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平均律曲集版本 [复制链接]

1#
如果说海顿、贝多芬、德彪西、勋伯格影响了西方音乐的走向的话,那么巴赫的平均律奠定了西方音乐的基石。
  平均律版本虽然不能说是浩如烟海,但也是名家辈出。
  有些人会觉得,巴赫很难听懂,因此不喜欢。我喜欢巴赫,但我却不敢说我懂巴赫。
  无韵胜有韵,以律当韵,这是巴赫音乐的特点之一。在漫无边际的分析当中,巴赫获得一种最原始的韵律。或许这是一种最贴近“真相”的音乐?音乐的最本源的形态?因为它没有一点烟火味?
  巴赫的心中有一种所有音乐家没有的宁静。宁静使巴赫的音乐世界不像山峰、而像海洋。宁静并不是那个时代音乐的主流风格,这种特质来自巴赫的个人气质与音乐天性。这种特质也是巴赫音乐魅力的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宁静使他对纯粹音乐的分析性演绎不仅从容而且博大,也使他的宗教音乐的伟岸从抒情中孕生。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20个孩子的父亲和1080个编号的作品的作者。不论作为父亲还是作为音乐家,他都是高产的。巴赫没有后世艺术家的那种派头,他喜欢家庭,因而他能津津有味地生了那么多孩子。
  作为音乐家,他不是浪漫的殉道者,而是诚实的探索者。他可以把自己的想像力抛洒得很高很远,但在这个距离中肯定有一个严密的递进。就像一个音符不管被延长几拍,都有工整而瑰丽的和弦支持,绝无奇突或空疏。

  阿什肯纳齐新录了巴赫的平均律,就从他开始吧。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235666215.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分享 转发
TOP
2#

勤劳的阿什肯纳齐开始灌录巴赫作品了。
刚刚发行的阿什肯纳齐的十二平均律曲集,听起来没有希夫的流畅和华丽,没有古尔德诡异和雕琢,没有古尔达的从容老成,没有里赫特的用电光石火来思考(因斯布鲁克广播版),没有图雷克的精致优雅和灵气十足(BBC广播版),没有瓦尔哈的清新灵动,没有兰多夫斯卡的大气和睿智,没有菲舍尔举重若轻……总之,一遍下来,没有发现阿什肯纳齐的新录音有什么可以吸引人的地方。尤其是第一卷的最初几段前奏曲或者赋格,处理得简直是乏味。当时我心里想:阿什肯纳齐这个闷人。
但是,几遍过后,渐渐发现它的美妙。阿什肯纳齐的巴赫和他的肖邦一样,听起来朴实无华。但是,它的秘而不宣的理性气质却为这部极为重要的作品带来一种非常中肯的解读方式。不管是力度,还是速度,还是歌唱性诉求,阿什肯纳齐都选择了中庸平实的方式,不温不火,耐人寻味。他的前奏曲有歌唱性,但没有流俗;赋格部分层次也是很清晰的。在他的从容不迫的理性解读中,我看到一种最“标准”的巴赫。
还值得一说的是,这个重要新录音,DECCA公司既然是平价发行,一般来说,名家新录音是极少见评价首发的。一个很好的新录音,居然还是低价发行,也可见在目前古典唱片市场的状况下,唱片公司多少显得底气不足了。
谁还没买平均律的,这可是个平有靓的版本。
TOP
3#

有一天晚上,我听着这张唱片,突然间有一种走进美丽大花园的感觉,有一种进入视觉三维图画的感觉,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
这部图雷克年轻时候的作品,似乎没有后来那个广播录音那么肆意和挥洒,在此时的图蕾克眼中,巴赫象一个大花园,她就象一个美丽女人,在花园中散步,随意摘取鲜花一两朵,点缀星空。
图蕾克这个版本弹得十分柔和,同时也比较丰盈,和一样柔和的尼古拉耶瓦相比,尼古拉耶娃的显得比较清秀。她们一样识破巴赫内心世界的那分其他音乐家所没有的宁静——以她女性的细腻和幽雅。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8747208.jpg[/upload]


