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D大哉問
您不可不知的SACD資訊
文 郭漢丞
1.什麼是SACD?和一般的CD哪裡不一樣?
SACD是Sony與Philips共同研發推出的數位訊源格式,全名叫做「Super Audio CD」,用意就是要超越原有CD品質,讓數位訊源擁有更高傳真的聲音品質。
Sony與Philips於1999年正式推出SACD,包括軟體與硬體同時問世,採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編碼格式,取樣頻率高達2.8MHz,是目前取樣頻率最高的數位訊源格式。和CD比較起來,SACD無論在編碼格式、取樣頻率、動態範圍與輸出頻寬都超越CD規格許多,同時因為儲藏容量增加六倍,因此可收錄2聲道與多聲道無壓縮的數位訊號。
BOX:SACD與CD規格比較
SACD CD
直徑 12 cm 12 cm
厚度 1.2 mm 1.2 mm
讀取波長 650nm 780nm
格式 單層SACD (單面單層) 雙層SACD (複合SACD)(Hybrid)
容量 4.7GB 780 MB
數位格式 1bit/2.8224MHz Delta-Sigma 16bit/44.1kHz PCM
類比輸出 2/3/3.1/4/4.1/5/5.1聲道 2聲道
頻寬 DC-100kHz DC-20kHz
動態範圍 大於120dB 96dB
2. SACD所使用的DSD格式到底是什麼?
DSD是SACD所記錄的聲音格式,與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比較起來,DSD錄音可以省去取多程序。從DSD與PCM的錄音程序示意圖來看,DSD錄音從聲音收錄轉成數位訊號時,DSD錄音可以直接記錄1 bit的數位訊號,送到類比的低通濾波。相較之下PCM就需要經過許多程序,首先要經過二進位轉十進位的數位濾波,再送入PCM錄音,然後經過內插除錯的濾波,再經過Delta-Sigma的調變,才送到類比低通濾波。在錄音工程上,DSD錄音可以省去許多程序,增加使用的方便性,並降低多道程序所可能產生的瑕疵。(圖1)
我的CD唱盤可以讀SACD嗎?
A:一般CD唱盤只能處理PCM訊號,且因為雷射頭讀取波長不同,所以一般CD不能讀取SACD的DSD資訊。但是目前市場上推出許多Hybrid SACD唱片,裡面包含CD層與SACD層,讓一般CD可以讀取CD層的PCM格式,所以購買Hybrid SACD可以在一般CD唱盤播放,但不是讀取SACD的DSD格式,仍然是CD的PCM格式。
Q:Hybrid SACD為何麼可以包含SACD與CD資訊?
A:Hybrid SACD裡面包含兩層資料,分別是CD層與SACD層,此外在SA規格當中還包括儲存額外資訊的軌道,可以記錄文字檔與有限的影像檔,所以當您播放SACD時,有些唱盤的顯示螢幕上會出現曲目與演唱者的相關資訊。
因為讀取SACD與CD的波長不同,所以SACD層只會反射650nm的波長,讀取DSD資訊,而CD層則是完全反射,讀取CD的780nm波長會跳過SACD層,而讀取PCM資訊。(圖2、4、5)
Q:市面上還有XRCD、HDCD,它們與SACD哪裡不一樣?
A:XRCD與HDCD都是PCM的延伸應用,XRCD是日本JVC公司的獨家技術,強調K2的錄音、母帶製作與CD刻製技術,透過錄音技術提昇DC的品質,所以一般CD都可以播放。HDCD則是RR公司的專利技術,目前已經把技術賣給Microsoft公司,過去HDCD必須使用專屬的晶片才能解碼,達到HDCD宣稱的高解析度,所以一般CD唱盤一樣可以讀取HDCD唱片,但是並不會進行HDCD解碼,除非CD唱盤擁有HDCD解碼晶片。不過XRCD與HDCD都還是PCM的應用變化,依然必須經過PCM錄音格式製作的各種程序,但DSD錄音則強調1 bit直接錄音,不需要額外的程序。最重要的差別還是最終使用,XRCD與HDCD都可以使用一般CD唱盤讀取,但SACD的DSD格式必須使用SACD唱盤才能讀取。
Q:SACD真的比較好嗎?我應該升級到SACD嗎?
A:從規格上而言,SACD確實比CD好。不論是取樣頻率、輸出頻寬、動態範圍,SACD都大幅超越CD。
但是人耳無法聽到20kHz以外的聲音,因此即使SACD輸出頻寬高達100kHz,您也無法實際聽到超過聆聽範圍的聲音。對於嚴肅聆聽者而言,SACD的規格已經是目前業界最高格式,至於SACD是否真的比CD好?可能要讀者依據實際聆聽自行判斷。在本次聆聽EMM Labs CDSD與DCC2的經驗當中,PCM與DSD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分辨,DSD在頻寬與音樂流暢度確實有更好的表現。如果您瞭解CD與SACD之間的品質差異,是不是要升級到SACD,可能只是預算問題,因為目前SACD唱片普遍還是高於CD,且SACD唱盤的進入價格門檻也高於一般CD唱盤。
Q:SACD唱片的價格比傳統CD貴,而且市場價差很大,原因何在?是唱片公司想要多賺錢嗎?
A:目前SACD唱片確實比一般CD來得高,零售價格最少都要四百多元,但大部分的SACD唱片價都在600~900元不等,千元以上定價的SACD也時有所見。唱片價格的差異其實與唱片公司的定價策略有關,唱片公司必須營利,賺取利潤是合理的商業行為。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市場價差甚至差別到了三倍,讓消費者以為高價的SACD唱片是賺取暴利。事實上我們很難去評斷究竟唱片公司是不是訂定離譜的價格,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價格低廉的SACD,譬如最近推出的Mercury Living Stereo重發,它們都已經沒有製作成本的問題,而是使用既有的錄音成品,轉製成DSD格式,當中的花費主要在錄音室或mastering的程序,所以如果是過去發行的唱片發行DSD Re-mastering或DSD Re-mix的版本,應該價格要相對便宜一些。至於新發行的錄音,除了邀請歌手、樂團的演出成本之外,如果要採用DSD錄音,所有的錄音設備都要符合DSD的規範,成本也相對高昂,加上SACD製作費用也高於CD,成本增加自然反映在售價上面。
Q:SACD如果真的那麼好,它會取代CD嗎?
A:目前CD依然穩居市場主流,威脅CD地位的可能不是SACD,而是規格更低階的MP3。以價格而論,SACD目前依然高於CD,而且製作成本也高於CD,再加上發行SACD要支付授權金,短期內SACD應該還會維持相對高價。從經濟學的供需原理來看,價高則量低,沒有壓倒性的數量,SACD恐怕很難重演當年CD讓LP兵敗如山倒的歷史,而維持高品質的音樂載體形式發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