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远胆机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1#
论音乐织体的结构与还原
banner4.gif (, 下载次数:4)

gif(2015/5/7 23:04:03 上传)

banner4.gif

最后编辑Willson 最后编辑于 2015-05-07 23:04:03
分享 转发
TOP
2#

       在我国近些年来,尤其是80年代后,改革推开了国门,随之而来的是丰富的音乐软件,她如潮脉般涌进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追求逼真还原,声场定位,成为一些人寻找,探索,讨论的话题,这些人群便被人们称为了“发烧友”。他们以软件交友,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圈,而切成为世界性的人群体,这是一群在听感效应促拥下,痴迷的声音追求者。
TOP
3#

        余下来说说选择器材时的听感效应和品牌效应.我更建议的是以听感效应选择机器,但这种听感效应,并不是什
  么单一声音和自己所偏爱的声音的听感,而应是立足于鉴别各种声源的听感效应.与其说是鉴别机器,更不如说是鉴
  别声音,譬如我们在为发烧同仁鉴别《爱乐》系列胆机中的"金王子"合并机时,便从民乐的弓铉\弹拨\打击乐器开始,
  直至演绎西乐的弓弦\键盘\交响乐,从中让大家聆听每一件乐器的音色,即泛音的成分.我们也曾经多次邀请专业演
  奏人员,在不过30平米的听音室,用机器和乐器进行现场比翼性演绎,让大家真的在现场作音色的听感鉴别,那种场合,
  当机器的泛音和乐器的泛音重合后在房间内引起共振时,使大家唤起了强烈的听感效应,情不自禁的自觉鼓掌.的确
  那种听感的刺激是令人难忘的.那么作为选择机器的人作了上述比较后,确信各种泛音存在,便可以购机了.因为从电
  子理论上讲,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传导各种声源泛音而不失真,那么它的全频带相移一定是趋于零的.用俗话讲,你买了
  一台没有任何附加性格的功放,他会忠实于软件,如果软件很真实的话.他会园你一个声音的梦!也有些人注重品牌,
  那也是一种效应.即品牌心理效应,我认为要谨慎把握这种心理效应。建议还是把购机的心理效应转移到理性的听感效应上来。
TOP
4#

      听    感   效    应        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人类对音乐的欣赏便从演绎现场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那以后,人们在剧场以外的居室,餐厅,都可以方便的利用胶木唱片欣赏和评论音乐,紧接着从唱头发展到喇叭花助声腔,以及后来的电唱机和激光唱机。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人认为这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致。实际上事物的发展无一不是应用而生,从胶木唱片软盘的变化与其说是科技发展,倒不如说是人类苦苦追求听感效应的结果,这种听感效应对人类产生的巨大精神追求令世人属目,被现代人称为了“发烧”。
TOP
5#

      听感效应是人类的听觉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反应,严格讲每个人对同一声音的听感效应是不同的,
  因而听感效应有先天的因素成分,但人类生理训练无疑也是提高听感效应的有效手段,例如两位同龄儿童, 其中
  一位从事钢琴学习,经过训练对键盘所对应的音高有很强的敏感性,甚至达到盲听音名的程度,.而另一名儿童却
  茫然,这便是训练后的听感效应的差别.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成功的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听感效应,他将稳固的奠定
  学生在音乐方面成功的基础.这是因为演奏员的听感效应可激发演奏激情;作曲家的听感效应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很明显后天的听感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的听感能力,从而提高听感效应程度.
TOP
6#

        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发烧族已从痴迷的追求马嘶、鸟鸣的简单自然声,发展到更加具有音乐内涵的发
  烧,甚至于目前很多发烧友走进歌剧的发烧圈,歌剧的现场音乐,他既没有震撼的声场,也没有干涩的松香味,听什
  么呢?靠什么来引起效应呢?他们的回答很好:"歌剧的味道".可以说歌剧是声乐的最高境界,表演者的随机性,现
  实空间的真实性,构成这种独有的味道,追求这种味道需要更高的发烧境界,因为除了声音鉴赏力之外,还要充分
  的了解剧情,甚至于了解舞台,了解人物的位置,是自己从单声源体、单结像点的发烧升级到多声源体、多结像点
  发烧的高度.他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听感效应.实际上人们各自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都是个人听感效应所至,
  而这种听感效应却发展成了个人的偏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听感效应经过常年的巩固,变成为了个人永久性的
  精神需求了,即听感个性.近年来参加国内各大音响展,遇到一些人士对笔者说:"我就是喜欢听…,不喜欢听…",其不
  知这是一种多麽大的遗憾.或者说他在听感效应上已是一个重症患者.笔者也经常听到"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样词
  句,其实这是唐塞听感偏激的一种说法.现实中真实的声音只有一种,评判的结果却有无限个,但无限个结果却不是
  意味着有无限个标准,标准只有一个!犹如某交想乐团的演奏被A录音师录制成了A的声音,被B录音师录制成了B
  的声音,他们都没有还原了乐团的真实演奏,那么对于乐团来讲,只能是一种遗憾而已,而不是什么"罗卜青菜各有所
  爱".这就是人们追求的返朴归真根本所在.所以软件的真实性,加之理论支持下听感效应的后期训练,是二力合一返
  朴归真的重要方法.也是当今发烧人走向更高境界的途径.另外资深的发烧人应当是在同一听音环境中听感效应优
  于一般人,它的听感的灵敏度应有导前性特征,因而在出现效果音时,他才能比一般人兴奋,而不是因为自己常听,而
  早已知道效果将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记忆性发烧.两者区别是很大的,一种是融化在血液中,一种是停留在记忆中.
TOP
7#

