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新的《爱乐》不错耶
那天听的是克莱伯的贝7。这片的录音效果其实并不算好,但比单声道效果要强得多。克莱伯的演绎的确是精彩,酣畅淋漓,精彩纷呈。然而对这样一个没有深刻经历过战争痛苦的大师来说,他的贝多芬听来纯真、狂喜,可深层次的东西却不是太多。
爱乐上面的一篇稿件说,富特文革勒1943年的贝5贝7当属极品,幸好上周我就刻录了一张。第一乐章一开声,整个氛围感就彻底改观。凝重、阴沉的氛围又把我们带回了战争年代。爱乐的稿件里提到,富特文革勒贝7的狂喜是带着枷锁的(也许是贝5?有点搞混了),人们是在沉重的压抑下奋进、高歌(大概是这个意思,原文不是这么写的)。以前听富特文革勒37年版的贝7就感觉到他的乐句有很强的推进感,就象坦克行进一般沉重、威猛,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富特文革勒的贝7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在压抑中爆发和宣泄的风格。克莱伯的贝7适合在节庆聆听,富特文革勒的贝7,才更接近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看看胡赫写的贝多芬传吧,呵呵)。
那天的茶似乎特别耐泡,听完2版贝7,味道似乎还那么芬芳。干脆把廉价版的rca万德贝7也拿出来听听。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万德的演绎水平是无可置疑的,但他的乐句处理实在是松散,难怪爱乐杂志里把他的演绎解释为自然平实……
于是我立刻修改了给李源的唱片订单——那张富特文革勒1943年文献版的贝5贝7即将在2个礼拜内进驻我的cd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