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455565758596061» / 7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佳丽大荟萃兼谈【音响发烧三大定律】的应用--高文Goldmund E... [复制链接]

查看: 127583|回复: 753
571#

新阶段,英国的CD机机,也正在发生演变,厂家在音响性的改进方面不懈努力不断……

但是,根据俺之【音响发烧上帝公平定律】在未有质的飞跃之前,音响性的改进,往往伴随的却是音乐性和谐的损失。上帝是公平的!

英国的CD机机,在音响性得到不断改进之后面,所伴随的又是什么呢?颇耐人寻味。

有感想之烧友,不妨也来说一说……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572#



看找不着北的枪文
不如听听兄台化缘结果
TOP
573#

对英国和弦合并CD机--Chord ONE CD机,推介文章吹捧如下:

一见锺情 Chord ONE CD机

若然有任何人自称为Hi-Fi发烧友而对Chord不甚了了,那一不是Hi-Fi初哥,就肯定是好打有限!Chord虽然长久以来都属於低调份子,但在Hi-End界的地位早已得到确认,更横跨专业与民用两界,其著名的专业顾客更包括Abbey Road Studio/Air Studio/BBC/CBC/Decca/Dolby Labs以至国皇家歌剧院及Ray Charles制作公司;

话题之作

       然而Chord更于数年前推出一个出现即成为发烧圈热门话题的Choral系列;成员分阶段逐一出现,继有前/后级Prima及Mezzo、唱头放大器Symphonic、解玛器DAC64、CD转盘Blu及专壤的Hi-Fi架。

       Choral的出现,最惹人讨论的星其如巧克力铁盒的小巧体积,如手饰盒的精致外型,造工与用料又如小型保险箱股有质感,泛蓝光的凸透镜天窗厚重的银白铝材机箱着实酷得很。若插柱令每部Choral皆作45度倾斜的专属Hi-Fi架上,更犹如一座现代艺术品。

       一直有留意Chord Choral的玩家应该记得,那DAC64曾是个非常热炒的话题,至今已进入第二代  虽照机体小小但内里的WAT Filter瓦特瞬变排列滤波器、Pulse Ar-ray DAC脉冲列阵数码/模拟转换器及拥有有强大RAMBuffer随机存取记忆缓冲能力的数码接收晶片等装备,确令DAC 64发挥出小宇宙级的强大威力其后的Blu CD盘的风头同样一时无两,Top-Loading顶譬式入碟设计已经叫发烧友满心欢喜,再加上那个好事者说是工业用饭煲盖,实则应该是潮水艇或太空船压力舱门似的重量CO舱门,其重型机械般的操作手感及密闭效果,更星玩宗雀跃。

      当大家为Blu与DAC 64暍采过后,最顺理成章的想当然就是一台(2in l)合并式的CD机。日子一日一日过去,正当大家怀疑Chord似无此意之际,他们终于推出一款属于Choral系列的CD机『ONE』。当笔者收到一件ONE,确实是一手捧着即自我感觉良好,就是想着过去要『Blu加DAC 64』两件才有声出,现在一件ONE即成。想当然不存幻想一件ONE可以抵得上二件『Blu加DAC 64』,从规模或消费都已经清楚反映;但感性上总觉得个用五万元(定价S65,000)就能够捧一件样子如Blu似的CD机回家,不用外接解码器就有声出,确实叫人愈想愈感觉良好!

