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还是我认识的上海音乐厅么? [复制链接]

1#
几天前路过上海音乐厅,夜色里,它孤零零地坐落在一堆俗不可耐的绿化里边,无数投射灯向它闪烁,非常现代,非常晶莹剔透,一如马路对过的大剧院,甚至有些象博物馆。这就是被格式化的上海音乐厅,这就是我们所谓不惜代价的抢救么?
联想到最近一些事情,比如10月1号和2号皇家爱乐的演出,我们定了80元的站票,结果被告知没有了,岂止是80元没有了,600以下都卖完了。然后最近一直在去电询问10月30号PERAHIA的独奏会,因为我们不想错过这位大师,也决定适当抬高自己的承受底线,可是至今的答复都是“票没出”,我不祥地预感到,所谓出票的那天,也许又是一场失望。
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音乐厅么?那个记忆中付10元钱可以找回2元的,连黄牛也不那么可恨的音乐厅么?我无言。电视里传来上海站F1的马达轰鸣声,我想,办这样的面子工程兼比赛,卖些2000,3000的门票,自有凯子来捧场的,我举双手赞成;可是拜托,不要把音乐厅纳入这样的轨道好不好?不要把音乐厅搞成另一个大剧院好不好?
有些人在轻易地抹掉我的记忆,逼着我回到冰冷的器材前,和死人对话。日复一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分享 转发
TOP
2#

Raxel 在 2004-9-29 9:13:12 发表的内容
[

你比最低票价,上海音乐厅的最低票价是多少?而且主场和来访的乐团出场费当然会有不同.关键是现在讨论相对值还是绝对值?


相对值比较有意义吧:)
TOP
3#

山东大王 在 2004-9-28 22:09:34 发表的内容
倍莱亚的票价多少
有同志知道吗

大王也要去嘛?好啊,但愿大家都能买到合适价位的票,到时我可以有机会当面请教啊。
TOP
4#

Moka 在 2004-9-29 4:50:00 发表的内容
佩拉西亚:
Johann Sebastian Bach: Partita Nr. 1 B-Dur BWV 825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e C-Dur op. 53 (Waldstein)
Robert Schumann: Fantasiestücke op. 12
Johannes Brahms: Stücke für Klavier op. 119 Nr. 1 - 4

年初他来汉堡我错过了,现在如愿以偿。票价:20~85 欧


Moka大哥这场音乐会的曲目中有一首和10/31Perahia计划在上海演出的相同(Schumann)。
Beethoven, Brahms上海也准备演,不过曲目不同:
贝多芬   G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1
勃拉姆斯  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作品24

很遗憾,Bach没有。
最后编辑netwilliam
TOP
5#

上海玩家 在 2004-9-28 16:57:02 发表的内容
上海音乐厅早就纳入大剧院管理系统,你说还有什么救?大剧院开张音乐会是沙汗,我买了80块,坐楼上还可以看。然后几个唱不上HIGH C的、感冒来混场的、唱到一半去去后台的加上无数只白乌句~有撒好?

哈哈,对于那几次,新闻报道的重点并非演出的质量,艺术的水准云云,而恰是其中的“意外”。镜头中,观众在那些节骨眼上的状态最为兴奋和热烈,似乎他们相对歌曲音乐的表演,更热衷于目睹大师的洋相。可不是,唱了半天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好不容易超级巨星哑炮了,精彩啊!大师真给面子,不光抽空来了上海,还毫不吝惜的奉献“千载难逢”之败笔,真是难能可贵,养眼啊!大师就是大师,出丑也出得那么有风度……
也许,这就是部分出得起1k-5k支持高雅艺术的品位人士的满足吧。
最后编辑netwilliam
TOP
6#

收入没接轨,票价就接轨了,悲哀,一切向钱看。。。。。。
TOP
7#

上海kevin 在 2004-9-29 3:03:43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4-9-28 8:34:49 发表的内容
[quote]不要没事就无病呻吟,在国外听现场也是很贵的.特别是在正规的音乐厅.以前5分钱还可以吃碗面了.有什么好说的.你10元一张门票,大师的出场费怎么出?音乐厅维护的费用哪里来?


