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民的音响梦 ——织梦GOTO号角扬声器 [复制链接]

查看: 952529|回复: 657
11#

土豪级音响
clk 发表于 2016/10/21 16:01:50

价钱加起来,你会发现并不贵!
TOP
12#

楼主的确问的很精彩的。

器材全家福,期待来一张
jacky70 发表于 2016/10/21 16:29:25

家里有小孩,等我有心情收拾好再拍一张好看的。
TOP
13#

楼主真是犀利,真正发烧友
jadis12 发表于 2016/10/21 15:01:53

多谢肯定!真正的人又老、钱又无的发烧友!
TOP
14#




正在听的《画扇》黑胶,封套美晕了吧?这张黑胶的音场好深好深,轻轻松松就破墙了,而且还要在墙后形成3D立体感。谁说号角音场差?没有玩出来而已!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8:18:46
TOP
15#

楼主好文,真实客观玩得精彩。
zyxd 发表于 2016/10/21 17:02:47


哈哈,来听过的朋友浮头啦!跟老兄当时听的又是两个世界的声音了,抽空再来玩!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1 18:21:15
TOP
16#



本人最最喜欢的一张爵士黑胶之一,曼陀林拨弦极其通透、质感强烈,牛筋过瘾,音乐轻快好听,乡村香草爵士!这封套可以装框上墙了。



TOP
17#


我一直关心哥们的唱片、唱片、唱片……而实际上哥们玩儿器材、系统与唱片一样独到而自如。
谢谢哥们出让这张“浮雕佬”实惠的牛片给我,相当喜欢。
今天正好用这张绝色曼陀铃重奏片试一下转录LP为数字格式,测试一下唱放及LP系统的信号线性。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6/10/21 18:48:17

  呵呵,对时光兄的拍照、空间布置的功夫和品味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啊,“浮雕佬”这个名字起得好,这张唱片原装美国头版给了老兄,自己留了日本版,感觉日本版的通透度要差一点点、一点点。兄才玩得自如呢,我都退化了,只会玩黑胶了。期待分享录音啊!
TOP
18#

同一个时代的记忆,有共鸣,我的第一台功放也是联声,顶楼主!
有钱途 发表于 2016/10/22 13:08:36

哈哈,联声声音做工还不错的!
TOP
19#


《关于号角那些难以启齿的羞羞话》



       绝大多数的发烧友对号角的了解不多,玩号角的发烧友也很少,偶尔在功力尚浅的发烧友家里听了一次半次噩梦般的粗声后,对号角这玩意儿更加是敬而远之。我玩号角不过两年,就资历来讲应该不深,但是之前二十年折腾音响的功力灌入号角里,也颇为可观!强调一点,我不会做机、不懂修机,只有一样在行,那就是把音响搞好听了,也只对这方面感兴趣!


        下面来讲讲ALTEC的金属号角!金属号角的声音会有一股金属味道,缺少西湖、TAD等木头号角那种温润的韵味,是更加难玩的东东,它的声音在中高某个频段极其容易形成强大的能量积聚,那种锐利的声音简直可以杀人,一旦处理不好,直教人想拿起铁锤对着音箱乱砸一通了事!但又是因为这股金属味,播放起JAZZ音乐来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的。还真别不服气,这些美国60——70年代的号角音箱跟那个时代的爵士音乐本来就是同一美学走向的,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的!世界上任何其他类型的喇叭,特别是听过不少当代的天价陶瓷大喇叭,一旦播放50-60年代的jazz音乐就死翘翘(播80年代之后的爵士录音又很好),50-60年代爵士录音中那些迷人的、独特的有点邋遢、让人迷乱的现场气氛,一到很多当代喇叭那里就变成硬邦邦、粗劣不堪的声音,听过无数次,连威信的亚历山大对早期的爵士录音都无能为力,说到底就是美学走向不同了,这些精致型声音的喇叭,只能喂精致型的录音!在这里要赞一个ATC的音箱,ATC浓厚的中频播放起50-60年代的爵士录音还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粗、细都吃得下!