实心打造

      要知道Chord称Choral为Desianer Hi-Fi,正如De-signer Chair一样必定要由结构到外型都与众不同,别树一帜。基本上ONE与一众Choral的员一样,机箱主要由二件厚重的铝材构成,但ONE舆Blu却因为那个顶置式入碟舱的舱门结构得多加几块厚重铝材、ONE的机箱(跟所有Choral成员一样)其实就是一盒(机箱)加一蓝(顶板),本应无甚特别,但它们却甚为讲究,以一块约33.5X 14 X 4,5cm的实芯铝挖空造成机箱(盒),就连电源与音频部份的分隔屏障办在挖空的过程中一体挖成,无需再附加任伺结构性或组装的功夫。保证稳固。顶板(盖)则以一块约33.5X 14X1.4cm的实芯铝刨挖出碟舱、显示屏及按钮孔,而那套如压力舱门的CD舱门及门铵的各个组件,亦同样是以非一般厚灵的铝材打造。即使你未亲手拿起过ONE,但就以上种种超重量级用料与制作来估计,大家必会想像得到将之拿在手上的质感与实在感何等强烈。可是,若未亲手操作过ONE或Blu的手动式碟舱盖者或会视之为落伍之作,想必要亲手玩过才会明白开/关碟舱那下手悬之过瘾,由三根弹簧产生的拉力、牵动力何其实在,舱门关上一刹沉厚的『模一声』撞击何等充满质感又实在。足以抵消因其手动所造成的『心理性』不便感觉。

靓声之本

      其实ONE不单机箱结构『坚』!拾讯舆机械组件选料亦是非一般重料,跟同系的旗舰CD转盘Blu一样选用Philips CD-Pro 2M。打开ONE机箱帅顶盖,可以看到那份抬讯机械拥有专属的金属铸重型机床,于机床面铸有大大个『CD-PRO』的字样,机床四角更以弹簧承托作为避震,非现时惯见简陋又单薄的兼容货色可比,照常理推论,靓声得由源头开始做起。至于解码部份,ONE选用最新的128倍超取样/24bit 192KHz的Deta-Sigma晶片;负责最后一关的模拟放大采取真正平衡式放大架构的输出级,用以确侣由拾讯到D/A解调出来的音乐讯息得以在高度传真下送到前级。

酷而不冷

       ONE的本质虽然就是一大块重金属,但经过Chord的巧妙处理后,使之看起来只觉『酷』而不觉冷,属非常有品味得前卫设计。至于声音表现同样一点也不冷而是开,非常闲适的音色。透过ONE听着Camomile plus中藤田惠美唱MoolRiver确实有闲的很的感觉。这个『闲』并非松软无力之流,而星好象不用提劲或用力似的不着痕迹地营造出感悄变化与音乐的张力,这个在藤田唱出Desperado时感觉来得更是强烈,隐隐透出激情的感觉非常立体传神,最重要是不造作、不刻意似的自然流露。对于弦乐ONE也有一手,HagenQuartett拉贝多芬弦乐四垂奏(DG 00289775705),小提琴柔美舒爽而不偏软,有高贵气,运弓的效果属于力而下狠劲,大提琴低音域『印』下去的效果柔顺,声音细密。从容而不松软在RR近作『拉丁凤舞』(RR-l05)中可以进一步了解ONE的空间气场感同样很闲,没有过份饱涨的空气堂音,而是一种刚好令人感觉得到的清柔暖意。至于钢琴,ONE在Helene Grimaud弹奏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钢响奏鸣曲(DG 00289 477 5328)的重播中,表现出流动感强的动态变化,好像毫不费劲就能够将演译中急促又跌荡的强弱高低变化,一下子释放出来,舒爽而有力的琴音。

止得咳

      若跟笔者一样亲眼见过、亲手玩过又亲耳听过ONE的,相信都会同意ONE肯定是到暂时花不起玩Blu加DAC 64者的『止咳』之作之余,亦是一件任何想找寻如此小巧又靓样的CD机,又想悠闲地听音乐,简简单单地听CD之人士的『唯一』选择。更可以肯定ONE的最佳拍档当然是是Choral系的前后级,即使要找外媛亦应避开音色浓重或强烈倾向暖润的器材或接线。

