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玉米给大家推荐两张古典音乐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6516|回复: 26
1#
我们说到贝多芬,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一个金刚怒目的战士形象。他倒也就是这副模样,我们看到他的肖像,读到对他的描写,都是一头暴乱的头发,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用力。与他同时代的贝内迪克特爵士看到“一个矮小精壮的男人,脸色通红,浓眉下一双尖锐的小眼睛,长大衣几乎拖到脚踝,走进斯坦利与哈斯林格音乐铺子,时间大约是十二点钟。布拉黑特卡问我:‘你说这人是谁?’我随即惊呼:‘准是贝多芬!’尽管两颊绯红,衣冠不整,那双尖锐的小眼睛中的神情非画家所能描绘,是一种既崇高又忧伤的感情。”
    在常见的介绍里,贝多芬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勇士,于是我们惯于从这一点上去理解他的音乐,就是体会到其中的柔情,也大体上都用英雄泪来作解释。这种理解,实际上也基本合拍,可是对于他心中那种清澈见底的纯洁,我们如果没有引起特别地爱恋,那是多么可惜!在他笔下,何尝没有醉人的温柔和发乎天性的活泼?我们万万不可错过了贝多芬的《春天》。
    这一曲里的旋律纷纷扬扬,全都颤动着翅膀,满身披着阳光,在你心里的琴弦上,拨响喜悦和希望。那一种气息,真如春风骀荡,无怪听者要以“春”名之。
    “可要小心捉住第一乐章一开头就飞出来的那个烂漫的主题,那么轻盈秀美,润着咂之不尽的甘甜,又欢喜得让人深吸一口气、鼓起‘气囊’,脸上绽满幸福,身体里注满活力,就好像真是这支旋律把河边的柳条染上嫩绿一样——虽然‘春’这个标题并非贝多芬本人所拟。此曲与《田园交响曲》一样,是壮丽而飘逸的山川林野投向贝多芬的心湖倒影。
    “这支主题如湍急的清流一般从一颗心奔进另一颗心,又奔出去,融入大自然自由的呼吸里。就算贝多芬充满苦难与奋争的胸中块垒似乎也挡它不住。钢琴紧跟着小提琴接应上来,‘二人’就这个话题愈谈愈欢,更加把一种了无挂碍的青春气息弥漫开来。到第二乐章,二位简直就有点窃窃私语了,情绪更加温婉,问答也更加体贴,仿佛一对在青草地上漫步的恋人。第三乐章,是忍不住的清朗笑声。末乐章是回旋曲式,一支兴会淋漓的主题在反复咏唱,听者该又念起那令人耳目清亮、心儿欢跳的第一乐章。
    “整首曲子不长,乐章之间并无隔阻,仿如一串撩起的水珠那么‘连’着,而又那么晶莹透亮。这是音乐殿堂的后院——室内乐中最让人一见便爱,也耐得细细端详的一曲。钢琴与小提琴两情相悦、成家过日子本不希奇——小提琴奏鸣曲这个‘机构’不知促成了多少这样的婚姻,奇妙的是这一曲如此平易、典雅、高洁、热力四射,听了只觉贴心贴肺又翩翩欲舞。钢琴与小提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又一直相视而笑,真就如‘你把花给我,我把花给你,心爱的人儿,歌舞两婆娑。’(《九歌·礼魂》郭沫若白话译文。)”
    《春天》是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称它们为“钢琴和小提琴的奏鸣曲”,可见钢琴位置的重要——在莫扎特笔下其实更“厉害”,它们题为“附小提琴助奏的奏鸣曲”,我们可以据此分辨宾主。)中的第五首。其中第九首《克罗采奏鸣曲》因贝多芬题献给法国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指挥家克罗采而得名,贝多芬曾作标记为“钢琴与小提琴以协奏曲风合奏的奏鸣曲”。曲中钢琴与小提琴雄辩滔滔,曲风汪洋恣肆,是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顶峰。《春天》和《克罗采》固然是珍珠美玉,也很流行,但煞尾的《第十小提琴奏鸣曲》却也不应该遭到忽视,论起音乐中惹人幻想的“浪漫”来,也许它倒应该排在“第一”。
    贝多芬留下一些有名的逸事,其中最流行的是三个:一是他走夜路,在窗外听到盲女弹琴,为她作《月光奏鸣曲》;二是他先把《英雄交响曲》献给拿破仑,因其称帝而撕毁题辞;三是他和歌德一起散步,路遇王公贵族,歌德礼让而他昂首阔步。这其中第一个故事是子虚乌有,第二个真假莫辩但事出有因,第三个是确有其事,然而却也给人很多误解。《英雄交响曲》作于1803年,拿破仑称帝在1804年5月。根据现存的贝多芬亲笔手稿看,他原来写的是“题为《波拿巴》的大交响曲”,后改为“以波拿巴为题材而作”,1804年8月他写给出版商的信上说“这首交响曲的标题其实是《波拿巴》……”1806年第一次出版,标题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1809年,贝多芬还在一场本来准备有拿破仑出席的音乐会上指挥演出这部作品,1810年,贝多芬还考虑把他的《c大调弥撒曲》题献给拿破仑,所以说在《英雄交响曲》的标题故事里尽管可以折射出贝多芬的民主思想,但也不值得过分夸大。贝多芬和歌德在小路上的逸事,让人觉得他傲视王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贝多芬认为“同贵族相处没有什么不好,但必须知道如何给他们深刻印象”。他一生曾接受贵族的很多资助,并与其中不少人结下深厚情谊。贝多芬开始是以一名辉煌的钢琴演奏家身份被贵族们尊为贵宾的,但是其中一些人认识到,在贝多芬身上,有一种伟大的作曲家倾向比名演奏家的倾向更值得鼓励。一名公爵把自己家里的四重奏团完全交给他支配,另一名公爵则慷慨地提供整整一个管弦乐队以便他进行作曲实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贝多芬的天才才能够无所阻碍,毫不妥协地得到发展。