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性读解LP与CD的特点优势,以便大家根据自身喜好发高烧~! [复制链接]

查看: 19632|回复: 102
1#
理性读解LP与CD的特点优势,以便大家根据自身喜好发高烧~!

近年以来,随着数码的不断地发展,音响系统素质的提高,大家对CD的音质要求也越发严格~!

在刚出世时的CD是以极低的背景噪音和大动态爆棚音响效果为"诱人"宣传,

之后,有更多的爱乐之士理智地发现CD在音乐表现上的种种缺陷:如音色不够圆润,细节也不够丰富,

重放音乐与现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缺乏一种感人的音乐韵味~!特别与优秀的模拟系统(LP或开盘机)

做对比,重放同一版本录音时,这种区别更为明显~!

于是许多对音质极为苛求的专业人士和烧友就得出CD综合音质不如LP的结论~!

公平地说,CD系统在信噪比,失真度,频响的均衡度等重要电声指标上比模拟系统有明显的改善~!

而造成CD音质差距的主要环节在哪里呢?

好久没打字,好累,待续............
复件 20090506_ae1d6d2caa28a8513901BUWWTfWN2fi7.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9/6/22 14:56:56 上传)

复件 20090506_ae1d6d2caa28a8513901BUWWTfWN2fi7.jpg

最后编辑名媛 最后编辑于 2009-06-22 15:51:27
分享 转发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2#

见到大家踊跃讨论,非常兴奋,有不同看法与讨论才有共同进步~!好啊~!

继续,上接CD音质差距的主要环节在哪里?

先让我们了解什么叫模拟信号模拟声音,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听到各种声音信号它的强度都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我们称之模拟信号!

传统音频记录方式以磁记录(磁带)或机械刻纹(LP母带)记录下来,

此时磁带上剩磁的变化及LP音槽内的纹路起伏变化都是与声音信号变化相对应,成正比的,

这样的录音我们叫模拟录音~!

CD的音频记录则完全不同,它需要首先把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PCM数码信号再加以记录,

这个过程称为A/D转换,由于模拟信号变化的连续性,从理论上说信号数值有无限多,

因此当我们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数码信号时,不能做到把所有信号数值都进行转换,

数据量对现在数字处理系统将是一个无限大的天文数字,无法应付情况下,

只能对信号进行取样,做有选择的记录.所谓的取样就是每隔一定时间间隔选取一个信号数值,

每秒的取样次数称为取样频率~!

这时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时间上"不连续"的取样后变成了一系列随模拟信号的包络变化的"间断"信号.

好了,吃饭咯,,,待续.......
showimg22.jpg (, 下载次数:6)

jpg(2009/6/22 18:37:22 上传)

showimg22.jpg

最后编辑名媛 最后编辑于 2009-06-22 18:57:30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3#

原帖由 拿胆主义 于 2009-6-22 20:30:00 发表
油画肯定不错,写得也不错,笔功挺扎实的.


油画是张小川画家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笔功不扎实,让你笑话了~!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4#

上接,“不连续”的间断信号就是PCM即脉冲幅度调制信号,

由于幅度变化的无限性,这样的信号记录起来有点困难,

所以需要将PCM信号进行量化,编码才能变成最终记录的PCM数码信号。

由此可见,数码系统的两大要素:一 取样频率 二 量化精度(或称比特数)

比特越多越精准,1  bit  /16 bit /24 bit 等。

在CD编解码16 bit 的量化标准经人们主观试听后,逐渐发现44.1KHz的取样,

使得20KHz以上的信号被完全“切掉”,这样泛音丰富的乐器,

如弦乐器/钢琴/琵琶/经过数码录音后,其音质明显不如模拟系统那么细腻,逼真~!

而且16 bit的量化处理也使得“梯级电压”过大,量化噪音明显,声音偏硬,发燥~!

相信从技术上去理解,为什么CD音质会差距LP?大家明白了吧~!

为什么模拟声音更像真~!当然,CD也有播的很美,LP没功力也难出好声~!

总结:LP是模拟发声是连续的声音,CD是数码发声是不连续的取样量化的声音~!

今时今日数码的进步也有音质上加强许多,24BIT等技术都在迈进~!

大家所说的CD与LP是密度的区别,也算对了一部分,只不过是换种说法而已~!

好,祝大家烧得开心~!百花齐放~!共同进步~!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5#

原帖由 无难 于 2009-6-22 20:23:00 发表
楼主是画油画的?不错不错。。。。

俺不是画画的。。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6#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2 22:00:00 发表
楼主只是讲对了一部分。

CD并不像你所认为的这么差,更不是“断断续续”的声音。

CD的失败是在硬件,CD的理论和技术是远远好于LP滴。

同样,只要硬件过关了,LP是毫无优势的,更不用说今后的高规格数字播放模式了。

CD通过取样复制量化,这种所谓的不连续不是你想象那样肉眼看见或听见的~!
当然不是你所说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7#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2 22:09:00 发表
原帖由 小乐虫 于 2009-6-22 22:01:00 发表
看看这个技术上的比较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8860.aspx,揭示了LP为什么好听.


LP、胆机和古董喇叭,这是横亘在现

老兄,你的高谈阔论请另外开贴好吗?谢谢~!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8#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2 22:13:00 发表
原帖由 名媛 于 2009-6-22 22:08:00 发表
CD通过取样复制量化,这种所谓的不连续不是你想象那样肉眼看见或听见的~!
当然不是你所说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大哥,你好笨!!!

“你想象那样肉眼看见或听见的”-----------妙就妙在你说的这段话,你自己批驳了自己的论点。

不好意思啊,老浦东只会讲实话。

极端让一个人昏了头,老兄,好自为之~!祝你心想事成~!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9#

原帖由 小乐虫 于 2009-6-22 22:07:00 发表
吹水公20多万的四分体文豪转盘解码应该够高班了,但与他的LP比却差距明显,高下立马即知,感觉是先天不足的差距,虽然价格差别也大。

目前我家只有CD机,但我不偏袒CD,我相信你所说~!
音乐的感触,作曲家的心血,演奏者的眼泪,来享受音乐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