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跨界的疑惑--有感于砍柴兄的帖子 [复制链接]

查看: 10396|回复: 85
1#
最近砍柴兄的有关马勒唱片的帖子异常火热。
帖子进行到现在,不知不觉引入了一个十分新颖也必将见仁见智的敏感话题--音乐家中的跨界现象。
分享 转发
TOP
2#

砍柴兄,我另开这个帖子讨论乐坛的跨界现象,并不具限于兄所讲的意大利男高音和德国男高音之间,这个命题实际上太大了,为不使您的原帖离题太远,所以另开了这个帖子。实际上,乐界的跨界现象古已有之,在二十世纪甚嚣尘上,甚至成为风气和地位的象征(象卡拉斯就被冠之以“全能女高音”这一居高无上的称号)。
TOP
3#

现在的网速不行了,已经是深夜2点多,我去睡觉了,明天再聊。
TOP
4#

接着砍柴兄帖子里讲到的由多明戈这样的典型的意大利男高音来唱瓦格纳是否明智和合适,希望大家先就这个问题讨论,然后逐渐展开至其他跨界现象。
TOP
5#

当多明戈成功的演唱了罗恩格林之后,他又向帕西法尔进军,这个角色在瓦格纳歌剧中属于相当吃重的一个,但由多明戈这样的富于英雄色彩的嗓音和相当成熟的年龄及阅历来唱好象真是时候。但在细细比较Jess Thomas、Windgassen 和多明戈的演唱,仍显得多明戈的演唱缺乏章法和显得单调,为演唱而演唱,这种情况竟然发生在歌剧皇帝的身上,不能不发人深省,多明戈唱的威尔第歌剧从来就不会是这样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这样的角色对多明戈来说是太过吃重了,由于瓦格纳写作的要求对男高音是有其特殊要求的,如果不曾进行过正统的瓦格纳男高音训练,而要由意大利美声的发声方法来演唱瓦格纳,即使撑大了嗓门声嘶力竭,也不能穿越瓦格纳那厚重的管乐队音群(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的音高够高了吧,但如果把她们放在瓦格纳乐队的伴奏之下,听众在剧场内根本就听不到女高音的演唱),这也就是多明戈的瓦格纳至多只能在唱片中听,在录音室录制,如果换了在剧院和拜罗伊特,那就根本是两回事了。
TOP
6#

上世纪80年代以后,Peter Hofman之后可以说瓦格纳男高音就几乎断档了。这时的多明戈在成功向英雄男高音、戏剧男高音剧目进军后,开始向瓦格纳剧目发起挑战。他最先演唱的是罗恩格林,这个角色在瓦格纳男高音戏目中可以说是除了《名歌手》中的瓦尔特之外最轻的,而且需要很好地抒情性的嗓音,由多明戈来演还是比较恰如其当的。另外,多明戈早年由男中音起家,他的胸腔共鸣强劲有力,气息运用位置较低,比较接近于传统的瓦格男男高音的演唱方法,所以,由多明戈来演唱罗恩格林,形成了一种十分清新的面貌,决然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大号瓦格纳男高音。这个录音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多明戈的德语发音和咬字就是不怎么样,这是无法回避的。
TOP
7#

现在的话题还是局限在声乐领域。
再讲一下以前人们热衷谈的“全能女高音”。从十九世纪歌剧兴盛开始,那时的歌剧作曲家在写作时,往往写作的咏叹调就是为某为当世的歌唱家度身定做的,象唐尼采第、罗西尼、威尔第都是如此。这也就是说,这些作曲家的某个特定角色和咏叹调是用来于某个特定的演唱家演唱的,那时的意大利美声技法虽已经基本定型,但各个类型之间少有交汇、兼顾的人物出现,所以,一个剧院要演出一个剧目,往往要聘用某几位歌唱家驻团相当长的时间,演出的档期也相当长,歌剧的演出远未象二十世纪这样繁荣过。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声乐教学的不断形成规模、正规化,出现了一大批兼顾抒情、戏剧性的歌唱家,象Adlina Patti就是杰出的代表,而Neli Melba就更是突破传统,以一个意大利女高音演唱了瓦格纳歌剧,但要命的是,梅尔芭只演唱了《女武神》两次,就毁坏了她的嗓子,整整休息了两年才有所恢复。虽然这样,梅尔芭还是会的了历史上第一个“全能女高音”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梅尔芭的才能是杰出的,但她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她的“全能”时期也就短短的两年。像她这样伟大的女高音,在跨界的征程上,也只能止步于此了。而她同时代的像珍尼-林德、以后的斯特拉泽尼、伽利-古奇都还是只专于演唱意大利歌剧或是意大利歌剧子中的某一领域,但所获得的成就,一样是超凡的。

