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跨界的疑惑--有感于砍柴兄的帖子 [复制链接]

查看: 10426|回复: 85
11#

Zelenka兄这些问题的思考颇富哲学意味。
布鲁克纳和马勒的音乐之不同,之间的不同早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和身后不久就已经在德国有人讨论过。尤其到了当代,马勒的时代,一个人类精神解放过度,精神虚无、迷茫困惑人生的时代,一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的时代,人们感到崇高的上帝并未给虔诚的信徒以幸福的精神家园,世俗的情感释放成为人们获得精神寄托的港湾,这也就是马勒的音乐的适时性、受众性。

但德奥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坚固的宗教虔诚信仰的民族,她的那些最优秀的精神文化的发言人,还是固守着这片德意志精神文化的圣土,布鲁克纳就是这种文化的最虔诚的圣徒,所以在二战结束后的德奥指挥家都更加感到布鲁克纳对德意志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意义不亚于贝多芬那种永远进取的德意志精神。上至富特文格勒、克纳茨布许下至卡拉扬、伯姆等都是极力鼓吹布鲁克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布鲁克纳和马勒之间没有对立面,他们之间只不过是虔诚宗教信仰和世俗情感宣泄之间的分别,都是人类所需要的,都是为人所接受的,相反,世俗化的东西反而受众更多。这也就是马勒的时代终于到来了的深层意义。

我们欣赏音乐也决不应将布鲁克纳和马勒对立开来,并不是说欣赏布鲁克纳就显得如何崇高伟大,而欣赏马勒就显得低俗。富特文格勒、克那佩布许很少演绎马勒并不代表了马勒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提,相反,他们演奏的作品中还有比马勒更世俗化的呢。这两位作曲家的作品也并不是鱼与熊掌不能兼有的问题,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所以,卡拉扬还是最终演奏了马勒的许多作品。我从来不把切利比达克看做是只专注于布鲁克纳的精神代言人,也并没有把他看做比很少演出布鲁克纳的伯恩斯坦之辈更伟大的指挥家,音乐和哲学毕竟还不完全是一码子事。

同时演奏布鲁克纳和马勒的指挥家也并不是什么跨界不跨界的事,一个指挥家总有他不善长和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的。
TOP
12#

接下来再谈意大利男高音的跨界。
从二十世纪初的伟大的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开始,就注定了二十世纪的男高音要向各个领域跨界。卡鲁索以他巨大的能量无法在歌剧的演唱上尽情发挥,开始演唱那些意大利民歌和拿波里地方作曲家写作的歌曲。以后的蒂托-斯纪帕、吉利等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到了二十世纪中叶,新进的一大批意大利男高音都将演唱拿波里歌曲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出现了像斯苔方诺、科莱里这样的大歌唱家专门出了许多这方面的专集唱片。而这时,在美国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那就是Mario Lanza,这个意大利血统的歌唱家虽然接受过正规的声乐教育,有着一副不亚于卡鲁索的金嗓子,但其演唱方法多少还停留在一位意大利名歌手的方式上,50年代是他红遍全美的年代,他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拿波里歌曲和百老汇音乐剧具有极强的魅力,同时他还跨界拍摄了许多好莱坞电影,其中1951年的《伟大的卡鲁索》名噪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帕瓦罗第和卡雷拉斯。兰扎只灌录了很少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从未在舞台上演唱过全本的歌剧,这是当时万千他的乐迷始终不可理解的,实际上,以兰扎的嗓子和演唱方式,是完全不能胜任在舞台上演唱的。
但兰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他开始,美声音乐家跨界向流行音乐发展成为可能。而大众的欣赏口味也逐渐转变,能够接受这种有时是不伦不类的演唱,Del Monaco步其后尘演唱了许多小夜曲、轻音乐曲和百老汇歌曲。到90年代后,古典唱片市场一蹶不振,唱片公司为挽回这种局面,绞尽脑汁的组织了92年的巴塞落纳三大男高音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尽管这场演唱会几乎也可以说是三位男高音歌唱家的杂耍表演秀,但公众对严肃音乐的关注被提到空前的地位,而三大男高音也获得了他们的前辈不可望其项背的巨大知名度和经济利益。以后,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这样的三大男高音演唱会几乎是年年举办一次,如果不是他们之中的某一位年龄上身,大概会一直举行下去。后来,帕瓦罗第甚至于比这走得更远,和他的流行乐界的朋友们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赈灾演唱会,场上帕瓦罗第和麦克尔-波顿那滑稽的演唱实在谈不上什么美的享受,对此的评价始终贬褒不一,但无可否认的是,意大利美声要靠这样的杂耍秀来找来听众,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

