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EMM LABS的一点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14407|回复: 111
1#
关于EMM LABS的一点话题

下面是一个网友发的短消息给我的,让俺对EMM labs作一个比较,但因为一直忙,5.1后可能闲空点,准备按照他的指示对比一下,可emm labs 在读sacd片子的时候是不能读其中的cd层的,另外有些器材上的东西还不是很懂,希望大家能给个对比的次序和接线的方法,有上海的兄弟可约来一起对比了听听,价格贵的东西也不一定啥都好,尽量客观地评价一下,反正俺们又不是卖器材的圈内人士,东西不好,坚决打倒!


下面是短信内容:


请教关于 emm CDSD/DCC2 的一个问题

emm  CDSD/DCC2 的台湾代理网http://www.artistworld.com.tw/index_02.htm)上面提到,在试听时洋活錄音室王秉皇认为EMM Labs的CDSD與DCC2也存在瑕疵:在播放PCM录音的普通CD碟片时,如将PCM昇頻轉成DSD聆听,或多或少都有可聽聞的瑕疵。

王秉皇的看法,与我聆听非DSD录音转换而成的SACD碟片的SACD层时的感受,完全一致!

我很想知道:兄台的听感,是否与洋活錄音室王秉皇同感?
即是我很想知道:兄台的听感,在播放PCM录音的普通CD碟片时,如将PCM昇頻轉成DSD聆听,是否或多或少都有可聽聞的瑕疵?

兄台说道:“最好有sacd出来的片子,也有普通cd出来的片子。拿这两个来比较才有意义。 ”

我认为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首先、如果普通CD原来就是使用真正DSD录音的片子,做这样的比较,估计EMM LABS不应存在瑕疵。
其次、如果普通CD原来就不是使用DSD录音的片子,通过转换翻制成SACD片子,从俺聆听非DSD录音转换而成的SACD碟片的SACD层时的感受来推断(比如俺用先锋AV-989  试听MERCURY从35mm菲林录音翻制之SACD《RACHMANINOFF拉赫曼尼諾夫第2、3钢协 JANIS/DORATI 》的SACD层时,觉得声部欠和谐、有的乐器有在某些部位扭曲变形的感觉、细节太多以致音乐太过离散,聆听该SACD碟的CD层反而感受良好,俺推测其原因,其一是由于毕竟不是DSD录音而是从35mm菲林录音翻制,其二就是先锋989播放SACD时碰到庞大作品就力不从心)--所以做兄台所说的比较也意义不大,因为非DSD录音转换而成的SACD碟片,转换时本身已经带有瑕疵,所以再做比较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俺的意见是,直接拿非DSD录音的普通CD碟,比如MERCURY  35mm 菲林录音制作的普通CD《RACHMANINOFF拉赫曼尼諾夫第2、3钢协 JANIS/DORATI 》,先用emm Labs的CDSD與DCC2的纯CD功能(不使用升频、也不使用制式转换)来播放,再用emm Labs的CDSD與DCC2昇頻轉成DSD聆听,通过两者对比(当然如果再找部高级纯CD机机来播放同一普通CD碟片,通过三者对比结果会更精确),感受emm Labs的CDSD與DCC2昇頻轉成DSD后是否或多或少都有可聽聞的瑕疵?
期盼结果……

兄台说道:“回头比比看。 ”

忘了强调一下:“一定要用大型曲子比比看!至少要用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比比看;能用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的协奏曲之类比比看,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如用马勒的超型交响曲比比看,结果就不容置疑。”

其实,我们在试验的是:emm Labs的CDSD與DCC2在昇頻轉换成DSD制式时,其运算对音乐神韵和音乐灵魂的失真度。
emm Labs的CDSD與DCC2的二項必殺秘招就是:CDSD擁有非常準確的時基, 又能夠把所有讀取到的數位訊號通通轉變為5.6448MHz DSD數位訊號(這是標準DSD數位訊號取樣頻率的二倍、一般DSD數位訊號為2.8224MHz),這是可怕的秘密武器。
对于非DSD录音的普通CD片子,由于取样频率一般只有44.1KHZ。于是,CDSD就要把所有讀取到的數位訊號,经过运算后通通轉變為5.6448MHz DSD數位訊號。
但是,要知道:音乐的神韵和灵魂这玩艺,可是无法精确计算的!人类现有的语言尚且无法将其穷尽表达,更何况“0”和“1”的有限组合?
想想现在最先进的高清数字电视,在播放旧信号制式的电视节目时,图象是更精细、色彩是更丰富,但是总觉得不够自然,为何?请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多多少少肯定不够自然甚至变形。什么原因?
电视节目的旧信号制式的像素不够多、分辨率低,用高清数字电视机来播放,机顶盒或者高清数字电视机内置的集成模块在运算,将像素不够多、分辨率低的旧信号制式转换成像素够多、分辨率够高的新信号,这用才管用。但是,你想一想:你的面部表情和神态,能用“0”和“1”的有限组合完全表示出来吗?能通过数学运算将之细化或者放大吗?
经过这样想一想之后,你必定更加容易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分享 转发
TOP
2#

54888 在 2006-4-27 14:46:35 发表的内容
一个象巴特尔,一个是姚明!