        号角喇叭最大的强项是声音的场面、密度、和临场的气氛,爵士音乐里的喳鼓到了号角这里,高音部分的信息量是几吨几吨的出来的,飘在半空中抚摸你的耳朵;一到普通喇叭那就只剩下几斤、几两了(夸张是极美好的修辞手法),怎么听都不过瘾,所以一旦中了号角毒的发烧友是很难回头的。再说到爵士音乐中小号、长号、萨克斯风等吹奏乐器的重播,号角喇叭的功力更加是天下第一,有点常识的发烧友应该都不会反对这个观点。比如播放下面这张口水王韦伯斯特的黑胶,在我的号角喇叭这里,其中一首气流吹击萨克斯风的簧片,像一张薄薄的纸片被大风吹得乱抖,抽丝剥茧般的结像如在眼前,这也是我听音响难得的听音奇观之一,只有在韦伯斯特的黑胶里体会过,一去到某发烧友的ATC有源100那里,纸片不见了,乱抖的声音也只剩下3成,结像也含糊了。真的非常抱歉,我很少拿黑胶到人家那里听,这张黑胶就只拿过去ATC100那里,没有实际经验的事情我懒得说,其他发烧友那里播放成什么样子我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估计应该有点渺茫,因为这个发烧友那里的前端可以换两对ATC100了。





      爵士之后,讲一下人声的重播!相对来讲ALTEC的号角播放男声要比女声优秀,特别是那种豪气干云的气质,很早前就已经播放得不错了,而下面这张中后期录音的女声,也就是前不久才播放得出味道来。这张唱片是典型的后期高分析力的录音风格,声音非常细腻,特别适合当代那些什么陶瓷单元、钻石高音播放,再配上FM的功放的话,那种无比精致、美轮美奂的声音,ALTEC的号角是很难给得到你的。但是调整好了的话,ALTEC是可以得到合格甚至比较高的分数的。我以为,这张唱片必须播放出莲达那吐气如兰的唱功才叫合格,背后那些弦乐团的配乐,层次、线条、光泽、立体感播放得出一分是一分,反正这张唱片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曾经在用FM、陶瓷单元、钻石高的某发烧友家听这张唱片,歌曲开头的弦乐团伴奏的声音一出来,那种娇媚、质感、细致已经靓到叫人昏倒在地了。






     再说说古典音乐的播放吧!因为我原本就是听古典音乐出身的,之前的调整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围绕着古典音乐重播进行,起码现在的声音还是让很多听过的发烧友动容、也能让我静得下下来听音乐的。但是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超低频的重播没有办法处理好!注意我说的是超低、我这里的动态、低音还是挺好的,之前已经说过。ALTEC416A这个早期古磁单元的纸盘非常薄,比JBL的薄得多了,好处是低频的速度非常快、干净利索可以说跟当代的陶瓷低音的快有得一拼,甚至看到有台湾的ALTEC党认为416A是ALTEC最好的低音单元。可是,世间万物有一利就有一弊,纸盘薄了,低频的下潜就不容易玩出来,至于超低,基本连影子都见不到,A5/A7这些低音带号角的音箱情况还会好一点!15寸低音,这是我玩过的最大的低音单元,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没有超低频!!!!而且,416的冲程特别短,无法承受连续性的强烈低频,比如播放TELARC的《1812》,大炮声一来就啪边了。所以,我从来不是真正的古董党,古董的好处和坏处我都了然于胸,也不得不承认!