菲舍尔也是那种大师型的人物,音韵间有种意风发、举重若轻的感觉,时而有一种行云流水、超然其间的感觉。
遗憾的是,这是个早期的单声道录音,而且我所厅的这个版本还是制作的比较差的,听觉的舒适度比较差,所以很是可惜。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8193225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4#

古尔德版平均律肯定不是最好的版本,但肯定是最有名和最有争议的版本。
古尔德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巴赫德赋格的横向纵深感表象的惊人地清晰,这也是那些将它视为圭臬的人所看重的和津津乐道的。从第一的前奏曲开始,古尔德就展现了一种卓而不群的独特景观,颇有惊艳的效果。
古尔德将他的节奏放在两个极端,要么很快,要么很慢。他的琴音也是独特的,通过脚踏板控制琴音的共鸣,声音干净甚至有点发闷,据说是有意模仿大键琴的效果。因为巴赫的时代没有现代钢琴,因此为了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巴赫,他就这么干了。
一位俄罗斯钢琴家,那位弹过梅西安的<鸟>的乌戈尔斯基,在谈到古尔德时候说,古尔德的巴赫是人类的伟大遗产,是最好的巴赫。当然这么说的人绝对不只一个。另一位巴赫专家,佩莱西亚在谈到古尔德时候,也承认古尔德在处理巴赫音乐得从深层次是最好的。当然,他不愿意这么做,他觉得,对于巴赫来讲,歌唱性也是很重要的。
古尔德的第一卷,应该说是非常值得一听的,它展示一种奇妙的巴赫文化,展示一种表现的可能,一种独特钢琴技艺。
但是对于第二卷来说,我这个看法不适用。我觉得它太快了,快得丧失了音乐。只剩下劈头盖脸的琴声。
企鹅凭鉴一直对古尔德的怪异不以为然,评价总是很不高。但是,其实在面对古尔德的时候,应该忘记企鹅。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9501698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0180358899.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5#

下海捉鳖 在 2006-5-10 20:33:35 发表的内容
新生活第一碟?,哈哈,恭喜,恭喜。
还有的呢,不贴出来。


旧生活最后一碟。
新生活第一碟是西诺波里的布鲁克纳5,一翻书,才知道是三星带花,便到肥仔那里拿走了。

还有几种平均律,照片还没拍。
不留神,平均律也收12种了。计划中还有的两三种。
TOP
6#

上点平均律的图好玩。
有时间时候再一一谈谈个人看法。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7#

这个其实不算太差的演绎,被一些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处理搞得让人生厌。
比方,他打乱原来作品的构成,将第一卷和第二卷混为一弹,即在第一卷的第一号前奏曲和赋格之后,接着来第二卷的第一号前奏曲和赋格。谁喜欢这样子?总之我是很厌恶的。如果在买之前知道他们这么干,我肯定不会花这钱。在HK买的,不好退货。
再者,封面采用蒙德里安的作品,虽然意思很准确,但是却不好看,看起来像某款铝制的脚踏板。糟糕的设计。
说一说演绎吧。
不知道是录音的原因,还是演奏的原因,琴音经常不甚清晰,甚至混为一团,尤其是赋格。
但是很多地方弹得还是很好听的,娓娓道来,素雅娴静,颇有图雷克早年录音的韵味。很少见到重音,整体像月光一样朦胧温顺,没有很明显的强弱对比。这是此版本的最大特色。如果不是打乱了顺序,我可能也会很喜欢她。可能是唱片公司对她的演奏没有信心,或者是公司为了找到一个卖点,就玩了这么一个损招。
为什么叫DYNAMIC?跟dynaudio有什么关系吗?



