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21937082.jpg[/upload]
RCA这个54年中旬的录音应该是它家的第二批立体声商业录音(第一批是当年3月份为Reiner/CSO的那几个录音)。此录音采用两个拾音麦克风分别录取乐队左右两边的声音,另外附加一个辅助话筒录制木管组,然后经调音台混成两个声道,录制在1/4英寸30ips带速的双轨母带上(54年时候RCA还没开始使用1/2英寸的三轨母带),音效极佳。可惜的是当年11月份在同样地点为Munch录制幻想交响曲的时候,RCA没能吸取6月份的这个录音成功的经验,Munch的那个录音效果远不如Fiedler这个好。[/quote]
谢谢指教.
在第一页里向John Pheifier致敬的那张的第一首是Monteux指挥
德利伯的芭蕾曲目,这首是录于1953年12月2日..是立体声录音,但可能RCA真正的纪录开始应该是第一页里的那首曲子..1954年2月的..白辽士/福士德的天谴...
事实上在这片里前8首都是1954年录的,包含你提到的孟许的幻想,但这首幻想确实录音效果不好,在迈向断头台那段连续重击的大鼓竟然被淹没了,鼓声极小声很不突出,失去平衡度,使曲子的戏剧效果大打折扣,反而1962 孟许同曲目的录音倒是好多了...(EMI1967版也很好)..
有点我一直想说,在听过不少RCA(水星)的录音后,录音确实有好有坏,
应该说其不稳定性的存在,,在一样的录音地点及录音器材,但出来的音色动态却都不太一样,(但基本音色还是明显易辨)..正反還是有落差.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母带保存状况,还是当年录音器材频宽等问题还是存在,到了1960年中后才较稳定.(从立体声的发明出现到完全mono被立体声完全取代也约历经10年,在那段时间里stereo/mono还是并存发行的,有玩LP的朋友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