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扑通一声
乱刀侃翻 在 2006-5-10 15:12:15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10 9:01:01 发表的内容 是大提琴哼鸣的录音段!终于明白你的意思。器材拥有高密度重播的能力并不等于唱片本身录制的某些声音不具备高信息量时器材也要重播出高密度感!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地重播音乐那才能表现变化的美。华丽需要质朴的对比,一些所谓不食人间烟火的系统根本无法传达录音本身的神韵,美则美矣,始终隔着一层。
KENTRYFO 在 2006-5-10 9:01:01 发表的内容 是大提琴哼鸣的录音段!
我信神话
KENTRYFO
我信神话 在 2006-5-10 16:00:54 发表的内容 反过来,如果我们得到的低频是来自充满包围感的声浪,就可喜一点了。*************************************上面这点深表同感。也谈“扑面而来”论中频段一些录音好的萨克斯,爵士小号,民乐里的唢呐,竹笛等吹奏乐器在重放中应有“扑面而来”而又不压迫耳朵的表现。
乱刀侃翻
KENTRYFO 在 2006-5-11 12:59:49 发表的内容 似乎已经完成了“密度?who are you?”的讨论,但,where are you?呢?
scfan 在 2006-5-11 14:26:42 发表的内容 密度,只是一个指标,不存在谁有谁无的问题,有的只是谁多谁少,谁好谁坏的问题就着声音说太玄了,打个比方,HIFI好比摄影,镜头越高级,出来的PP密度越高,质感越强
乱刀侃翻 在 2006-5-11 13:59:36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11 12:59:49 发表的内容 似乎已经完成了“密度?who are you?”的讨论,但,where are you?呢?理论谈得再多又有何益?我有幸听到过具备高密度重播能力、接近真声的电声器材,问题是这套器材在另一环境、另一玩家手里能重现我当时所感受的效果吗?即使效果能重现,但不同人对此的感受就一定会相同吗?以前好玩,与朋友合作了一副DIY讯号线,找来几位朋友试听,不出我们所料,少部分人认为具有超高解析力,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过于平淡欠缺解析力。如果非要继续谈论此话题,我也提一问:系统解析力是否越高越好?
乱刀侃翻 在 2006-5-11 14:29:56 发表的内容 scfan 在 2006-5-11 14:26:42 发表的内容 密度,只是一个指标,不存在谁有谁无的问题,有的只是谁多谁少,谁好谁坏的问题就着声音说太玄了,打个比方,HIFI好比摄影,镜头越高级,出来的PP密度越高,质感越强对极!摄影中的玩脚架差不多也等同于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