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的民歌在哪里 [复制链接]

查看: 16433|回复: 67
1#
我们的民歌在哪里

中国人说,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我理解,这歌吧,一定得是想说说不出来或勉强说出来还不带劲的东西。

前两年开始,我对歌的兴趣转移到民歌上来了。为什么呢?我觉得吧,民歌是当地民俗风情的一个集中表现;民歌里的歌词直接是老百姓的语言,听起来亲切痛快;最后,民歌还多是情歌。
我的家乡在长江流域,我不记得家乡有什么民歌,实际上也没有。
想想我们汉人其实是世界上最没有音乐舞蹈细胞的民族。要是按照尼采的观点,那我们汉人可以说是特别惨的民族了。

小时候听多了革命歌曲,什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里面是民歌的风格,现在才知道其实那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类。
电影《刘三姐》上的歌,也还不是真正的民歌。我前年在阳朔,大榕树村里租了一个排筏,顺遇龙河漂流而下,中途请那男人唱一首真正的民歌,他就唱不出。

曾经跟一韩国人对饮,席间为表示友好,请他来一首《阿里郎》,人家张口就唱,如痴如醉。唱后问我,中国有什么类似这样的歌?我一时还真想不出,觉得也就《东方红》能有一比。但自从老人家躺在水晶棺之后,这歌现在也没人唱了。《东方红》虽取调于民歌,但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民歌。
我告诉那韩国人,我们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很大,因此并没有全国通行的民歌。虽然如此,但是但是,各地有各地的民歌,等等等等。

在民歌当中,我最喜欢的是陕北的民歌。我想或者是与我这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听多了革命歌曲有关?也不完全是。从感情上讲,那一带,是我们祖先的发源地;再听那调调,那唱出来的词,叫人回肠荡气啊!记得《河殇》结尾的歌吗?“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咧------。”
情歌也好听啊,“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上了三哥哥,他是偶的知心人。”
可我觉得除了以上因素外,我喜欢听陕北的歌,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凄惨。这简直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写照。我常想,民歌有多惨,人民的苦难就有多深。

我们所剩不多的民歌,本该好好挖掘保存,发扬之光大之,可这真正民族的东西现在还真不好找。
去年我在西安,朋友请我在西北杂粮吃饭,听餐厅里放的那些调调,真是迷死个人。酒席未散,我先告辞说是明天要走,赶紧去选几张碟,但走遍大街,想找几张真正的民歌的CD或VCD,就是找不着。在东大街一家据说是西安最大的音乐城,也买不到。最后只选了两张小剧团搞的秦腔VCD。不是听说有人给一个歌王录音吗?没有找到,真没有。
前年十二月,我自己跑去广东连南参观瑶族的盘王节耍歌堂,听那节庆上的音乐和歌,真是好听,但过后在这个瑶族自治县的小县城,就是找不到这方面的音乐碟,也是怪事。

来点题外话吧。说老祖宗留下来的民歌遗产不多,那也就活该算了。咱们搞点摇滚吧,按我理解,摇滚应该象民歌一样能够真正反映出人们的真情实感对吧。咱中国有这么多年青人,别的东西不多,这苦闷和压抑咱还少啊?时代如此快地变迁,这理应是我们摇滚乐创作的黄金时期啊。但你看看我们,除了以前那几个人,还有谁的歌能听?
要不来点流行音乐吧,可据说崔健等人正忙着打假,我听到后真是直摇头。连发个声都做不到,还唱个什么歌啊!

