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咋叫还原现场声,设计师和烧友们全都在盲人摸象 [复制链接]

1#
        发烧音响应该放出什么样的声音才正确?设计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为校声标准?这两个问题是玩音响和设计音响的人无法绕过的。有人说,器材应该没有任何个性,就像纯净水,cd片子里是啥声音,原原本本播出来就好,有道理。也有人说应该以现场声音为准,以真实的声音为准,否则还叫音响吗?有道理。既然都有道理,那它们两个是一回事儿吗?我想到了新德克的校音理念和设计思想。一方面坛子里以常州为核心的烧友实在是新德克的拥趸,摇旗呐喊,甚是招人。另一方面,关注凌总的博客和一些信息,认为凌总是现国货设计师里面算难得了,真心热爱音乐,有以播放音乐为终极目标的清晰的设计思想,并执着于探究实施。特别是凌总在博客里谈去年的音展时说,新德克的房间的声音的确更真实,更接近于现场声。对新德克对音乐重播的理解我完全赞同,但看过这段话,我始终有个疑问想不通,便有了今天发帖向高手请教,更希望凌总能看到,给予解答。那就是音响播出的声音只能是cd片子里的声音,如果说是现场声,也只是咪头听到的现场声,而不是现场听众的人耳朵听到的现场声,而新德克恰恰在强调把cd里面的现场声播成耳朵听到的现场声,这岂不是大错特错吗?联想到烧友普遍反映的新德克的功放和线材,都有解析力不足、音响性欠缺的问题,正好与这种错误的认识相符。人作为听众听到的现场声当然没有咪头听到的现场声清晰,现场感强烈了。
      我想追求器材播出听现场音乐会的现场感的想法是不对的,他们忘记了cd是录制出来的,还有个录制环节呢。结果就认为现场声是唯一的,其实此现场声非彼现场声。这么看来,我认为器材忠实地还原cd片里的信息才对。那么接着又来问题了,你咋知道忠实还原了cd片里的信息呢?我想绝大多数音响设计师和消费者是没办法的,唯一知道的就是这张cd的录音师。在这个前提下想一想,设计师设计出准确的器材,烧友放出准确的声音可能吗?还不是盲人摸象。这也正是音响器材个性十足、烧友争论不休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

      理论上音响设计师只有用自己录制的cd校音才能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当然其他条件不提了。甚至应该请当时录音的乐队指挥来帮助把关,因为公认指挥位置的声音最好,自己听自己指挥的的声音总有保证了吧,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国内设计师里面只知道艺术家的于大胡子身兼数职,所以,当于建斌用自己录制的《响宴》试音时,就知道器材是否忠实再现了cd的信息。那他设计出的器材相对其他可信度更高,当然也存在思路正确实现的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事实上艺术家的功放特别是新产品烧友普遍评价不错也印证了这种推想。
      对于新德克,对于凌总,以之前的一贯努力,一定能找到解决现在产品不足的方法,但是,一定是在凌总真正有了录音师经历,并亲自操刀录制一张成功的cd唱片之后,那才是新德克真正脱胎换骨之时,也是国货真正闯入世界名器之林的时候。
      以上仅是自己的疑问和思考,难免属于胡乱猜测,请高手不吝赐教。
最后编辑三色剑 最后编辑于 2011-02-25 14:38:52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2/28 11:00:4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的理解是现在在音响概念上不统一,没有认真厘清和定义,的确是音响评价和音响制造的一个大问题,但也可能是音响界刻意回避,或自己也不清楚.


1,真正的还原:我不管播出来是什么样,我只管是不是CD录时的样子.
一方面这个恐怕达不到,所以只好回避,另一方面,如果市面上CD做的不好,也就很难有市场,消费者是不管的,只管听到的是不是好听.而且如我,我也分不清这时的不好是CD录的不好,还是本身器材不好
2,听起来象真,注意是"听起来" ,而不是CD录音的实际.如听起来"象一把真琴在奏,其实录的那把琴当时不是那个声.
这个肯定是制造者要根据录音的特点,做出修饰,

第一种情况,如果现在CD普遍都不好,真的达到那种制造水平,也不会有市场.
第二种情况应市场会好.但我想随着技术进步,也早晚应是第一种情况.
[好象于大胡子说过,音响爱好者大都不喜欢真声,而喜欢美的.所以他的东西应不太可能以还原真的为准.]