技术规格;:
频率响应:20Hz-20KHz+/-0,2dB
总谐波失真:<0.003%20Hz-20KHz
解码架构:24 bit l92KHz Delta-Sigma,128倍超取样
拾讯机械:Philips CD-Pr0 2M
讯噪此:106dB A-Weighled
声道分割度:100dB@1KHz
模拟输出:RCA单端/XLR平衡各一组
数码输出:BNC同轴75Ω SPDIF
净重:7kg
体积:335阔105高170深mm
定价:$65,000-
TOP
574#

Musical Fidelity A308

摘自:《视听前线》

   大家还记得80年代初期曾经流行一时的那台“煎蛋机”吗?它适逢诞生在数码音源起步的年代,以浓厚的音色中和了尚不健全的刺耳CD数码味,因而广受爱乐人土的欢迎,它就是英国音乐传真(MF)的A1。MF当然不会满足于A1所带来的荣耀,通过老板兼设计师安东尼的多番努力,竟然被他意外地寻获到一些珍贵的元件,从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首先是Nu—Vista电子管的应用,MF发现了一种60年代末用作军事通信用途的微型军用级电子管性能相当优异,型号为6CW4。

   此管的外壳采用金属制造,具有极佳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失真和噪音极低,寿命更长达10万小时以上。于是MF把该管应用于放大器的设计上,推出了限量签名版前后级放大器Nu—Vista。从而使音乐传真迈入了Hi—End的殿堂,在发烧友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但Nu—Vista的数量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MF再接再厉,又发现了另一种性能同样优异的军用小型三极电子管,此管的频宽线性相当优异,寿命也长达10万小时以上,型号则定名为Tri—Vista。于是MF又悉数购下所有库存的产品,并用在了20周年纪念产品Tri—Vista系列的设计上。至此,包括最新的旗舰KW放大器的成功推出,MF已奠定了世界Hi—End大厂的地位。

   Musical Fidelity A308银色面板设计并非那种秀气的风格,再搭上较为阳刚的线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部Musical Fideliy器材。外型沉实,重量感十足。中间一个巨大的音量控掣,连黑胶唱盘输入在内,共有六组输入,设有两组音箱输出,也有一组可以把A308作为前级使用时的Pre—Amp Out,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其中一级AUX2输入,是厂方特为家庭影院器材接驳而设,输入的信号会直接接到A308内后级放大部份的线路而省却前半部大量的线路,如你以AUX 2接驳的话,音源部份必须有音量控掣:因为A308的音量控制将不能控制AUX 2的音量。除了峰值功率输出略小于Nu—vista,包括制造品质在内的其他方面均有过之而无不及。A308的动态和抗过载容限、热效率都有大幅度地提高,具备更平直的频率响应和更准确的相位,更佳的信噪比和低失真表现。A308放大器每边输出15OW,频率响应是lOHz—20kHz(±0.3dB)。

   以往Musical Fidelity给人的印象是声音较为温厚晕黄,不过A308放大器已完全没有那样的听感了。整体来说,A308已摆脱掉大多数人认为的那种传统英国声,速度感与细节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A308的声底不会予人一点速度迟缓温吞的感受,聆听《Nevermind》时,伴奏的乐器质感相当真实,中庸稍快的速度感,不减失演奏的精采程度。换上《Friday Nighth in San Francisco》这张吉它名盘,三把吉它速度飞快、相互较劲的演奏,A308毫不失忠实的表现。演奏时的细节,A308也能一一挖掘出来,吉它的声音相当干净,播弄钢弦后的延伸,具有明亮的光泽感。

  播放小提琴时,小提琴声不矫揉造作,完全没有经过粉饰和装扮,那是一种充满信心和力量的琴音,琴弓施加于琴弦的力量很大。但这种宏大响亮的声音在不同的音响系统中,也由于音响本身存在的“修饰”作用而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调料,A308显得不那么“粗暴”,展现出良好的延伸感和密度感,清晰度很好,没有过于明亮和耀目,略添一份细腻。从小提琴独奏的较弱过渡到乐队合奏的强音,听起来一点也不吃紧,放鞭炮时如果遇到火药受潮就会出现闷炮现象,声音闷闷的,而不是好的鞭炮那种灌耳的炸响,干脆而且能量巨大。听A308就觉得它处理得干净利落,力量足够了。A308还能展现出一定深度的音场,乐器的定位准确,我想略微靠后的音场对大部分的音乐重播都是有益的。

