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浅谈抽样定理 [复制链接]

查看: 8269|回复: 68
11#

csdam 在 2006-3-18 2:22:06 发表的内容
這个示波器有問題?有掃描回饋殘映!!

消隐电路有些问题,不影响使用,就懒得修理了。
TOP
12#

nhyhs 在 2006-3-19 10:47:37 发表的内容
H兄的帖子技术含量太高 想跟帖都不知说什么

摄影方面还要多指点


Y兄,近来还烧啥?

帖子是深了点,简单的说就是音乐信号经过抽样后就不能百分之百的复原了。不能跟帖不要紧,能理解就可以了。
TOP
13#

csdam 在 2006-3-19 0:40:20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6-3-18 23:37:46 发表的内容
csdam 在 2006-3-18 2:22:06 发表的内容
這个示波器有問題?有掃描回饋殘映!!

消隐电路有些问题,不影响使用,就懒得修理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換粒高庒小电容就OK!難道你不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这个知道,只是为这个拆一次不合算,等大修的时候再说了。
TOP
14#


klwx 在 2006-3-19 15:03:14 发表的内容

开心兄:

其实我们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有一点稍有不同:
“音乐信号经过抽样后就不能百分之百的复原了”,我倒是不愿意下这种结论。当然,理论上是可以的,实现很难。
按目前的DA解码技术来说,是无法完全回复的。其实解码器带来的影响甚至比音箱大的多,只是解码用的基本上都是商用芯片,显得差距不大。如果DA技术有较大的改进,带来音质的提高,一定很大。
目前虽然很难,不排除以后会有新型滤波器出现。所以,应该给烧友们信心。只不过应该强调,解码,解码长度及Jitter误差的影响是多大。

就我个人而言,不赞同动则以听感来衡量,主观性和客观条件影响太大。


同意前面的观点。
但我认为我们各自的着重点不同。您着重从工程的角度分析,属于实际误差的部分。我呢,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属于理论误差的部分。这两部分误差共同确定了信号恢复的总误差。

不完全同意后面的观点,因为音乐信号是拿来听的,如果耳朵不认可,好象也说不过去吧。
TOP
15#

nhyhs 在 2006-3-19 20:36:03 发表的内容
为了儿子学习 听音乐的时间也少了 那有心思烧啥
家里已经封网了 只有在单位可以上会 还好今天周末 周末愉快!

你的帖子虽然看不懂 但还是喜欢 慢慢可以看懂的  


天下父母心,你做得好,榜样级了。

纯技术的话题,枯燥得很,能喜欢的不多。
TOP
16#

KLWX 在 2006-3-20 12:13:27 发表的内容
老兄你误会了。
我从解码器来说,是可以说的大家感兴趣一些,相信以后的解码技术会越来越好。
至于音乐,当然是拿来听的,我反对的不要动不动以听感决定一切,其实影响听感的因素太多了。
没有其它DX参与一下吗?


哦,明白了。

的确,影响解码精度的因素太多,值得分析和讨论。
TOP
17#

D版说得不错。实际上我也没有忽略这个问题,只是为了突出抽样定理的使用条件,暂时把传输过程引起的失真不计在内。也就是说暂时不考虑抽样值的具体传输过程,并认为能百分之百的传输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大家知道这样的事实:信号一旦被抽样,就隐含了失真的成分,而且知道引起失真的原因。





开心果 在 2006-3-14 23:17:06 发表的内容
还应该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析还没有把抽样值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考虑在内呢,如果再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那么实际的结果离理论值就更远了

开心果 在 2006-3-14 23:20:01 发表的内容
这里还应该注意两点,......  2 抽样值在传送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如果把这两个因素也考虑在内,那么实际的结果,离理论值就更远了。

TOP
18#

csdam 在 2006-3-21 0:02:25 发表的内容
可有包含時基訊号誤差,BUS阜輸送失誤的失真計算在内?


前面的分析不包含,如果包含都有说明。
TOP
19#

低温 在 2006-3-21 13:45:39 发表的内容
不错的试验,你这个试验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方波变成梯形时,究竟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12KHz基波(音高)的钢琴和小提琴人们能否分辨?

从声学来讲,失去的上升沿损失的的是声音的特质。人们辨别一种乐器或人声靠的是辨别波形的上升沿。早期的电子琴是用正弦波来拟合各种乐器,出来的声音全是一种圆呼呼的貌似神离的东西,七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得那种声音,当然那种振荡器的基频还达不到44.1KHz,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声学原理。

至于人耳的闻域,20-20KHz是有很大偏差的,对一个人而言,生理状态不同也影响听阈,听阈的特性是个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课题,等响度曲线是在正弦波条件下的测试统计结果,但对复杂波形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存在问题是肯定。希望能有个正确的研究方向。



这是属于另一范畴的问题了。
TOP
20#

低温 在 2006-3-21 0:15:38 发表的内容
开兄的贴子着实有趣,这正是困扰了俺很久的问题,直到前年才理清个头绪。

奈奎斯特定律害人不浅。
定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应用的条件出了错,前提是正弦波。
谁说音频的20-20KHz只是正弦波呢?,如果遇到18KHz方波如何采样、如何还原呢?如果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相位跳动(同频) 如何表达呢?这一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全是错误的。
用FFT去分解如果22.1KHz的频响,只能换得大约7.8KHz以下方波<3%失真度的还原,因为5次以上的高次谐波丢失。
众所周知钢琴的波形类似方波,所以在普通CD还原钢琴是最差的。

奈奎斯特定律害人不浅哪!


定理的应用条件没有强调是正弦波,而是强调最高频谱是fm(由我们确定),所以只要在fm以内的所有频率,在理论上都能百分之百的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