我这也属自己瞎想.
最后编辑xaudio 最后编辑于 2011-02-22 10:14:49
TOP
3#

顶。。大家讨论下。。。。
TOP
4#

器材只要忠实的还原出音乐原有的内容就行了
TOP
5#

是cd的内容吧,音乐原有的内容?应该啥样?有准吗?
TOP
6#

非常好的观点与争鸣,没有完美的器材,只有完美的追求!曾经用过新德的旗舰,只能说是个有个性的器材,但与解析相关的声音过厚过蒙始终是新德克的难以克服的诟病。
最后编辑sxxuejun 最后编辑于 2011-02-22 10:53:29
TOP
7#

我认为造成新德克现在问题的根源恰恰就是对还原现场声的错误理解,如果凌总想通了,调教起来应该不是难事儿。
TOP
8#

欢迎到凌总的微博和他直接讨论,这样你的意见他都能看得到.发在这里他不一定能看到:

TOP
9#

凌总半小时前刚发表的微博:

我的思路一直都是围绕音乐灵魂----旋律。音响系统除了要减少电学失真还要减少音程失真。一张非常有音乐味的唱片在你的音响系统放音却呆板讲直,这是什么?这就是音程上的失真,分不出音高不同产生的旋律起伏,我们通常称为没有旋律感。
TOP
10#

凌总一个小时前的微博:

我的结论来自我十多年对上千张古典唱片的听音和记录以及上百次的现场音乐会感受。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我听过的效果跟在这个场地录音的不同品牌不同录音师的唱片完全相同。柏林和维也纳音乐厅就是天王老子来录音也还是那个闷声音。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还原现场的真实音色和灵魂,绝对不会有错的。
TOP
11#

看来凌总看到了这个帖子了,这是他10.24分发表的微博讨论和回应:

网上有人指名道姓要我承认新德克的错误设计思想,问怎么还原唱片的真实性。看来此人是爱动脑筋的,但他没来看我的微博。我回答是,唱片最多也就是真实了记录了现场的信息,它只是个载体。你不可能把会议室录制成国家大剧院的效果,因此不同唱片公司和不同的录音师在同一个地方录音的效果差别不大。
TOP
12#

原帖由 sxxuejun 于 2011-2-22 10:52:00 发表
非常好的观点与争鸣,没有完美的器材,只有完美的追求!曾经用过新德的旗舰,只能说是个有个性的器材,但与解析相关的声音过厚过蒙始终是新德克的难以克服的诟病。

  老兄说的是新德克的风格么?我没觉得自用的新德克a600(09版)是过厚过蒙的风格。相反中高频还是偏清雅的,密度感上和高价位的机器比倒是还差了一点点,加了前级后在此方面提升就很明显了。
TOP
13#

一个录音师绝不会以现场第十排中间位置听到的声音去录音乐。我觉得至少是指挥的位置的听感才可能接近录音师所想反映的现场。
TOP
14#

老凌设计的产品特别是作品,其实核心还是追求乐感的再现,越到高端越充分.其中频饱满润泽,舒展优美,高低端不是特别追求夸张的表现,但细听并不缺少,透明度上不追求白炽化的光白,而是温熙的,和顺的,自然的,接近于现场的表现.

能听懂老凌的作品,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积累以及对音乐现场的感悟的.这方面缺少的人,往往听不出凌总作品的道道.而会去喜欢欧博,德颂等产品.不是说那些产品不好,道不同也,声也不同,喜也不同.好器材需要知音,爱乐者也需要适合和能满足他的器材.很多人一辈子也没遇上合适的,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和喜欢的是什么.
TOP
15#

还是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啊。音乐与音响是需要综合地去理解。不仅仅是注重技术指标。录音是同样的道理。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16#

即使到现场去欣赏音乐会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缺乏了审美感谁也帮不了谁能够读懂音乐的美。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对于器材的认识同样如此。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17#

凌总追求的音乐起伏和旋律感绝对是正确的,那是音乐的灵魂和反映演奏者技巧的重要元素,如果系统调校的好,对演奏者的快慢节奏、轻重把握准确反映的话,就更接近真实演奏现场,也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的系统了,呵呵
TOP
18#

完全同意胡兄的观点,文中我也说完全赞同凌总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播理解。但是,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录音师录出的不同唱片,播放出来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风格,如同器材成了一个模子,啥面放进去都能压出外表一样的饼子。这种情况只能是器材的问题,与cd片有何关系呢?
TOP
19#

不同的录音,不同的题材体裁的音乐,不同的乐团演奏,不同的指挥等等诸多的不同,最终通过器材重播出来也应该是不同的,录得难听,播出来也必须是难听的,与听着的偏好无关。也应与音响设计者的偏好无关,设计者应该只是如实重播而已。
TOP
20#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1-2-22 12:57:00 发表
完全同意胡兄的观点,文中我也说完全赞同凌总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播理解。但是,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录音师录出的不同唱片,播放出来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风格,如同器材成了一个模子,啥面放进去都能压出外表一样的饼子。这种情况只能是器材的问题,与cd片有何关系呢?


器材的风格和唱片的信息是两回事,怎么可能播出来都是没有区别,完全一样的呢?没人这么说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