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音响组合与听音室:唯美6号+钟神大旗舰世纪版+金诗韵DAX2+E3 [复制链接]

查看: 160413|回复: 241
1#
[upload=jpg]Upload/20069153355885915.jpg[/upload]
听音室前方
8、9、10页陆续有一些新的DD
今天发现帖子已经点击过万次了,谢谢各位!看来我不写完都不好意思了,今天又写了3段,还有4段预留的位置,再写4个主题陆续填满就算金盆洗手。
有点长,2.5万字了,争取3万字打住。各位看的时候需要点耐心。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分享 转发
TOP
2#

首先是听音室的问题。无论是谁,都知道影响音响效果第一重要的是环境,而不是器材本身。所以,一个专用的听音室,可能比一套好的器材更家重要。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有20万的预算,花15万买器材、5万买空间(听音室)的方案,绝对不如花5万买器材、15万买空间的方案效果来得好。

以前10多年因为条件限制,无法有专门的听音室,都是把客厅兼做听音室的,害得LP受累十多年。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电视和音响同时打开,我坐沙发上听音乐,LP在旁边看电视(声音关掉,只看字幕)。
现在有时想起来很感动,这样的LP实在是难得,居然忍受了这么多年!

所以,02年底买房是,有一个硬指标:能开辟一间专用的听音室,面积16平米以上;最好中间开门的(房间角落开门的弊端太多了)。经过反复比较,终于选定了现在这套住房,把两间次卧隔墙打掉(轻框结构的,很好改),得到了现在的6.2米长、3.7米宽的专用听音室。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3#

国货情结
因为个人的个性和价值取向原因,对于洋货有一种偏见(不是说不好,而是认为洋货的价格与其性能相比性价比不高,再一看其用料,简直TMD把中国人当弱智);而对国货有一种偏爱,当然是就国货精品而言,粗制滥造者不能代表国货的形象。
思想根源可能是因为以前教过8年中国古代史,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未来发展潜力非常看好,所以对于崇洋媚外的人和事都深恶痛绝!年轻时受未曾谋面的辜鸿铭老师(差了好几十年,没法见,呵呵)的影响很大,也有两个凡是:凡是洋人所说的,未必就对;凡是洋人所做的,未必就好!

哈哈,有点偏激,不过总体而言,偶还算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比如听音乐,就是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民乐呢,只喜欢古琴。

但是总体上有一个原则:一类产品中,如果有国货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尽量选择国货;实在没有符合要求的,才考虑洋货。
所以,看一看自己家中的DD,基本都是国货:海尔冰箱、康佳彩电、小天鹅洗衣机、海信空调。洋货很少:SONY笔记本,NIKON D50。

这种想法对选择音响有根本影响:整套器材中,除了金诗韵DAX2外,基本都是国货。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4#

功放的选择
首先是胆机石机之分。胆机的迷人之处还是让人很动心的,但是选定了唯美6号之后,再选择胆机就变得很难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胆的使用寿命问题:通常大功率的胆寿命就是800~1500小时(指参数稳定在标称范围的技术寿命,并非报废的自然寿命),过了这一时间为保证音质就得换胆。这对我来说是不太愿意的。
按个人的听音习惯,平均每天听音乐3~4小时,一年大概1000小时。用胆机一年就得换胆,又费事又费钱,所以胆机就免了——不过今后可能上一个美星2A3的胆前级,我听过好几次,很喜欢!小功率胆管的寿命据说是上万小时的,可以放心了。

功放预算的问题。通常人们会说,一套音响应按2:3:5的比例投资于音源、功放和音箱,线材再按5~10%的比例投入就行了。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有道理,但是有其适用范围——如果1~2万的系统按这一比例投入也许是不错,但是并非所有系统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性价比是有很大差别的,实际的市场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未必能真正反映产品的内在价值和素质、潜力。所以,功放的价格超过音箱,甚至是其数倍的配置也不少见(玩DN的就是如此)。
对于唯美6号,偶将其价格乘2,再来考虑搭配功放,选择范围就大多了。

刚开始时觉得钟神JA1+JA50世纪版推唯美6号声音已经不错了,JS演示也是这样的组合,听过多次感觉都很好;后来在决定购买前让JS换上JA2、JA100试一下,结果当时发现有20%左右的提升(声音的密度加强,音场变宽,定位更加准确,低频控制改善)。但听了个把小时后,换回小旗舰,却发现只有大旗舰表现力的60%(很奇怪的感受),已经无法接受了。于是后来决定,直接上大旗舰,免得将来后悔!

