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廉价方案处理听音室感兴趣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查看: 62791|回复: 168
1#
韩兄的听音室正式启用了,昨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包括名琴lp)去听了,同样“垃圾”的器材,却让所有到场的朋友一致给以了较高的好评和充分肯定。粉丝兄该去听听的。

名琴也自言自语说:要搞环境处理了,好啊!恭喜“现场教育”终于有点“开窍”了O(∩_∩)O

感受感受环境处理的重要性吧,二十多平方米的听音室环境处理仅仅两千多元基本搞定!!



(图片以后慢慢上)




重要补充说明:

1、亥姆霍兹共振吸收器处理低频,中高频为卦限式吸收处理,是相对最简单、最廉价、最有效的吸收处理方法,实践证明实际效果的确很好。

2、本室内声学处理方案之所以“廉价”,是因为采取的声学处理的“方法原理”提供了“廉价”的方法和条件,并非对处理效果进行妥协。不要误解为“廉价”就是声学处理“效果不好”!!

3、听音室面积“切割”规正的前提下,才能采用卦限式吸收方法。该方法对听音位前后都存在大面积玻璃门窗的环境处理特别有效(韩兄这里就是这样的),能使小小听音环境获得类似扩大了数倍体积的声学环境效果(理论上是扩大8倍),这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10-02-03 16:25:59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这位韩兄算是我们这里的老烧友了,十多年前当地大多数人还用VCD做音源的时候,他就买进了马兰士63CD机,飘润一号甲类功率放大器……

当时听音环境只有十平方米左右,为了“好声”,所有墙面挂满稻草,声音表现是好了许多,但是低频驻波一样突出,没有半点“收敛”的意思。……走进听音室,就像进了牛棚……

不久,在夫人的强烈“反抗”下,稻草被迫拆除,可声音一塌糊涂………!

好好的器材就那样一放十多年,东西都放坏了,我帮忙修理过他的CD机,音箱接线柱等;马工帮忙修理过功率放大器……

如今,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同样垃圾的器材表现已非同一般。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为什么说:“二十多平方米的听音室环境处理仅仅两千多元基本搞定!!” 而不是全部搞定呢?

昨天晚上我带了测试蝶现场初步“测试”,最头痛的“环境低频驻波”基本受到良好控制,声音表现基本平衡(高频反射还是明显些),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慢慢精心调整的小动作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10-1-31 21:46:00 发表
以前韩兄的听音室吸音是用鸡蛋壳加稻草!

最先鸡蛋壳用过的,效果不行,后来就以稻草为主挂满墙O(∩_∩)O哈哈~!当年一进去就感觉到“稻草发酵”出来的气味,警告:“过敏性鼻炎患者不易入内……”O(∩_∩)O哈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

99年我曾经建议韩兄对环境进行声学处理,但是听音面积太小“不是长久之地”,加上对声学处理以吸收低频为主的“观点”半信半疑,买完器材后“经济上又陷入紧张状态”,“一拖”竟然十年有余……!期间的痛苦、心酸,可想而知。我这里也成了韩兄倾吐心声消饥解渴的最佳场所。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0-2-1 0:22:00 发表
99年我曾经建议韩兄对环境进行声学处理,但是听音面积太小“不是长久之地”,加上对声学处理以吸收低频为主的“观点”半信半疑,买完器材后“经济上又陷入紧张状态”,“一拖”竟然十年有余……!期间的痛苦、心酸,可想而知。我这里也成了韩兄倾吐心声消饥解渴的最佳场所。

由于韩兄是我这里的常客,自然就有许多机会“灌输歪理学说”了,加上我的听音室就是按照“歪理学说”打造的,效果如何?他自然心里明白(它的器材就曾经在我这里试听,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次新居听音室装修自然就找我全权设计……,这是一个苦差事!

我的建议是:

1、向夫人争取一个较大面积的“环境”;

2、对争取到的环境进行“切割整形”,尽量争取到封闭式的空间;

3、上面两条达到了,再视环境做方案。

韩兄够狠!平时很听夫人话的韩兄硬是把主客厅“争取”到手了。厉害!!!!强烈顶顶他!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

听音环境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把反射面变成吸收面,且以吸收低频为主。

没有时间,先上张天花板吊顶低频吸收处理图吧。
PICT6217tt.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10/2/1 14:24:00 上传)

PICT6217tt.jpg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10-02-01 14:25:2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韩兄够狠!平时很听夫人话的韩兄硬是把主客厅“争取”到手了。厉害!!!!

主客厅是与餐厅、厨房、过道连在一起的,每个区域都可能形成多个特征频率共振区,这些共振频率声压将会反馈回听音位干扰听音。虽然使用面积应该有约40平方米以上,但是形状很不规则,如不加以“切割隔离”,除了很难处理获得较好效果,而且处理费用必然大幅度增加。

经过现场反复仗量比较,从主客厅里原来只有4m x5.2m面积的区域上,再从过道“切割”了0.8m,得到了一个4m x6m=24平方米的比较理想的面积。

接下来就是怎样对这个“面积”进行“密闭隔离”的问题了。其实,当时很快就有了可行的方案,但韩兄要“请示”夫人后才能决定。几天后韩兄来告诉我说,可能行不通,夫人不同意“隔离”听音室,好好一个大客厅为什么要“切割”?还要“隔离”起来?她想不通!!韩兄有口难言!!

看来又前功尽弃了。w晕倒!!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

原帖由 云山樵 于 2010-2-1 19:05:00 发表
原帖由 烧不死 于 2010-2-1 18:15:00 发表
低频吸收过多。会不会造成声音干吧不润泽?

"声音干吧不润泽"是吸中至高頻造成的。

是的!中高频吸收过量声音会失去鲜活感。

吸收处理“方法”不当,就算你主观上是想吸收处理低频的,但是客观上往往是不能吸处理收低频而是吸收了中高频,使声音失去鲜活感。这大概就是大多数曾经“做过吸收处理”后,反而认为“完全吸收处理的听音室——声音一定不好”的朋友共同犯过的错误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