   A308并不会有厚度不足声音生涩的问题,小提琴演奏时琴板的共鸣声显得相当温润,琴音也带有淡淡的松香味,小提琴的尾韵飘逸有厚度,还带有滑顺的表现,三角铁的敲击声细腻有延伸且光泽明亮。A308的低频表现却相当中规中矩,它的低频是属于较为结实的类型,它没有那种一发不可收拾的丰沛量感。A308的动态表现亦不俗,聆听钢琴奏鸣曲时,将此录音庞大的动态表现得相当不错,琴音的光泽感佳,音粒饱满的程度不错,低频下盘的细节也相当丰富。A308的音场表现稍微前倾一些,但还不至于带给人压迫感,音场宽度与深度适中,音像的形体感稍显庞大,交响乐大动态君临天下般的气势稍显秀气了些,不过铜管的明亮感充足,声音亦显得相当干净,弦乐群齐奏时有着颇为真实的群感。

   在本次试听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作为一款定价5万元级的产品,从制造品质和声音表现来衡量,音乐传真A308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了。而且音乐传真的产品素以高性价比著称,M3的推出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传真产品完全具备Hi—End的品质,而A308系列的架构出自M3,制造水准有过之而无不及。买A308,你享受的就是真正的Musicl Fidelity顶级制作了。从这个角度而言,音乐传真的超值和抵卖就不言而喻了。或许,这又是反映务实派设计的理念,与审美的标准。
[upload=jpg]Upload/20061023014159439.jpg[/upload]
TOP
575#

英国 欧奇美 Alchemist Nexus CD机

转载文章:

    Alchemist这个品牌是很有背景的。说它很有背景,是因为该公司首席设计师Tim de Paravicini所设计的一系列Reference扩大机颇受好评。喜爱管机的朋友不知道de Paravicini的大名,那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说Alchemist的扩大机都是晶体设计,但是de Paravicini却是EAR一系列扩大机的设计者。换句话说,EAR专事生产de Paravicini设计的管机,而Alchemist则制造de Paravicini设计的晶体机,虽然互有关联,却也互不影响。其实真正吸引我的,在于这是与de Paravicini“有一点点关联”的CD唱盘。在EAR,de Paravicini没有设计讯源器材(只有唱头放大器),而要见到CD唱盘就只能从Alchemist找了。

    “核心”唱盘

    一套音响器材,中心是应该放在讯源、扩大机或是喇叭呢?Alchemist显然认为是CD,所以才推出了这部“核心”(Nexus)唱盘。Nexus一拆箱拿出来,就可以知道这是使用Philips的传动机构,因为遥控都和Philips的普通唱盘一模一样,就只有商标不同;更妙的是,连附给遥控器的电池都是Philips的原装货。不过从Nexus的外观上看去,却与Philips的器材有着天壤之别。颇具艺术气息的金色按键与黑色压克力面板,配上中置的CD承盘,颇能吸引目光驻留;而摆脱了一板一眼的新鲜造型,也让人很容易产生好感。机箱是以轻而坚固的铝合金制成,以八颗六角螺丝锁住,拆卸容易。内部显然采用Philips CDM-12.7传动,是目前最常见的Philips传动机构。

