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各位朋友,我继续写我的故事啦,文笔较差,请包涵!
继续发烧故事之一
前面的《我的“发烧”之路》一文最后我讲到听音室又有一对令我有惊喜的书架箱,它就是由一位发烧友设计分频器和箱体、高音喇叭用惠威的Q1R、中低音喇叭用D6.8的2.1SE(见第一次发我的听音室图片一文)。
2.1SE到家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猛煲,基本上进入状态了,由于我对它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听2.1SE》的听感发在汕头音响网上,,引起了争论,当然是良好的争论和交流了,其中得到了包括怀冰兄、STTS兄在内的很多朋友的指导。特别是受到STTS兄的的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如改变音箱的摆位、垫脚钉等,以使音箱能更好的发挥水平,在与STTS兄的交谈中收益菲浅,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STTS兄还送我一张《法国三角牌试音碟》让我试音后谈听感,以便不断指导。。。。
原来音箱是内倾约5度,因为我开始不能接受内倾太大而没试过,在STTS兄的说服下,我试着加大了内倾度,30度、40度、45度,不断的试音,最终在大于45度的位置定下来,交叉点在皇帝位前方,这时候声场的阔度、深度最好,离箱感也最佳,听交响乐、大爆棚的作品非常过瘾,但是人声的位置偏低,不过不怕,我听人声比较少了,就没有继续调整。
另外应该讲的是音箱的脚钉,当然我所谓的脚钉无非是象棋子、围棋子甚至防水圈这些不花钱的东西,还真别说,垫上去都有不同反应和效果,象棋子虽分析力变好,但大动态略有震动、防水圈虽中频厚一点点,但低频有点肉,最终用上围棋子,虽然中频薄了点,但低频分析力好了,各个乐器的分离度明显、凌厉,比较适合我的听感就定下来了。
(继续发烧故事之二将讲怀冰兄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