[upload=jpg]Upload/20065101834225600.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8#

有几个平均律的版本我无法割舍,这个里赫特在因斯布鲁克的广播录音,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里赫特的每次触键都让人感觉既轻灵又坚实,好像齐白石的画中,哪怕是那些很细微的线条,都让人感觉到一种大气磅礴。
有时候速度似乎过快了点,加上凌厉坚实的触键,有点“电光石火”的感觉,于是有人轻率地于“暴君”一类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语词来描述他的演奏。其实,细细听来,他的坚实的声音每一个都很轻灵。前奏曲部分的旋律性的把握,我觉得恰到好处,如果说希夫的要过于华丽的话。
每一个作品的整体性都非常好,而整部作品下来,也是浑然一体,让人爱不释手。
普罗艺术有引进版,只是不知道制作得如何?
在日本网站上,据说买得比rca那个版本贵多了。
这也是里赫特自己选择作为自己的重要遗产的几部作品之一。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6458500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9#

70年代的图雷克不像过去那样雕琢圆润的音色,bbc的广播录音,琴声很真率,尤其是重音,显得比较粗放。这是技术原因?但是,从那些轻音看来,她也没有刻意雕琢,天成也好,自得也好,倒是感觉很舒服,自然清新的样子。即使是听起来不事雕琢,但是依然觉得很是优雅。
有些段落的旋律干非常有意思,比方第二卷的第十二赋格,跌宕感和流线感拿捏的分寸个人觉得很出色,事实上整部作品都给我这样一种感觉。
两卷共5CD,最后有一段图雷克的谈话录音。
最新的企鹅评鉴为三星。


[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743171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017571217144.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0#

席夫版经常被和古尔德版进行比较。而在比较的过程中,席夫经常被恶语中伤。被中伤的情况如,疏浅,像是把乐谱读了一遍,没有内涵等等。这样的论调是极其荒谬的核不负责任的。
席夫的平均律是线性最好的,最富歌唱性的版本之一。触键单纯,不事雕琢,虽有华丽、清雅的听感,但是,席夫流畅的旋律中,还有一种不难察觉的深邃。这是我所理解的席夫的主要魅力之一。希夫在流线的节奏感上,作了颇多细微的处理,虽然他的琴声总是那么单纯,尤其是前奏曲部分,更常见轻松活泼、烂漫率真的景象。
有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回忆他对希夫版本和古尔德版本的选择时说,他当学生时候,老师让他听希夫的,他却一再坚持说古尔德的最好;后来,他当了老师,他对学生要求,你们去听希夫的,但是学生们都说,古尔德的好。这个不大不小的“轮回”,不知道能说明什么?古尔德满足了少年的轻狂?还是席夫的扎实更利于老师的教学?还是说明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是越到后来就越在乎平实?
希夫的巴赫一直得到企鹅评荐的认可,这个平均律还是多年的戴花版本。包括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六首帕蒂塔等等,企鹅评荐都很是推崇,曾给过这样的评语:“席夫的巴赫总是难于匹敌的”。当然,席夫现在的地位被另一个人取代了。她就是哈维特。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都举荐为入门版本,而她的平均律还是带花的。没听过。多次去HK都没买成。下次搞定。

[upload=jpg]Upload/2006510181188160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0181271787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1#

海上花园 在 2006-5-10 22:58:13 发表的内容
目前只有GG的这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坐下学习了


古尔德版是此曲的最有影响力的版本之一。是优是劣颇多争议。
但是至少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版本。
平均律是一部重要的大作品,想进入它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听,直到很熟悉才好谈得上有所得了。
TOP
12#

yeeefeee 在 2006-5-11 10:25:49 发表的内容

请问是不是编号475683 三张低价?DECCA网站上没有这张图片。


编号是对的,不过唱片上的编号把后面那个2也连起来了:475 6832
DX3
TOP
13#

因为出身不好,花费不高,这个版本经常惨遭我的歧视。比方如果柜子出现空间紧张的情况,那么厨房就是它的归宿。
德意志唱片档案,应该是东德艺术家的演绎。此人我不熟悉。
尽管如此,还是听了完整的两遍。大键琴版。在都不完全听得很多的情况下,我觉得它比ARCHIV的大禾花里美国老弹的那个版本还好。雄健有力,常有力透纸背的感觉,但也常有沉闷无比的感觉。
大键琴版本,好的可能不多。但是我在巴赫2000系列里面听过的莱昂和特等人演奏的巴和其他键盘作品,觉得非常精彩。
好的大键琴版本,可以让人忘记缝纫机。



[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5402647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55199573.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4#

