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民的音响梦 ——织梦GOTO号角扬声器 [复制链接]

查看: 950977|回复: 657
1#
女神镇楼










《平民的音响梦》


第1页,《开篇》  简述读书时期周围朋友玩音响的经历。

第2页,《选择篇》主讲小功率单端胆机+ALTEC号角。

第3页,《黑胶系统》、《理念与方法篇》主讲疏通信号通道 。

第4页,《关于号角那些难以启齿的羞羞话》  主讲号角喇叭的特性。

第5页,《高音,高音》  主讲如何拓展古董喇叭的高音。

第7页,杂篇,主讲调校的细微处。

第8页,《关于超高频》  主讲获得超高的正确方法。

第9页,《奇妙的重叠音》 主讲音响系统中让人不容易察觉的音染。

第10页,《玩音响,搞搞震》 主讲音响系统中的避震。

第13页,《奇妙的“极致平衡感”》  是本人玩音响,玩避震的一次飞跃,由瞎搞乱搞的试验 到 建立自己的避震理论。

第14页《关于无焊锡小世界的构建》 是本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观点,以及减少使用焊锡的过程。

第15页《再论焊锡的危害》

第16页,杂谈处理焊锡 后的听音感受。

第20页,《音展系统与本人系统的声音区别》、《空间处理》主讲本人音展后的思考与超越。

第21页,《关氏胆机的几个扯淡》  由21页至30页都是杂谈胆机。

第30页,《黑胶系统的无焊锡》 主讲在唱放环节处理焊点后获得的提升。


第31页——62页,一个无知者来踩场,外加两个营营的纠缠,千万别看!

第63页,更换分流步进电位器!


第64页,独立臂座。独立落地号角架。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9-04-28 09:06:1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6/10/21 18:45:45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 开篇 》



             小学的时候大哥和童鞋常常在捣弄音响,那时一般的顶级组合都是国产的功放加DIY的音箱。朋友家里是做生意的,钱相对松一点,童鞋胆子一向特别大,那时候更加不怕虎,得空就拿点,有时候拿少点、有时候拿多点,家里人也习惯了。音响书是到二手书店用麻包袋子买回来的,那些卖二手书的老板最高兴就是见到他了。童鞋看了那么多音响书肚子有点墨水后,终于下决心要组一套高级的音响出来,于是就买了当地最贵的惠威低音喇叭回来,银笛高音,再自己做箱体,家里店铺有沥青,就用锅把沥青煮开,倒进音箱里,这个步骤说得很轻松,其实是很繁琐的,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用什么功放实在忘记了,不过有一样记得很清楚,他又下决心要把一部联声的胆前后石分体功放抬回来,那时候要两千来块吧,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天文数字啊,当时一台摩托车的钱了,他老爸是很节俭那种人,家里最好的交通工具还是人力自行车。


           童鞋挣扎了好久,终于忍不住豁了出去,挑好黄道吉日(钱多眼松),拿了钱坐上公共汽车就去把功放抬回家里,家里人知道后是怎么制裁他、有没有打他我不得而知,反正他也就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就开始吹音响了。当时我们兄弟听那一套音响真的太过瘾啊,要是我们也有一套那该多好啊,但这是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没有过多久朋友就对DIY的音箱厌恶痛绝了,于是只能老招又再来一次,这回是更加疯狂的燕飞利仕的书架箱,要三千多块。我们惊讶得下巴都掉在地上了,他还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地一句话带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这些事肯定不会这么轻松就过去的!可是我们听了原装箱,觉得反而没有DIY那对好听、过瘾,觉得声音柔柔的,没什么力水,高音也上不去。

         我们就在不断的折腾中慢慢爱上了音乐和音响,从流行音乐到民乐、古典、爵士、摇滚等等,对声音的认识也慢慢地提高。可惜生计维艰,好的音响器材也越来越贵,以我们的收入还是买不起顶级的器材来玩。没办法只能旁门左道、什么歪招、怪招全部用上,唯独要花大钱的正招尽量少用!开篇说到这里,下面开始讲现在的系统!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8-12-09 22:27:03
TOP
3#

