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能否升值? [复制链接]

1#
近日看到《International Classical Record Collector》杂志98年的一篇文章,颇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首先介绍一个词汇——“Dealer”。这个词假如要翻译成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词的话,那么“代理商”很勉强地可以用。其实对于英语国家来讲,“Dealer”实质上是一种“中间人”的角色。举个例子,在美国买车,比如你想买一辆本田的轿车,那么你是不能直接向本田车厂订购的(人家是拒绝受理的),你必须向Dealer订购。Dealer可以是个体户,或许也可以是几个人组建起来的皮包公司。。。等等,反正他们有比较“铁”的和本田汽车厂的关系。你要选择一个Dealer(通过电话黄页、网络等等查找、挑选),然后去他那里下订单,然后Dealer再跟本田厂联系,厂家才开始生产你要的配置的汽车,运到Dealer那里,你再去Dealer那里取车。

那么各位可能就会说:那岂不价格不会太一致了?对,所以说在美国买车,挑选好的Dealer很重要。不一定是要看谁出的价钱比较便宜,还要看售后服务。因为美国是没有“原厂维修点”这类东东的,汽车厂卖出汽车之后就不负责车的维修了(只负责提供保修的零件),你的车出毛病了,要么去找Dealer让他帮你修理,要么就去找城里的众多修车铺修。这些维修的质量明显比不上原厂的专门的技术人员维修那么好,因此在美国汽车出毛病不能够得到完美的维修是经常的事。所以一般美国的中产阶层人家都是买新车用,用到开始出毛病就把它转手卖掉再买一辆新的来开。

还有专门倒卖二手车的“Dealer”,这些人(或者公司)从别人手上买来旧的车,清洗一下修一下,然后再卖出去,赚差价。

手机方面也是要靠“Dealer”。。。也就是说至少在美国,各个服务行业我们少不了要从众多Dealer手里购买服务。

解释了一大堆,希望能够把Dealer的意思解释清楚。下面开始进入正题了。在北美或者欧洲地区购买二手唱片(包括CD、LP等等),你多数是不能靠自己去独立收集购买的,因为你有自己的工作,自己单干难成气候。所以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是要从二手唱片Dealer手里购买唱片的。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哦,价格便宜我会考虑的,
TOP
3#

我现在感觉二手CD比二手LP贵很多,而且CD比LP难找。ebay上罕见的LP很多,可罕见的CD很少
TOP
4#

我对头版不在乎,只要是好的录音和演绎 ,二版三版都可以。但还是不好找。比如我一直想搞一套格罗米欧的莫扎特小协,不知那能找到便宜货。还有他的巴赫小奏。什么版都行。
TOP
5#

看了这个帖子之后,又刚看了楼主写的其他一些帖子,楼主的帖确实都很好,很精彩,支持!

这里讲个有趣的小插曲,其实楼主自己也是一位疯狂的CD Collector,有两个例子为证:

1、楼主曾经两次收购里赫特演奏鳟鱼五重奏的第一版,下面是楼主原话:

“到现在为止此CD我一共只搜罗到两张。两张的原因是这样的,第一张,当时好不容易找到,心里挺高兴的。但打开一看发现虽然CD信号面光洁,但可惜的是商标面被前一位拥有者用油性笔在上面写了几个数字,并且卖的店家似乎想把这几个数字擦掉,结果碟面越弄越糟糕;但当时真想听听这张名碟,并且也找了这么久才碰到一张,所以也还是买下了,价格我记得大概是30美元左右。我觉得很贵,因为这边一个微波炉也就30来块钱。

第一张商标面的那摊东西看上去总是让我不爽。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找到第二张,这回终于正反两面都是新净的了,并且价钱也便宜了将近一半:16美元。奇怪的是这时候心情却不比第一张那时候兴奋了。

在这之后直到现在我还没再见到过这张了。EMI正价版里产量少的品种在二手店里是比较难看见的,甚至连州立图书馆也未曾有机会收藏。”

呵呵,第一次因为30美元买到的CD有点小缺陷,居然又花16美元再买一张,可见楼主是对CD品相要求极高的疯狂的CD collector

2、楼主有个帖,写了自己已经收藏了PHILIPS里赫特演奏李斯特钢琴协奏曲的第一版金线版,SOLO版以及50周年版,而且还要收集434163,同曲目的CD居然要收这么多张不同的CD,可见楼主是对音质要求极高的疯狂的CD collector。

“切莫做因为唱片而存在着的爱乐者;我们要做为音乐而存在着的爱乐者。在我眼里,一首贝九本身,远胜一千张HMV ASD XXX 和SAX XXXX”

这是楼主的话,不知楼主在写了这个帖子之后,是不是已经转变成为如楼主自己所说的“要做音乐爱好者而不是唱片爱好者呢”?
TOP
6#

格罗米欧的莫扎特小协很好找的,ebay上大把的有人出。
TOP
7#

好帖一定要顶!我相信这是事实的真相,二手LP商不会
说的真相!

