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绝望与挣扎-感受西贝柳斯小协 [复制链接]

查看: 8620|回复: 34
1#
在以往的经历中,我很少真切的感受这样一部感情丰富错杂的作品。我所感受到的西贝柳斯小协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情感描写,而不是常人所联想到的风景如画。
      
      和门德尔松小协一样,第一乐章开头小提琴便发声而出,第一主题是带有淡淡的哀伤的,并有一些苍凉空旷的味道,仿佛步行在无人的沙漠中,第二主题是颇有点绝望和无奈的,但似乎心中还保留着一丝希望,由快板引出的第三主,似乎又充满了信心并拥有了坚定的步伐。在弦乐低音的笼罩中,小提琴的声音破空而出,用华彩开始娓娓的倾诉自己的感情,是悲,是彷徨,还是无奈,只有作曲家自己知道了。接下来的主题再现,仿佛在继续堆积前面的情感,不安的思绪越来越严重,直到突然的乐章截止。
    
     第二乐章的开始,小提琴先是浅浅的吟唱,伴随着单簧管,双簧管,祥和化作急躁和无奈,最后在强大的压力下产生出奋力的呐喊,这喊声是颇为绝望的。呐喊过后则是短暂的喘息。

     第三乐章开头不断的定音鼓和节奏低音预示了彻底反抗的到来。小提琴的步伐终于变得坚定和有力,勇气和信心也遍布全身,圆号的声音似乎也协助了小提琴的坚韧。高压下的寂寞,空虚并没有减少,而是同坚强的意志相互争夺,扭曲的感情交错在一起,偶尔还有暂时摆脱烦恼的轻松歌唱。最后所有的感情在顷刻间爆发,达到全曲的高潮。

这是我在聆听海菲兹版本时候的深切感受。如果谈论优美的话,西贝柳斯小协肯定比不上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小协容易接受,论内涵也不及勃拉姆斯,但这种复杂的心理描写也是那几首小协所没有的。

下面聊聊我常听的一些版本

(一)海菲兹的立体声版本

说道西贝柳斯小协,肯定要谈到海菲兹的版本,这个立体声版本是海菲兹最好的录音之一,也是他在协奏曲方面的最高峰之一。虽然很多人对他的柴小协,门小协过快的速度有些抱怨,但很少有人对他的西贝柳斯小协不满。海菲兹演绎的西贝柳斯小协保持了他一贯的冷峻表情,并赋予了他独有的坚强的意志,在高潮处海菲兹显示出超人的技巧和饱满的琴音;同时海菲兹的内心刻画也是相当成功的,琴声仿佛凛冽的寒风扑面迎来,让你喘不过气来。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518364778434.jpg[/upload]

(二)海菲兹的单声道版本

这是全集第18集《EMI Masters》,这套三张唱片主要是海菲兹在EMI录制的一些协奏曲。也是海菲兹的西贝柳斯小协两个录音之一(还有一个现场录音不在全集之内)。比切姆指挥,1935年的录音,效果肯定不是太好,但这绝对是海菲兹的全盛时期。和立体声比总体效果相差不大(除了录音),但细细体味之下我发现这是一个超越后面立体声的版本。首先,这个版本1,2乐章海菲兹拉的都慢一些,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其次,海菲兹这次演绎运弓更加用力,声音也更饱满,每个音符更有冲击力,起码从唱片里面听是这样的。相比之下立体的版本更多一些行云流水的味道。其实在《EMI Masters》中其余两部柴,门小协也都比后面的立体声精彩,所以建议不排除单声道录音的可以找这个版本听听。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518411340390.jpg[/upload]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闲云野鹤
分享 转发
TOP
2#

野鹤兄的认真和执着值得尊敬。。。。。。
TOP
3#

(五)郑京和的Decca版本

这是1970年郑京和22岁时与普列文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成名作。这个版本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一个版本。独奏,伴奏,录音都不错。郑京和刚刚出道,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运弓的力度,感情的表达都很到位,声音也比较饱满。录音师是威尔金逊,音场,动态当然是一流的,乐队的细节也非常丰富。普列文跟同时代最著名的三个女小提琴家(郑京和,慕洛瓦,穆特)都合作过,最终还娶了一位,可谓艳福不浅。得益于良好的录音,单纯从乐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最出色的一个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4112216153679349.jpg[/upload]
TOP
4#

(六)慕洛娃的Philips版本

跟上一张郑京和的唱片有些类似,慕洛娃也是以这张唱片成名的。而且这张唱片的伴奏,录音也同样非常之好。可以说,郑京和的那张是模拟录音的典范,这张就是数码录音的典范。慕洛娃的琴声在高音区有着独有的顺滑细腻,这种细腻同时透着精致准确的高贵感,中低音也不乏力度,所以慕洛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女小提琴家。慕洛娃演绎的西贝柳斯小协,感情反差非常强烈,对强压下的寂寞和空虚演绎的入木三分,听了不能不让人动容。
[upload=jpg]Upload/2004112218541811382.jpg[/upload]
TOP
5#

l理解!
TOP
6#

我是听了肯尼迪的版本后才爱上这首协奏曲的:)
野鹤兄!!内弗的版本!!!
TOP
7#

最权威是海翁,我喜欢大卫多一点,郑京和的也可以,海的技巧高超,大卫的浑厚有力,郑的细腻
TOP
8#

闲云不闲。好。
TOP
9#

Sibelius的小协的精要全都浓缩在开头的这段超然的独奏。后面的内容,我总是模糊的。

我一直有种感觉,这部作品有些东方,以致每每听到都会想到陈刚先生的另一部小协“王昭君”,那似乎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TOP
10#

我喜欢此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