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港著名音响评论员笔下的SACD和多声道。 [复制链接]

查看: 6230|回复: 25
1#
这几年,传统音响虽然继续延续它的发展,但新的音乐格式也正在谋求夺位,并几乎占了半壁江山,特别在信源方面。不过,这阵风在大陆并没有刮起,包括意识上和行动上。经过对这几天我发的贴子的回贴情况作分析,总感觉我们内地的发烧概念与港台相比落后闭塞了多年,即使与香港相隔不到3小时车程的广州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部分发烧友对SACD(包括DVD-A)的半信半疑、对多声道系统的误解和拒绝。
这两天,回看了过去一两年的台港音响杂志,现简单摘录些关于SACD和多声道的文章放上网,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
文摘1:
点解要玩多声道纯音响,已经玩了几十年的两声道,不就已能够表现出高、阔、深的立体音场吗?……“当我们欣赏现场演奏时,声音是否只从一左一右而来?”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已经带出了两声道立体声的不足与妥协,跟现实使用条件的妥协……..
不过,屡试不爽的,就是无论SACD或DVD-A,将它们的两声道与多声道一比之下,即使两声道重播的表现已叫人收货,但同一部机,用同一软件作多声道重播的话,该机的声音表现即象升价几倍一样,那分立体空间感与临场感强烈得令人拍案叫绝!如此临场感,在两声道重播上理所当然的从未出现过……,笔者亲耳听过,无论身价低至几千或上至两万元的多声道SACD机,都有上述超值超班表现…….
-------摘自《两声道与六声道音质同样精彩——SONYSCD-XA777ES》(《HIFI音响》2001.11月号),作者 陈海川

文摘2:
读者问:何主编(指《HIFI音响》主编何森先生),本人主要听人声、小提琴、钢琴、昔士风,偶然听一些旋律优美的交响乐,……..本人现有约20张CD及10张SACD,不知买CD机或SACD机?……. 主编在这方面有何提议?
何森复:……万余元的SACD机重播靓声的SACD碟,音质甚至超越三、四万元的CD机播CD碟,这是铁一班的事实。以你的音乐口味而言,我推荐你使用马兰士的SA14。
………摘自《HIFI音响》2002.7月号读者来函栏目

LW补充:不知何解,国内部分人买SACD机,重点考虑的是SACD(DVD-A)机播CD时的效果,既然如此,又何需买SACD机呢?除非特别情况,一般情况下,同价位时,SACD(DVD-A)机播CD的效果肯定比不上CD机播CD的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2#

arba99999 在 2003-8-8 10:48:08 发表的内容
我倒是认为CD机还是以重播CD为主,真要听SACD,买个DVD带SACD的就行了


那你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听听SACD。
TOP
3#

arba99999 在 2003-8-8 10:48:08 发表的内容
我倒是认为CD机还是以重播CD为主,真要听SACD,买个DVD带SACD的就行了


这句话应该加上“现在”两个字。
TOP
4#

LW 在 2003-8-8 9:26:18 发表的内容
哈哈,是现场感太好啦,她与你共处一密室,尽情为你唱歌。


共处一密室,还要她唱歌吗?
TOP
5#

我倒是认为CD机还是以重播CD为主,真要听SACD,买个DVD带SACD的就行了
TOP
6#

我也想听,可是觉得现在的器材还不到位.
象我的2W出头的器材能听到区别吗?
如若区别不大,还是想过两年等升级了后再上把
TOP
7#

petershao 在 2003-8-8 13:54:51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应该加上“现在”两个字。


老兄批评的极是.
顺便问一句,要听的出CD与SACD的区别.
器材底线是多少?
TOP
8#

两周前在美国的多家店内已经看到SACD和DVDA,和以前相比,似乎数量大大增加。
TOP
9#

leslie变了历史学家?我在民国时代的贴子话题也找出来啦。《多聲道可能會解決中頻、中高頻不夠飽滿的問題》发新贴不是更好嘛?
TOP
10#


LW兄,请问你听音响的面积有多大?有没有吸音的装置呢?因为我朋友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没有以上两种条件,
太多的声道只会是'负累',我相信'无味'可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