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复制链接]

查看: 33121|回复: 134
1#
听音乐的同时读了几本乐书,增进了知识开了眼界,同时也发现些乐史趣闻。下面就是其中一则,大家猜猜,是谁这样NB,又这样爱憎分明?

我对贝多芬充满了敬畏,但我一点也不爱他;
布拉姆斯这下流胚不过是贝多芬的蹩脚模仿者;
巴赫的键盘音乐还是蛮“有意思”的;
享德尔是个四流音乐家,他的音乐连“有意思”都称不上;
瓦格纳则是个“误入歧途”的艺术家;
他们所有人在莫扎特面前都黯然失色,因为莫扎特,我才把一生奉献给音乐!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呵呵,有意思,再猜猜。说了,是个NB又这样爱憎分明的人(起码从这话里是这样)。
TOP
3#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7-9-19 14:49:00 发表
显然是老柴~~~~~
~~~~赫赫
老柴说过类似的话滴


猜对有奖吗?


吓!猜对了,正是

____Peter Illytsch Tschaikovsky

利害。
TOP
4#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再看另一位专家的评论:
“我不随便谈论舒伯特。或者,不如说我只对树木和星辰谈论他。”
“巴赫----那位净化心灵,给人力量的天才。”
“罗西尼和意大利的作曲家?----那些金丝雀们!”
“瓦格纳无疑是个聪明的家伙,胆大妄为,满脑子疯狂的念头,但他写不出连续四个美丽的或者正确的小节”

“李斯特……我几乎厌恶作为作曲家的他,但作为演奏家的他则令我无比崇拜。”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7-09-19 16:41:23
TOP
5#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7-9-19 15:43:00 发表
schumann 从第一句判断~~~

哗,
kreisler兄弟真是见识多广,幸亏不设奖。正是____Schumann Robert的话
TOP
6#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克莱斯勒PK布鲁克纳:
“这人是个天才与傻子的杂伴儿。音乐和宗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所知。我怀疑他连做个加减法都找不到正确答案”
“他是个十足的教徒。我们课上到一半儿,如果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他会马上跪在地上祈祷,更多的时候是索性丢下我们,冲出教室,奔到教堂里祈祷去了。……此人是个纯朴无邪,毫无心计的天真汉。”
“他全身罩在奥地利的家织土布里面,上身是一件规规矩矩的乡下式样的笨重而宽大的短上衣,裤子十分肥大。朝着一双小脚挂下数不清的褶皱,使他的腿显得过于臃肿。他的脸一看就是个乡下老头,被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弄得皱巴巴的……他戴着一顶艺术家的宽檐帽,看到认识或似曾相识的人就拿下来,恭顺而夸张地湾下身去。……可是一到他在管风琴跟前坐下,不知怎么,那些管风琴上庄严的音管里就流出了纯金般的乐声,这个其貌不扬,腿短得几乎够不着脚键盘的人在音乐里倾诉他的心灵。”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7-09-19 17:16:08
TOP
7#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vivaldi_gu 于 2007-9-19 21:21:00 发表
这种话也能相信?
柴科夫斯基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有资格去批评先贤,Handel的音乐连有意思都谈不上,他的呢?连LJ都不如,柴科夫斯基恐怕连替Handel家的厨师都及不上

柴科夫斯基这话确是狂妄,也口无遮拦。
作为被女家庭教师称为“玻璃孩子”的他,也有让爱乐者欣赏的地方。听他的“如歌的行板”和“悲怆”,不禁要为这一颗怫郁之心志哀,可是听他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舞剧音乐,我们又看到他用纯净的喜悦在向你微笑。优美的旋律,艳丽的配器和蒸腾的情感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标记。有人说他是音乐史上最红的“言情作家”。在中国,他有个爱称叫“老柴”呢。
TOP
8#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alma 于 2007-9-19 23:5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爱hifi 于 2007-9-19 23:3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vivaldi_gu 于 2007-9-19 21:21:00 发表
......

优美的旋律,艳丽的配器和蒸腾的情感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标记。有人说他是音乐......


哈哈哈哈,砍柴的来了吗?此“柴”非彼柴哦。
TOP
9#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听说罗西尼还是个美食家,他还有个绰号叫“Crescendo(渐强)”,是因为他经常在音乐里到处玩弄“渐强”手法,让语调从绵绵低语到“大吹大擂”。以下是肖伯纳的一段乐评:
“他的序曲一开头总是先来一段既威风又漂亮的引子。然后是舞曲节奏的第一主题,接下去是老一套的乐队全奏。弦乐沿着音阶跑,自高而低地冲过来又冲过去,铜管乐器一阵大吹之后,出来了第二主题。这回不用舞曲而是改用了进行曲节奏。由此便将音乐引向了出了名的‘罗西尼渐强’。这其间,阿拉伯花样的音型和进行曲音型重复又重复,步伐与伴奏的力度加倍再加倍。配器随之增加浓度,音乐增加了温度。直到长号、大鼓参加进来,一起大吹大擂……每一听到这里,生性热烈也早就作好准备的意大利听众,便一齐狂热地高呼起来:‘大师万岁!’”呵呵,虽然肖伯纳这样讥讽,但我个人而言,他的六首《弦乐奏鸣曲》还是一幅舒展轻快的青春图,常听不疲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