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播放器大测评:欧博、莲、艾诗、景丰、OPPO、享声、马兰士、... [复制链接]

1#

对这个比较关注,之前也研究了一下,首先是支持,pchifi很可能是未来趋势,目前国产hifi大品牌好像只有欧博和新德克做了解码器产品。
接下来还是说些个人的意见,感觉产品一些功能华而不实,7c整体就是多半台电脑,不细说了,说说8c解码器吧,那个无线传输比较食之无味,对发烧友来说,多一条线并不是什么麻烦事,发烧友用的线还少么?退一步讲,就算很在意整洁方便,但2.4g传输,理论最大也就2m,96khz就应付不了,更别说192khz,如果只是对付cd的44.1khz,有普通cd机,用不着另外买这个。至少是用途较窄。所以说这个无线华而不实。
当然,无线设备连接,很有创新意识,很大胆的尝试,说实话,企业是需要这样的精神的。上面虽然对具体问题提了些意见,但精神上还是支持的。关于在hifi领域使用无线设备连接,我觉得现阶段还不成熟,以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也许能够更好的实际应用。
再说说usb声卡,不知这东西是标配还是选配?这个东西是完全欧博自己研发?还是声卡部分使用声卡厂商的产品?pchifi很重视声卡,不知这块声卡是否够档次匹配8c?也许我有些迷信专业声卡厂家的声卡产品,但欧博在声卡领域终归是新涉足,难免令人有些疑问,勿怪。
东西好不好,很大程度要结合价格来看,看性价比,如果8c能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功能,降低成本,再结合玩pchifi大概多是喜欢diy的,声卡,耳放,定为选配,进一步降低价格,就更有吸引力了。
解码器,核心就是dac芯片,再就是设计做工用料,前者已知,后者欧博品牌值得信任,所以这方面我倒不是特别关心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2/3/2 21:49:09 执行 批量删帖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woow 于 2010-11-10 19:57:00 发表
2.4G传输可支持10米的距离。以前红外那种才是最大2米左右距离。而且以前的模拟传输,2.4G是数字传输。抗干扰会强很多。不过无线传输现在确实还不算非常成熟在HIFI领域。
USB声卡不是啥高级的东西。一般厂家连DIY的都会。都是公版的东西。

可能是我说的产生歧义了,补充一下,我说的2m指的是传输速率2兆,2Mbps。
声卡本身是没什么,一般电脑主板就都集成了,但用在hifi领域就不简单了。换句话说cd机是高级的东西么?功放是高级的东西么?一般厂家或diy会不会做?
TOP
3#

与66楼同问。是否固定升频?即无论输入为多少khz,皆升频至24bit/192khz。
还是说随输入变化,不强制升频,仅为最高支持24bit/192khz?
看起来这款机器并没有可调节选项,建议增加可调节选项。
46楼,是否光纤可行仅同轴不可?那样的话是否与使用的线或rca接口有关?支持增加bnc接口。
看了48楼,了解了不少。感觉很不错,但是否hifi就要另说了。
TOP
4#

还是继续讨论欧博8c吧。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2 0:52:00 发表
问过欧博,8C并不是升频的概念,而是统一以384K进行异步处理;对输入信

不是升频?那么这个“384K进行异步处理”是什么意思?具体是什么?
对升频不必恐惧抵触,也不能拿升频当万能的宝物随便用,要辩证的看。升频是个手段,是个权宜选择,是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一定作用的东西。
原帖由 yavis 于 2010-11-12 11:58:00 发表
玩儿数字音乐,肯定是电脑,1w的价格买一台高档笔记本!欧博这个东西没前途。

欧博的7c,我也认为意义不大。pchifi,离不开pc,pc也确实具有多方面的巨大的优势。
但笔记本就稍差了,这个与台式机笔记本各自的特性有关,并非高价低价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并非此帖主旨,可以另开帖子讨论。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2 12:22:00 发表
前面已经说过,纯电脑的没有音乐味。
什么叫音乐味?为何电脑没有音乐味?7c本身就是半个电脑,我看欧博自己也不能否认。
玄学非正道,hifi到了pchifi这里,有了pc,就更是注重科学注重技术的领域了。
TOP
5#