        弹了一轮,再来说说ALTEC播放古典音乐的好处!号角喇叭庞大的场面、超高的密度和现场气氛的还原这些强项对古典音乐重播也是非常有利的!弦乐团的密度、小提琴高频段的泛音、大提琴的形体、结像都非常优秀!讲到场面的庞大,假如我没有对层次、线条这些当代音响素质近乎偏执狂般的追求,号角喇叭的庞大场面很容易就会沦为某些发烧友所诟病的肥大、臃肿、慢蒙!但是一旦处理好了,这种场面和音场密度是十倍价格的现代音箱也没有办法给到你!或许你觉得我又在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了,但我只想讲这已经是非常谦虚的说法了。



       古董喇叭还让人“想说爱你,那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就是它的两端延伸,上面已经说了超低频的缺陷,现在再说说ALTEC号角的高频段落,因为古典音乐对高频的重播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想当年,我刚刚玩这对喇叭时就有发烧友问我,打算加超高吗? 我很肯定地告诉他,绝对不加超高!!!因为这不符合我的音响哲学,要加超高的话,我为何还固执地要玩什么二分频呢?在这里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独奏的重播来说,全频喇叭比分频音箱好听,而单个全频喇叭又要比双喇叭传神!喇叭越多,声音的一致性不可避免地会被破坏!任何一套系统,不论贵贱,只要一加上超高,声音马上会含糊一点,同时两端延伸都会好,连低频都会好很多,但是原本一些音乐的韵味会丢失。 看个人选择,假如你不太注重这些韵味,快要考虑加超高!但是就本人来说,这是我苦苦挣扎坚守的底线,听音乐的系统绝对不会在音箱这个环节加任何东西!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3 16:51:44
TOP
20#

           《高音、高音、高音》

     其实,我敢讲不在音箱上加超高,还是有底气的。高频延伸比低频简单多了,完完全全可以玩出来!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当时问我加不加超高的发烧友,几个月之后又来听,再一次目瞪口呆。用他的话说,“高音上得去啊!细节还很多呢,好像现代喇叭一样”当时就是播放下面这张黑胶!那时听的何止细节丰富,可以说泛音、空气感十足,这得益于全胆的功放,胆机的高频处理好了真的好舒服!







      下面再来详细讲讲我是如何一步步地玩出高音的。第一,下决心将大大小小所有电容全部换成SIC的无极电容,大电容则全部换成油浸电容,一个就一斤多,这些早期电容的声音具有难以形容之美!看看电容专家们的介绍“SIC-SAFCO拥有令人向往的高频解析力,那种华丽而不燥的表现是许多电容没法相比,或许这与它特殊的电解液配方有关”

      “只是更换了这种主滤波电容,中频和高频表现变得令人惊异——那是一种空灵的感觉,飘渺于无限的空间。本以为在低频方面不会有好的表现,但现实并不是我所猜想的——它所营造的低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如果一定要拿RIFA电容和它比,SIC-SAFCO电容的低频可以说非常接近高级的RIFA 124电容(其实,有时124反而显得有些过了,此时SIC-SAFCO则刚刚好)。在力度方面SIC-SAFCO电容虽比不过最高琏波电流的RIFA169电容。但是若果要比松软度,SIC电容必胜无疑,这个表现道是和胆管300B的低频有些相似。”

       看看形容得多精彩!我就是挖尽脑汁也写不出这么漂亮的话来,但是话说回来,高频好听了,低频方面的动态、力度又缺了,调整了好久才又把低频调回来。所以,对这个电容有兴趣的朋友,要注意,不能用多。


     用上这个电容后,可以说对治了ALTEC高频段的粗、硬,使得高频延伸大幅增加,中和一下美国粗豪的声音风格,这是打底子的一步,所以我不会因为低频暂时变差而害怕。




        第二,把号角吊起来,这点也是属于调整高频,之前说过了,不再啰嗦!

    第三,从头到尾疏里信号传输,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接头、努力使信号无障碍地到达功放放大。

    第四,将所有机器内部的鸡线换成顶级的古董发烧线,一公分的长度都不放过。这种线材据说是美国30年代左右的军用线,合金、镀层、麻布加蜡屏蔽、有一种说法:银线的渡电性是最好的,但是这种线材通过合金的方式,得以超越银线。究竟如何,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拿某品牌银线对比过,高频泛音、线条等竟然比银线要好。


   可以这么说,ALTEC的高频频宽是有局限,但是已经不在人耳范围内,在听感上玩出九天揽月般的高频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6-10-24 14:07:2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