兄弟是混哪个音乐厅的啊?看来你是真的不了解这个行当
你知道吗,04最新行情,在柏林主场听场他们的音乐会最低20欧元就能搞定。
大师的出场费用由听众来承担,这是完全的中国特色。国外音乐厅维护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


你比最低票价,上海音乐厅的最低票价是多少?而且主场和来访的乐团出场费当然会有不同.关键是现在讨论相对值还是绝对值?
最后编辑Raxel
TOP
8#

netwilliam 在 2004-9-28 9:08:30 发表的内容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在意售票处


因为你那时就在售票处旁边当黄牛呀。“朋友,票子有伐……”
TOP
9#

“你们忘记 神的,要思想这事,
免得我把你们撕碎,无人搭救。”
------《诗篇 真实的敬拜》
TOP
10#

mahler2004a 在 2004-9-27 23:30:16 发表的内容
有些人在轻易地抹掉我的记忆,逼着我回到冰冷的器材前,和死人对话。日复一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有人说过现场比不上他的25W的器材的效果呢。
TOP
11#

mahler2004a 在 2004-9-27 23:30:16 发表的内容
几天前路过上海音乐厅,夜色里,它孤零零地坐落在一堆俗不可耐的绿化里边,无数投射灯向它闪烁,非常现代,非常晶莹剔透,一如马路对过的大剧院,甚至有些象博物馆。这就是被格式化的上海音乐厅,这就是我们所谓不惜代价的抢救么?
联想到最近一些事情,比如10月1号和2号皇家爱乐的演出,我们定了80元的站票,结果被告知没有了,岂止是80元没有了,600以下都卖完了。然后最近一直在去电询问10月30号PERAHIA的独奏会,因为我们不想错过这位大师,也决定适当抬高自己的承受底线,可是至今的答复都是“票没出”,我不祥地预感到,所谓出票的那天,也许又是一场失望。
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音乐厅么?那个记忆中付10元钱可以找回2元的,连黄牛也不那么可恨的音乐厅么?我无言。电视里传来上海站F1的马达轰鸣声,我想,办这样的面子工程兼比赛,卖些2000,3000的门票,自有凯子来捧场的,我举双手赞成;可是拜托,不要把音乐厅纳入这样的轨道好不好?不要把音乐厅搞成另一个大剧院好不好?
有些人在轻易地抹掉我的记忆,逼着我回到冰冷的器材前,和死人对话。日复一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昨天白天也去了。建筑基座好像抬高了,周围是显得有些空荡荡了,远看有种XX纪念馆的感觉;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在意售票处,不是原先的位置了(右侧),改到了左边拐角,以前应该是个咖啡茶座三产什么的吧。还是有些怀念它嵌在城市缝隙中,很市民气的样子。
TOP
12#

从南京大戏院到上海音乐厅

作者:吴基民  日期:2004.09.24  版次:34


从南京大戏院到上海音乐厅
    吴基民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上海少有的西洋古典主义风格的优秀建筑——上海音乐厅平移修缮工程终于结束。
    这座重达5650吨的庞大建筑物,整体向上抬高了3.38米,向东南方向移动了66.46米,同时建筑的总面积从原来的2555平方米增加了4倍!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应邀来沪,将在这一座金碧辉煌、修缮一新的音乐厅内作首场演出。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上世纪20年代,这里还是隶属于潮州会馆的一片坟地。1929年恰恰公司的经理何挺然先生租下了这块地皮建造戏院。他不惜重金,委托赵深、范文照设计,于1930年建成。南京大戏院建筑与设备极其奢华,在上海滩称雄一时。走进戏院休息大厅,16根两人合抱的褐色大理石圆柱映入眼帘,气度非凡。观众厅的构造复杂而不零乱,色彩庄重淡雅,柱头及壁上的装饰非常考究。
    南京大戏院落成时就已安装了冷暖空调,这是上海滩最早安装空调的戏院之一。其实更令人感叹的是它的服务。在南京大戏院工作的检票员、领票员,一律身穿西服、戴领结,手上还要戴上雪白的手套。每个人都会说上几句常用的英语。对待观众一个个彬彬有礼,一副绅士相。自然在这儿工作,工资也要比别的戏院多上一半。
    1959年为欢庆上海解放10周年,有关方面准备举行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同时需要物色一个专供演出的音乐厅。南京大戏院(此时已改名为北京电影院)就因其高贵而典雅的气派,以及特殊的音响效果而被选中,并正式改名为上海音乐厅。据说,选中它的一个重要理由还在于观众厅的地板。这是一种用混合物质制成的地板:视之似坚,踏之则软;步行于上,绝无声息。
    为了保护这一幢优秀的近代建筑,有关方面在兴建延安路高架时,稍稍拐了个弯,与它擦肩而过。但车来车往,嘈杂之声不绝。现在国家花费1.5亿元的巨资将它整体平移,并作精心修缮,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上海音乐厅的前世今生

