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周道大兄在百忙之中回应本人的小贴,本人不胜荣幸。在我的心目中,大哥你是碗级的人物了。其它问题再发表我的一些愚见,有时间请指教。
不过在发表愚见时首先声名一个观念,就是关于发烧的个人喜好问题。我认为应先抛开个人喜好再探讨比较好。这样比较客观。
1、“如果按照SACD以往的技术指引,要重播SACD标准的多声道音乐,必须是每个声道都是同样的全频功放和扬声器系统,而且是严格的“圆形”环绕声喇叭摆位……….。不错,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是这样。”
我的看法是,理想为理想,现实为现实。
A、关于环境:大家都知道,两声道系统照样也有严格的要求:听音空间最好具有黄金分割的比例,音箱最好能够三、七摆………等等,现实呢,有谁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空间?大部分人还不是在不对称、半开放、三尖八角的“简陋”空间、喇叭几乎贴墙摆放、脑袋贴着后墙来听音乐?
B、关于器材:能拥有高级器材听音乐当然是自然不过的好事,但有很多人只能是发白日梦。芸芸大众还是以普通货色居多。现在有不少功放包括一些AV功放都是全频的了。对AV功放,也许有些发烧友可能会看不上眼,主要是市面上特别在国内高档的AV功放少见,造成AV是低档货的假象。其实两声道与AV一样,同样也有很多低档货。
AV功放都可以胜任多声道的重播,至于效果如何,不能简单以好差下定论。因为涉及价格、个人经济实力等因素。就象两声道器材重播音乐一样,一万元一套可以听,100万一套也可以听。听音乐,从来都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听多声道音乐,同样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只能是发烧友的终极奋斗目标,或达致更高层次的目标,而不是门槛。多声道系统常人也可以轻易承受。
2、关于“关于立体声问题“
A、周大兄说“多声道音乐无疑是今后高级音响(Hi-End)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不知周大兄为什么特别指出是Hi-End。
SACD软件公司出版软件不会专门分Hi-End和Lo-Fi;就象两声道时分Hi-End和Lo-Fi一样,硬件公司当然会出Hi-End和Lo-Fi多声道器材,各位只能按自己的能力选购。今后的主流(注意是主流)估计不会有两声道的硬件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多声道音乐是今后音响(包括Hi-End和Lo-Fi)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
B、用立体声看多声道DVD的问题
不能否定周大兄系统的声音“正“,但在大多数器材下,当以高保真为重播目标(不是音色)时,立体声不能反映DVD全部的信息,象单声道不能高保真重播立体声信息一样。
至于有没有必要用”全频去听钢琴那些来自背后的极低声压的堂音反射”的问题,我看有必要,特别在低价系统。因为低价系统普遍空间感缺乏。
还有,建议我们专业的音响从业员,发表什么意见时,最好抛开个人喜好,这样比较客观。自己私低下喜欢什么,那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