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密度?WHO ARE YOU?&WHERE'R YOU?—感谢DR KUANG的艰苦求索 [复制链接]

查看: 15690|回复: 121
61#

扑通一声 在 2006-5-9 14:54:17 发表的内容
密度=质量/体积ρ=mV
物理上的密度,就是单位体积下的物体的质量

这是密度的原意

在生活中,往往有所引申,一般用来表达一定单位下所包含物体的多少,比如人口密度,表示一定的国土面积上人口的数量

如果用在声音或者音响上面,应该表示在一样的音乐中,声音重播的信息量的多少(当然所指的是不失真的信息)

本来是很简单的概念,和所谓高级器材无关,所有的标准都是参照乐器在一定的现场条件下所发出,或者人类能感知的声音的信息


呵呵,进来这个贴的,都是老朋友了——大家探讨、大家分享.......
TOP
62#

Willson 在 2006-5-9 15:02:31 发表的内容
扑通一声 在 2006-5-9 14:54:17 发表的内容

如果用在声音或者音响上面,应该表示在一样的音乐中,声音重播的信息量的多少(当然所指的是不失真的信息)

本来是很简单的概念,和所谓高级器材无关,所有的标准都是参照乐器在一定的现场条件下所发出,或者人类能感知的声音的信息


信息量的多少与器材档次无关吗?


呵呵,我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帖子既然说的是密度,当然先得有个统一的定义才好讨论,也就是密度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
器材高级,当然出好声,或者密度还原比较好的可能要高一点,但好的器材重播的声音,不应该是密度所忠实的本体,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
TOP
6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5-9 16:50:35 发表的内容
Willson 在 2006-5-9 15:45:42 发表的内容
扑通一声 在 2006-5-9 15:20:52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帖子既然说的是密度,当然先得有个统一的定义才好讨论,也就是密度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
器材高级,当然出好声,或者密度还原比较好的可能要高一点,但好的器材重播的声音,不应该是密度所忠实的本体,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


密度在音响术语里面应该算是一个形容词,并不能当名词来去定义,另外声音的问题很难得到统一,因为声音的听感是主观的。

其次,我认为声音的密度和信息量是密不可分,信息量的多少也正好体现了不同档次器材的价值,所以还是要大家去亲自去感受一番,通过不同档次的器材的聆听去寻找密度的真谛。


我也觉得应该是从信息量这个角度去考虑。真实的乐器直感有时是非常“铿锵”的,从这点来说,有些太过柔调质感的声音风格是不是就是密度不够呢?当然,和响应速度,控制力都有关


有时候真实的乐器所听到的真实的声音却并不是直接传到耳朵里的,而是加上了适当的环境的反射,吸收,混合,这样才会好听,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实的声音
再好听的乐器,在空旷的室外,没有一点反射,绝不会好听的,也不是音乐家追求的声音
当然我不是说太过柔调质感的声音风格就是正确的,这还是要结合具体的乐曲才好判断
TOP
64#

KENTRYFO 在 2006-5-9 21:34:19 发表的内容
正是!我刚才听音乐的时候,还想着问大家一个问题:听过信息量丰富而密度不足的声音吗?


削减中低,突出中高就很容易给人这样的错觉,不过这是“假信息量”,入门时的发烧友最容易被这个假象迷惑,这样的声音其实最不耐听。
TOP
65#

你能听到和你谈话的人的呼吸声吗?
TOP
66#

扑通一声 在 2006-5-9 14:54:17 发表的内容

如果用在声音或者音响上面,应该表示在一样的音乐中,声音重播的信息量的多少(当然所指的是不失真的信息)

本来是很简单的概念,和所谓高级器材无关,所有的标准都是参照乐器在一定的现场条件下所发出,或者人类能感知的声音的信息


信息量的多少与器材档次无关吗?
TOP
67#

其实还漏了两项,换跳线之后是换插板。

最后还可能换掉onix reference1银线。

难呀!我不知道最后是什么声音。
TOP
68#

扑通一声 在 2006-5-9 15:20:52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帖子既然说的是密度,当然先得有个统一的定义才好讨论,也就是密度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
器材高级,当然出好声,或者密度还原比较好的可能要高一点,但好的器材重播的声音,不应该是密度所忠实的本体,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


密度在音响术语里面应该算是一个形容词,并不能当名词来去定义,另外声音的问题很难得到统一,因为声音的听感是主观的。

其次,我认为声音的密度和信息量是密不可分,信息量的多少也正好体现了不同档次器材的价值,所以还是要大家去亲自去感受一番,通过不同档次的器材的聆听去寻找密度的真谛。
最后编辑Willson
TOP
69#

乱刀侃翻 在 2006-5-9 21:10:13 发表的内容
扑通一声 在 2006-5-8 23:55:17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兄所说的密度,没机会听几十万的器材也没关系,直接听听乐器好了,也是一样,自己找找机会多了
别人练琴,音乐学院汇报演出,音乐会现场坐得位置好一点,再不行自己去学学钢琴或者吉它,哈哈


难得遇到一个知音!
我看不一定要听乐器,听听周围人们的说话声和生活的各种动静也是一样!


呵呵,你终于也来了!
    刚刚听了06年5月号《高保真音响》随书cd——北京国际音乐节精品选萃现场录音。.........这应该是一张还没经混音的录音片片。忽然想起:绝大不分录音师不会满意麦克风的所收录声音的密度。然后,通过艺术加工把它“糙”厚、或通过增加信息把它“织”密,而就刚才听的这张碟来看,呵呵,如果经过了加工,声音的确不会那么真实,可是又有可能不真实之余更加自然,哈哈。你们怎么看?
TOP
70#

所以唱片里的人声和我们平时听到的人声有所不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