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rahms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1#
请各位DX以Brahms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谈一谈您心目中最合Brahms心意的演绎(注意:何为Brahms的心意)。
分享 转发
TOP
2#

很欣赏和赞同YILINLIULIN友兄的上述的深入分析。我较看好的赛尔金/赛尔金/克里夫兰版(SOLY  SBK  53262)可能就是属于典型的“室内乐型“吧?
TOP
3#

《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首先是一首协奏曲。但Concerto这一词有多重定义。最切合Op.83作为一首协奏曲的定义是:“用主奏乐器(solo)与管弦乐一起演出”的一首管弦乐曲,而不是“独奏有大量表现、炫技的机会,在华彩乐段时管弦乐队完全静止,让独奏家独自发挥”的一首传统意义上的协奏曲。在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里,没有上述乐队全休止的华彩乐段,钢琴部分并不十分华丽绚烂、跃然而出;同时,也不见得作曲家将钢琴与乐队放在相互对垒、竞奏的位置,更加不是将钢琴超越管弦乐队或突出其上。就这点,Op.83实在有别于一般的协奏曲。由于它具有交响曲那样庞大(采用协奏曲罕见的四乐章结构)构架,招致一些人称它为“含钢琴主奏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勃拉姆斯有意将钢琴与管乐队完全揉和在一起,不让钢琴特出的浮现在乐队之上。钢琴与乐队间以问答式的对话、交流为写作语汇,整体上具有合作、合拍的呼应的关系,所以,它在首演的时候已经被称为“大型的室内乐”,其中第三乐章的意境最容易使人想到“室内乐”这个词,其中看上去,大提琴一前、一后显得较吃重,但那也是很短暂的,只是个别乐句。更多的是钢琴是弹着类似和弦的东西,旋律在其它乐器上,钢琴家自然要和乐队融为一体,根本没有机会逞强一下。在这里,并不是只要求一位功力不逮的钢琴家就行了(这种功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与乐队、指挥的交流,而在于玩室内乐的功力),所以,这也就解释了Horowitz与Toscanini演绎得为什么失败了。
TOP
4#

我那边有BACKHAUS版高质量MP3,
需要者,
不妨下载试听(FTP),!
TOP
5#

J.Katchen1960年与Janos Ferencsik/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是一个很特殊的演绎,卡琴用年轻人的冲劲来弹勃拉姆斯,没有一般演绎勃拉姆斯所惯常的深沉劲儿,这个DECCA录音十分又名。这里的勃拉姆斯是年轻快活的、面带笑容的(不知卡琴的勃拉姆斯专家称号是怎么来的?)。
http://www.musicweb.uk.net/classrev/2002/Jun02/JohannesBRAHMS_DeccaEloquence.htm
说R.Serkin会撒野与乐队玩竞奏,可能会有很多人反驳。塞尔金起码有两个版本:与奥曼迪的费城乐团、与塞尔的克里夫兰乐团。这里两个指挥与他们的乐团,只要与Serkin相遇,都失去了他们那闻名遐迩的“费城之音”和“克里夫兰之音”,剩下的都只是Serkin之音,塞尔金胸中的勃拉姆斯是坚定而毫不含糊的。但奥曼迪与塞尔也都不是吃素的,奥曼迪也毫不含糊,狂风扫落叶;塞尔在这里显然不象在演绎勃拉姆斯交响曲时那么斯文,但还是兼顾了些许古典的布局。目前,奥曼迪的版本已经断了市,只能找到LP。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6#

Solomon 1947年与Dobrowen/爱乐乐团的EMI录音(Testament重发)具有风格化的特征,独奏家与乐队竞奏得厉害,Solomon屡屡与Dobrowen的乐队对抗得厉害,一副全力抗争的模样,他用的办法是比乐队稍稍抢出半拍,蓄意与乐队玩“时差”。
其它与乐队玩“抗争”的演奏还有Richter和Katchen。
Richter的录音可见的起码有EMI和RCA各一个,与指挥不咬弦的是EMI的1969年与Maazel/巴黎管弦乐团的那一回。这个录音,实际上我十分喜欢(我只有磁带,CD还未觅到),在这里,李赫特大玩音色、与乐队抢速度,但更主要的是投入了对Richter本人来说也少有的浓密的、幅度剧烈的感情,只是马泽尔的乐队显得冷冽、严肃,也毫不买账,与李赫特的丰富表情形成对比的极端,两人互不相干各玩各的,效果奇佳。但我还是清楚的知道:这个演奏,不是勃拉姆斯所要的。尤其在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马泽尔的乐队又冷又硬,俨然成了“无情的快板”,而这里,李赫特又采用了偏慢速度,两人面面相左,是竞奏味最浓的一个演奏。相对来说,Richter/Leinsdorf/芝加哥乐团60年的演奏就正得多了,李赫特演奏得也较流畅,但李赫特的个性仍十分突出,只是莱因斯多夫个性较温和,所以显得独奏与乐队还是合拍。但我还是十分喜欢前面那个生猛的EMI演绎。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7#