至于今年红透全球的“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人们对此的争论就更多了,尽管他是科莱里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演唱方法和美声唱法是两回事,而他却专门演唱那些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以至于唱片公司宁愿为这么一位“半吊子意大利男高音”专门花巨资组织班子灌歌剧唱片也不愿为那些有着良好美声修养的男高音灌唱片。
TOP
13#

我觉得广播和D版是个好东西,因为并不见得你所想要听的所有的音乐你非得买唱片来收藏,从广播和D版中你可以听一些你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但不见得要收藏的音乐。象三高演唱会、帕瓦罗第和他的朋友、波切利、兰扎这些唱片,我都没有收藏,但我通过以前听广播和买D版,对他们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要不然我坐在这儿就没有发言权来讲这些个跨界的疑惑不疑惑了。所以我不反对D版,尤其现在有了在线音乐广播,更是一样很好的教科书。
TOP
14#

说了许多声乐家的跨界现象,其实,声乐家中也有许多坚守阵地、不越自己雷池半步的典型。
TOP
15#

上山砍柴 在 2005-9-6 15:20:15 发表的内容
多名戈唱拉丁歌曲,我自己很喜欢。也是跨界现象之一了。
我喜欢这样的跨界。



我倒不觉得多明戈唱拉丁歌曲是跨界,多明戈用他的母语演唱,是很容易为他接受和为听众接受的,早年他出道时就是一名萨苏埃拉歌唱家(他的父母都是,幼年时他虽父母的萨苏埃拉剧团在西班牙各地巡演,这算是多明戈接受的最早的声乐启蒙教育吧,有着和其他大歌唱家迥异的早年经历吧)。整个拉丁美洲出了巴西讲葡萄牙语外都使用西班牙语,所以,西班牙歌唱家演唱拉丁歌曲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就像意大利歌唱家演唱拿波里歌曲一样。

不过,我倒是觉得为什么多明戈直到时下已经近70高龄了,才来演唱这些歌曲,是不是晚了点,他除了在早年唱过一些西班牙民歌、西班牙、拉美作曲家的艺术歌曲(象著名的《鸽子》、《拉腊》等)以外,很少演唱西班牙歌曲,而象斯苔方诺都是在事业最辉煌的年代就灌录了大量的拿波里歌曲了。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时下古典音乐市场不景气,即便象多明戈这样的大牌一味唱歌剧也招徕不了多少听众买他的唱片,所以唱片公司开拓疆土,让多明戈来录这些拉丁歌曲吸引新的听众源。

对于多明戈唱拉丁歌曲,我的态度是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不怎么欣赏这些拉丁音乐。
TOP
16#

看过Russell Watson的演唱会,诚如发烧无止境兄所言,对嗓子的运用可谓游刃自如,而且他也有一副好嗓子,听他的高音不会有爬坡的感觉,一如听海菲茨的上弦一飞冲天,唯一比较欠缺的是真假声之间的转换还留有痕迹,他还自斯基帕、吉利那里学来半声唱法。
TOP
17#