所以说,我们把贝多芬看作一个战士,不必过于强调他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他是全人类的代表,以高昂的头颅和热烈的胸怀为生命抒写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雄浑诗篇,抒写“恢弘、伟大而疯狂的音乐”(歌德)。他狂热地追求自由和尊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具体的行为上和整个贵族阶层作对。他在精神的领域里摆开战场,上天入地,穷追猛打,而音符就是他的士兵。尽管命运给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大伤害——耳聋:他20岁开始出现征兆,此后不断恶化,26岁起有了耳聋症状,32岁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自承“只有我的艺术才使我免于走上绝路”,50岁以后完全失聪。还有他的从未成功的爱情、视若己出却不断对他造成伤害的侄子……谈论贝多芬,不能不描述这个人和他的命运,然而这却是远远不够的,贝多芬在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时候,所追求的是比他自己的个人命运更重要的东西——全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理想。他的伟岸人格在音乐里发出了数十倍的回响,令万世为之震撼。
    和音乐史上伟大的前人比较,贝多芬的作品不算太多,然而其“效率”却是最高的。其他人的作品,我们还可以说其中哪些是精粹,贝多芬的作品却是在去掉很少一部分之后,剩下的全是百炼真金。在器乐中,贝多芬到达了他所涉猎的每一个领域的顶峰,并且,这些领域全部因为贝多芬的到来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的作品,最重要而篇幅也最多的是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9首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都如巍峨的群山,分量太大,只好另作介绍。17首弦乐四重奏无比宽广,而又深不可测,可供我们作一生的追寻。尤其其中的最后六首,在贝多芬最后的创作里占据了中心位置。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自己的“音乐遗嘱”,他独自一个人走到了一片自由却又孤独、痛苦却又安详的天地——其中的《大赋格》甚至不避“难听”,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这些弦乐四重奏对于初听音乐的人来说,过于艰深,就连要作出简单的介绍,笔者也深感无能为力,只好“回避”,等到我们在音乐和人生的路上都走到了晚年的贝多芬身边,再去面对这个“天问”。 暂别了这三列“山脉”,再看他的其他作品,还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宝库。
    小提琴奏鸣曲说过了,大提琴奏鸣曲还有五首,又有人把它们比做大提琴音乐的“新约圣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是“旧约圣经”。贝多芬曾在其中第三首的赠送本扉页上题辞“在热泪与悲痛之中”,听来如见“热泪”在大提琴粗粗的琴弦上奔流! 他只写了一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似乎是特地跑到这个体裁里,为它带上一顶王冠!此曲蕴涵丰富,气概博大,历来被推为汗牛充栋的小提琴协奏曲文献中第一高峰。
    两首《小提琴浪漫曲》都是佳作,尤其第二首《f大调浪漫曲》以“如歌的慢板”舒展深情,最是贴心。
    五首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器宇轩昂,溢彩流光,人说它是“皇帝”,一点不差。然而那首《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呢?又因其说不尽的美感和浓情,在许多人心里,位置比“皇帝”更高!
    《致爱丽丝》里有一脸最甜美的微笑,是人们最爱品咂的钢琴小品了。此外最著名的,还有《7首小品》(作品33)。“半大”的《英雄变奏曲》和“超大”的《迪亚贝利变奏曲》都是音响建筑的奇观。
    十余首序曲中,半数以上是奇珍异宝,其中尤其不可错过的是《爱格蒙特》和《莱奥诺拉第三》。贝多芬的管弦乐序曲在风格上与交响曲有亲密的联系,一般都采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曲式。这两曲虽然短小,却都是一场浓缩了的大戏。
    还有……
    贝多芬被尊为“乐圣”,这似乎是在中国所独有的称呼,我们其实不必给他设坛,还是以凡人的真情去接近他的音乐为好。我们对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观——的认识,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导引出由自身出发的一种巨大的激情和精神追求的方向。贝多芬在音乐里达到了力量与完美的最高融合,人类的精神内涵和对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在他手上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同时因为他的音乐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以旋风般的姿态扑向理想的鲜明形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提心吊胆”,领受由这种“奔跑的重音”带来的震撼。
    
