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拜年!再实话实说,来砖 [复制链接]

1#
       龙年大吉
       新年还是该说点实在的。最实在的就是希望广大中国烧友能明白,当前您自己的听音系统并不HIFI,不管您那套价位多少。外国人的也同样不行,咱还跟他们说不着。
       虽然是说了多年的老话,但至今基本还是自拉自唱。

核心问题仍是当前主流功放有原理缺陷,当与音箱配合时,必然造成明显信号损失。越是高指标听感越糟。
       对此人们不得不用染色前级加以“调校”。可想而知,得到的会是各样异变歪声,虽然能满足某些人的需要,但绝不是HIFI的。
       坚持了十多年的观点和实践,更加明确必须否定那一套。
       肯定!我是正确的。真理会在少数人手里。
分享 转发
TOP
2#

       喜欢用心想问题,恐怕不会有结果,要用大脑想。
       以音乐的、文化的、艺术的脑子看待技术的原理的问题也没出路。
       多年前就提出过此事,没人明白。其实这是个很简单明了的事情,将来人们可能会不理解上一代人;咋就愣是走了近百年歪道捏?
       老帖请翻看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1453-1.aspx
之后再换个角度叙述,没准有人会开窍。
TOP
3#

     “反电势”地球人都知道。过去人们总以为它要反入功放,造成相关失真。于是总想加以抑制或曰克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唯独没有从声音的角度理解反电势带来的直接影响。
      首先,应认清声音的本质。声音的基本元素:它可简化为一个波的起振随之衰减的准三角形(包络线)。复杂音乐也可分解成无数个不同频率、大小、长度的基本元素。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5:29:08
TOP
4#

回复 14# 33CX 的帖子

当那些国外大鳄们明白时,是绝不会妥协的。所以拜托各位勿外传。
TOP
5#

       一种喇叭在一定频率电压信号驱动下,会因反电势抵消一定信号幅度。这基本是一个常数。可想而知,转换出来的声音必然比例失调。用一个示意图比较直观:最外层是理想的信号还原。内层绿色部分是好功放+好喇叭的播出情况。红色部分即是损失掉的信息。
声音示意图.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2/1/23 16:17:21 上传)

声音示意图.jpg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3-03 05:30:20
TOP
6#

       不难看出尾音明显减少了。听感必然会突出主音,缺少泛音。所谓收得快了。于是、紧、硬、干、不自然、笼罩感都来了。
       我一再强调这是一种缺失型失真,并且是电压推动特有的。用连续正弦波测试无解。必须有相应的测试手段。
       有不少偏方可以矫治一二,使听感舒服些,但基本都是以增加失真为代价的。
       比如:
       降低阻尼系数,此时喇叭受控度降低,自由余震延长,听感虽松了些,却会软榻无力。
       前级添加一定谐波份量,与原波形叠加,形成复印效果,出现伪泛音(有点象卡拉OK混响、回声,只是量少时短),此类染色常见于电子管及其他压控器件电路,俗称胆味,亦使声音有不实之感。
        还有些小招就不一一列举了(国外某些名功放也有加个染色电路玩特色的,有的还封上以示绝技,没什么神奇,也没好声)。总之是以扭曲的添加某种失真的方法对应之。
         可见,如果是真正高保真的前级,将于事无补。有效果的前级一定不高保真。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07:57:59
TOP
7#

回复 5# 670707 的帖子

       很明确,我的好听。尽管录音师听到的声音不很好,也不影响它调试,他的基本音达到相对平衡即可,录音信号并没有在这个环节有必然损失。我的系统给他用,他会感到更逼真,而不是原有的那个所谓专业音响的冷、硬、快。
        补充一点,录音处不宜用民用所谓发烧前级,因为此类带有不同的失真,会没谱。宁可有些缺失也不能胡添乱加。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3 21:27:14
TOP
8#

回复 20# qiguang 的帖子

        其实数码是听不见的,大伙指责的数码声子虚乌有。就是44、1/16的数字音频照样可以细腻、润泽、丰盈、活泼。
        没放好有各种原因,我以前在音源方面也走过不少弯路。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3 21:43:28
TOP
9#

       多谢各位顶贴,祝大家龙年好运!
       本帖还是以谈问题为主,我的制作见
http://www.jd-bbs.com/thread-1426072-16-1.html       真话,我对洋货、洋人并无贬义。人家的创造精神,做事的求精态度值得赞许和学习。所忌,盲目崇拜。了解人家技术实质才对。不要被其金玉之表迷惑。
       遇到过几位很固执己见的人,都是有相当电声经历。他们会坚定的以某品牌洋货为标杆(哪怕那是有明显缺点),一切不同的东西概不接受。这样也不错,自我心理较易得到满足。
       切实想hifi的就不得不DYI了。商品没有嘛。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4 13:24:16
TOP
10#