Fischer-Dieskau完全是一个典型的德国男中音,只不过他实在太勤奋了,经常有人嫌他唱得太多了,但在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我们不得不面对着狄斯考贡献给我们的这一大堆音乐文献,而我们的后人也将不得不面对着他留给后世的这一大堆富库。从他1947年初次登台演唱以来,他就横跨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巴赫等古典作曲家的声乐作品、瓦格纳乐剧、莫扎特歌剧、意大利歌剧、理查-施特劳斯歌剧以及林林总总的现代作曲家声乐作品这诸多领域。这样的帝国简直可以媲美成吉思汗的辽阔疆域,不要说他用一生的精力来演绎这些作品,就是我们一生连续不断地听也不见得都能消化。他在二十世纪的声乐家中完全是一个异数,不过,除了他偶尔染指意大利歌剧(《堂-卡洛》、《麦克白》、《茶花女》、《托斯卡》、《奥赛罗》、《阿伊达》、《假面舞会》、《法尔斯塔夫》等不多的几个戏目),费舍尔-狄斯考总的来说还是恪守德国声乐家之道的,我不认为他是一位跨界声乐家。
狄斯考一出道就涉足了瓦格纳歌剧,1949年演唱《唐豪瑟》中的Wolfram,1952年在爱丁堡演唱《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库文纳尔,1954年登上拜罗伊特演唱沃尔夫拉姆和《罗恩格林》中的Herald。在他艺术生涯的中期,于1968年在卡拉扬的钦定下演唱《莱茵的黄金》中的Wotan,1976年演唱了《名歌手》中的Sachs。在他的晚年,于1989年在巴伦博伊姆指挥下演唱了《帕西法尔》中的Amfortas。几乎可以说他演唱了瓦格纳所有的男中音角色,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他演唱的沃坦,在萨尔茨堡的演出后推出的卡拉扬《指环》中,他的沃坦具有深刻的演绎,是一个名演。
另外,狄斯考作为英国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的终身好友,演唱了他的几乎所有男中音声乐作品和录制了布里顿的几乎所有作品,狄斯考和彼德-皮尔斯是布里顿作品的最佳演绎者。
但就是这样,狄斯考的这些事业还是属于整个古典音乐的范围之内的。只不过,德国歌唱家唱意大利歌剧少是少,但狄斯考的威尔第、普契尼作品未取得像他在德奥作品上取得的那么大的成就。此外,狄斯考还演唱过《欧根-奥涅金》这样的俄国歌剧和伯辽兹的《浮士德的劫罚》、弗雷《安魂曲》这样的法国作品。

除此以外,狄斯考还在60年代涉足指挥、音乐会钢琴伴奏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和杰出的画家、作家。
试问,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精力来感这么多的事,并样样都出类拔萃。象这样的艺术家,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TOP
18#

mahler2004a 在 2005-9-8 1:02:47 发表的内容
试问ADM兄:
菲舍尔-迪斯考的情况怎么解呢?最近在听指环,他唱沃坦;莫扎特的意大利歌曲他也有份。是否算跨界呢?
很多人非议他演的沃坦,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他对于吐字的研究还是很到位的,艺术歌曲的修养全用上了。



狄斯考演唱的沃坦可以说是最具抒情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沃坦。另外,早在索尔弟的那套《指环》中,狄斯考就演唱了Gunter。在富特文格勒那套名垂千古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狄斯考演唱的库文纳尔具有和他的年龄、阅历极不相称的成熟和深刻,他与弗拉格斯塔德和祖特豪斯组成了这部歌剧中坚实的铁三角阵容。
TOP
19#

我想应该称呼费舍尔-狄斯考“德国声乐家”更符合他的实际情况,也更能显出他异于常人的伟大之处。
经常有人批评他演唱的歌剧和艺术歌曲过于设计,这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上是无可厚非的,他和施瓦茨科普芙作为德国艺术歌曲的两座重镇,在艺术歌曲演唱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歌剧的演唱上,狄斯考或多或少地还是带有慎密的构思、乐句结构铺排上过于考究(尤其他的意大利歌剧),这或多或少地还是受到他艺术歌曲演唱方式的影响的。但另一方面,作为德国抒情男中音的他,所演唱的那些歌剧人物都是具有美好抒情性、令人喜爱有加的,象前面所说的沃坦、沃尔夫拉姆、库文纳尔、《茶花女》中的老亚芒、《费加罗婚礼》中的伯爵、唐-乔万尼等无一不是这样。
TOP
20#

德意志在文艺复兴前属于北方蛮族,在众多欧洲国家中属于开化较晚的。她的绘画艺术带有明显的北方气息,像丢勒、大小霍尔拜因、汉斯-克拉纳赫、格吕内瓦尔德等的绘画,有说丑陋的,也有说缺少灵气的,但无可否认具有真挚的纯朴美和虔诚的宗教信念。及至浪漫主义,在德国几乎没出几个大画家,记得好象只有一位叫什么拉斐尔什么的和Frietrich这位专画风景画的画家。但到了晚期浪漫主义和现代,德国涌现了一大批极具表现力和洞察力的艺术流派,30年代以前的柏林,可以说是欧洲前卫艺术的桥头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