多谢大家捧场,不会太监的,只是上网的时间比较少,写得慢而已!
TOP
4#

《选择篇》


       一套系统,喇叭是最重要的,那就先说说喇叭吧。但是要说喇叭又绕不开我的那台烂鬼功放,我是由石机玩到前胆后机,然后再玩石机,现在只玩胆机。胆机又是从进口大功率的胆机玩到小功率的国产老关2A3,麦景图240放在一边吸尘。我最喜欢改进功放,所以到手马上开工,这部2A3已经只剩下原来的外壳和牛,其他基本完全换了一遍。玩的时间长了,有感情,不再想换功放。而且2A3单端有几点非常合我心:1,线路非常简单,。2,声音气质独特、素质较高。3,胆少,容易玩。 某个会做机的发烧友,见到我玩这部2A3,当即说,“我也会焊2A3,做出来比这部好听啦”我都懒得理他,说真的,他连老关的边都沾不上。这部2A3可以说是老关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神来之笔!

      这样玩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应该先挑好喇叭,再去为它配好适当的功放。在这上面我讨了个巧,功放定了,音箱选择的范围就小了很多,必须是高灵敏度的古董大喇叭,必须是二分频,多分频的音箱不符合本人的音响哲学,最后目光定在天朗的15寸同轴或者美国系的号角里。天朗的音乐味好,价钱也比较贵,一对红头15寸得五万以上,而ALTEC也有非常著名的同轴喇叭604系列。就声音风格来说天朗和ALTEC各有各粉,我当然喜欢天朗多点。但是就声音的素质来说天朗是比不上604的,而604是小号角,小号角跟大号角又是没法比的,这么一想,同样是15寸低音的音箱,天朗的同轴跟ALTEC的15寸低音加大号角相比,素质已经差了几个等级。其实这么比是不对的,美学风格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明白这点,却忍不住这么去想。而且之前一直都在玩普通的喇叭,从来没有玩过号角,心里面痒痒的,想去试一试。

      传闻ALTEC的号角声音粗、硬、叫,玩ALTEC挑战性更大,也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怀着对号角喇叭的无比向往,自己开车到东莞拉了这对ALTEC音箱回来。这对喇叭的跟ALTEC A7的单元是一样的,但是A7实在是个又大又高的丑疙瘩,暂时过不了眼睛那一关,再说家里也放不下!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3:25:47
TOP
5#

今天开始了解您,唱片买的很便宜,谢谢!
666777冰 发表于 2016/10/21 11:49:41


多谢,老顾客了,其实我也想只收不卖,奈何囊中羞涩!
TOP
6#



吸尘的240,谁要谁拿去,当然钱不能少,哈哈。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4:23:47
TOP
7#



             ALTEC的号角喇叭以粗声闻名天下,还有人说,A7还可以听听小提琴,A5播放小提琴根本不能听。那么我玩ALTEC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它驾驭好,让声音细腻下来。事实证明,以我玩音响10多年不断的思考和功力,不到三个月声音就已经不硬、不粗了,当然,偶尔还会叫叫!  


           能够做到这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下图这个完完全全自己设计制作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号角架,这个看似简单的架子,却完成了一项大工程,那就是吊起号角、使其悬空以隔离震动!号角是物理放大,声音本身是不会粗硬的,其实就是强烈的震动劣化声音,使其难听!不会大多数玩号角的朋友都是用点木头垫垫,能够吊起来的都是骨灰级别的,因为确实太不容易了,一般能够想到的都是吊在天花板上,吊上去了还得考虑平衡、角度的问题,这个方法虽然完全脱离箱体,但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不能精细地调整方位。大家都知道号角是有指向性的,方位有误差,怎么玩都是白搭!而我这个方法可以精确到0.1毫米,轻轻松松用小布绳就可以吊起来,比钢丝要好得多。架子的底部用蜡固定,样子有点难看,但是也是妙招之一!

