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勃拉姆斯的写作走向规定了演绎这部协奏曲的必由之路就是:交响化。实际上,勃拉姆斯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但从他的笔端写出的协奏曲却是最不钢琴化的协奏曲,只能用一种想法解释:在勃拉姆斯脑海中只有交响乐这一种最崇高的声音。
W.Backhaus和E.Gilels一生都不止一次录制第二钢琴协奏曲,但每一次都十分交响化,而没有室内乐气氛。
市面上可以见到的巴克豪斯弹二钢的版本大概是:1939年德累斯顿的与伯姆/Sachsische Staatskapelle(EMI)、1953年与克莱门斯.克劳斯的维也纳爱乐以及DECCA的1967年在维也纳索菲亚大厅录制的伯姆/维也纳爱乐版本。,三次的分别不算大,尤其是后两次特别接近,号称“贝多芬再世”的“钢琴雄狮”巴克豪斯演绎勃拉姆斯既可大刀阔斧,亦可细致小巧,尤其在晚年的演绎更是达到了雄浑、天成的境界,67年的演绎别具温暖的人情味(也许与录音有关),前两个乐章交响化更明显,这也并不是伯姆想突出这一点,乐队的音响从低音弦乐为基础,浸渍在浓厚的交响乐氛围之中。巴克豪斯的弹奏,自然而线条清晰、从容随意,一点没有突出独奏。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