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算现场——具有参考价值的听音感受 [复制链接]

查看: 6602|回复: 52
1#
生活中有很多现场的机会,人声是最平常的,机会也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文艺类演出,有听到真实乐器的机会。这些机会的现场都能逐渐给我们听音的正确感受,慢慢形成客观可信的听音经验。


无意中碰到的一次佛事活动。
绝对现场。个人以为对如何正确调整系统可以掌握可靠的感觉。也体会到自己对系统以往的调整以及对声音的理解和把握是可靠的。
首先是在室外,比较空旷。大合唱时声音不受房间影响,平衡度、密度都相当好,高低音的延伸自然,可以准确把握到人声的厚度和气势。碰铃、板鼓准确的音色音量。比较自己的发烧音响系统是可信的。
最后编辑胡敏强
分享 转发
TOP
2#

酒神 在 2006-4-30 21:38:36 发表的内容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参加一次佛事活动,之后回家播了一首中乐对乐器进行比较,发觉真的乐器发声比音响系统播的乐器发声像要大,穿透力强许多.


说明这时的系统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不好。另外真实的声音的平衡度和密度感,在音响系统中比较难达到。我们只能努力去接近真实自然,那是属于真正的平衡和有密度的声音。任何夸张的音响效果都是不平衡的结果。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3#

有两种难:
1,不能理解发烧的真正内涵,所以感觉难。
2,能够理解,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难接受。
TOP
4#

你听到的当然是中低频,真正的超低频只有象狗这样的动物才能够听到。
TOP
5#

酒神朋友:如果单单从声音质感的理解的偏差上,是有这种情况。但是如果要通过声音来正确表达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话,恐怕就不能没有统一的对声音质量的标准或要求。比如对《梁祝》的感受,恐怕就不会一个认为是悲剧,而另一个却认为是喜剧。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6#

鼓当然不会从头敲到完,应该在剧情需要时会有响应的鼓出场。“鼓没多少低频’,我不理解你要表达的低频的意思。如果说鼓没有多少变化的低频还说得过去,但鼓是有相当吓人的低频的。
TOP
7#

酒神 在 2006-5-1 12:03:24 发表的内容
烧友不断把器材升级,是不断地无限接近真实声音,这是一种发烧乐趣,有的是按主观意愿去调试升级系统,可能声音会变得夸张,这也是一种烧的乐趣,因为每个人都对音乐看法理解不同.


抛弃真正的平衡、准确、自然又谈何正确表达音乐和戏曲等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个人的玩音响是可以去发挥个性,去玩出些夸张的音响效果等等,但是要表达艺术作品就不妥了。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8#

酒神朋友说得好。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首先是要去了解作曲家,以及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这对我们发烧友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对自己所熟悉的文艺作品,比如地方上的民间戏曲,不仅熟悉演员,同时也熟悉剧情,并且戏曲的剧情一般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以自己平时在用这些戏曲录音去发烧时,把握度要比单纯用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外来的文艺形式强得多。
TOP
9#

其实戏曲里并不缺少低音乐器,很多戏曲的拌奏乐队里都有大提琴,有大鼓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也比较喜欢其他形式的音乐,只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戏曲更容易把握艺术表达的正确度。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