作者:任海杰  日期:2004.09.26  版次:29


上海音乐厅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上海如梦的年华,一些留洋回来的文人、商人等发现,在繁华的大上海竟然找不到一家具备国际水准的电影院,于是多方集资,以联怡公司的名义于1929年投资建造,1930年建成竣工,命名为南京大戏院。开业首映的是美国歌舞片《百老汇》,其隆重热烈的盛况,一时成为沪上的一大新闻。
    曾是马戏班的舞台
    开业后的南京大戏院除了放映电影外,当时还根据“国情”兼营其他的一些演出,而且其舞台的规模和结构与几十年后我们所看到的是有所不同,据说这可能是缘自一个叫郎德山的人。
    郎德山出身于山东马戏班,身世比较坎坷,后来流落到异国,与一位德籍女性结婚,生了两个女儿。郎德山在境遇有所改善后,组成了一个家庭马戏班,在欧美各国巡演。郎德山的两个女儿从小便翩翩善舞,经常随父登台演出,为郎德山增光不少。
    功成名就后,郎德山率马戏班回国,组织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潘家班”,并投资、入股联怡公司。于是在建造南京大戏院时,作为一个重要的股东,他提出的条件是大戏院的舞台要造得能适合他班子的演出,所以,当初南京大戏院的舞台造得既小又浅,乐池也不大,完全满足了郎德山的要求。
    中国设计师的骄傲
    南京大戏院落成后很快就名声远扬,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国设计师范文照。
    范文照系广东顺德人,1918年由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1922年学成回国,1923年在上海的四川北路开设“范文照设计事务所”。除南京大戏院,他还先后设计了上海、丽都、沪光、美琪等5家剧院,当然,南京大戏院的名声似乎更响。这是一座具有西洋古典风格的戏院,建筑装饰多变而富有层次,色调淡雅,古典柱子与门楣的搭配和谐,匀称而又雅致,使人产生一种节奏与旋律的感觉,正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可以说,南京大戏院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范文照除了设计了5家剧院外,还曾获中山陵设计二等奖、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三等奖。他的作品还有上海青年会宾馆、南京原铁道部大楼、励志社等。
    出色音响改变用途
    南京大戏院从建成的1930年至1950年,基本上以放映电影尤其是欧美电影为主,曾获得美国福克斯公司、雷电华公司和米高梅公司的新片放映权,是上海滩一流的电影院。上世纪30年代它曾放映美国影片《泰山巨人》,创造了数月客满的纪录。
    众所周知,上世纪初还是默片时代,所以为了放映默片电影时配以乐队伴奏,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剧院的音响效果,而那时的南京大戏院之所以成为沪上著名的电影院,赢得市民的青睐,除了它独特的建筑和舒适的内环境外,一流的伴奏、配音的音响效果无疑也是一大亮点,这为它后来改为上海音乐厅埋下了“巧合的伏笔”。
    1950年,经过公私合营,南京大戏院更名为北京电影院。那时,国内的音乐教育已走上了正轨,各种音乐演出活动也日趋频繁,但是,偌大的上海,却没有一座专门演出音乐会的场所。有关领导和专家经多方查检后,发现还是北京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最好,最符合专业音乐厅的要求,于是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设备整修,拓展了舞台的深度,基本能满足中小型交响乐队、合唱队的演出要求。于是从1959年起,北京电影院正式改名为上海音乐厅。
    音乐活动的中心
    从1959年更名改建后,上海音乐厅从此成为上海音乐活动的中心之一,历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国际广播音乐节都以此为中心场所;众多的中外音乐家先后登临音乐厅的舞台,展现他们的艺术风采;上海的一些专业的音乐团体都把音乐厅作为自己的演出基地;还有众多的群众文化表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还举行过曾引起广泛影响的星期广播音乐会和普及古典音乐的讲座……
    ◆任海杰(知名乐评人)
    相关链接
    上海音乐厅小史
    1929.5范文照完成南京大戏院的图纸设计
    1930.3.26南京大戏院开业
    1932.12.13放映第一部国产片《银河双星》
    1950.11.18南京大戏院改名为北京电影院
    1959.9.20再度更名为上海音乐厅,上海音乐界为上海音乐厅的开幕式举行了联合公演
    1960.5.10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在音乐厅举行
    1982.1.15第一期星期广播音乐会在音乐厅演出
    1989.9.25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1991.7.2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文,将上海音乐厅列为近代优秀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2002.8.31举行平移重建前的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再见,我的珍爱》
TOP
13#

Raxel 在 2004-9-28 8:34:49 发表的内容


不要没事就无病呻吟,在国外听现场也是很贵的.特别是在正规的音乐厅.以前5分钱还可以吃碗面了.有什么好说的.你10元一张门票,大师的出场费怎么出?音乐厅维护的费用哪里来?