哪台机是姚明?能够具体说说差距在哪?
TOP
3#

SACD大哉問

您不可不知的SACD資訊

文 郭漢丞


1.什麼是SACD?和一般的CD哪裡不一樣?

SACD是Sony與Philips共同研發推出的數位訊源格式,全名叫做「Super Audio CD」,用意就是要超越原有CD品質,讓數位訊源擁有更高傳真的聲音品質。

Sony與Philips於1999年正式推出SACD,包括軟體與硬體同時問世,採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編碼格式,取樣頻率高達2.8MHz,是目前取樣頻率最高的數位訊源格式。和CD比較起來,SACD無論在編碼格式、取樣頻率、動態範圍與輸出頻寬都超越CD規格許多,同時因為儲藏容量增加六倍,因此可收錄2聲道與多聲道無壓縮的數位訊號。

BOX:SACD與CD規格比較

                   SACD         CD
直徑               12 cm        12 cm
厚度               1.2 mm      1.2 mm
讀取波長           650nm       780nm
格式 單層SACD (單面單層) 雙層SACD (複合SACD)(Hybrid)
容量               4.7GB       780 MB
數位格式 1bit/2.8224MHz Delta-Sigma 16bit/44.1kHz PCM
類比輸出 2/3/3.1/4/4.1/5/5.1聲道 2聲道
頻寬            DC-100kHz    DC-20kHz
動態範圍        大於120dB      96dB

2. SACD所使用的DSD格式到底是什麼?

DSD是SACD所記錄的聲音格式,與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比較起來,DSD錄音可以省去取多程序。從DSD與PCM的錄音程序示意圖來看,DSD錄音從聲音收錄轉成數位訊號時,DSD錄音可以直接記錄1 bit的數位訊號,送到類比的低通濾波。相較之下PCM就需要經過許多程序,首先要經過二進位轉十進位的數位濾波,再送入PCM錄音,然後經過內插除錯的濾波,再經過Delta-Sigma的調變,才送到類比低通濾波。在錄音工程上,DSD錄音可以省去許多程序,增加使用的方便性,並降低多道程序所可能產生的瑕疵。(圖1)

我的CD唱盤可以讀SACD嗎?

A:一般CD唱盤只能處理PCM訊號,且因為雷射頭讀取波長不同,所以一般CD不能讀取SACD的DSD資訊。但是目前市場上推出許多Hybrid SACD唱片,裡面包含CD層與SACD層,讓一般CD可以讀取CD層的PCM格式,所以購買Hybrid SACD可以在一般CD唱盤播放,但不是讀取SACD的DSD格式,仍然是CD的PCM格式。

Q:Hybrid SACD為何麼可以包含SACD與CD資訊?

A:Hybrid SACD裡面包含兩層資料,分別是CD層與SACD層,此外在SA規格當中還包括儲存額外資訊的軌道,可以記錄文字檔與有限的影像檔,所以當您播放SACD時,有些唱盤的顯示螢幕上會出現曲目與演唱者的相關資訊。

因為讀取SACD與CD的波長不同,所以SACD層只會反射650nm的波長,讀取DSD資訊,而CD層則是完全反射,讀取CD的780nm波長會跳過SACD層,而讀取PCM資訊。(圖2、4、5)

Q:市面上還有XRCD、HDCD,它們與SACD哪裡不一樣?

A:XRCD與HDCD都是PCM的延伸應用,XRCD是日本JVC公司的獨家技術,強調K2的錄音、母帶製作與CD刻製技術,透過錄音技術提昇DC的品質,所以一般CD都可以播放。HDCD則是RR公司的專利技術,目前已經把技術賣給Microsoft公司,過去HDCD必須使用專屬的晶片才能解碼,達到HDCD宣稱的高解析度,所以一般CD唱盤一樣可以讀取HDCD唱片,但是並不會進行HDCD解碼,除非CD唱盤擁有HDCD解碼晶片。不過XRCD與HDCD都還是PCM的應用變化,依然必須經過PCM錄音格式製作的各種程序,但DSD錄音則強調1 bit直接錄音,不需要額外的程序。最重要的差別還是最終使用,XRCD與HDCD都可以使用一般CD唱盤讀取,但SACD的DSD格式必須使用SACD唱盤才能讀取。

Q:SACD真的比較好嗎?我應該升級到SACD嗎?

