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评论:陈培勋“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查看: 7778|回复: 32
11#

我认为,我的祖国是一首伟大的作品。陈培勋先生在创作中表达出一种超出政治意义之外对自然对国家的质朴感受,在中国作曲家中像他这样能表达出类似意识的还不多见。虽然作曲家对红军英雄的歌颂是构成整个作品的核心内容,但是站在我们这个时代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对中国历史上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兴亡赴汤蹈火的义士们的颂歌呢?

据雨果录音师易有伍先生说,当麦家乐指挥乐团第一次排练完毕时,全体团员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说这是“伟大的作品”,说明中国人一样能写出让世人引起共呜的优秀的交响音乐。录音方面,陈培勋的作品有着丰富的音响画面,大动态场面也不少。雨果公司一流的录音无疑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另外,我个人认为,这个演绎的不足之处是弦乐,显得不够紧密,大提琴部纤弱了,显得织体单薄,在大场面的演绎中乐队显得很吃力。
TOP
12#

天下第一顶!
TOP
13#

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写於一九六0至一九六四年间,初名《江山如此多娇》,文革期间总谱遗失。一九七六年重写第一和第二乐章,一九八九年重写第三乐命并更名为《我的祖国》。 这张唱片收录了陈培勋最主要的三个作品,交响诗“心潮逐浪高”。 第二交响乐“清明祭”,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

[upload=jpg]Upload/200612202050442971.jpg[/upload]
TOP
14#

李老师好文。赞!
TOP
15#

     交响诗《心潮逐浪高》作品十五   (读「黄鹤楼」词有感)

    乐曲开始描写由黄鹤楼眺望远方.但见一只烟雨莽苍.近观龟、蛇二山,横锁奔腾大江.一片山河美景。至此寓情於景,乐曲转而像江河海浪般动荡起来。高潮中的铜管三连音,表达了人们针恶势力的愤怒与痛恨.悲情激烈之情与浪潮共高。

    乐曲中段明朗、乐观,情绪不断高涨,象徵革新的潮流像红上浪涛,翻腾起伏,势不可挡地卷去一切意图阻止前进的绊脚石,一泻千里地勇往直前。乐队的全奏呈现出自豪乐观的感情,和光挥灿烂的远景。

    乐曲的结束,有如一片春雨明媚的黄昏景色,在宁静的画面中传来远处的钟声,充满了对美丽前程的憧憬之情。

[upload=jpg]Upload/200612202051622451.jpg[/upload]
TOP
16#

这是我加入168以来看过最有深度的乐评!赞一个先!

收藏了~~~~~~~~~~~~~~~~~
TOP
17#

第二交响乐《清明祭》作品二十二
  
  第二交响乐《清明祭》写於一九八0年.是献给文化大革命中,为真理而英勇献身的勇士们,它体现著人民针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怀念。这首交响乐是采用单乐章形式写成。全由分三大段(连续演奏),每段皆从慢板开始,各有标题如下:
  I.烈士碑前
  II.忠魂舞
  III.遗愿化宏图
  
三段内容皆取源於“天安门革命诗抄”。现录原诗作为本曲的指示:
  
   (一)
  初春寒意浓,
  哀思涌心中。
  丹心映山河,
  碧血染旗红。

    (二)
  悲风平地起,
  狂飙从天落。
  英雄别故土,
  肝胆照山河。

    (三)
  巍巍青山耸,
  峥峥松柏葱。
  遗愿震人寰,
  壮志贯长虹。
  
(本曲曾获一九八O年第一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优秀奖及一九九三年二十世纪华
人经典作品奖。)
TOP
18#

香港出生的作曲家陈培勋先生。
[upload=jpg]Upload/2006122020552829838.jpg[/upload]
TOP
19#

与乐友ketelbey 兄讨论关于施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陈培勋的“我的祖国”的差异。
[upload=jpg]Upload/2006122020584828151.jpg[/upload]
TOP
20#

很漂亮的贴子。
支持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