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外音箱铭器好声的技术秘密揭秘》 [复制链接]

1#
这里曾有仁兄说我用十年时间研究JOLY喇叭,也应该平等的对待其它喇叭,我曾回答过,我已经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过了传统喇叭,在本文中就将研究过传统喇叭的心得略示一二。据悉JOLY喇叭的发明者已经用了40--50年的时间研究了传统喇叭,近乎穷其毕生精力啦。

几年前就已经想写这篇文章,没时间写才拖到了今天,为感谢HIFI168的公正与公平,特在此公布一二,版权归本版所有,任何人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私自转载。

这么多年啦,国内音箱的音质水平总是远不如洋货!即使售价过万元的也是如此,轻而易举的就输给了LS 3/5A,CDM1,DALI皇太子等,国内厂家不练内功,只是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结果却大都成了“东施效颦”,可笑的现实啊!事实上都是些急功近利的厂家,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过欧美名箱好声的真正原因,就急急忙忙靠广告轰炸占领市场,好东西没学来,歪门邪道却学了不少,就这样能出好声的话,上帝就真的不公平啦!
认真研究人家的喇叭出好声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够造出好音箱来,以网友最近提出来的“监听一号”为例,是不可能出好声的!看完后续文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略有所悟即可,至于更全面的测试方案,技术标准,恕我不能在这里公布。
------------------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国外音箱铭器好声的技术秘密揭秘》--续一

在分析欧洲音箱铭器好声的原因之前,先看一看最原始的由一张纸质振膜构成的传统喇叭,就是以前曾经用在无数电子管收音机上的那种最普通的最廉价的喇叭!中国的红灯牌,及德国的德律风根牌胆收音机就曾用这种喇叭创下了好声的记录!听过它们的人,无不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再听一听我们现在的国产贵价音箱,虽然标榜的频响曲线多么平直,技术指标多么出色,广告如雷贯耳,但其声音就是那么的干涩难听,看看我们的发烧友,只要你一打开音响,你的妻子,儿女都会悄然的离开,更会不停地抗议,如果你打开了一架老式德律风根牌胆收音机,他们就会靠拢过来认真的听,好声音谁不爱听啊!可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现代科技比几十年前落后了吗?no!
------------------
且听下回分解
TOP
3#

《国外音箱铭器好声的技术秘密揭秘》--续二

其实,出好声的技术秘密之一就在于那个最简单的单一纸质振膜上!当时,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这种喇叭的频响大都在200-5000赫兹以内,好一点的150-7000赫兹,最好的在100-9000赫兹就叫做“全频带喇叭”啦,事实上9000赫兹以上的点频测试表明,除了女人和小孩能听到,一般的成年男人大多很难听到!别看这种喇叭简单,其重播频率范围却覆盖了人耳对声音最敏感的频段,而且其重播音色的一致性却极为出色!注意:我在此使用的第一个“概念”“重播音色的一致性”,那些出好声的音箱铭器在这
“重播音色的一致性”方面做得非常好,有些如LS 3/5A好到接近最原始的“全频带喇叭”!
再看那个“监听一号音箱”,在分频点以上及以下的相近频率上重播的声音竟是大不相同的两种音色!!!非常的难听,一把小提琴的声音经过分频点附近频率是竟然变成了两把完全不同的小提琴的声音,这种音箱听起来声音怪怪的,如果能出好声的话地球都会停转了!这就引出了欧美音箱铭器成功的原因之一,处理好了两只喇叭的“音色衔接”问题,达到了良好的“重播音色的一致性”,无论LS 3/5A,CDM1,DALI皇太子等,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国内的音箱几乎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好的!
----------------------------------------
且听下回分解
TOP
4#

说说你的音乐细胞

原帖由 烧也乐 于 2009-8-14 2:42:00 发表
除了满口假大空、满天神佛之外、井底之蛙之外,就是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HI-FI白“色”之人。

--
愿闻其详
TOP
5#

听说你玩过3/5a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4 9:59:00 发表
你能不能搞点新的,就那几段,还没图则,怎么也得文图
并茂,如果你没图,是不是我给你上一个呀!哈哈哈

---------------
你就上一个3/5a图片吧。
TOP
6#

砭琴才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原帖由 小数点 于 2009-8-14 10:45:00 发表
讲故事没意思,不不如谈谈我们古代的边钟时期国外的原始人类在用什么玩音乐比如米国。

--------
你说的编钟我不仅听过现场演奏,还亲自敲过,
上古时期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砭琴才是瑰宝,是用一种“玉振金声”的石头做的琴,当敲击这种石头的时候,发出类似金属发出的声音,我也亲自敲过,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曾有工匠造出了用一块石头就能分别敲出五个音阶的砭琴,当时被奉为国宝世代相传!后来不知在哪个朝代就消失了,现在,虽经众多专家的努力,始终造不出来这种砭琴,是现代科技不如上古石器时吗?no!是没人知道造这琴的技术原理!如果有一天有聪明人造出来了,那一定是震惊世界的事,其价值连城就不用提拉。
根据声学原理,砭琴不仅能敲出五音,还有两个特殊的点,既史书上记载的阴点和阳点,敲击阴点不会发出声音,敲击阳点,五音同时发出,而且声音音量特别大。
TOP
7#

深圳一位女烧友更厉害,所有器材都是DIY,

原帖由 神农 于 2009-8-14 12:36:00 发表
lz自称小女子,难道真是个女烧友吗,不敢相信

---------------
因为成品她听不了
TOP
8#

连功夫在诗外都不懂啊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4 12:42:00 发表
只要不是说音响,他都有很多说的!哈哈哈

