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评论:陈培勋“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查看: 7783|回复: 32
1#
我近来比较关注中国的管弦乐,这完全是受到了上山砍柴兄的影响。收到了一些唱片,边听边学,诸位也捧个场。

俺觉得现在中国管弦乐作品受人忽视,与包括168在内的古典音乐论坛没有大力推介有关。
最后编辑李商隐
分享 转发
TOP
2#

祝贺好贴

我们的乐团对这些曲目也不太重视
TOP
3#

支持
TOP
4#

这《心潮逐浪高》比较让我兴奋。可以想象站在黄鹤楼上一览江山美景,弦乐所铺陈的大地灿烂如画,江面波涛汹涌,作者用一拨又一波的弦乐,一阵又一阵的铜管/锣鼓来表达波涛汹涌。在在惊涛骇浪一泻千里之后,大地归于的平静。安详宁静,柔和从容。

我的听感是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音诗作品,旋律优美舒畅。陈培勋显然在配器上下过功夫,加进了很多中国的音乐元素,并极力追求气魄宏大的效果,我觉得他做到了。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我觉得不是作品不够好,而是在演奏上,或是乐队编制上,似乎弦乐编排紧密不够,特别是大提琴组不够厚实,效果还是不够宏远。多次使用锣来表达骇浪,非常有中国特色。
TOP
5#

陈培勋的主要作品,除了上述以外,包括钢琴曲《卖杂货》, 《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平湖秋月》, 交响诗《流水》,第三交响曲《民歌》。
[upload=jpg]Upload/200612202057150986.jpg[/upload]
TOP
6#

今晚我好好听了这首“我的祖国”。这第一乐章《咏雪》是一段非常有中国诗词意境的抒情音乐。长笛在弦乐拨弦的伴奏下吹奏出一幅雪花在静谧的夜晚悄然落下的景象,独奏小提琴那婉约秀丽的旋律,把人们带进畅想之中。这段乐曲织体纤细,意境优美,表达了对家国的眷恋之情。

第二乐章,娄山关则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诗篇。音乐从快速的弦乐进入,越来越紧张的弦乐,锣鼓和管乐交织出了一个激昂的战斗场面。穿插的铜管是冲锋的号角,齐奏的弦乐描述了一个个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的勇士,乐章的最后的抒情主题,是残阳如血的晚景下对牺牲者的缅怀, 和队伍远去的铃声。

第三乐章,。开始段落的追忆往事的抒情主题俺特别喜欢,真的是如泣如诉。随后管乐引出的进行曲,斗志昂扬精神振奋,不过我在这里仿佛听到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不怕敌人”的20年代的革命旋律。乐曲的最后则是转向了对大好河山的抒情,合奏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TOP
7#

关于施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陈培勋的“我的祖国”的差异(一)

陈培勋先生的这张“我的祖国”,我的理解,主要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歌颂。三首曲目,除了交响诗“心潮逐浪高”和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的第一乐章“咏雪”主要歌颂的自然风景北国风光。但是其他乐章里,譬如“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 “娄山关”歌颂了一个个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的勇士,乐章最后的抒情主题,是残阳如血的晚景下对牺牲者的缅怀。在第二交响曲“清明祭”中,每个乐章都从慢板开始,情绪逐渐推进到中间的高潮,再转入宁静和沉思。第二乐章“忠魂舞”尤其动人心魄,包括“遗愿化宏图”,都是对为了祖国的未来和真理,而与恶势力艰苦奋斗最后壮烈牺牲的义士们的缅怀和追思。“我的祖国”的第三乐章“追忆/展望/前进”,既是对过去先烈的缅怀,也呼唤一种奋进的精神,我似乎听到了电影“大浪淘沙”中的北伐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不怕牺牲”的旋律。