当然也可以在同一环境下采用品牌比较法,来减弱对品牌的心理效应。总之要用耳朵买声音,因为只有那样,声音才具有听感的效应,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性价比。                   纵上所述,听感效应是每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的爱护她,发觉她,解放她,是你生活的一大乐趣,她将使你经常出末于歌剧院,音乐厅,而不在是麻将馆,如果放弃她则是你最大的可惜和不幸!
TOP
8#

论音响系统的平衡
TOP
9#

宇宙空间需要平衡,生态环境需要平衡,音响系统自然也需要平衡;天地之间破坏了平衡,如臭氧层的破坏,宇宙空间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便使宇宙对人类产生了例如紫外线的超强辐射;生态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生态失去平衡,地球上出现干旱,洪水;音响系统破坏了平衡,自然音色便会变形,出现了音色失真和姿体再现的失真,既还原变形。
TOP
10#

关于传输线的平衡,我曾遇到位老朋友,在我们开展会期间,拿来了一副无屏蔽镀银,银焊的信号线,与我们的无氧铜压接信号线做比较,结果令在场的烧友深受教育,大家一致感到他的信号线高频收紧,声场缩小。这是肯定的,含银工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高频趋肤效应明显,使高频泛音相移超前,结果使得高音收紧了,空间太集中了。人类补品吃多了要上火,机器补品多了要性急的。
TOP
11#

机器的工艺制造必需严格遵守设计,即不能偷工减料,也不画蛇添足,有些机器全部采用了名牌阻容元件,严格制做工艺,就足可以了。人们增加含金,含银的材料都是无益于平衡的,有一些人主张“补品”摩机,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它与人类吃补药是一个道理。“是药三分毒”,当你在补音色时,可能会改变了音乐的结构;当你补速度的时候,也可能改变了声场的高低等等,所以当一台机器需“补”的时候,那只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在提猖之列。
TOP
12#

博远胆机在发烧友当中号称“最具音乐味的胆机”设计经典,声音流畅,阅耳,温和醇厚中不乏大气,适应面良好,是具有良好表现的靓机
TOP
13#

音箱线的传输平衡也是重要的,建议采用带有低频传导芯线材,同时最好采用双线分音,以减小音圈,音箱线的瞬态阻抗压降,所引起的交调失真和高低频之间的平衡。                                  最后要说关与房间的响平衡,因为是家庭听音,房间不可能专业化很强,但要注意几点:一是音箱摆位,二是房间混响时间,三是高频响应,这三点是每个家庭听音环境都丞待解决的。今后将在专题文章中论述。                                                       纵上所述,当你选择了机器的平衡,注意了传输线的平衡,处理了房间的平衡后,应当说你便将自身溶进了真实音乐的氛围,圆了声音的梦!!!
TOP
14#

        一个作品从过程上讲,作曲家要完成作品织体的平衡;乐团要完成织体再现时演奏力度平衡;录音师要保证录制时声道各轨的音响力度平衡,音响系统完成信号全频带传导和再现的平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平衡都会失去真实性,现场感。因此平衡是整个音响系统的关键。为了完成这一平衡,大家探索,讨论,争执,力图拿出一个标准方案,力图得到正确的结果,结果却经常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的打个圆场,而不了了之。从上可以看出,平衡的标准与人的音乐修养紧密相关。对于一名机器设计者而言,他不仅要了解机器的结构,更要了解音乐的结构,应从音乐的结构去约束和决定电路的结构,而不是用电路的结构去评价音乐,人们常常是犯了后者的错误。当然犯这种错误的人,首先是电路的设计者,其次是部分无理论支持的发烧人。从还原音乐的观点出发去研究电路,是一种直接寻求与作曲家,演奏家,录音师合作的设计,或者说是寻求一种相吻合的设计,这种设计中包括声音的偶次,奇次谐波的含量,及最小失真;包括机器表达的速度,力度;包括机器营造的声场的大小及高底。当你完成了上述内容的严格设计,便紧扣了音乐的结构和音色了,机器本身的平衡随之完成,而不是粗浅的左右声道的平衡。
TOP
15#

欢迎您的加入,一起探讨音响及音乐
TOP
16#

博远胆机试听室已由南塔迁至沈阳三好街百脑汇4楼R01室,欢迎喜欢音乐的朋友惠顾一起畅游音乐的海洋!!!!圆您一个声音的梦,把交响乐团搬回家!
TOP
17#

音乐的框架结构加旋律,构成音乐表现的织体,再通过各自旋律的表达乐器完成声音的合成。这中间包括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使之构成完美的音乐整体。在这一音乐织体中的编织原则通常是“上密,下疏,中不空”。即高音要密,低音要疏,中间要有。作曲家本着这个原则录制作品,那么HI-FI设备也必需遵守这个原则还原作品,偏离了这个原则后作品令作者生疏,演奏者置疑,录音者发呆,聆听者陌生。
TOP
18#

音乐的框架结构加旋律,构成音乐表现的织体,再通过各自旋律的表达乐器完成声音的合成。这中间包括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使之构成完美的音乐整体。在这一音乐织体中的编织原则通常是“上密,下疏,中不空”。即高音要密,低音要疏,中间要有。作曲家本着这个原则录制作品,那么HI-FI设备也必需遵守这个原则还原作品,偏离了这个原则后作品令作者生疏,演奏者置疑,录音者发呆,聆听者陌生。
TOP
19#

一位知名的书法家仅仅能够完成单字书法是不够的,通篇书法的再现才是书法的真谛。一台完美的音响设备也犹如书法,仅仅完成音色的还原是不够的,只有还原音色又同时完成对音乐作品织体的还原,才是HI-FI的最高水准和境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