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两声道:升级不了就填海吧! [复制链接]

查看: 9608|回复: 49
1#
不管你相不相信,SACD、DVD-A等新音乐格式已经来势汹汹,SACD甚至已经杀到了“中英街”:继荷兰、日本之后,香港拥有世界上第三条SACD软件生产线。
有网友说:当你有一天将SACD机搬回家的时候,你是否会马上思考一个问题:原来的功放和音箱能完全展现SACD的风采吗?问题说得很有代表性。
如果不升级,现有的两声道系统就对应不了新音乐格式。这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CD机只能作纪念品或陈列品了。增加SACD或DVD-A机是免不了的。
功放呢,如果是合并机,对不起,不建议升级,因为升不了。
如果是前后级,后级也许可以用来推前置或环绕,但再添一台3声道以上后级是避免不了了。前级嘛,与CD的命运一样吧。
不过,如果原来的功放的频宽不够宽,你不用化冤枉钱升级了。要不凑合着听,要不拿去填海。
2002、2003年出的音箱,大都可以对应新音乐格式的频宽要求。如果音箱是早期购买的,加独立超高音应该可以应付,另外补充中置和环绕、超低音。
两声道的死硬派也许会讨厌多声道。不过,你继续守着你的两声道过日子吧!软硬件厂家才不管你们这班守旧的“正统” 两声道HIFI发烧友呐,他们热衷的是多声道(当然也有部分是两声道软件)。
另外,本人首先声明,以下看法不是挑战发烧大碗周道兄的权威,而是借他的名贵SACD机来举例,以达到更容易将问题说清楚的目的:
很多发烧友都知道周道兄有台三万元的两声道SACD机,不过也面临着要不凑合着听,要么升级,要不拿去填海的命运。我认为,5+1(有些是3+2+1)声道的软件,仅仅听它的两声道,能领会得了软件的神绪吗?
分享 转发
TOP
2#

scfan 在 2003-3-10 12:37:23 发表的内容
音乐不同于电影,电影里声音来自各个方位,所以即便有7.1声道也是不够的,但是音乐,各位,有几个乐队或者歌手从你侧面或者背后发声?
看来你理解错了后声道在播放音乐时的作用。它们多数时候提供残响,实际听起来,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出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并不象电影中的移动效果。有张钢琴独奏SACD,竟用5.1声道录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供丰富的堂音。
TOP
3#

hxhgh 在 2003-3-10 12:18:32 发表的内容
哇!讲甘容易?银两呢?
当然不可能马上推倒重来。等你明天有钱,再升级也不迟。
TOP
4#

音乐快乐 在 2003-3-10 13:06:43 发表的内容
你知道,sacd的7.1要多大的面积吗。系统的成本只要1/10到1/100,填海有什么关系!!!!
与两声道的面积一样。即是你现在用多大的面积听两声道,也照样用它听多声道。
TOP
5#

favar 在 2003-3-10 12:20:33 发表的内容
软件你那里去找那么多5+1?,尤其是音乐的精髓:古典?还有你的两声道已经不能领会得了软件的神绪吗?
你就听你的5+1罢了,我还听我的两声道。哗众取宠!
古典多数是3+2格式。你找不到,并不等于没有啊。留意一下环球公司出版的古典SACD吧,也许会有收获,要不就耐心等一等了。
TOP
6#

