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拜年!再实话实说,来砖 [复制链接]

查看: 39614|回复: 103
11#

回复 27# tanggui001 的帖子

回27#;谢谢,改过。
回28#;这个不深,初中没问题。
         瞎猫碰死耗子,这话更适用玩音响。有人戏谑称“玩音响就是玩的失真”,不幸却被言中。以往人们确实是将其认作实验的艺术,靠侥幸蒙着来。没准赶上那样失真加进去,就听舒服了。要不然怎么会说声音没标准呢。
       这事搞前级测评的同志应该最有体会。我说是假A、假B、假C之比并无不妥。可惜了测评版主也没听过全信号声音,只能矬子里拔将军。
       不管前级工艺多精美,价多高,都不可能恢复原信号(声音)。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6:24:32
TOP
12#

       了解了原理,才易辨明好坏话。有些褒义词却是毛病的体现。
       低频结实有力,拳拳到肉;突出主音,骨感撞人,缺失烘托。
       音乐背景干净,深如黑洞;弱小信号丧失,应有的堂音也听不到了。
       清晰度很高,明亮光洁;光板没毛,声似挤出。
       温暖甜美;缺乏锐度,谐波失真较大。
       高频纤细;波形畸变,并不真实。
       等等……
       核心出了问题,结果岂能好乎。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7:38:39
TOP
13#

回复 33# 老浦东 的帖子

       不错,我们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前人的努力必须尊重。但错误还是要指出的。
      大过节的人人都爱听吉祥话,非说人家沉浸在幸福的失真中,不是添堵吗。
      另有道理,癌症病人,大家都不告知,可能他没恐慌,直到……,如果他知道了也可能积极治疗战胜疾病,两种都经历过。我比较唯物主义,喜欢后一种。
       既然玩,最好玩得明白。既然知道毛病所在也应该告诉大家。理解的自己想对策,不理解的也不必理会。玩音响没到头,力求进步,新年有个新气象。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5 08:54:13
TOP
14#

回复35#、36#
       好心态能延年益寿,是福。
       较真的也不见得都想不开。那些动辄引进十几万、几十万乃至更高价器材的,除确有实力,也不一定都是为炫耀而只要最贵不要最好。那些几千升条线;几万换个前级的大概真想得到有限的些许改善。希望砸钱换好声的应该不少,贵价容易被信任。坛上还有一句:玩音响即烧钱,钱花到位才出好声。看似顺理成章。可惜现状不是那么回事,北京百万以上器材的演示活动多多,好声有几成?当然我指HIFI。

        人耳其实真的很敏感,微小差距也能分辨。当你习惯好的后,差的实难入耳。以修正后的声音说,微小的偏差,都能让人觉得假了,正偏、负偏也都能感觉到。大的走样就更明显无法接受了。
        为看的清楚,示意图卡通些,半边。
        真正的中性应是下图中的0位,不缺失,也不附加。
         俗称的直白、HIFI性是高标功放推出的绿色区,这能好听吗?
声音示意图2.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2/1/26 12:53:48 上传)

声音示意图2.jpg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3-03 05:31:40
TOP
15#

回复 39# wltdd 的帖子

       谢谢鼓励。
       俺有个谋生的工作,虽然工薪不高,是饭碗。吹吹侃侃为交流心得,但也确实能做到。这个纯属业余爱好,遇到知音,很乐意出力助兴。但DIY的东西不比正规产品,外观、售后等问题难尽人意。

       就说那个静电耳机,从测试到实听真的很棒,听过大奥,因它是胆耳放,多少带点染色,我的从动态到细节都上乘,动圈更不是对手。但基本无人问津。试制了几套,挺费劲,真还不太舍得出手。
      音箱系统占用的资金场地更大,时间周期也长,我没实力投。只能谁要谁投。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06:51:51
TOP
16#

回复 42# 老浦东 的帖子

静电耳放用上浦东兄的电源清洁工,很好。
没准条件合适也玩出产品,也可能得等退休吧,呵呵。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09:13:21
TOP
17#

回复 44# winsonng 的帖子

        所指不是一类,对听感的影响也不同。就现有的优秀录音,能完整
播放已是相当好了,很享受啦。

       说到喇叭也有些体会,不必迷信进口贵价单元,测试使用过若干,没那么好。炒作因素较大,被臭骂的品牌也不见得不好,要具体看,测试指标不是摆设,用法要有讲究。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6 20:07:50
TOP
18#

回复 47# micro 的帖子

基本已说到。过年、过年,话也说了,年也过了。声音的事慢慢品吧。看悟性了
TOP
19#

回复 44# winsonng 的帖子

       原理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和绝对必然的因果关系。
       就是在极端的理想化状态仍然成立。
       结论就是:0失真音源信号+0失真功放+0失真喇叭=有显著缺失型失真的声音
       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是当今世界HIFI音响的最大误区。
TOP
20#

回复 50# 卖油翁1 的帖子

        准确一点说,是还原的声音残缺了。
        商品组合提供了两大类电声:
        1、专业以及高指标民用纯后级;属单纯信号缺损型。能接受的认可宁缺毋滥,曰:直白,还挺贴切,声音会干硬、苍白,发愣、发直,少了鲜活委婉。
        2、各种个性化音染失真与固有缺失型失真的复合重组声;这类五花八门形态各异,仿佛后人再给维纳斯装手臂,都是艺术的,但都不是原装。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1-27 17:31:2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