    Nexus在用料上相当简单,但电源方面有明显的补强,将数字撷取部分与DAC部分分开用二个环型变压器供电,电路板也分开相互独立。比较奇特的一点,是数字撷取部分的电路板,在由环型变压器连接到电路板时,竟然六条电线都采用了接线的方式,而且用黑色胶套完好的包扎在衔接处。在既有印象里,不同的材质不仅阻抗不同,更容易使声音劣化。难道这是调音密技吗?实在很难确定,不过看那精美的包扎处,又不得不这么想(因为DAC部分就没有这么做)。在DAC部分,滤波与译码都采用了Philips的芯片,但是使用了18位的双单声道设计,而且厂方宣称还使用了特别发展设计的EMC线路(Enhancement Mode Conversion),可有效降低时间误差,所以根据厂方测量与计算,实际上Nexus不是18位,而是达到了19位的标准。拜使用CDM12.7之赐,与一般Philips的机种一样,Nexus有数字音量衰减控制,不过面板无法调整,要用遥控器才行。电源的保护上,只在电源开关处焊上二颗1A/250V固定式保险丝。

    耐用度测试

    Nexus在试听评论前,已经先让它不停的旋转了二昼夜,以确定其耐用程度兼热机(曾有某牌CD唱盘一系列三型号,旋转二天后一部故障、剩下二部的步进马达将承盘推出时间变成一前一后,也是使用Philips的传动机构)。可以先肯定Nexus的耐用程度,与其坚固的外观相同。在办公室的桌上,我使用Aubiolab 8000B Profi扩大机当耳机放大器,ART讯号线与Sennheiser HD600耳机作为先期鉴听之用,在扩大机与CD唱盘之间,用直径约5公分的大型工业用橡胶垫起权充避震。如是再听了三天,由于正在写歌剧“弄臣”的版本比较,因此什么录音好坏的弄臣录音都听。Nexus在运转时,比起重量高出一倍的Philips LHH-100M还要稳定。LHH-100M会视CD片的平整程度而发出程度不一的马达旋转声(有很多CD片不是完全平整的),但在Nexus却未发生如此状况,难道CDM-12系列的工作状态要比CDM9更加稳定吗?有这个可能。不过,CDM-12的片夹品质比CDM9稍微好一些,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Nexus比起LHH-100M贵上了二倍,听起来的感觉也确实比LHH-100M有较好的质感,高频也较为柔顺,这使笔者在聆听时,倒免除了不少录音不良所造成的聆听之苦,至少听来不那么尖锐刺耳。其次,Nexus有适中的速度感以及很好的冲击性,细节也很好。虽然脱不出类似Philips声音的范畴,但是或许拜EMC的19位之赐,Nexus的确在声音上有比Philips更高级的感觉。

    极佳的搭配特质

    待将Nexus挪至试听室后,为它搭配的是CR Orpheus 328与Dali Evidence 870喇叭,喇叭线则是MIT Terminator 2。Nexus在实际聆听时的声音,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 与其它器材有很好的搭配性,这在实际使用上不会使人产生任何的负面印象。不管是用CR Orpheus 328、Marantz PM-14、Revox B-25、Micromega Tempo 2或Roksan Caspian,Nexus都是它们很好的朋友,不会发生搭配什么扩大机就比较“衰声”的问题。乐器的质感测试是用阿劳演奏德布西的“贝拉玛斯克”组曲,这张录音只要听上5秒,就足以知道系统再生钢琴的品质如何。Nexus重现出一部形体庞大的钢琴,通透程度也让人感到满意。再用最近不小心买到的中文版“士兵的故事”试试定位与层次,每件乐器都在正常位置,凝聚力也值得称赞。在聆听具有暴力倾向、由Erich Kunzel指挥的“魔鬼终结者”主题时,动态反应与高频的回放,也让人有很好的Hi-Fi感受。 简而言之,Nexus虽然脱胎自Philips架构,但在许多方面 ─ 质感、速度、高频响应、音乐性、透明度 ─ 都有很好的提升。这或许是取决于EMC线路、或许与强化的机箱不无关系,也或许与二组独立供电的线路板有关。无论原因为何,以此价位而言,Nexus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在分辨率方面更有优秀的表现。当然,它也是听音乐的好搭档,这也是有鉴于其各项表现都在水准之上的评语。