一直想写一个平均律的贴子。
一直没有动力,也比较忙。现在算是有契机了,就将他写完算了。
前面随时有更新,也就是在唱片封面上面加上个人评语。
里赫特的已经写好了。
TOP
15#

和因斯布鲁克的广播录音的录音时间很接近,所以第二卷和那个版本感觉也很接近。奇怪的是,里赫特却提供了一个风格和前者完迥异的第一卷。
很明显,这个第一卷显得“声情并茂”,相比之下,要更细腻一些。
第一卷的录音时间是1970年,第二卷的录音时间是1972/73年,录音地点都是萨尔斯堡。因斯布鲁克的录音时间是1973年一次性完成。
rca 的第一卷,从第二首赋格开始,就非常”浪漫主义“,经常处于一种冥想似的状态,非常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不仅是歌唱的,而且还是抒情性的。
两年之后的里赫特对巴赫的理解却是另一番风景。第一卷中的那种细雨缠绵不见了,虽然没有一年之后因斯布鲁克那样的斩钉截铁,但是也开始表现出一种“大道巴赫”,在理性之中见韵致,在结构中见真知。与后者不同的是,还保留一定程度的第一卷的那种细腻。
因此,这也是个不可代替的版本。虽然前后两卷风格有一定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延续的东西,有一定的完整性,不像某些评论说的,是拼凑起来的。事实上从录音时间和录音地点来看,不能说是“拼凑”,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有很好的整体性的完整的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5111722294948.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6#

我对兰多夫斯卡达巴赫的真正的感觉首先来自她的戈德堡变奏曲,在听过图雷克DG新版、古尔德3个SONY版、佩莱西亚版等等后,她在百代公司的录音还是给给了我全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噪音极大的老大键琴版是我听过的所有版本中最精致的,每个拿捏之间都充满睿智而且还不见刀斧。鉴于对她的哥德堡的这份认识,我很想听到她的更重要的巴赫作品平均律,虽然在此之前我闻知她的巨大声望。
第一卷还没听到,就这第二卷来讲,没有哥德堡变奏曲当中的那种匠心独具,有的是另一种感觉,大气。但是,说实话,没有哥德堡给我的那种惊喜。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把它当成经典文献来阅读,还未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不知道第一卷会如何?我再多听几遍之后会如何?
据说第一卷的录音要比第二卷的早很多,那么可能更接近她的最佳状态,当然录音效果也可能更差。这第二卷虽然也是单声道录音,但是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第一卷还在等待中。
光是此第二卷,就相当于很多个版本的一套价格甚至还贵,相当于阿什肯纳齐的两套。没办法,绝版了嘛。


[upload=jpg]Upload/2006511171238902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7#

d9 在 2006-5-11 0:37:10 发表的内容
听bach需要彻底的投入
没有火气。没有浮躁感的时候选择八哈是最好的。


在不知道想听什么的时候,我总是选择巴赫。
在选择巴赫时候,比较多是平均律。
TOP
18#

毕业答辩?祝你好运!
对我来说,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还跟论文指导老师有个小冲突,因为他觉得我的文章是抄袭的。所以我很不客气地跟他理论。
TOP
19#

开始,我一看是瓦尔哈的版本,觉得可能是管风琴的,便想买下。因为管风琴版本的平均律,我从来没听说过。在嗡声嗡气管风琴之下,平均律会是如何一种风光?我很想知道。
在仔细察看唱片封面后,我失望了。但是,还不死心,在询问过多人后,我终于明白,奇迹没有发生。这个没有发生的奇迹,在40多年前就已经成定局了。
后来我还是它买下了。
这是第一个让我喜欢的大键琴版本。可以说从头到尾都让我欣喜不已。琴声清冽可鉴,结构端庄明快,思路清晰,整体速度变化不太大,规整大气,有一种赏心悦耳的条理性。
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我已经有了雅可布的全集和科普曼、普莱斯顿等的单片,但是听过瓦尔哈的平均律,我对他的管风琴作品也产生兴趣。他的那种不温不火的气质,有一种难于抗拒的魅力。或许,它的这种气质,对于巴赫作品的演绎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起码我非常欣赏。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
个人觉得,整体优于兰多夫斯卡的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477561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42213496.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