大致来说,演绎这部协奏曲分为三种类型:“竞”奏型、“室内乐型”、“交响乐型”。
TOP
8#

实际上在谈到交响化与室内乐化并重的演绎时,我没有谈及鲁宾斯坦的演奏,我收藏了他的四个演绎(都已收进RCA的Rubinstein大全集中了)。我在论坛的其它场合多次谈到:鲁宾斯坦最合心意的作曲家并不是肖邦而是勃拉姆斯,看过鲁宾斯坦两册回忆录的就知道,论二十世纪钢琴家最有勃拉姆斯血统、渊源的就属鲁宾斯坦(另一位大概是阿劳吧),我最喜爱的勃拉姆斯室内乐版本都是鲁宾斯坦演绎的。对于二钢,鲁宾斯坦主要还是把它作为一首交响化的大协奏曲来处理的,并没有他与瓜内力四重奏团合奏时的水乳交融和轻松感、新鲜感,他的乐队和指挥也只能算中归中矩。一直在想,要是能留下他和Szell和克里夫兰乐团的现场录音该有大的突破了吧。
TOP
9#

在众多勃拉姆斯二钢的版本中最具室内乐性的“共融性”、最有“室内乐精神”与气氛的是Stephen Kovacevich与Walfgang Sawallisch的伦敦爱乐1993年的演绎。他在模拟录音年代与Colin Davis在Philips已经录制了不俗的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但93年的Kovacevich比在Philips时弹得内向,有着深刻的诗意与浑厚深潜的火力,与萨瓦力施的乐队如同同一鼻息呼吸,互相交流无间,深富室内乐精神,而整体声音又富交响化。这是一个交响化与室内乐共融性并行不悖的典范。另外,这里的萨瓦力施以及他的乐队是非常强的,表现成竹在胸,具有十分有说服力的勃拉姆斯语调,乐队音响有勃拉姆斯独特的沉著厚重味,浓而不浑浊。同时,录音也顶级优秀,Abbey Road的录音各个声部都巨细糜遗、一清二楚。这个版本获得三星带花是名至实归的。

[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10#

邝版略微孤陋寡闻。
TOP
11#

这张如何?

[upload=jpg]Upload/20047226243760244.jpg[/upload]

布拉姆斯: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等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s.1 & 2 etc.
指揮家:塞爾
演出者:費雷雪
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
作曲家:布拉姆斯
唱片公司:新力哥倫比亞股份有限公司
類別:古典音樂
唱片編號:MH2K63225
CD / 2 片裝
TOP
12#

惨!我只知道哪个是最合我心意的演绎.
TOP
13#

经典的多了,巴克豪斯,还有柯曾的不得不提。
TOP
14#

这张MONO是马友友的最爱!LEON FLEISHER在手指受伤前,是比CLIBURN更冒尖的年轻钢琴家。
我听过的有RICHTER,GILELS,BRENDEL,感觉此曲凡是力道够,细节处理又凝重者,大抵不会差。说不上谁最好,反正RICHTER最过瘾就是。
TOP
15#

在我心目中,他的两部钢协都有个共同点,交响性的架构和声响效果,室内乐的特质.能演好这两部钢协的钢琴家,不但需要有压制乐团的能力,同时必需是一个在室内乐上也有深厚功底的钢琴家.当然还少不了一个同时善长于德奥系交响乐作品和协奏曲的指挥.
TOP
16#

Dr kuang 在 2004-7-23 1:24:28 发表的内容
在我心目中,他的两部钢协都有个共同点,交响性的架构和声响效果,室内乐的特质.能演好这两部钢协的钢琴家,不但需要有压制乐团的能力,同时必需是一个在室内乐上也有深厚功底的钢琴家.当然还少不了一个同时善长于德奥系交响乐作品和协奏曲的指挥.


那您心目中的好版本是什么?
TOP
17#

勃拉姆斯在1858年完成第一钢琴协奏曲后,经过20多年的光阴,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才问世。在这期间,勃拉姆斯陆续完成了第二夜曲(1859)、海顿主题变奏曲(1873)、第一交响曲(1876)、第二交响曲(1877)、小提琴协奏曲(1878)、学院节庆序曲(1880)、及悲剧序曲(1880/81)等多首大编制的管弦乐曲。他对管弦乐的处理技法显然已经进入了十分纯熟之境。由此可见,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他最长的管弦乐作品),是勃拉姆斯在雄厚根基之上的更上层楼之作。在勃拉姆斯在世之时,就有乐评家认识到它的 真实价值,称它为“协奏曲之王”。
TOP
18#

邝版似乎是在说里赫特。
TOP
19#

邝版已经给出了一个方向,犀利!
TOP
20#

非常可惜,还有好多图上不了(非常时期)。我的版本比较到此为止。各位还有什么高见,可能有人认为不应舍弃Arrau的两次演绎,还有Brendel的新版本(还没听过)、Van Cliburn、Kappel、Kempff、Curzon、Horowitz等等。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