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260|回复: 189
31#

(4)、与音箱的设计方式、箱体的有效容积、单元与箱体的有效容积是否“匹配”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音箱的设计方式、箱体的有效容积、单元与箱体的有效容积是否“匹配”有关呢?因为;它们能够限制“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正常发挥。

箱子的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内部结构千变万化,很多“秘密”藏于其中;
以通常的‘密闭箱’、‘倒相箱’来说;理论上,箱体的有效容积越大,箱体的谐振频率会越低,低频下潜也越深(低);但是,如果箱体与使用的低音单元不和谐,就造成了箱体的最低谐振频率到Fs(单元的谐振频率)之间,形成一个“空谷”现象。这种“空谷”的“频率断挡”现象就造成了低频不连贯下潜,引起了低频不自然和部分失去了张力、弹性和解析力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发烧友喜欢密闭箱子?主要就是密闭箱子通常不会产生这种“空谷”现象而造成低频不连贯下潜的问题。因此密闭箱子的低频一般都比较自然,低频的张力、弹性和解析力通常也比较好(当然还要看选用单元的综合素质)。

(5)、与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有关;
为什么说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与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有关呢?因为分频器的设计方式及品质对声音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我比较赞同行内这样一个说法;
单元——是喉舌;有了“天生丽质”的喉舌,是唱出“天籁之音”的前提条件;
箱体——是环境;有了和谐自然的环境,喉舌才能够充分自然的发挥,甚至得到某些方面的“优化”提高;
分频器——是灵魂;没有灵魂等于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声音,怎么能够令人感动?那里还谈得上“艺术感染力”?充其量令人感到“HIFI刺激”而已。但此“HIFI”非彼HIFI了。

因此我们说:
(1)、正确合理地充分发挥低音单元有效推动空气的体积的“不失真”的“量”,是箱子设计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2)、防止低频“空谷”现象产生,是确保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的关键;
(3)、选用“综合素质”高的单元,是确保音箱的低频还原“质量”的前提条件。
(4)、结合不同单元特征,选择设计方案合理、品质优良的分频器,是音箱好声的保证。

音箱的制作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非常复杂。上面说的只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方面,真正讨论起来,用尽毕生精力恐怕也很难达到“完全了解”的程度,更谈不上解决“了解”到的问题了。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宽、太宽了。

(未完待续)
TOP
32#

KENTRYFO 在 2006-2-23 17:35:44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心目中的松香兄是一位刚退休的长者——没错吧!中学物理教师?


哈哈!!!!
和现在流行的电脑蕊片“奔四”比,我先进了两代,已经开始“奔六”了;但离退休还有些“艰苦岁月”。
二十年前的确曾经任过中学物理、化学、音乐教师,后来改行了,在科研事业单位工作至今。期间又专门进修学习了环境声学等与工作相关的DD。前面说过,由于爱好和工作需要等种种原因,以及从小父母、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学习过的东西非常“杂”,从我的观点中应该可以感觉到一点点吧。因为“杂”,难免就有不“实”了,请各位大侠多多指教。
TOP
33#

KENTRYFO兄弟,其实,我过去的学生有的已经“奔五”了,现在还是称呼我老师;我的同事就称呼我“Z 工”;对我来说,同样都感到自然亲切。
这些天工休在家,上网就多些,同时也在忙呼DIY方面的事情。很快又有新东西出来了,如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就是我的“目标”中的另一个“成功挑战”了。但愿如此。
TOP
34#

三、音箱的“中频”是音箱的灵魂;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这个题目涉及的面很宽,认真讨论也非常困难,(打字速度太慢,精力不够了)这里把讨论的面缩小到单元品质、箱子影响等比较小的范围内讨论,个人认为这也是重点,其他相对比较次要。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5#


三、音箱的“中频”是音箱的灵魂;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

这个题目涉及的面很宽,认真讨论也非常困难,(打字速度太慢,精力不够了)这里把讨论的面缩小到单元品质、箱子影响等比较小的范围内讨论,个人认为这也是重点,其他相对比较次要。

我们说“中频”是音箱的灵魂,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因为人耳对“中频”最敏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声音,也在“中频”段(200Hz~5KHz),所以我们对“中频”段也最熟悉。记得三十年前的中华206电唱机的频率响应只有60Hz~7KHz,但是出来的声音同样曾经让我非常感动,现在听起来当然会发现太多的不足,不过人声和多数乐器的表达还是基本完整的。如某歌手是否对你娇滴滴?某歌手是否激情四射?某歌手是否中气阳刚?某乐器声音质感差别如何?其实已经表达得基本很有样子了。——这就是中频的魅力所在,中频的功能所在,中频的灵魂所在。

那么,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什么有关呢?
个人认为,与下面几个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1、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口径有关;
2、与中、低频单元扬声器的振盆材料有关;
3、与音箱分频器的分频点选择及衔接品质有关;
4、与音箱箱体的设计有关;

(未完待续)
TOP
36#

1、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口径有关;

如果说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品质有关,这个很好理解,但是真正能理解实质也不简单。
首先这里说的“品质”包含些什么内容或者指标?
如何看懂这些内容或者指标?
这些内容或者指标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负面的影响,可以怎样解决?
如果是正面的优点怎样才能够保持或者发挥?
个人认为DIY的朋友首先应该了解这些东西,否则任何设计都完全没有“根据”,造成所谓的“理论设计和实际应用存在巨大差别”的现象。
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太宽,我也没有能力都说清楚,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只是提醒DIY的朋友重视这些问题。