回复 27# tanggui001 的帖子

回27#;谢谢,改过。
回28#;这个不深,初中没问题。
         瞎猫碰死耗子,这话更适用玩音响。有人戏谑称“玩音响就是玩的失真”,不幸却被言中。以往人们确实是将其认作实验的艺术,靠侥幸蒙着来。没准赶上那样失真加进去,就听舒服了。要不然怎么会说声音没标准呢。
       这事搞前级测评的同志应该最有体会。我说是假A、假B、假C之比并无不妥。可惜了测评版主也没听过全信号声音,只能矬子里拔将军。
       不管前级工艺多精美,价多高,都不可能恢复原信号(声音)。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6:24:32
TOP
11#

       了解了原理,才易辨明好坏话。有些褒义词却是毛病的体现。
       低频结实有力,拳拳到肉;突出主音,骨感撞人,缺失烘托。
       音乐背景干净,深如黑洞;弱小信号丧失,应有的堂音也听不到了。
       清晰度很高,明亮光洁;光板没毛,声似挤出。
       温暖甜美;缺乏锐度,谐波失真较大。
       高频纤细;波形畸变,并不真实。
       等等……
       核心出了问题,结果岂能好乎。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7:38:39
TOP
12#

回复 33# 老浦东 的帖子

       不错,我们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前人的努力必须尊重。但错误还是要指出的。
      大过节的人人都爱听吉祥话,非说人家沉浸在幸福的失真中,不是添堵吗。
      另有道理,癌症病人,大家都不告知,可能他没恐慌,直到……,如果他知道了也可能积极治疗战胜疾病,两种都经历过。我比较唯物主义,喜欢后一种。
       既然玩,最好玩得明白。既然知道毛病所在也应该告诉大家。理解的自己想对策,不理解的也不必理会。玩音响没到头,力求进步,新年有个新气象。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8:54:13
TOP
13#

回复35#、36#
       好心态能延年益寿,是福。
       较真的也不见得都想不开。那些动辄引进十几万、几十万乃至更高价器材的,除确有实力,也不一定都是为炫耀而只要最贵不要最好。那些几千升条线;几万换个前级的大概真想得到有限的些许改善。希望砸钱换好声的应该不少,贵价容易被信任。坛上还有一句:玩音响即烧钱,钱花到位才出好声。看似顺理成章。可惜现状不是那么回事,北京百万以上器材的演示活动多多,好声有几成?当然我指HIFI。

        人耳其实真的很敏感,微小差距也能分辨。当你习惯好的后,差的实难入耳。以修正后的声音说,微小的偏差,都能让人觉得假了,正偏、负偏也都能感觉到。大的走样就更明显无法接受了。
        为看的清楚,示意图卡通些,半边。
        真正的中性应是下图中的0位,不缺失,也不附加。
         俗称的直白、HIFI性是高标功放推出的绿色区,这能好听吗?
声音示意图2.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2/1/26 12:53:48 上传)

声音示意图2.jpg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3-03 05:31:40
TOP
14#

回复 39# wltdd 的帖子

       谢谢鼓励。
       俺有个谋生的工作,虽然工薪不高,是饭碗。吹吹侃侃为交流心得,但也确实能做到。这个纯属业余爱好,遇到知音,很乐意出力助兴。但DIY的东西不比正规产品,外观、售后等问题难尽人意。

       就说那个静电耳机,从测试到实听真的很棒,听过大奥,因它是胆耳放,多少带点染色,我的从动态到细节都上乘,动圈更不是对手。但基本无人问津。试制了几套,挺费劲,真还不太舍得出手。
      音箱系统占用的资金场地更大,时间周期也长,我没实力投。只能谁要谁投。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06:51:51
TOP
15#

回复 42# 老浦东 的帖子

静电耳放用上浦东兄的电源清洁工,很好。
没准条件合适也玩出产品,也可能得等退休吧,呵呵。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09:13:21
TOP
16#

回复 44# winsonng 的帖子

        所指不是一类,对听感的影响也不同。就现有的优秀录音,能完整
播放已是相当好了,很享受啦。

       说到喇叭也有些体会,不必迷信进口贵价单元,测试使用过若干,没那么好。炒作因素较大,被臭骂的品牌也不见得不好,要具体看,测试指标不是摆设,用法要有讲究。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20:07:50
TOP
17#

回复 47# micro 的帖子

基本已说到。过年、过年,话也说了,年也过了。声音的事慢慢品吧。看悟性了
TOP
18#

回复 44# winsonng 的帖子

       原理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和绝对必然的因果关系。
       就是在极端的理想化状态仍然成立。
       结论就是:0失真音源信号+0失真功放+0失真喇叭=有显著缺失型失真的声音
       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是当今世界HIFI音响的最大误区。
TOP
19#

回复 50# 卖油翁1 的帖子

        准确一点说,是还原的声音残缺了。
        商品组合提供了两大类电声:
        1、专业以及高指标民用纯后级;属单纯信号缺损型。能接受的认可宁缺毋滥,曰:直白,还挺贴切,声音会干硬、苍白,发愣、发直,少了鲜活委婉。
        2、各种个性化音染失真与固有缺失型失真的复合重组声;这类五花八门形态各异,仿佛后人再给维纳斯装手臂,都是艺术的,但都不是原装。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7 17:31:2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