       号角吊起来后,声音马上细腻了,听小提琴更不在话下,我要关注的只是:播放小提琴到底可以好到什么程度!实战经验告诉我,这对ALTEC号角播放小提琴可以跟任何一对喇叭对比,不会逊色多少,差别仅仅在于很微小的韵味。曾经播放下面这张坎波利的小提琴奏鸣曲,靓到令在场的发烧友目瞪口呆!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4:22:55
TOP
8#


    《黑胶系统》


     唱盘是德国某品牌的老三,皮带硬盘。唱放是德国的ASR电池版。   说完了功放和喇叭,选择篇就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说的了,但是却暗藏了我玩音响的理念。在音源上我倾向于新制品,一定要有足够的素质,源头一定要清,源头胡了,后面怎么弄都是胡的!我的喇叭是不贵,但我是把它当作大系统来玩的,功放是功率小,但是推动这对ALTEC完完全全没有问题。线材全部用经过无数试验后挑出来最满意的古董线,这些线材很便宜,但是素质非常高!最重要的一点是音乐感真的非常好!甚至有些线材是朋友送的,所以我的线材基本不花钱,这里省了一大笔! 如果我大把猛妮,也可以考虑现代的发烧线材!注意是考虑!


      到这里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玩音响的理念:用最有味道的古董喇叭、线材、胆管去玩出超高的分析力、层次、线条、两端延伸等等现代音响器材所追求的素质!接下来将会说到如何玩出这些素质,得把原理和方法说明白,不然大老远来不了我这里听的朋友会认为我在吹牛皮!



    





对贫穷人家来说,花钱买器材也用尽洪荒之力了!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11-18 08:03:22
TOP
9#

《理念与方法篇》

         讲到这里必须引入一位兄长——籣谷兄。论坛里写了《从独特的角度反思:现代音响器材的进步尽毁在什么上面?》这篇文章的籣谷兄!可以说,我是除了他本人之外,将他的理念发挥得最彻底的一个了。

       比如文章的第二点,“2,线路复杂化之后,接插件过多,对声音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劣化。以一般黑胶系统为例,唱头到唱头盖、唱头盖到唱盘线接头,唱盘线接头到升压牛,升压牛到唱放,这微小的信号,经历了四个坑,导体到接头,不同的材质,导体不同的结构粗细,早已经把信号折磨得不像样子了,这也是很多人讲黑胶难玩的原因之一。”

      我的唱臂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把接头剪掉,管他多贵,不剪掉我不玩,我不听!我虽然没钱,但是就是那么任性!接头剪掉直接跟唱盘线焊接起来,等于是一线到唱放。这部2A3是合并机,够简单,其实所谓前级就是那一根12AX7电子管!然后,唱放信号一线直接通入功放的电位器,反正我又不玩线材,选好了线材不用换!这么做是为了捍卫那珍贵的3瓦!我的想法很明确,要动就得动得彻底,要不动就别动,比如唱放,我就一点不动!为何不动呢,因为对它不满意啊。不属于我的保留器材,我保留的器材必须是没有电路板的,这是我和籣谷兄死守的理念!请参考籣谷兄的文章第一点,幸亏2A3是没有电路板的。


      信号的线路处理好了,电路当然不能省!我一整套系统下来只用到4个插头、一个尾插,而且还是在功放和音源都各加了一个两千瓦的隔离牛的情况下,可想而知线路精简到什么程度。功放的电源是一线到整流管。尾插、开关、保险丝全部不要,要那么多保险不知道干嘛用的。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小众,付出太大,器材基本报废,没有人会接手,除非你跟我一样死认一部功放,不怕机毁人亡。除非你跟我一样,对声音的追求永无止境,不达目的永不罢休!


        做到这一步,声音如何其实可以想象的,话说某天去一发烧友那才知道他的系统是当地有名的走高分析力路线的,周围的人也是这么说,我听了心里想,我嘞个去,不到我家的六成!当然,打死我不敢说出来,呵呵!其实我真的不喜欢形容自己系统的声音,还是引用一下来家访的发烧友语吧!


      “我那里的声音粗些哈”



       “声音又细腻、动态也出得来”



      “我也想不到这部单端可以推出这样的低频”



     “音场比我那里还要好”用大功率后级推JBL4343的发烧友



      “哈,几十万的器材也未必调出这样的声音”夸张了点,嘿嘿



      “听大提琴真系好杀食!”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7:02:1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