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顶级西湖音箱北京代理,Lc3w12\Lc8.1\Lc6.75全新原包现货,... [复制链接]

查看: 77491|回复: 181
1#

老何你好,感谢昨晚的专程电话,下次过去北京一定到贵室听听BBSM15的美妙声音。
本主题由 版主 Willson 于 2013/1/15 17:21:2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何兄,我今天给我北京那个朋友电话了(昨晚说的那个姓朱的兄弟),并把你电话给了他,他会跟你联系的,他对专业器材非常熟悉,对调音台也比较熟悉,到时候你们可以交流一下。我最近一直在拿一些专业器材搭配西湖做一些实验,结果收获非常大,等我总结出一个模式出来之后再跟大家好好分享,我后面打算再去将STUDER和AUDIO的专业调音台搞来试试,朋友介绍说某一型号(因为我还没试过,所以暂时先隐去具体品牌和型号,免得以为是在打广告,呵呵)的调音台比10万级别的前级还要好很多,我得去试试。
我现在很口水啊,恨不得马上跑到北京去切身感受一下啊,哈哈。
TOP
3#

施兄,啥时候去听听专业机器推西湖,看看是什么表现,老何那边现在有皇冠专业机,不知道效果咋样。
TOP
4#

施兄,皇冠、BGW、高峰等等专业功放的喇叭线端子都是普通功放的端子,你说的那种是舞台用的专业功放,不能和这种相提并论啊,但是信号输入通常必须使用平衡输入,前级必须要带平衡输出方式的。
我最近试验过一些专业功放搭配西湖,试过皇冠金苹果、BGW750G、高峰PRO4801,最佳搭配就是BGW750G和皇冠,750G的控制力和高频延伸不如皇冠,但是音乐的灵动性、质感、密度和宽松度好于皇冠,如果不是非常大的西湖,用750G也可以了,如果像施兄你的TOWER12等级的,嘿嘿,用皇冠估计会不错,皇冠推出来的低频有点恐怖啊。前几天我将750G与马克336后级进行了现场对比,结果是除了高频延伸和背景的宁静度稍微逊色于336之外,其它的如音乐的灵动性、质感、密度、平衡度、低频控制力、分析力(别害怕,还真的没说假话)等都超过336,呵呵。
我现在对专业机器越来越有兴趣了,后面还打算专门搞高素质的调音台来玩玩,目前还在摸索当中,但是我已经决定了,将我杭州的BOULDER1010+1060前后级出掉,换用BGW或者皇冠,因为这样可以省好多好多的钱,还是把这些钱放到银行更舒服,哈哈。
施兄去听听皇冠推BBSM15吧,我是很难抽身,否则早就飞过去了。
何兄也谈谈皇冠推15的感受吧。
TOP
5#

原帖由 西湖北京代理 于 2012-2-29 12:20:00 发表
Pictures of BBSM-10F with optional sub-woofer are attached.


bbsm10+18寸低音系统就是漂亮啊,声音也一级帮,可惜我的bbsm10+18寸已经全套出了,很怀念这套系统给我带来的乐趣,打算上全新的西湖了。
cd12 3.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2/2/29 17:49:45 上传)

cd12 3.jpg

TOP
6#

相当漂亮,玩西湖的兄弟们要好好借取西湖试音室内部的布置经验,努力搞好吸音与扩散、全接地、器材避震这几个重要面。
TOP
7#

回复 153# 西湖北京代理 的帖子

请大家再稍微等等,等我上海这边全部调整到位之后再详细分享,包括室内布置、音箱摆位、全接地处理方式和避震措施,西湖对这些特别讲究,这些是成功的关键。
TOP
8#

家里的系统基本调整到位,上海的兄弟们可以过来感受一下,接地工程也基本完成,目前唯一欠缺一根高素质的RCA数码线
TOP
9#

音响接地、避震及环境浅谈

玩西湖音箱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要想玩好西湖,重点往往不在器材本身,而是在系统的接地、避震和吸引与扩散处理三大方面,这三点跟西湖音箱的设计理念非常吻合,西湖音箱无论是箱子的内部还是外部都特别注意这三个方面的细节调教,下面我用本人自己的系统来简单说说这三个方面的技巧,供广大爱好者参考。
一、总体系统构成及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处理
我目前的系统组成如下:
音箱:新款西湖BBSM12
转盘:法国音乐甲虫Mephisto
解码:美国MSB白金解码
前级:德国AudioNet Pre1
后级:Musical Fidelity SA470MC2 MC1250;百事通7BSST
隔离牛:SINE 3000KVA
房间波形声学处理器:美国Auralex Project2声学处理套件,共8个低音柱用于低频驻波吸收与扩散修正,及24块扩散板用于反射点的扩散与吸收,该套件使用的材料为高分子复合材料,该套件适用于18~30个平方的空间使用。
我目前的听音环境由于是一个临时性的房子,听音空间只有20平方,宽度约3.4M,深度约5.8米,正是由于这样的空间,如果要玩好双12寸的BBSM12,就必须要在吸音与扩散上大下功放,器材自身的避震也要处理好。目前这套系统在这个环境里面各个频段基本上没有任何驻波,高、中、低频极其平衡,清晰度非常好。
    图一是器材正面的全景图,由于房间宽度较窄,所以音箱靠墙很近,只有10cm,离后墙尽距离50CM为此,音箱与侧墙之间必须要用吸音棉或隔音棉来处理,降低音箱与硬体墙面之间的直接震动和谐波。


    从图二和图三可以看出,音箱的侧墙进行了扩散处理,这是一次反射点,加上音箱离侧墙很近,因此侧墙的扩散和吸收特别关键,至于扩散材料摆放的位置和形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实际听音特点来逐步调整,吸收与扩散的面积不宜过大,需要有一定的反射,否则系统的音色会过于干涩。





    另外,地面的反射及扩散处理其实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小空间使用大系统的时候要注意处理,这种处理对低频的驻波产生直接的干预作用,从图四可以看出,音箱正前方的地面我放有三排落地CD架并装满CD唱片(唱片一定要塞紧,不能松垮),再往前面一点放有一块扩散板,这种放置方法一方面可以改善声音的扩散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对低频产生一定的干预作用,在一方面,特别是当天花无法处理妥当的时候,则地面的反射处理点必须要做好,一定要避免地面与天花的一次反射音直接交叉,这种处理方法对中频及中低频的清晰度会有很大的影响,会让整个频段更加顺滑润泽,同时,可以干扰部分120hz以下的驻波在室内的流动方向,使最终传递到人耳的驻波量感减少。另外,摆放小CD架和直接摆放扩散板最终的效果不同,在我的空间里,摆放CD架的和扩散板得组合方式最好。另外,音箱正下方也需要吸引和扩散,从图片可以看出,两只BBSM12正下方我都放了两块吸引扩散板这对低频驻波的吸收效果绝对不亚于音箱后方的吸引柱效果。



    音箱的正后方是驻波最重要的集中点,从图五可以看出我在音箱正后方各放了四个低频吸收扩散的吸引柱,这个吸引柱的密度与扩散板的密度有点不同(尽管是同一套的东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