A:從規格上而言,SACD確實比CD好。不論是取樣頻率、輸出頻寬、動態範圍,SACD都大幅超越CD。

但是人耳無法聽到20kHz以外的聲音,因此即使SACD輸出頻寬高達100kHz,您也無法實際聽到超過聆聽範圍的聲音。對於嚴肅聆聽者而言,SACD的規格已經是目前業界最高格式,至於SACD是否真的比CD好?可能要讀者依據實際聆聽自行判斷。在本次聆聽EMM Labs CDSD與DCC2的經驗當中,PCM與DSD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分辨,DSD在頻寬與音樂流暢度確實有更好的表現。如果您瞭解CD與SACD之間的品質差異,是不是要升級到SACD,可能只是預算問題,因為目前SACD唱片普遍還是高於CD,且SACD唱盤的進入價格門檻也高於一般CD唱盤。

Q:SACD唱片的價格比傳統CD貴,而且市場價差很大,原因何在?是唱片公司想要多賺錢嗎?

A:目前SACD唱片確實比一般CD來得高,零售價格最少都要四百多元,但大部分的SACD唱片價都在600~900元不等,千元以上定價的SACD也時有所見。唱片價格的差異其實與唱片公司的定價策略有關,唱片公司必須營利,賺取利潤是合理的商業行為。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市場價差甚至差別到了三倍,讓消費者以為高價的SACD唱片是賺取暴利。事實上我們很難去評斷究竟唱片公司是不是訂定離譜的價格,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價格低廉的SACD,譬如最近推出的Mercury Living Stereo重發,它們都已經沒有製作成本的問題,而是使用既有的錄音成品,轉製成DSD格式,當中的花費主要在錄音室或mastering的程序,所以如果是過去發行的唱片發行DSD Re-mastering或DSD Re-mix的版本,應該價格要相對便宜一些。至於新發行的錄音,除了邀請歌手、樂團的演出成本之外,如果要採用DSD錄音,所有的錄音設備都要符合DSD的規範,成本也相對高昂,加上SACD製作費用也高於CD,成本增加自然反映在售價上面。

Q:SACD如果真的那麼好,它會取代CD嗎?

A:目前CD依然穩居市場主流,威脅CD地位的可能不是SACD,而是規格更低階的MP3。以價格而論,SACD目前依然高於CD,而且製作成本也高於CD,再加上發行SACD要支付授權金,短期內SACD應該還會維持相對高價。從經濟學的供需原理來看,價高則量低,沒有壓倒性的數量,SACD恐怕很難重演當年CD讓LP兵敗如山倒的歷史,而維持高品質的音樂載體形式發行銷售。
最后编辑scfan
TOP
4#

CDSD/DCC2 impression
陶忠豪


SACD發行至今雖然已經將近五年,但老實說我個人收藏的SACD軟體還不超過十片,本身也尚未購入SACD播放機。純以音樂而論,我認為軟體種類不足,依然是五年來SACD最大的弱點。但是以規格、硬體而言,經過這次試聽EMM Lab SACD CDSD+DCC2,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這種新規格與CD的差異。不過有趣的是,我聽到的差異並不在於SACD提升頻寬後的高頻差異,而是在於低頻。CDSD+DCC2所展現的低頻權威感與浮突感明顯超越參考CD系統,音場與樂器形體所呈現的3D立體感,也不是CD平面化的表現所能比擬。光是這點,就可以證明SACD超越CD的優勢。CDSD+DCC2全頻段展現出飽滿的能量感,但是音質修飾的極為細緻,絲毫沒有過於強烈刺激的感受;相較之下,參考系統則顯得較為清淡冷調,對於這項差異,我認為應是兩者聲底個性上的不同,而不是SACD本身的聲音特性。
最后编辑scfan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6#

http://www.artistworld.com.tw/products/emmlabs/emmlabs_index3.htm
TOP
7#

喜欢,可惜没机会听听。
TOP
8#

好长呀!
最后编辑nan23
TOP
9#

54888 在 2006-4-27 15:23:02 发表的内容
让scfan听听吧,他是在同一套系统上听的AB对比.我是在不同的器材上听的两台音源.
就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喜欢EMM Labs.Vip象巴特尔,力量十足,但不够细腻.EMM相对就显的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同样是速度快,一个象在跑100米决赛,EMM象武侠小说中的"缩地成寸"似慢实快.音色方面vip 是标准的直来直去,黑白分明.EMM象幅画,给你色彩斑斓的感觉.
本来我是非常YY Burmester 001的,现在还要加上emm labs了.


谢谢!
TOP
10#

一个象巴特尔,一个是姚明!
最后编辑5488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