由于受采购不到零件的影响,前两天刚从桂林买到需要的零件,我DIY的一对音箱昨天才刚刚开声,但是一开声就感觉很平衡了,接下来只是指标测量和一些音色调整的小问题了。我说这些是要证明理论设计和实际应用不会存在“巨大差别”,否则这个“理论”就是一个“谬论”。
不管你是如何看待我这个帖子,“信则有,不信则无”。哪怕一片叫骂声或者一片叫好声也是如此。

(未完待续)
TOP
37#

关于扬声器中、低频单元的口径对音箱的中频还原“质量”的关系,倒是值得重视。
大概我属于一些发烧朋友说的“技术指标”派吧,我对瞬态、动态是非常重视的。如果音箱的瞬态、动态不好,就不能很好地跟随音乐信号工作,音乐的精华信息就无法表达,除非你喜欢比较“木讷”的声音。
瞬态和动态——可以用来衡量音箱的全部频率范围的质量,不是只针对某些频率段落的。高、中、低频都需要有尽量好的瞬态和动态。只是我们能够达到多少?距离理想的瞬态和动态要求能够有多近而已。
那么影响音箱的瞬态和动态的主要是什么呢?(CD、LP或者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器材对最终出来的声音的瞬态和动态同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里只谈音箱而已。)

影响音箱瞬态的“指标”可以用这个比数值来相对直观的加以解释:{振盆和音圈的总质量+总阻尼量(空气阻尼及振盆自身阻尼等)}/音圈的电磁推力;
(目的是方便理解)
根据这个比数值,我们就很容易看出:
振盆和音圈的总质量越小(口径小、音圈轻),瞬态的“指标”越高;
总阻尼量(空气阻尼及振盆自身阻尼等)越小,瞬态的“指标”越高;
音圈的电磁推力越大(磁钢磁场强度高),瞬态的“指标”也越高;
空气阻尼与箱子设计有关,因此箱子的空气阻尼越小,瞬态“指标”越高;
振盆自身阻尼与振盆材料的选用和音圈、磁钢设计有关,单元提供的技术指标参数中会有数据说明,需要平衡各方面指标参数分析选择,这里很难说清楚。但是振盆自身阻尼小,瞬态“指标”就高;

反之,瞬态的“指标”就小或者说就差。

那么,影响音箱动态“指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就是单元的灵敏度指标(dB/1m/1w)和最大承受功率(W)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这个音箱(喇叭单元)可以达到的最大声压dB值。
另外,就是单元的分割失真了。分割失真对动态“指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因为分割失真会引起振盆局部反向振动现象,声压相互抵消,造成振盆不但没有同步振动发声外,反而产生反向振动,抵消掉同步振动那部分振盆发出的声压。它不但影响了动态声压“指标”,造成了局部频率“陷阱”现象,还会造成局部频率“起峰”现象,影响了频率响应的平衡性。

我们了解了这些问题现象,明确了“目标方向”,我们就可以去寻找你所需要的单元或者音箱了。但是许多指标和参数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必须做出“痛苦”的取舍决定。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8#

乏味的文章,来点轻松的图片。

[upload=jpg]Upload/20062271373345824.jpg[/upload]

我DIY的一对音箱前天才刚刚开声。


[upload=jpg]Upload/20062271402642813.jpg[/upload]
TOP
39#

2、与中、低频单元扬声器的振盆材料有关;

天然纤维振盆材料——如纸质振盆、纸质羊毛振盆等,声音密度好,透明、自然准确;
PP振盆材料——振盆的内阻尼系数比较高,声压曲线比较平坦,声音密度一般,透明度较差。
防弹纤维振盆材料——刚性高,内阻尼系数比较低,工作在比较低的频率下,优势突出;工作在中频时声压曲线不平坦,不自然。
工作频率在800Hz~5KHz的扬声器振盆材料,最好的还是天然纤维振盆材料。

上图片里我DIY的这对音箱,中低频单元就选择了F5,振盆材料是——黄色德国Kevlar/天然纤维超轻高强度一体化振膜。声音密度好,透明、自然准确。

(未完待续)
TOP
40#

3、与音箱分频器的分频点选择及衔接品质有关;

分频点选择是一个全面平衡单元搭配的过程,所谓的规律也只是一个范围,对于你手上的所有单元,它们的优点、缺点你应该非常的了解,你需要发挥什么优点?克服什么缺点?要心中有数。不管是两分频还是多分频,合理的选择分频点,往往可以达到发挥优点克服缺点的目的。
分频点的衔接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理论上计算出的分频曲线,是在假设所有电子元件没有损耗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际是所有电子元件都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我们可以用Q值来表达;损耗小的,我们认为它的Q值高,损耗大的,我们认为它的Q值低。
损耗小Q值高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它的分频曲线就比较接近理论上计算出的分频曲线。但是它的曲线斜率总是要于理论斜率。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它的曲线斜率就更小。
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现象达到我们的目的。
我们知道,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就小;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就大些;三阶分频,曲线斜率就更大…………。
但是,有时候为了达到我们的设计目的,我们会认为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太小,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又太大了些。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二阶分频方式,选择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分频器,就可以得到比一阶分频曲线斜率大、比二阶分频曲线斜率小的分频曲线斜率了。这样不就达到我们的要求了吗?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些数万甚至更高价格的箱子,里面的分频器常常用到电解电容,我们也知道电解电容是损耗大Q值小的电子元件,难道厂家舍不得使用“高级补品”瓣膜电容?不是的!那是为了调整分频曲线斜率确保频点衔接自然而采取的措施。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把它换成什么“高级补品”,“高级补品”不一定能出好声就是这个道理。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