陈培勋先生年轻时经历过连绵不断的战争,解放以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动乱。我想,陈先生大半辈子经历苦难以后,他对我的祖国的歌颂直接转化为对正直善良和英雄的歌颂。从音乐方面来说,三部作品大气磅礴,沁入肺腑,催人奋进,是扎根于民族历史和精神的最深处,把民族的苦难、理想和力量都融为一体的音乐。我特别要提到,三部作品结构严密,旋律优美,而且处处优美,并且这种音乐之有中国音乐家才能谱写,因为任何中国人一听,就能听出是中国的音乐,里面运用了很多中国的音乐元素。
TOP
8#

关于施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陈培勋的“我的祖国”的差异(二)

施美塔那“我的祖国”的各个交响诗主题:

“威塞拉德城堡”是以奏鸣曲式展现了捷克民族傲人的英雄事迹和荣耀,以及王室陨落后的悲情和哀愁。

“伏尔塔瓦河”以轮旋曲式表现河流的两条水源,以及河流两边的景色和月光,乐曲情调壮阔和感伤。

“萨尔卡”表现了捷克女英雄萨尔卡和她对男性的复仇计划,如泣如诉的旋律表达了萨尔卡的媚惑,然后一段强烈民族色彩的舞曲表达了受到诱惑的骑士狂欢起舞。

“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表达了波希米亚的田园风光。乐曲欢欣清爽,最后则堂皇激烈。

“塔波尔市”.塔波尔市是波希米亚宗教和民族运动追随者赫兹特人的根据地,本乐章以赫兹特赞美诗为基底,表达施美塔那对政治变革和文化运动的渴望。

“勃林尼克山”,是胡斯的追随者战败时避难的地方,而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挺身而出,这里主要描述了勃林尼克山岳间大自然的景致和农夫牧童的笛子,以及爱国志士的胜利。
TOP
9#

关于施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陈培勋的“我的祖国”的差异(三)


今晚将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重新听了一遍,使我能对两个作品有更客观的认识。从音乐角度来说, 我觉得陈先生的作品强调了意境,这个意境主要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达成,通常是单个乐器如长笛等,或是一组乐器如弦乐组,相对来说织体不很饱满。斯美塔那的作品中也是旋律优美,但是在描写过程中,强调了对环境的铺陈,交响性很强,织体比较厚实,结构也是变化更多。

总体来说的个人听感,陈先生的我的祖国,为我提供了一个个优美伤情的主题以遐思。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为我提供了一个个广阔宏远的空间以神游。这两部都是伟大的作品,任何中国的爱乐者,都应该去听陈培勋先生的《我的祖国》。
TOP
10#

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作品十六

    第一乐章:前奏曲 “咏雪”
  乐曲开始是一幅北国风光的风素画,随後即景生情,热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联想到英雄人物为它献身的精神境界。乐曲中既洋溢著热爱祖国的豪情,又充满了对古今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期望。最後乐曲结束於宁静的雪景中。

    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 “娄山关”
  音诗“娄山关”是一首 自由结构的奏鸣曲。呈示部主题坚决果断,显示红军在艰苦困难中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无坚不摧的战斗雄姿。发展部描绘词中所刻划的战斗情景,是一幅悲壮而雄伟的进军图,正是: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战後,呈现出宁静优美的苍翠山峦的自然景色。山後传来《红军胜利歌》,行军的号角声和战鼓声.表现红军越过娄山关继续前进,正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
  “追怀”   是一首乐队叙事曲。开始的前奏是一段简短的沉思迂回忆,追怀往事并引出展望未来美好前程的抒情主题。副部是一首进行曲,它刻划著青年一代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和勇往直前的刚强意志。中间插部又是另一首进行曲,采用了群众歌曲《在胜利的旗帜下前进》的主题音调,表示青年一代在红旗下精神奋发、斗志昂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乐曲逐步展开达到了高潮,出现了一场悲壮而激烈的战斗。这里深感在斗争中遭受 暴力镇压下的苦难与反抗。这是另一次“回忆」”,它悼念为保卫祖国真理自由由而牺牲的勇士们。随後乐观的“展望”主题再现,它象徵今後祖国蓬勃发展和繁荣。庄重宏伟的终段(Coda), 显示出本一幅新长征的美景宏图。乐曲在宏伟的歌声中结束。它展望我的祖国永远安定与繁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