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复制链接]

查看: 33160|回复: 134
11#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ludwig2000 于 2007-9-20 8:56:00 发表
肯定是老柴啦~~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老柴和勃拉姆斯是欧洲乐坛上最闪耀的两颗古典之星(同时代的瓦格纳在当时算是“现代派”的),但是二人的不和也是众所周知的。

虽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当时也是死......

正是,原来在欧州的音乐史上也曾发生过“乐史文革”,也很热闹。
再看一段:
尼采原是瓦格纳的“粉丝”,但后来却背叛了瓦格纳,以下是尼采用原来的偶像PK比才的精彩文字:
“昨天----你相信吗?----我第二十次听了比才的杰作。我是又一次怀着同样温和的敬意去听的。这样的作品多么使人感到圆满啊!……比才的管弦乐几乎是我唯一乐于接受的了……那种瓦格纳的管弦乐是多么有害,就像闷热不堪、湿乎乎的风,我在那里出了一身瓦格纳臭汗……这种音乐是顽皮的、细致的、幻想的;同时又受人欢迎……它具有一个民族而不是某个个体的文化修养……”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在上面老柴的话语中,对老勃是最尖刻的了,除“职业”原因的“对立”外,老柴可能有“柄”在手。
勃拉姆斯曾在施特劳斯太太的扇子上题字,写下《蓝色的多瑙河》旋律及:
“可惜呀,这不是勃拉姆斯写的!”无独有偶,当勃拉姆斯在第一次读到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总谱时,惊叫:
“我怎么连大提琴协奏曲可能写成这个样子都不知道?早知道能这样写,我自己也老早就写一首了”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3#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勃拉姆斯虽有才,但他隐忍的情感,对克拉拉遥遥相望的的爱慕,以及花了整整二十一年,一刀一刀刻出了他的《第一交响曲》,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和多余的感情了,顾此失彼啊。很多时候看到别人的优秀作品,唯有羡慕。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4#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老柴确实是有个性的人,但也有人说他“神经病”,真不知他听到后有何反映。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5#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乐史上“老柴”说人,当然被说也就在所难免了。
大家稍安勿燥,以下就是“老柴”背后有人说了:
“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像出麻珍,人们在青春期以前总要出一次,过了就没事”
“他的《冬之梦》梦太多。但冬太少。”
“他的第二号交响曲《小俄罗斯》脆弱、可怜、粗糙、平庸、幼稚、浮跨,终乐章更是怎样批评都不为过分”
----(Cesar Cui,1835-1918)

“他的末二首交响曲庸俗、低级、下流、可笑,是一派地'假悲伤'”
“他的'悲怆'交响曲根本就是'断袖的悲歌'”----汉夫洛克.艾里斯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发出阵阵扑鼻恶臭,令人作呕”
----Eduard.Hanslick,1825-1904,全欧州最尖酸刻薄的奥地利乐评。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6#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Nordic 于 2007-9-20 22:37:00 发表
还有Hanslick对老柴小协的超经典评论!相信大家应该晓得的。;P

上来给大家看看,第3只眼睛看世界,享乐之余多些乐趣。
公认的前3首小协,我首选贝小协,其次是老柴的,接着是老勃和小门的。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7#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Nordic 于 2007-9-20 22:40:00 发表
论旋律老柴也绝对拼不过舒伯特……

不知对不对,各有特色吧,舒伯特的旋律年轻、浪漫,而老柴的旋律则显得现实些,生活些。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8#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Nordic 于 2007-9-20 22:55:00 发表
……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得伤痕累累……终乐章把我们带到一个俄罗斯集市粗鲁污秽的狂欢之中……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有可能玷......

哈哈,首先想知道是谁拉的琴?不过能把听的人拉到“一个俄罗斯集市粗鲁污秽的狂欢之中”,要不是老柴成功了,就是当时的小提琴手成功了。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9#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原帖由 Nordic 于 2007-9-20 22:58:00 发表
原帖由 爱hifi 于 2007-9-20 22:5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Nordic 于 2007-9-20 22:40:00 发表
论旋律老柴也绝对拼不过舒伯特……

不知对不对,各有特色吧,舒伯特的旋律年轻、......

同意,因为舒伯特是音乐的喷泉,一生中像流水作业般写作,甚至比莫扎特还要滔滔不绝,单艺术歌曲就写了567篇。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0#

回复: "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

上面提到老柴对老勃的成见,除音乐外,不无与勃拉姆斯一些生活习俗有关。
勃拉姆斯的作品以理性,情感内敛为多。他矢志要在音乐里完成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传下来的使命,也为此努力并取得相应的成就。但令人惊呀的是,他的言行举止在音乐史上是最粗鲁的。据说他有一次在聚会中最有礼貌的一句话,是临走时所说的一句:“要是这里还有哪一位没有被我侮辱过,那我应该向他致谦”。
勃拉姆斯时常衣冠不整,在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并亲自担任指挥时,忘记扣好纽扣,衬衣越露越多,听众不敢正视。
为何有这样的反差,也许要从他的出身来找些根源。老勃生在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为帮助维持生计,每晚到码头小酒馆坐台演奏舞曲,夜夜处于妓女酒徒云集的场所,妓女们也常拿他开心,这都使年轻的老勃身心受到伤害……直到他遇到了他的恩人----舒曼。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