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张唱片的背景,龙神兄已经介绍的相当详细,我只谈谈自己的感想。我好久都没有写唱片评价的冲动了。原因是我一直困惑:作为外行的我,是否有资格评价小提琴这种自己根本不懂的乐器(虽然我对它无比的热爱)。要说评价内涵,谈谈感受都不算很难的事情,可是真要对技巧作出深刻的评价,我总觉得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会拉琴,即使我轻而易举的听出海费兹和奥伊斯特拉赫的技巧上的差别,我也不明白那些差别的根源和程度。但我总觉得音乐毕竟是由技巧表达出来的,对技巧一知半解有时候是会妨碍音乐的理解的。举个例子,或许你觉得演奏家这样表达是出于情感的需要,而事实就是他这样做完全是技巧上的局限或要求。这就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偏差了。当然,这些其实是题外话,为了交作业,我还是要把我的感受写出来。
先说录音,可以不夸张的说,这张唱片,即使面对我自己收藏的古典唱片中占一大半的小提琴唱片的任何一张,都不算逊色。小提琴琴声相当的厚实和饱满。没有任何毛糙感,也不是一味的柔顺,而是细节相当充分。这还只是CD层的效果。SACD层肯定更上一层。这里李传韵借用了4把名琴,都是相当珍贵的名琴,三把德尔吉苏,一把斯特拉迪瓦第;其中一把吉苏还是弗雷德曼用过的,弗雷德曼的琴声从唱片中听来相当近似海费兹,这把琴肯定是价值连城的。能有这样的机会李传韵确实很幸运。
李传韵的演奏,最大的优点是激情四射,即兴色彩浓郁,这似乎已经是公认的了。在当前,小提琴技巧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似乎演奏家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很难有让人一听难忘的小提琴家,而李传韵恰好就是这类,他的演奏常常异于常人,加上了很多个人的理解,经常有不少修饰,也有不少改动,还常常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激情,这种方式似乎更接近于19世纪以前的表演方式(众所周知,20世纪在海费兹之后,演奏变的规矩多了)。在李传韵的访谈中,他也用英文谈到自己最喜欢的这四把中的一把力量最雄浑的琴,因为他总是渴望体现出自己旺盛的精力。这种非凡的投入在演奏中随处可见,难得是虽然你可以不喜欢这种方式,但你不得不承认李传韵并不做作,它的演绎是发自肺腑的,基本是他性格的写照。这些曲目,基本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除了帕格尼尼的God save the Queen我不太熟悉,但能听出来这首曲子对技巧要求相当高,一面运弓还要快速拨弦,李传韵的演绎都显得相当的轻松。其实就技巧而言,李传韵也许并不能算十分的完整干净,但在他强烈的气势和感情表达下,掩盖了一些不足,这也是他得意之处。或者说他的演绎会让你忘却对技巧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音乐中,是相当难得的。李传韵的节奏感也非常出色,这是古典音乐家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演奏“晚风之舞”这类曲目的时候挥洒十分自如,由此我推测如果李传韵演奏爵士乐的话,应该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想这四把名琴李传韵练习的时间都不会长(从内页的介绍可以了解录制的全过程是3天),可能就是拿来就拉,能发挥出这样的效果,也说明李传韵对琴的控制能力很不错。
总之,我推荐那些对国产唱片有偏见的人都来听听这张唱片,你会发现它无疑是一张具有欧美水准的精彩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