢天藏的切点轨迹图,它让我惊呆了,马上动手做了个盘上比划试验。在这之前,根本没想到!!!以前大摡认为:正超(传统意义)向內,负超向外。之前相信不少参与的网友也没深思过(因我们的唱头一直运行在合理的超距范围)。有这样的可能:侧滑除去在切点轨迹上必然产生,方向与区域相关,由摩擦力和臂座拉引力合力而成。


我建议你去极品看看那两个帖子。看看我有关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的概念是如何发展出的。阿杰明明想错了,没人可以指出他错在哪里直到我。从阿杰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不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只当大家面上嘴硬,心里对我不服不行,撒些花招来唬弄不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人。他喜欢思考,但缺点才气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感。有点我得感谢阿杰,就象我在极品说过。本来我想说说就完了。他们硬把我激火了,真的动手了做了实验。一旦动手我就发现了这个静态曲线。


接下来有两个事可做。


1·用数学来描述这个关系。
2.试想一下,这个线上是侧滑力为零,又是循迹误差为零。如果针尖沿着这条线来走不是太完美了?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7:59:5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6#

当然,反过来说,如要在支点臂设计上花出这么大的精力,还不如用直切臂了。不过这里只是引起思考。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7#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9 8:09:00 发表
请讲讲 "静态曲线" 的原理 ...






在不同的负距尺寸下,唱臂从外圈走向内圈时总是存在一点。这个点我称之为静态点。之所以称为静态点,这是因为在这点上侧滑力为零。那把所有负距上的全部的静态点连接起来就有我谓之的静态曲线。图中是从S1,S2,S3,S4蓝色曲线。那么再来看每静态点的特点,每点和音轨理论上应成正切。也就是说,它的循轨误差为零。这就是我称之为的静态曲线。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9:16:28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8#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9:06:00 发表
唱头针尖当然是越接近刻刀的工作方式越为精确。

这是肯定的!
兄可否援引一,让大家学习一下


这我也已在极品讲了很详细。实际上中山张在先前并不赞同我这个说法。当然,我也是读他人研究而介绍进来的。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9:27:25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9#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9 9:28:00 发表
该如何调整呢?


切刀的角度一般是从91度至95度。但Risch提倡92度。他认为92度是个比较可靠的适应比较广的。牛仔有兴趣可自己去看。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9:36:45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