赞同楼主的观点,LP是用来听得,指望这东西收藏或者
升值简直是痴心妄想,以后事实会越来越证明的。

LP与CD、SACD比听感谁强谁弱,可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没个定论。

单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买LP来听有两点值得,1。有些录音还没有CD、SACD版 2。少数录音可能由于母带保存的因素,LP状态反而有较大优势。

可是把音乐欣赏放在一边,只是从物质角度看,LP绝对
是YLJ,垃圾就应该是垃圾价!

不能拿国内的情况跟国外比,中国近乎没有真正的古典
LP市场阶段,本人爱乐时间算早的,以前中图卖过LP,但品种绝对不能跟今日CD比,而且都是7,80年代的版本。那时也绝对是价格高高,无几人问津的。
因此,国内LP绝对是稀罕之物。

国外不一样,CD出现之前,几十年的立体声LP时代
吧?具体的发行量我不知道,但肯定是很大的数字,
而且,可能越是名演发行量越大,可能会有大批的唱片
躺在仓库里,废品堆里,所以,国外的LP价格不可能高,他肯定比CD要便宜的多,近乎垃圾废品价才是
正常的。

国内LP还是小众市场,一般音乐欣赏,听正版CD的人
都不多,何况LP。
正因为是小众市场,而且在某些不负责任的版主、大虾的
推波助澜下,加上一些米王们的挥霍,才形成今日的价格。

如果LP在国内发展时间再久些,或者再大众些,真正形成市场,我想真的把国外货品大量引进来的话,价格自然就跌下来了。

我相信未来LP价格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的。
早晚降到合理的价位。
TOP
8#

0.1%涨, 0.01%暴涨, 0.00001%涨的.... 已经见过过万美元/片LP.问题是99.9%的都是跌价,如果要炒的话,还是建议投资那些已经涨价的,命中率可能高些.
TOP
9#

阿龙 在 2006-2-9 16:03:52 发表的内容
我一直在等LP价格降下来,变得一文不值,然后大量收购。
等啊等,等啊等……
会等到那一天的,我对自己说。


看你要什么LP了.上audiogon的软件栏看看,低价抛售的很多.问题是人喜欢跟风,便宜的不要,就爱买贵的,还总是说为什么不降价.大家都喜欢抢一样的东西.

如果只要是LP,不论什么内容,你出1万人民币,放心可以买一卡车了.
TOP
10#

我一直在等LP价格降下来,变得一文不值,然后大量收购。
等啊等,等啊等……
会等到那一天的,我对自己说。
TOP
11#

啊龙也玩剥磕了
TOP
12#

yabill 在 2005-7-24 17:53:27 发表的内容
偏偏是我喜爱的都贵死,便宜的黑胶我又看不上,一如找老婆(LP)!



嗯!同感同感!不能不顶!
TOP
13#

VRMLSite 在 2006-2-9 15:53:22 发表的内容
不知楼主在写了这个帖子之后,是不是已经转变成为如楼主自己所说的“要做音乐爱好者而不是唱片爱好者呢”?


呵呵,我觉得我首先是爱好音乐,其次才是爱好唱片。虽然我听音乐里带有爱好唱片的成分,但是我绝少买高价的唱片。我在论坛上面评论的唱片除了特别说明之外,都是以一张几美元的廉价买回来的,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拥有里面所承载的音乐和音质,而不是因为唱片本身。
TOP
14#

我也看了楼主的很多帖子和言论,发现楼主是
这个论坛里少数头脑清醒、理智发烧、观点正确、
知识渊博的烧友,不得不赞!!

音响发烧圈太多人云亦云,盲目迷信的东西,
楼主的帖子往往给人以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TOP
15#

很多所谓唱片收藏家,其实就是物质收集狂人

对,我知道本论坛就有那么几个。比如小K、小克
最后编辑阿龙
TOP
16#

现在互联网上的LP价格发展趋势是珍稀品种价格一年涨了100%,当年发行量大的(通常是大师经典作品,比如说RCA海菲兹,EMI比切姆,PHILLIP的格罗米奥等)价格大约持平,二版以后的品种价格持平。
托了几个在北美和英国的朋友到当地的二手唱片店和跳蚤市场上了解情况,比较令人失望,价格确实比较便宜,单想找的好品种基本见不到,大约和国内卖40~80元/张任挑那些一个档次。
TOP
17#

dr kuang 在 2006-2-10 0:01:51 发表的内容
现在互联网上的LP价格发展趋势是珍稀品种价格一年涨了100%


恩,这一点不错。不过其实这个“价格”,就是谁愿意出多少价钱买这张LP而已。愿意出这类惊人价格、觉得这种LP值这个价钱的群体,人数真的是很少很少。对于Ebay,这个群体的ID好多我都能背下来了,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熟面孔。其实君不见Ebay好多Decca SXL ED1、HMV W/G、Columbia B/S的LP,开价十来美元,摆了7天都没人愿意买——并且那些也不算大路货的档次了。