到了卡拉斯时代,她不仅演唱了意大利歌剧中的抒情、戏剧性角色、花腔女高音戏目、美声时期戏目、法国歌剧、女中音戏目,更是演唱了瓦格纳歌剧中的伊索尔德和孔德利,她甚至于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就完成了这样的角色转换。这种前无古人的举动的确轰动一时,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和后世都是极具震撼力的,像苔巴尔第这样的意大利美声瑰宝也在那个时期向瓦格纳戏目发起挑战,后来的萨瑟兰、卡筏耶也曾经一度染指瓦格纳。但就是卡拉斯本人,也很快从这种巨大的荣誉光环中清醒过来,因为要用一个意大利女高音的嗓子去唱瓦格纳,是在用自己的艺术生命做赌注,卡拉斯的嗓音蜕化一方面和她的过度的私生活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和她没有很好的选择演唱剧目有关,但是卡拉斯还是很快就终止了她的瓦格纳生涯,而且有些威尔第、普契尼剧目很清醒地从未在舞台上演唱过。而前面说的那几位伟大女高音的瓦格纳生涯也都是昙花一现地结束了。
TOP
8#

Zelenka兄转载的这片瓦尔特的论文我在十几年前就看过了。瓦尔特作为马勒的学生,对马勒的作品和精神世界有着极其清晰的了解和理解,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对布鲁克纳有着深刻认识的大师,正像他的话所说的,这需要极其复杂的音乐欣赏口味才能做到,从这点来说,我对瓦尔特是十分钦佩的。
借用瓦尔特自己的话来说,布鲁克纳和马勒的分别就是“布鲁克纳的精神在安息,而马勒则不得安宁”,而我更想用我的话来说他们之间的分别:祈祷、弥撒和酒肉、牧歌的分别。
TOP
9#

近20几年来,多明戈演唱过的瓦格纳剧目包括了《罗恩格林》、《唐豪瑟》、《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女武神》、《帕西法尔》。从2001年起,他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军拜罗伊特,在Wolfgang Wagner制作的《指环》剧中演唱Sigmund,完成了他的瓦格纳大满贯。此外,他还忙忙碌碌地在巴塞落纳、柯文特、大都会、慕尼黑等地频繁地演唱帕西法尔。纵观当今世界,有哪个瓦格纳男高音有多明戈这样的红火和风光,这中间不全是因为多明戈有超人的个人魅力,而确实是因为当今世界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这么全能的“瓦格纳男高音”(尽管他实际上是一个正宗的意大利男高音)。就算当年的杰西-托马斯和沃尔夫冈-温德加森好象也没有他这么疲于奔命地演唱各个瓦格纳剧目,奇怪的是按常理,象以前的戎格可以说是百年来在德国出现过的最具英雄气息的伟大瓦格纳男高音,但他的嗓门也只撑了短短的三、五年,便早早地告别了拜罗伊特,而多明戈以他这么样的高龄本来在歌剧舞台上还在演唱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他尚且还能不断地演唱瓦格纳,并几乎成就了瓦格纳大满贯,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我想细究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多明戈演唱时用的发声方法是意大利式的,而非德国男高音式的,这种发声方法和气息运用是比较科学的,它演唱了一个戏剧男高音的演唱寿命,也使一个意大利男高音唱瓦格纳于从不可能而为可能。这大概是瓦格纳当初写作这些乐剧时脑海里根本就没想过的问题,在以前也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但多明戈做到了。

讲这些,并不是要赞扬多明戈,但也不是要贬低多明戈,至少他这种伟大的不断进取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不是他这样的老大师撑着,也许当今瓦格纳歌剧的观众就会失去许多欣赏到这些歌剧演出的机会。但,话回过来说,多明戈的瓦格纳还是瓦格纳吗?以后的瓦格纳男高音还会是继续象多明戈这样演唱,还是象过去的那些瓦格纳先贤那样演唱瓦格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