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在的CD过几年后会不会也像LP和磁带那样成为昨日黄花? [复制链接]

查看: 6506|回复: 40
21#

dr kuang 在 2006-2-24 16:37:12 发表的内容
两个都是过渡时期的不合理产品。
无论哪一种格式成为主流,器材生产商都会迅速跟上的,现在的状态让生产商无所适从。
其实现在的DVD可以容纳两声道的PCM格式,如果唱片商愿意,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DVD发行真正的2496或24192格式的唱片,消费者可以在价格低廉的DVD机上就欣赏得到,如果消费者想得到比DVD机更好的播放效果,外接一台音频解码器就可以得到远远优于现在1644音频格式CD的效果;而利用DVD的影像还可以同时提供影像资料,但这个方式无法阻止盗版行为,同样不会被唱片公司接受。


你说的用DVD存放24/96和 24/192格式的唱片确实有,我就有几十张.但这个没有流行两个原因.
1.不支持多声道,因为DVD-V格式的问题,多声道的话,不能用PCM,或者上不到24/96,带宽也肯定不够了.
2.DVD-V的加密机制已经被破解.

至于你上面说的DVD-A加密机制不够,我不太清楚,就我知道还是很好的,虽然一年前出过一个破解,但仍然不能完全拷贝.目前来说DVD-A并不像DVD-V一样可以完全拷贝.
TOP
22#

制式之间的交替,除了厂商的决策之外,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好比即使厂商决定用这种制式了,但消费者们普遍都不够买,厂商们又奈何?——难道用枪逼着消费者掏钱不成?

当年48年密纹唱片一推出,很快就占领了主要市场,为何?——当时的消费者在那之前听的都是背噪大、频宽窄、播放时间短的78转,现在密纹唱片背噪小这么多,音质又逼真这么多,并且一面还可以播上个十几二十分钟——这么划算的东西消费者能不欢迎?

再看58年,立体声LP推出,之前消费者听的都是单声道LP,音场营造无从可言;现在立体声来了,是人都听得出音效巨大的改善,消费者能不欢迎么?

再看83年,CD面市,之前消费者听的都是机械拾音的LP,或者不易保存的磁带,两者都要忍受背噪、磨损等痛苦;现在CD来了,母带背景有多宁静CD播出来也就多宁静,还永不磨损,音质性能指标又这么好,这此赚的事情,消费者能不心动?

假如翻翻旧的资料就能发现:其实在任何的时代,都存在新旧制式谁优谁劣的争论,但不管双方道理说得有多动听,市场销售结果才是最铁定的。这就好比当初上世纪20、30年代电声录音技术刚开始应用时,就有人就批评电声录音不够源自19世纪末的那种靠声波自身能量带动刻针刻母盘的最老式的录音方式,声音来得自然。不管那时候他们说得有多少道理,现在谁还会认为利用电来驱动录音设备是不好的?!现在还有唱片公司不用电来录音的么?

说回现在的LP和CD、还有CD和SACD之间的取代问题,道理说完了,辩论也辩够了,我们就看市场最后如何选择吧。音质好的,并且能让人明显听得出来的,最终肯定能主宰市场(假如不行的话,那说明它肯定有先天的、不可弥补的、特别明显的、影响欣赏质量的缺点)——至于“大部分消费者被厂商欺骗”的说法,只能是旧制式不死心者最后能使用的理由而已,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还像中世纪那么容易被骗么?

价格不是问题。CD当年推出时价格就特别贵,但这十几年下来,情况如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mp3等网络时代流行的格式,那它的确占领了便携式听音领域的市场,因为它的各项指标的确最适合这个领域;而至于正经的、严肃的HiFi欣赏,目前CD的确占领了主要的市场,道理也一样:它的各项指标的确最适合这个领域;为何SACD等新式格式现在仍未取得满意的业绩,这说明了可能时间没到,或者售价还要做调整,或者硬件设备没跟得上等等,因素很多。至于它未来会如何,我们说了不算,还是看看足够长时间之后市场的选择会如何吧。