当然也不能企望在二手店里顺手抽一张就是珍稀品种的LP,也不要指望某间二手店里都是一摞一摞的头版——按照正常的进货、收购途径,谁也不可能做到批量收一卡车的LP里有一半是头版,对吧。

这是因为那一类LP的品种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然后考虑一下30多年来LP一共生产的品种总数,除一下得出个百分比,我相信不会超过千分之一。所以在二手店里买LP,要练就快速翻阅的能力。一个二手店里货架上的LP通常是以千、万张LP来算的,要在几个小时内统统翻阅一遍并且鉴别版次,还真的很考体力和精力。不过我的经验是,每两个星期去一次,每次总能找到两三张网络上称为“珍稀”的品种,屡试不爽——所以有时我都怀疑为何网路上还流传这些LP是“珍稀”呢?

不过二手唱片这事情是个人的喜好,每个人愿意出多少价位,我们也不好去评论是非。自己一个人买了高价的东西也就算了,但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这样也就希望别人买同样东西的时候也要付这个高价。假如用自己对唱片的“高价”思维去影响唱片市场,导致很多人因为价格原因对本来就应该廉价的好唱片望洋兴叹,那这种做法真的是很不健康,是人品的问题了。(这里并非批评具体的人,只是我有感而发而已)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8#

说的好啊,楼主才是真正爱乐之人!
爱乐之人收集的是音乐,不是载体!
很多所谓唱片收藏家,其实就是物质收集狂人,
或者患有购买狂躁症的变态。
他们往往成箱成箱的往家搬唱片,当然这类人物质基础
很好,但是你问他认真听过多少?恐怕他就没话了,
因为,太多的话不可能都好好听。
小日本这种人最多,国内的也见过。
TOP
19#

VRMLSite 在 2006-2-9 16:39:47 发表的内容
我现在感觉二手CD比二手LP贵很多,而且CD比LP难找。ebay上罕见的LP很多,可罕见的CD很少


V兄的感觉我觉得是对的。这里不讨论价格。从产量来讲,我根据某些确定品种的LP和CD在二手市场、网络拍卖中出现的频繁程度来看,的确绝大部分的LP产量都比相对应版本的CD多几倍甚至是十倍。

举个例子,所有的(除了我知道的某一张相当特殊之外,过一段时间我会另文介绍)Decca SXL 2XXX、HMV ASD XXX或者SAX XXXX的LP,都是头版,Ebay上每年平均都会出现五六次,多的那些一年十几二十次,就算有些稀少一些,每年都会有两三次——这几年过去了,我每天都check Ebay的,我还真没有看到有哪个编号的头版没有在Ebay上出现过少于三次。但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各大拍卖网站、二手唱片店搜索一下我介绍过的某些EMI的天使正价版,统计一下它们的出现频率?

假如算上不是拍卖的,网上销售明码标价的那些,那么LP的出现频率就比CD更频繁了(当然定价一般比拍卖的高)。当然我们千万不要误认为唱片的产量的珍稀程度与价格有关系,唱片这种工业产品注定是不可能值高价的。唱片里最值钱的肯定是它所承载的音乐。

这里我估计CD的产量相对小,绝对不是鼓励大家去炒作某些绝版CD。首先,CD产量虽然相对小,但这仅仅是相对LP来比较而言。CD本身产量还是足够多的——就算很少见的那些,产量几百张、上千张总是有的吧?因此想要的话人人有份,不用抬高价格;再说,就算某张唱片很难找,也没有必要有“价钱再高我也愿意出”这般破釜沉舟的心理,因为扪心自问:有可能存在我一辈子始终都十分热情般喜爱的唱片么?——至少我自己是没有的,有的唱片当初买的时候心里兴奋得很,但是过一些日子,就觉得也是如此了;或许当初一瞬间有“价钱高也买”的想法,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就觉得物质上来讲只是一张唱片,该值多少成本就值多少钱——只有唱片里面的音乐,才能给我持久的满足。所以,假如对于某个好录音,有人说2美元卖给我CD,那我会掏钱说“OK,把CD给我”;假如有人说要2美元,可以把CD抓轨传给我,那我同样也会掏钱——有没有CD这个物质并不要紧,我要的是里面存贮的音乐。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0#

这件事非常容易,先开一个国际支付的信用卡,然后到互联网上搜索就OK了,除了EBUY,还有很多专业的LP销售网站,有拍卖的,有明码标价出售的。
至于如何进关的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委托在外资公司工作的亲友代收即可,海关一般不截,委托香港得亲友收邮件,然后自己去带回来也是可行的。
但我计算了一下,如果用空运,而且每次购买数量少的话,再加上偶尔出现唱片状态问题的损耗,价格和在国内购买相差并不太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