David
2003/6/5
我们的文化必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了岔

前些时候偶尔看电视转到中央电视台三台,在重播一场文艺晚会,大概叫西部民歌回顾晚会吧,这当然非常吸引我,坐定了沙发看了下去。
不过呢,看完之后反而不舒服。晚会所选大部分都还是革命歌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之类,也请了很多的原唱歌唱家。
只有一个男歌手,据主持人介绍,是真正的民间歌手,唱的“羊肚肚头巾------”(歌名)什么的,那真是唱的太棒啦!完全用陕西话唱的,听得人如痴如醉啊。场下的观众我感觉对他的出场也寄以了极大的期待,给他的掌声是最大最响的。这个人大概就是王向荣了。
象所有的人一样,我真想听他的歌,多希望他能再来一首两首三首。但是,民间歌手只是衬个角儿的,一首之后,我们的歌王就他妈让那该死的主持人打发走了。

我也喜欢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你想想,我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我们从小就听这些歌啊。可我们更需要真正的民歌,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你把你的文化拿到国际上去的时候,你总不能拿革命歌曲去跟人家交流吧?你总不能老是在歌中出现刀啊枪啊血啊什么的吧?你总不能说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东西吧?
我们没有真正的民歌吗?也有啊:“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儿)照,满口口白牙牙对着哥哥笑;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多好的民歌!没有真正会唱歌的?有啊,王向荣,冯健雪啊。可我们为什么不去发掘它们为什么为什么?

我这篇杂文,发在一个驴友俱乐部后,我没有想到很快收到了大量的回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说明喜欢旅行的人反而比所谓喜欢谈论文化的人更关心这个问题。

尼采说,人生是苦的,可我们有酒和舞蹈。一个没有音乐传统的民族,其生活质量怎么能好到哪儿去呢?想想我们的老祖宗,我们最早的书是《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那是什么?民歌!
我们的文化必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了岔。

David
2003\6\9
分享 转发
TOP
2#

DG还是EMI录的?发烧吗?
TOP
3#

中国民歌的丢失,也与孔孟一点关系都没有!
搞掉民歌的,恰好也是最不孔孟的人!
TOP
4#

地方太大,民族太多,文化太杂,很难有统一的民歌。

要统一就只有"样版",老毛时期的"样版戏",老邓时期的"改革开放""十一界三中全会",老江时期的"三个代表"。只有这些才能统一。

昨晚上英语课,老外问了一句"如果在中国找一产品代言人你会找谁,请列出五个"。十几个学生数来数去,结果就得姚明一人。十三亿人找五个统一就这么难啦,想找可以同哼的民歌?。。。。。
TOP
5#

david300 在 2004-10-27 10:50:31 发表的内容
我有一个看法,即,儒教扼杀了汉民族的个性,比如我们没有什么民歌。
对文化的反思和溶入世界大家庭,是互补的关系,难道不是吗?


好象论据“我们没有民歌”本身就缺乏说服力?
“儒教扼杀了汉民族的个性”这个提法也保留意见,如果说“扭曲”则另当别论。
TOP
6#

我一直反感[包装}二字

好端端的人都不成样了

俗!真俗!
TOP
7#

最近中山都出了本地的咸水歌.
TOP
8#

民歌,或许还可以再谈谈。
TOP
9#

上山砍柴 在 2004-10-29 1:10:58 发表的内容
假如说54运动那回,热血青年想找一个革命的靶子,就逮住了孔孟(事实上他们革命之后才发现,在一个旧的价值观的崩溃后,这帮人却不能确立起一个新的价值观)也罢,时隔多年,还没有明白过来,那是有点不应该了。199X年国家教委就出过一套书,书名好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道德》,分5(?)卷,大多为摘录百家思想原文,以便对传统文化有个新认识的契机。一贯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尚的政府都意思到传统文化是当今文化思想重建所绕不开的主要因素了,本来应该更为开明的民间,为何还有此般对传统简单否定的思想?
当然思想史的轮回绝非某些人异想天开地想象的“三十年河东30年河西”那么简单,就象把一切是非都推给史前思想家一样是不负责任的。

说过不说了,忍不住又说两句,对不起。


为何不睡?
TOP
10#


关于儒教与汉人个性以及与民歌的关系,各抒已见,欢迎拍砖。
孔孟不死,国难未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