首先,对于周道大兄在百忙之中回应本人的小贴,本人不胜荣幸。在我的心目中,大哥你是碗级的人物了。其它问题再发表我的一些愚见,有时间请指教。
不过在发表愚见时首先声名一个观念,就是关于发烧的个人喜好问题。我认为应先抛开个人喜好再探讨比较好。这样比较客观。
1、“如果按照SACD以往的技术指引,要重播SACD标准的多声道音乐,必须是每个声道都是同样的全频功放和扬声器系统,而且是严格的“圆形”环绕声喇叭摆位……….。不错,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是这样。”
我的看法是,理想为理想,现实为现实。
A、关于环境:大家都知道,两声道系统照样也有严格的要求:听音空间最好具有黄金分割的比例,音箱最好能够三、七摆………等等,现实呢,有谁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空间?大部分人还不是在不对称、半开放、三尖八角的“简陋”空间、喇叭几乎贴墙摆放、脑袋贴着后墙来听音乐?
B、关于器材:能拥有高级器材听音乐当然是自然不过的好事,但有很多人只能是发白日梦。芸芸大众还是以普通货色居多。现在有不少功放包括一些AV功放都是全频的了。对AV功放,也许有些发烧友可能会看不上眼,主要是市面上特别在国内高档的AV功放少见,造成AV是低档货的假象。其实两声道与AV一样,同样也有很多低档货。
AV功放都可以胜任多声道的重播,至于效果如何,不能简单以好差下定论。因为涉及价格、个人经济实力等因素。就象两声道器材重播音乐一样,一万元一套可以听,100万一套也可以听。听音乐,从来都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听多声道音乐,同样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只能是发烧友的终极奋斗目标,或达致更高层次的目标,而不是门槛。多声道系统常人也可以轻易承受。
2、关于“关于立体声问题“
A、周大兄说“多声道音乐无疑是今后高级音响(Hi-End)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不知周大兄为什么特别指出是Hi-End。
SACD软件公司出版软件不会专门分Hi-End和Lo-Fi;就象两声道时分Hi-End和Lo-Fi一样,硬件公司当然会出Hi-End和Lo-Fi多声道器材,各位只能按自己的能力选购。今后的主流(注意是主流)估计不会有两声道的硬件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多声道音乐是今后音响(包括Hi-End和Lo-Fi)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
B、用立体声看多声道DVD的问题
不能否定周大兄系统的声音“正“,但在大多数器材下,当以高保真为重播目标(不是音色)时,立体声不能反映DVD全部的信息,象单声道不能高保真重播立体声信息一样。
至于有没有必要用”全频去听钢琴那些来自背后的极低声压的堂音反射”的问题,我看有必要,特别在低价系统。因为低价系统普遍空间感缺乏。

还有,建议我们专业的音响从业员,发表什么意见时,最好抛开个人喜好,这样比较客观。自己私低下喜欢什么,那没问题。
TOP
7#

音乐快乐 在 2003-3-10 13:06:43 发表的内容
你知道,sacd的7.1要多大的面积吗。系统的成本只要1/10到1/100,填海有什么关系!!!!
SACD格式没有7.1,最多是5.1。以后会不会发展到7.1或以上,不知道。
TOP
8#

HD711 在 2003-3-10 13:53:42 发表的内容
应该警告所有的音乐家、演唱家、演奏家、作曲家……若他们日后不能写作或演奏多声道音乐,不能适应SACD发展的需要,就拿他们去填海!今后唱片公司将不再灌录钢琴独奏曲了,四重奏至少要变为七重奏才行;如果你想灌录无拌奏独唱,那你至少要学会身体多部位同时发音才行,切记!切记!
你误解了多声道。钢琴独奏曲也可以按5.1声道录音,已经有这一软件。
TOP
9#

首先,对“填海”一词再作补充说明:这只不过是幽默的表述方法。意思为“将有新的玩意推出,原有玩意面临淘汰”。至于原有东西如何处置,那绝对是个人的决定。
关于环境对多声道系统普及的影响问题。
我想这几年AV的迅速普及,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不是问题。与这几年非常火爆的AV相比,两声道普遍不振,并没有什么新亮点。这些AV发烧友的环境空间并不见得比两声道发烧友的空间特别大。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所以我认为,环境对普及多声道不造成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发烧心态。多声道系统预计会象AV的发展态势一样,继续火爆下去,其中包括AV阵营的坚定加入者。
对多声道系统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的估计只有三种人:一、玩开两声道特别是高级两声道者;二、不懂多声道系原理者。三、坚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者。
他们为什么会反对呢?
玩开普通两声道者我不知道他反对的具体原由,我想多是心态问题。这部分人往往会认为玩AV者是“音响白痴”。
玩开高级两声道者持保留态度的具体原由,也许是现在普遍的中低价位AV器材干扰了他们的判断。因为他们对比参照的器材与原有器材暂时不在一个档次。
不懂多声道系原理者,建议好好补课,免得闹笑话。
对于坚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者。我没话说。
我想XRCD与HDCD一样,只是过眼烟云。对于HDCD,现在多是国内的器材和软件在炒作,很多进口品牌已放弃,高级的HDCD芯片已经停产就是证明。
至于XRCD,不错,是好东东,但估计命运也好不了多少。能制造XRCD的只有日本JVC一家,并且只能由木内和夫一人亲自操刀才能保证效果。XRCD的命运全掌握在一厂一人之上,发展的局限可想而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