需要说明的是,给唯美6号配一个好功放实在太重要!唯美6号到家之后,偶试着用老版的钟神JA1、JA99C推了几天,出来的声音太差劲,甚至连夫人都说还不如这功放推监听2号!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5#

2000年左右开始,构想自己理想的音响方案,跑过若干音响店蹭听N次,耗费大量精力看有关器材评论,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梦。

但是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音响本身不是目的,音乐才是目的;而且,音乐和音响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梦想中的方案,只有当自己有实力去实现的时候,才会变成现实,才会让人体验到音响的美丽、音乐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

92年时曾因狂热,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当时偶月薪只有180元),花600元买了个国产的LHG的功放(现在恐怕坛子里只有5%的人对这玩意儿还听说过吧),再花600元买了个珠江三分频落地音箱(12寸低音+球顶中音+三个钛膜高音),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没有,害得LP大冬天用手洗衣服,冻得红红的,还长了冻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心酸、很内疚。因为个人爱好让家人受到拖累,表面上看是对音响发烧的执着和狂热,值得赞赏——但本质上是缺少责任的体现,应该严重BS!

发烧友中具有狂热精神的不少,工薪阶层的发烧友常对着名机名器口水流了一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拥有——我以过来人的身份给这类朋友一个忠告:发烧要理性,要记住器材永远只是手段,音乐才是目的;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所以,如果你是单身,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把所有的金钱都用于购买音响器材都可以;但是一旦结婚成家,作为男人,应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6#

下面说说听感与调试过程。
2004年8下旬,钟神大旗舰入驻,才开始正式启用听音室和唯美6号——因为99C推不动唯美6号,所以让音箱闲置了4个月。
当时的配置是这样的:东方之声E3+新德克DAC3+JA2/JA100+唯美六号。喇叭线与现在一样,信号线当时是用钟神随机配的平衡银线接前后级,怪兽的非平衡接解码器和前级;电源线暂时就用了新德克的PC02接前级和解码器,钟神原配的电源线接两台后级和CD。交流滤波当时用的是新德克的XF1000(?,卖5、6百的那款)。
开声之后有一种满足感:整个声音表现很大气、从容;解析力不错,能听到许多细节;声音的密度感很好,属于厚声的风格;低频的力度很好但速度有些慢;音场宏大,定位尚可……各类音乐都有较好的表现,属于典型的中性、监听风格。

最初的欣喜过去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高频比较暗淡;二是低频速度较慢;三是声音有些直白,不够甜、美,少一种所谓的“音乐味”。
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逐步解决。
首先是解决高频有些暗淡的感觉。唯美6号和钟神的高频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已有不少人提出了批评。比如,有人指责唯美6号分频器居然用BENNIC电解电容,偶专门电话咨询过厂家,据说是校声的需要,并非为节约成本。钟神的高频延伸不够,也通常被人诟病,但是似乎也只是在原配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个人观点是,如果把国货与洋货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那么为3万的功放搭配合适的线材,是应该的,也是有效果的。

线材的重要性,初哥不相信,以为那是骗人的玩意儿。我以前也不相信但是自从换了几条线材之后,发现线材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器材越高端,线材的作用越明显。

所以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搭配合适的线材来调校声音。
本着理性发烧、节约发烧的原则(偶一非贪官,二非JS,靠在高校里误人子弟混口饭吃,钱也来得不容易),决定广泛征求意见,再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线材。

经过多方比较,开始买了一些线材,全新的洋货我买不起,至少是舍不得大出血,所以在二手、DIY中选择。04年9月份的时候,从武汉刘晓骏那里陆续买了一些二手的线材,包括卡达丝金5电源线2条、VDH大主流电源线2条,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平衡线2条(1米、1.5米各一条)、1.5米非平衡线1条(还有一条1米的非平衡线是替朋友买的),几乎把刘晓骏兄自己用在钟神大旗舰上的信号线全部夺爱,在此再次感谢刘晓骏兄!