    
        今天介绍的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omposer: beethoven
    cello: mstislav restropowitsch
    piano: svjatoslav richter
    genre: classical
    label: philips
    catalog number: 464677-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大提琴:罗斯特罗伯维奇
    钢琴:里赫特
    唱片艺术推荐版本,企鹅三星保留一星
    这套唱片不仅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全集,也是贝多芬所有大提琴和钢琴音乐的全集。贝多芬的大提琴和钢琴音乐的精华,是这五首更具原创性的奏鸣曲。大提琴的音色天然地有一种悠悠愁绪,带点抑郁的哽咽。贝多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大提琴的歌唱悲戚而感人,而钢琴特有的精神抖擞,又使得那悲歌不至于过分沉溺。即使是早期的两首,也已经是柔美与刚强兼得了。当然五首中唯一用小调写的第二首的确是更阴郁一些,但篇幅巨大的首乐章气象不凡,变化多端。第一首的两个乐章都有很美的歌唱性。第三首和第五首是一般认为最出色的,也是正统三乐章的两首。它们显得更有气度,也更为开阔,因而都是大提琴和钢琴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最为喜欢的作品之一,这套是philips在2001年出的50周年纪念版,采用96khz 24-bit数字转换的重新制作,音质比以前出的duo系列的好。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本片还有bruch的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大衛,歐伊斯特拉赫
    指挥:克路易坦 ; 馬塔奇其(bruch)
    倫敦交響樂團
    emi 公司出品 唱片编号 cdm 7 69261 2
    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從有錄音紀錄以來至今,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少說也近百個版本,要從這麼多錄音挑出一份無可挑替的版本,那麼就這份emi的錄音莫屬了!大衛‧歐伊斯特拉夫那種厚重沈穩的演奏風格,把貝多芬的這一首作品演奏得大開大闔,直接了當。這未來自俄國的音樂家,站在20世紀小提琴演奏史的山頭上,自成一派大師。錄音年代為1958年,這時東西方還在冷戰的時期,大衛王便以他那股壓倒眾人的氣勢,立足世界樂壇,而這份錄音則見證了一切!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分享 转发
TOP
2#