大哥,国外的现场多少钱啊?
TOP
14#

mahler2004a 在 2004-9-27 23:30:16 发表的内容
几天前路过上海音乐厅,夜色里,它孤零零地坐落在一堆俗不可耐的绿化里边,无数投射灯向它闪烁,非常现代,非常晶莹剔透,一如马路对过的大剧院,甚至有些象博物馆。这就是被格式化的上海音乐厅,这就是我们所谓不惜代价的抢救么?
联想到最近一些事情,比如10月1号和2号皇家爱乐的演出,我们定了80元的站票,结果被告知没有了,岂止是80元没有了,600以下都卖完了。然后最近一直在去电询问10月30号PERAHIA的独奏会,因为我们不想错过这位大师,也决定适当抬高自己的承受底线,可是至今的答复都是“票没出”,我不祥地预感到,所谓出票的那天,也许又是一场失望。
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音乐厅么?那个记忆中付10元钱可以找回2元的,连黄牛也不那么可恨的音乐厅么?我无言。电视里传来上海站F1的马达轰鸣声,我想,办这样的面子工程兼比赛,卖些2000,3000的门票,自有凯子来捧场的,我举双手赞成;可是拜托,不要把音乐厅纳入这样的轨道好不好?不要把音乐厅搞成另一个大剧院好不好?
有些人在轻易地抹掉我的记忆,逼着我回到冰冷的器材前,和死人对话。日复一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要没事就无病呻吟,在国外听现场也是很贵的.特别是在正规的音乐厅.以前5分钱还可以吃碗面了.有什么好说的.你10元一张门票,大师的出场费怎么出?音乐厅维护的费用哪里来?
TOP
15#

什么都变成有钱人的玩意时,就没有大众文化了,城市的基础快要破碎了。
TOP
16#

Beethoven 在 2004-9-28 9:14:51 发表的内容
因为你那时就在售票处旁边当黄牛呀。“朋友,票子有伐……”

惭愧,我倒是从来没买成功过黄牛票。
TOP
17#

10元可以找回2元?所以很多交响乐团都倒闭了……嘿嘿
TOP
18#

从硬盘上找出这张几年前拍的音乐厅……
[upload=jpg]Upload/20049289283126325.jpg[/upload]
TOP
19#

音乐厅移位试演效果如何?(附照片)

作者:杨建国  日期:2004.09.27  版次:18


音乐厅移位试演效果如何?
    多数听众表示满意专家提出改进建议
    本报讯 (记者杨建国)昨晚,上海音乐厅移位修缮工程结束之后,由上海爱乐乐团举行首场内部音乐会。尽管是试演,但是,走进音乐厅厅堂之后,在柔和的灯光下观览簇然一新的屋穹装饰和大理石的石栏,以及那些名家大师们的五线谱手稿和音乐油画,让听众感到亲切而又温馨。
    音乐会开始时,记者一看手机,一格信号也没有,显然屏蔽设施正在起作用。音乐会的曲目,多为听众熟悉,其实对于更多的音乐界人士和爱好者来说,兴致勃勃来欣赏这台音乐会,是想听听移位改建后音乐厅的音响效果。
    昨晚记者采访了一些音乐界人士。大多数人对试听后的状况表示满意,认为乐队的声音层次十分清晰,音质也相当不错。但上海音乐学院的评论家王似频先生指出:梯形音罩压缩了舞台空间,使得乐队后排的打击乐与铜管乐声部音量增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坐在台口的弦乐声部的压制。另外也有人反映,字幕显示屏安装在舞台上方,坐在一楼后排的听众无法看到;剧场侧面的门在开和关时,会发出较大的撞击声响。对此,一些专业人士建议,即将开业的音乐厅在近期的演出中,要注意及时予以调整。
    
  ●夜色中的上海音乐厅灯光华丽、造型优美本报记者郭新洋摄
    ●新成立的上海爱乐乐团昨在修缮一新的上海音乐厅首次亮相

[upload=jpg]Upload/2004928936577367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928937637852.jpg[/upload]
TOP
20#

够市民。
昨天还遗憾没给他留遗照,现在算补回一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