-----------------
如果像你这样,就会陷入商业舆论导向的迷局而不能自拔,而且还不自知!
TOP
9#

第二个问题:速度衔接

还拿那个监听一号开刀,其高音单元振膜的等效振动质量是0.0几克,低音单元却是过百克!
相比之下差了多少倍!,一个是轻盈灵动,另一个如同拖拉笨牛。在分频点上下,它们各行其是,互不配合,他们重播的声音会有多大的不同!其失真变化会有多么巨大!即使两只喇叭的音色是一致的,但就是速度衔接做不好,想出好声那是痴心妄想!
再看3/5a,其高音喇叭的频响上限,轻易就不如现代的任何质量低劣的高音单元!其等效振动质量要比那个监听一号高音单元大多少倍!其优势也正在这里,3/5a的低音单元的等效振动质量比监听一号又小了很多,这样3/5a的高低音单元的等效振动质量的差距就远小于那个监听一号了,正因为如此,两只单元的速度衔接就可以做的比较好,其声音的一致性就会处理的很好。
速度衔接在分频点附近的重要性就如同我们跑接力赛,在交接棒的时候,一个跑得很快,一个跑得很慢,不掉棒才怪呢!监听一号夸张点说:无论是音色衔接,还是速度衔接,都是一种接续不上的“掉了棒的声音”,能出好声才怪呢!
TOP
10#

高电流输出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控制力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8-15 11:39:00 发表
原帖由 我不相信 于 2009-8-14 15:35:00 发表
有道理。那个垃圾监听一号,声音木呐死气沉沉,一派中国现实的写照。


大多是功放的问题!!!

--------------
理论上讲,只要驱动电流达到一个临界值,喇叭振膜即使重一些,也会与驱动电流近似同步工作,造巨无霸功放的那些厂家最清楚这一点了,否则的话,他们用不着费钱费事造巨无霸。
但是,大家买到的功放驱动电流都比较小,无法做到这一点,3/5a设计者更清楚这些,当年设计3/5a时的用途是安装在BBC广播电台的转播车上,没有大电流驱动这个条件,只有小功率电子管功放,适用条件摆在那,所以才有3/5a“无胆不欢”这一说法。
TOP
11#

你不知道不等于别人不知道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5 13:12:00 发表
老浦东这句话有点意思,但功放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过我曾经用一个很普通进口av功放,重量很轻,没有很多发烧器件,轻易打败了国产的很多功放,其中包括很多巨无霸,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很多我们不知道的!

-----------------------------
说说你的功放及匹配的音箱,线材。
TOP
12#

你说的一些巨无霸国产功放我都听过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5 13:12:00 发表
老浦东这句话有点意思,但功放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过我曾经用一个很普通进口av功放,重量很轻,没有很多发烧器件,轻易打败了国产的很多功放,其中包括很多巨无霸,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很多我们不知道的!

-----------------
巨无霸如果真的做成了一头笨牛,力量再大还是笨牛,没用的,对喇叭振膜的控制力决定于瞬态电流有多大,就像李小龙的“寸劲功”,用的是瞬间的爆发力,是巧力,不是响应速度很慢的大电流,你赢的那些巨无霸就是空有蛮力的笨牛!等前一个波峰已经过去了,才出控制电流,速度滞后,控制谁呀?应被控制的早跑调变形了,学学audiolab8000B,每声道虽只有70--80W,瞬态电流却不小,很多国产150W功放瞬态电流不如它,一比一个输!
一些欧洲小功率功放设计路线不是HIFI,而是走“好音色”技术路线!
TOP
13#

还有在LM833上做点手脚!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5 21:08:00 发表
好像不是这样的?

---------------------------
都不是的话,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TOP
14#

飞利浦这样做过

原帖由 yinyuemei 于 2009-8-15 21:17:00 发表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5 21:08:00 发表
好像不是这样的?

---------------------------
都不是的话,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
20几年前这样做过一次,十几年前又做过一次。
shazi2000是不是默认啦
TOP
15#

故意”做点“过冲,振铃什么的,以增加”解析力“!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5 23:03:00 发表
晕!不知道你说得什么?

---
再不懂,你的电路算白玩了!
TOP
16#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6 15:58:00 发表
我根本就不是玩电路的!我是玩音响的,哈哈哈!

---------------
玩音响的人,如果对电路一窍不通的话,就等于一只手不好使。
TOP
17#

如果你再对音乐一窍不通的话,就又等于跛了一只脚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09-8-17 11:43:00 发表
那是你说的,一个小破孩!能懂什么电路?
TOP
18#

LM833,NE5532等最容易做手脚了

这类芯片如果馈入猝发方波信号,用示波器在其输出端就会看到过冲振铃,如果在电路上略作手脚,这种情况就会加剧,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有了,没有就不会有人去做了,这样会增加听感上的“解析力”,多数发烧友根本不知道真实乐器的声音是什么听感,他们只知道听音响!所以根本就没有对声音对与错的鉴别能力!厂商就钻了这个空子,让发烧友听到比别人更多的“细节”(事实上是由于过冲振铃,失真造成的),烧友就会认为“解析力高”,而根本不知道这是由于失真造成的,音响业界流行的“做声音”就是最好的证据!
TOP
19#

2--5页读取错误

不知为什么,几个小时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