nicht nouen.
TOP
3#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spring><kreutzer>.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莱采>.贝多芬一生共写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可以说首首精彩,然而最出名的是这两首.几乎每个小提琴家都有这两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而且各有特色,我有七八个不同版本,这里特别强调三个版本:⑴philips出品.大家之作,如日中天,但是年代稍早,录音效果一般.⑵<谢霖,鲁宾斯坦版>bmg公司出品.这是日本jvc公司的k2技术制作的,采用真空管录音.琴声柔美细腻,胆味十足.两位大师的演奏极具感染性.柔情四溢,余味缭绕.⑶<帕而曼,阿肯世那吉版>decca公司出品.我所听过所有版本里录音最好的,整体素质非常高.演奏激情充溢,音色饱满.小提琴油亮而纤细.经过24bit/96khz数码翻录后,音质更达天碟水准.
TOP
4#

阅君一帖,胜读十年书,帮顶一下继续努力
TOP
5#

再来几张:
1.szeryng play kreisler and other treasures for the violin.谢林演奏克莱斯勒和其它珍品小提琴曲.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水星公司出品.
    这是小提琴传奇大师颠峰演奏期的名片.该片网罗了克莱斯勒的多首著名的小品,风格艳丽,音色柔滑细腻.水星公司采用living presence技术,录音透明,清晰,质感强烈,擦弦的空气感极佳.属于cd圣经发烧天碟.
    2.pepe romero (flamenco).佩佩.罗米诺演奏的吉它曲(弗拉门戈)这是水星公司一张著名的吉他唱片.录音时佩佩年馑十八岁他不仅能够驾驭巴洛克音乐的沉稳和神圣,他的血液里更是涌动着弗拉门戈音乐的激情.完美的技巧,无法复制的热情使得他的唱片成为吉他唱片中销量最大的录音.记得我买这张唱片时,在唱片店里一放顿时让几个艺术学院的学生目瞪口呆,感叹还有这样弹吉他的!一般我们听到的吉他曲都是抒情和缓慢的,但是这张吉他曲是重金属!
    这两张唱片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即使不太听古典的朋友.
3.serenata maastricht salon orchestra 马斯特里赫特沙龙乐团演奏的 <夜曲集>.philips出品.自1984年以来,这张唱片一直是飞利谱公司最畅销的cd之一.主题曲<夜曲>前的夜莺鸣叫录的颇为传神.讨巧,简洁,清醇的室内乐配器,使正章曲目洋溢着浪漫的抒情.选曲更是轻巧,柔美,音色细腻,润滑.定位,平衡度无可比拟.体现出飞利谱公司室内乐录音的最高水平.
TOP
6#

老玉米 在 2004-12-8 20:31:31 发表的内容
其中第九首《克罗采奏鸣曲》因贝多芬题献给法国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指挥家克罗采而得名,贝多芬曾作标记为“钢琴与小提琴以协奏曲风合奏的奏鸣曲”。曲中钢琴与小提琴雄辩滔滔,曲风汪洋恣肆,是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顶峰。《春天》和《克罗采》固然是珍珠美玉,也很流行,但煞尾的《第十小提琴奏鸣曲》却也不应该遭到忽视,论起音乐中惹人幻想的“浪漫”来,也许它倒应该排在“第一”。  


老兄的帖子好长!
这第10的确很好,不过在下我不喜欢5,喜欢9、10。
TOP
7#

写的真好

我们说到贝多芬,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一个金刚怒目的战士形象。他倒也就是这副模样,我们看到他的肖像,读到对他的描写,都是一头暴乱的头发,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用力。与他同时代的贝内迪克特爵士看到“一个矮小精壮的男人,脸色通红,浓眉下一双尖锐的小眼睛,长大衣几乎拖到脚踝,走进斯坦利与哈斯林格音乐铺子,时间大约是十二点钟。布拉黑特卡问我:‘你说这人是谁?’我随即惊呼:‘准是贝多芬!’尽管两颊绯红,衣冠不整,那双尖锐的小眼睛中的神情非画家所能描绘,是一种既崇高又忧伤的感情。”
在常见的介绍里,贝多芬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勇士,于是我们惯于从这一点上去理解他的音乐,就是体会到其中的柔情,也大体上都用英雄泪来作解释。这种理解,实际上也基本合拍,可是对于他心中那种清澈见底的纯洁,我们如果没有引起特别地爱恋,那是多么可惜!


我突然想到《简爱》里的罗切斯特
TOP
8#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重协奏曲》
    贝多芬的《c大调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协奏曲》创作于1803-1804年间,这段日子正是贝多芬创作丰收的时期,一系列辉煌杰作奔涌而出,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歌剧《费黛利奥》、《暴风雨奏鸣曲》等等。
    
    早在18世纪,不少作曲家,如巴赫、就已经创作过几种独奏乐器(组成协奏组)的协奏曲,由协奏组和乐队轮流演奏主题。到了18世纪后期,单一乐器的协奏曲开始产生并相当盛行,因此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在当时看起来就像一首复古作品,但它比亨德尔时代的作品更波澜壮阔。三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各有气象,互相交锋,火光迸射,汇成无比壮观的竞赛场面,可称为同类作品中的杰作。
    
    在这首精彩绝伦的作品中,既有辉煌灿烂的皇者之风,又有触及灵魂的深情对话,还有极富哲理性的苍劲感,大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气概和风骨,令人拍案叫绝。三种独奏乐器在技术和深度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大提琴尤其出色。贝多芬把大提琴这种长期被忽视的乐器提高到了同钢琴、小提琴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地位,它不再是个配角,而是与士卒共安危的将帅!这无疑是贝多芬的独创和功劳。在指挥的带领下,管弦乐队绝佳地丰富和推动着独奏部分的发展,配合着独奏乐器将音乐中的英雄气概和壮士豪情三倍地扩大,交响乐在此显现出一种罕见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推荐版本:德国dg公司 dg41527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等 穆特小提琴、马友友大提琴、泽尔舍尔钢琴
TOP
9#

帕尔曼的我也买下了,但是不爱听。最喜欢的还是大卫版。
TOP
10#

推荐版本:德国dg公司 dg41527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等 穆特小提琴、马友友大提琴、泽尔舍尔钢琴

的确好版本,比起卡拉杨与三巨头合作的EMI版本,这个版本更有迷人的青春气息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状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