也说说高清格式。
24bit/192khz,在信息量方面带来了巨大提高,声音方面的进步自然不用多言,这与图像的分辨率提高了同理。
溢美之词就不多说了,说说别的感觉。
高清格式,对于新录音提升较大,对老录音提升较小。这也好理解,比如新拍的片子,1080p的bd对比dvd,优势显而易见,可是换成20世纪30年代的老片子呢?1080p化也不会很清晰。
还有个问题,就是现在高清格式没有确立标准,都是些小公司在搞,大公司如dg之类还没动静。状况就是高音质有了,高水平演出还有些缺乏。欣赏音乐,根本上还是欣赏高水平艺术,高音质低艺术,听一阵火热劲就会过去了。
TOP
6#

pchifi,高清音乐,高清解码器,这些都是新事物,所以也容易产生很多疑问与探索。我是想到什么就有话直说了,仅就事论事,万望冲撞莫怪,呵呵。
若说7c播放方便,恐怕欧博还要对播放器进行改进。我没用过,甚至没见过7c和8c实物,仅通过图片观察7c,就可以提出问题。
比如对于某一段音乐,20分钟长度的某一乐章,我想直接从第10分钟开始听,如何操作?能否快进?
又比如我的存储设备存了上百段音乐,我想听完第1段直接跳到第50段,如何操作?连按49下切换?
如果我用电脑上的播放器,如foobar2000,进行播放操作,哪一个会更方面呢?
另外还有查看曲目各种信息等各种操作。
TOP
7#

哦,我好像忽略了遥控器,有遥控器应该是功能比较好实现,上面问题收回。
但是遥控器也比不了鼠标吧?呵呵。
最后编辑marxian 最后编辑于 2010-11-13 00:23:18
TOP
8#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3 12:16:00 发表
兄认为hifi的设计者需要技术和音乐的修养吗?
兄认为电脑的设计者需要技术和音乐的修养吗?

我的看法是这样,
hifi是什么?hifi就是高保真。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加入你的“修养”,加入味道,还是真实还原吗?
在技术无法很好做到完美hifi高保真的状况下,也就是技术上无法避免某些失真的状况下,采取一种有所偏向的失真,对这个失真偏向于何处,基于设计制造者对声音取向的理解。
技术能做到的还原水平,距离完美hifi高保真越远,就越需要设计制造者对某些失真的取向偏向,以获得较好听感。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在技术水平逐渐可以做到接近完美hifi高保真的状况下,也就是技术上可以减小消除失真的状况下,设计制造者是不需要加入自己对声音的取向理解。
hifi,无味方为真味。
pchifi,pc在前,借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借助高技术,高度接近还原,可以消除设计制造者人为理解取向,即音乐修养。
多说一句,这也是我认为美国krell的理念高于很多欧洲厂家的地方。
以前,限于技术水平,造成了很多人为影响因素,也造成了很多玄学泛滥。现在,随着技术飞速进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重新重视科学,回到hifi的正路。
TOP
9#

回复 112# wazki 的帖子

难道我说的又产生歧义了?呵呵。
我说过“新录音”,现在新录音都是数字录音,包括上面给出的高清格式的试听,现在新的还有模拟录音么?
对于老录音,当然无法超越,我说的“对老录音提升较小”指的是对于老录音的转制,高清格式比cd格式有所提升。

音频,我觉得与图像可以进行类比。举个例子,比如照相机吧,早期的数码相机,几十万的像素,相片效果,大家都知道无法与传统相机相比较的。传统相机就是模拟,数字成像无法有模拟的效果。但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高端数码相机,上千万像素(注:性能提升也不仅在于像素多少,此处仅举例说明,不深入研究),成像品质如何?市场如何?还有人用传统相机么?
TOP
10#