经过这番折腾,高频暗淡的问题(不够通透、延伸不足)基本解决,甚至出现了高频过量的问题,经分析,是因为硬地面反射造成的,所以把客房备用的闲置的席梦思床垫(2米长、1.2米宽,厚度约7厘米,中间是棕垫,外面是海绵,最外才是布料)拿过来做吸音材料,效果很好(这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绝对比地毯的效果好!)——可惜LP反对,所以,只好把听音室里的沙发靠垫搬来放在音箱前、中调整吸音用。经过一番调整,高频算是比较能够接受了。

低频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换电源线、信号线已经得到初步解决(我过去以为那样的低频已经很好了,最近换了金诗韵DAX2,才知道原来唯美6号的低频可以那样出色)。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7#

发现自己发的帖子置顶了,谢谢各位的支持和斑竹的错爱。
看来只得继续写下去了。

音源部分的预算,原本是1~1.5万,可考虑二手(个人以为,克服心理上的某种障碍之后,二手的东西也有不错的,所以,二手房,二手车,二手音响,二手镜头.......都可以接受,只有老婆一定要原装、不能二手,呵呵!)。因为没太多的精力和心情去逐一比较,所以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在网上默默收集相关的评论,然后再找机会试听。

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能够选择的国货(从价格上看应该是最高档次了)非常有限,看了几款、听了几耳朵,都不太满意。

于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音响中哪个环节的技术含量最高?设计制作难度最大?
音箱?
功放?
音源?
线材?

这个问题一提出之后,其实就有了答案,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应该是音源!具体原因就不多讲了,大家想想也就能明白。
所以全套国货精品的计划只得放弃——个人观点是:国内的功放(尤其是胆机)和音箱的制作水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不算太大,但是CD部分的差距也许不小。

因为某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继续坚持转盘+解码器的组合。这个价格带的解码器,经过分析比较(多数是从网上看网友的评论,另外还发帖子向用家请教),锁定两款:一是CHORD DAC64(二代),二是金诗韵的DAX2。本来是很倾向于CHORD的,毕竟是128bit的解码芯片,要相信技术进步的作用;但是有两点:一是声音的风格(很hifi的,但是据说音乐味稍欠)可能与现有系统无法形成互补,二是内部用料很普通甚至很垃圾,有大量的贴片元件(与电脑内部的用料差不多),心里中有些疙瘩——我当初有4、5年时间的摩机经历,亲身体会过元件对音质的影响。再加之CHORD的外形尽管很别致,但是过于小巧轻薄,与我喜欢的厚重、大器的风格不合(我的系统中,基本上每件都算重量级的,呵呵!),所以最后决定买金诗韵DAX2。

本人上音响网站主要是本站和音响发烧站,以前上网多数时候是潜水,极少灌水。因为决定了买金诗韵DAX2,所以向一些大虾请教了一番,主要是该产品的声音取向、在各种系统中的表现、周边线材的搭配、成交价格,等等。

月初在音响发烧站看到有人出金诗韵DAX2SE金螺丝版,价格稍微超出预算,但还可接受。于是下单购买,因机主坚持,所以先款后货。

下单之后,到收到货之前,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一则担心会不会被放鸽子(那时音响发烧站里正好有个麦景图6900的公案),遭遇人间蒸发;二则担心1.6万的投入到底能对系统带来多大的改善,花这么多钱究竟值不值?

还好,这两个担心都是多余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8#

历时3年,3天前迎娶金诗韵dax2se金螺丝版,经过调试,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
现役器材:
转盘:东方之声E3,电源线为新德克PC02;04年5月购入;
解码器:金诗韵dax2金螺丝版,数码同轴线为鲨鱼散线DIY,光纤线为钟神的,电源线暂时用卡达丝金5;
前级:钟神JA2世纪版,电源线为卡达丝金5,DAC与前级为平衡信号线,有2条(钟神原配,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04年8月购入
后级:钟神JA100世纪版,电源线为VDH大主流,前后级信号线为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
钟神大旗舰为04年8月购入。
音箱:杰作唯美6号,喇叭线2条:新德克FS-2和钟神智能喇叭线(双线分音),用了一种很独特的接法,以后详细说明。音箱于04年4月购入。
其他:上海产5000VA高精度(1%)交流稳压器,DIY带交流滤波排插(武汉刘晓骏兄处购买)

忘了说:器材架是贵族的坚实系列,双排三层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9#

听音室正前[upload=jpg]Upload/2006915346256800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