等到某一天假如新制式在主流市场上取代了CD,那就说明那时候的新制式的各方面指标、因素必定是最适合正经、严肃的HiFi欣赏的这个领域了。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3#

dr kuang 在 2006-2-24 16:00:06 发表的内容
不想增加成本冒险把原有设备全部更新为DSD,停止发行CD而发行SACD,只得继续抱着PCM技术不放,搞出了基于PCM技术的SACD唱片,既想做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
现在是消费者要的不卖,卖的消费者不要,只好维持现状,继续由技术过时的音频CD唱下去。


其实就普通用户来说是DSD录音的,还是PCM录音转成DSD的SACD,根本就听不出差别,SACD和CD的差别估计也听不出.而对于发烧公司而言,有水平的几家采用DAD.数码录音,模拟混音,最后转成DSD,不存在数码转换损失的问题.
TOP
24#

科技在进步,我们也希望能欣赏到更高质量的音乐才对
TOP
25#

felixcat 在 2006-2-24 16:29:54 发表的内容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想,垄断商也就是大的商人,最终目的是赚钱,盗不盗版版不版权其实只是律师之间的字面游戏和规则,假如唱片商真的唯版权和真理至上,那么它们首先就应该立刻停止所有CD的发行,把这条这么明显的盗版的渠道先截断,以保护音乐创作的合法权益。但问题是没有唱片商这么做,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还是要看消费者们的反应的。



当时确定音频CD格式时的技术条件,根本无需顾虑盗版问题;音频CD已经是既成事实,唱片公司正是因为CD的盗版问题,所以唱片公司在开发下一代音源时,肯定会吸取之前CD格式的教训。
盗版对于唱片公司来说不光是法律问题,而是饭碗问题,当PC普及的过程,就是唱片公司收入大幅下滑,倒闭的过程。在盗版问题较严重的地方,这个影响是惊人的,80年代港台的流行歌手一张专辑卖到白金很常见,现在销量较好的比如李克勤,去年他的专辑第一次只印制1W张,然后根据市场反应才加印,这样的销量对比对于唱片公司来说用灾难来形容都不为过了。
TOP
26#

DG已经取消了所有SACD新录音的发行
TOP
27#

我始终还是那个观点,如果新的媒介不能对CD产生质变效应的话,那CD至少还能生存很长时间
TOP
28#

Raxel 在 2006-2-24 16:57:52 发表的内容


你说的用DVD存放24/96和 24/192格式的唱片确实有,我就有几十张.但这个没有流行两个原因.
1.不支持多声道,因为DVD-V格式的问题,多声道的话,不能用PCM,或者上不到24/96,带宽也肯定不够了.
2.DVD-V的加密机制已经被破解.



这两天又用DVD机作数字输出放这些带2声道PCM讯号,接入支持24192的解码器内,效果实在太令人惊喜了——这其实就是原始数字录音母带的效果,我基本是见一张收一张的,尤其是音乐会的DVD,只可惜市面上这样的DVD太少了。
RAXEL兄收集到有数十张,太令人羡慕了,能不能贴出来,我好按图索骥呢?
TOP
29#

上山砍柴 在 2006-2-25 17:08:05 发表的内容
也要看在什么范围内、在多大的范围内内活了。


范围不在大,但是里面的都是坚定分子,所谓的铁杆
TOP
30#

dr kuang 在 2006-2-25 21:25:00 发表的内容
这两天又用DVD机作数字输出放这些带2声道PCM讯号,接入支持24192的解码器内,效果实在太令人惊喜了——这其实就是原始数字录音母带的效果,我基本是见一张收一张的,尤其是音乐会的DVD,只可惜市面上这样的DVD太少了。
RAXEL兄收集到有数十张,太令人羡慕了,能不能贴出来,我好按图索骥呢?


我说的是静态画面,24/96 LPCM音轨的音乐DVD.如果是动态画面,只能是24/48,因为带宽不够了.我收的这些24/96 未经压缩的PCM碟是Classic Records等几家在DVD-A标准出台前发行的.

















这个是在DVD-A标准出台之后,Classic Records发行的HDAD,双面碟,一面是24/192音轨的DVD-A,一面是24/96 LPCM音轨的DVD.这里面的Folk Singer, Blue Train等都被认为是数码格式里面的最佳版本,超过金碟,SACD等版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