回复 114# LEISURE 的帖子

我们要与时俱进,正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正视数字时代的来临。
现在还有唱片公司抱守着使用模拟录音吗?是否都在使用数字录音?
现在还有摄影师抱守着传统相机吗?是否都在使用数码相机?
在技术水平不到的阶段,如上世纪90年代的数码相机,当然抱守着传统相机(模拟),现在呢?
现在唱片领域,数字技术到了什么水平?即使现在还是有理由抱守模拟,未来呢?
听过24bit/192khz,有什么感觉?抱守模拟的一部分人是否要改变思想了?如果未来32bit/384khz呢?
最后编辑marxian 最后编辑于 2010-11-13 14:00:39
TOP
11#

回复 117# wazki 的帖子

见我楼上的帖子。另外,
新录音,谁在使用模拟录音?哪一家唱片公司?哪一张唱片?请举例。
TOP
12#

回复 121# wazki 的帖子

哪里标明了录音是analog?不能因为载体lp就说录音是模拟。
我没找到关于这张唱片的详细说明,但是对于这样晚期出的,而且同时发行sacd的唱片,我有理由相信是数字录音digital。
另外,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当前还在使用模拟录音的唱片公司,也许是出于各种特殊需要的考虑,绝非因为技术好。
你说了还在发行lp,也说了是欧美流行音乐,为什么如dg这样的唱片公司早已全面使用数字录音,发行数字产品?
最后编辑marxian 最后编辑于 2010-11-13 14:39:18
TOP
13#

回复 123# 125# 126# wazki 的帖子

继续求你举例的那张lp的唱片公司录音模式。

你说的数字记录,理论上只是采样精度无限接近,而非无损,我同意。
但是如果因此说数字记录声音质量不好,那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尤其如dg这样的,为发烧友推崇偏爱的,都在使用digital而非analog录音呢?

为何要与“开盘带”比?“开盘带”算什么?要比也是和“母带”比。

争议肯定是有的,除了技术层面,还有重要的相关产品群体的经济利益。
技术层面,随着技术发展会逐渐减小。数码相机,30万像素绝对争议,300万像素争议不少,2000万像素争议不多,以后1亿像素,10亿,百亿……
相关利益群体就不好说了,但是他们绝不可能阻挡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通常到最后他们都会沦为历史上的笑柄。
TOP
14#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3 15:21:00 发表
非常同意您的说法。
我好多年前已经在论坛说过:数码的极限就是模拟。

看问题不能孤立,也不能只在理论上讲,要结合实际,还要与时俱进。
模拟有其无损的优势,数字有其有损的缺点,但这些是在理论上说的。
那么实际应用中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尤其如dg这样的,为发烧友推崇偏爱的,都在使用digital而非analog录音呢?
那些专业的,甚至是大师级的录音师,他们不如我们明白“模拟”与“数字”么?他们为什么而选择呢?
其实只要回过头,认真审视一下模拟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自己也就轻易想明白了。理论要结合实际,不能纸上谈兵。
如果是这个行业的经营者,就更要与时俱进,把握未来的方向,否则就是坐以待毙,无疾而终。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3 15:31:00 发表
在最近的聆听中,我对比过两种高清24、192文件,一个是从黑胶上转录的24、192,一个就是现在唱片公司提供的24、192,我觉得还是黑胶转录下来的24、192更有活生感、音乐感,相比之下,新的24、192录音清晰是清晰,但好像相比(注意是相比)有点机械。
一家之言,大家讨论。

“真实的声音”是否等同于“爱听的声音”?很多人喜欢,追逐,沉醉于“胆味”,“胆味”是什么味?顶级的胆机还有没有“胆味”?
对于老黑胶,现在如何与它当初真实的声音进行对比?对于数字母带,现在可以进行对比。
原帖由 eric 于 2010-11-13 15:37:00 发表
呵呵,兄难道不知道开盘带就是母带的载体吗?!

如果说唱片公司要送给你一张录音,您是要母带?还是要开盘带?呵呵。
最后编辑marxian 最后编辑于 2010-11-13 16:03:51
TOP
15#

感觉有些扯远了,模拟与数字之争并非此楼主旨,下面还是回归欧博7c8c的讨论吧。
TOP
16#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10-11-13 14:59:00 发表
这一套Linear 7 和 Linear 8 我也在家里聆听过了。
也写了些听后感,有兴趣可以在香港的 AVforum 看看。
http://www.av-forums.net/plus/vi ... a=page%3D1&page=212

我的博客,在大陆许多朋友没有办法上了。

很棒。
也愈发期待e版的评测了。
关于欧博7c8c的评测,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对于7c。其实就是半个电脑,功能很多,但大部分并非属于hifi领域。属于hifi领域的,重点应该是7c中的声卡,关系到数字输出的质量。也就是需要研究和比较7c中声卡的品质,档次,效果,与其他声卡的差异。
2,对于8c。放弃无线部分,那就是个玩具。在hifi领域,要比较同一数字输入,8c与其他解码器的差异。分两种情况,一是同样ad1853,二是其他dac芯片(最好同样24bit/192khz)。
3,结合pchifi特点,研讨7c和8c在某些对声音产生影响的功能上的改进,比如最重要的就是与“升频”有关的方面。
TOP
17#

原帖由 雅阁 于 2010-11-13 19:25:00 发表
看了好久这个帖子,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7C就是一台电脑,8C就是一台解码器。

其中的优劣,我想不必太过去苛刻,在以上两个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呢?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出来,或者我们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至少现在有这个东西出来,我认为已经是进步了。

数字和模拟的关系,我同意的观点是,数字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达到模拟状态,但是永远都达不到。

就是这样。比如通过更好的声卡,你电脑的数字输出完全可以超越7c,连接8c获得更好的效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不了解7c中声卡的详细情况。

数字和模拟,就现阶段来讲是这样,数字依靠采样,必然有遗漏,只能无限趋近。但是到一定程度人能分辨么?哲学上讲量变到质变,是否还记得?
模拟的问题,没有数字采样那种遗漏,但是否就完美而没有损耗?对于模拟,每一次的复制过程,都有损耗。模拟存储,本身也随存放时间,存放环境,使用时间,使用环境,而发生损耗。
两者都有损失,但在cd时代,因为数字记录采样太少,造成损失太大,大过了模拟,也就突显了模拟的价值。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数字记录采样量飞速提升,损失逐渐变小,最终小于模拟带来的损失,是可以的。
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希望早先形成的固定思想,要跟上现实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止hifi领域,任何领域也该如此。
TOP
18#

回复 142# wazki 的帖子

早先没有第1个d,只有a。后来有了d ,刚有d的时候,d还不如a。现在新出的只有ddd了。
回复 143# wazki 的帖子
你举例那张唱片,到底录音如何必须拿出唱片公司给出的资料才算数。
退一步讲,那张盘毕竟也是2002年出版,距现在时间不短了,不排除当时确实使用模拟录音的可能性,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能说明唱片公司8年后的现在还在使用模拟录音?还是能说明模拟录音比数字录音具有更多优势?
还有个好办法,你举例那张唱片,我们现在认定它是模拟录音,我们现在再去看看这家唱片公司当前2010年发行的唱片,所使用的录音技术。
问题在于,如果现在也还在使用模拟录音,还是不能证明模拟录音有优势,因为毕竟很多如dg都在使用数字录音。
TOP
19#

从硬件上来说,开盘带可以是母带,母带也可以是开盘带,但母带不一定是开盘带,母带也可以是其他载体。
从意义上来说,母带是最初的,唯一的(当然如果你非要搞几个录音设备同时录,我无话可说,呵呵)。开盘带不一定。
开盘带必然从母带而来,没有母带就没有开盘带,母带不可能产生于开盘带,不能说没有开盘带就没有母带。
这是我的个人理解,有谬误请多指正。回楼上,也回e版。
最后编辑marxian 最后编辑于 2010-11-13 23:06:2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