    聆听上的建议

    建议Nexus在聆听时,若扩大机没有音量遥控,还是请移动尊步,用扩大机的音量旋钮去控制音量大小。因为用数字衰减后,Philips的塑料味就会稍微多一些了,这或许是笔者神经衰弱使然(因为也有人说没有这种感觉)。
TOP
576#

NAD S500 CD机

这是一部配备24bit96KHz解码的CD机,虽然现阶段因制式之争24/96仍未能成为必需手段,但能够提供一种最新最顶尖科技的满足感,情形就如平面显像管电视一样,并非必需,但总比没有的胜上一等。S500用上了CrystalSemiconductor的24/96晶片配合自行设计的滤波线路及平衡式A类音频输出部份,转盘部份是以Philips的组件并加固安装,酸以超级结实的全铝机壳,环牛供电,而数码,音频及伺服操作部份均独立稳压,以上制作在同级机中实属罕见。S500提供了AES/EBU及BNC数码输出、平衡及RCA音频输出,还有一个可串联起其它NAD器材的NAD-LINKSmart-Control,可以用“按通”的形式作遥控方便用家。NADS500的外型亦具特色,银白色全铝壳配用蓝色显示屏甚有贵气,面版线条设计及边位等手工绝佳,这个机壳卖相工艺其实可以和二三万元级机种来比较亦毫不退色。S500机则有类似散热翅的设计,与它的操作热量无关(电源牛,稳压,A类音频输出部份均在低温状态下工作),除了作出加固机身及重量的功效,看来还主要是作为外观修饰。S500的重量是6。2kg,在同极机种中可算甚具份量。

    音色美绝同侪

    近半年来笔者接触过的24/96CD机已有3部,Arcamalpha9,Meridiam500以及Mark Levinson360解码,它们因价位不同表现各异但不约而同给我同一体验,就是它们在16/44.1CD环境下播放,表现比“普通”20Bit解码在分析力及动态上并不令人吃惊(理论上24/96在这两方面甚有优势,难道是20Bit晶片已用尽16/44.1的极限?),反而在音色柔美细致这点上有甚大跃进。这部NADS500亦不例外,它的最强绝招亦在此点,其音色形态甚为柔美,用它手工艺播放任何音乐,那份优美感均附之而来,圆润,幼滑,纯美,甜甜的声音,没有丝毫恶气,用它来播抒情歌韵,如郑丽君、王菲等甚佳,有动人的频魅力。

    除了优美,S500的另一优点是开扬,这部24/96CD机显然不是爆炸性体力型选手,没有强劲能量狠辣速度的虎虎威风,播放如“职业特攻队”之类仍欠一点霸气,但难得是它无论高频及低频均带有一种释放,活泼开朗的气息,有一份平价机中难寻的高贵气质,其高低伸展虽然并非最佳,但却毫无拘紧压抑之感,有天清气朗,尽情舒畅的气氛,可耐较长时间聆听。

    笔者现时使用的CD参考组合是Mark37转盘及CombakReimyoK2解码器,S500与它们相比无论价位及声音质素自有一段距离,输得较多的是空气感及乐器质感,但S500在中频音色及整体的柔美气氛却甚接近。我的Reimyo刚购入两个月,家中软件仍有很多未及细听重温以感受K2解码的威力及所带来的新鲜感,然而在测试完S500后却未有即时收起,继续听了一个星期,原因有二:一、随性战胜发烧爱,S500虽然较逊,但声音并无差池,可以“止咳”。二、发现价平声靓机种的喜悦感化成支持力,平价器材也听得“过瘾”。

    切实佳作值得留意

    假如不是CD革命的不明朗,而每个人对器材的服役年限要求不同(新制式定案,观察期,成熟期最保守也要3年),S500是可以被毫不保留地推为的。


NAD S500 CD机技术参数

数模转换方式:24-bit DeltaSigma

数字滤波:384×超取样

模拟滤波:5

阶滤波 误差0.25dB

频率响应:5kHz-20kHz(+0,-0.15dB) THD(at 0dB,1kHz):0.005%

态范围:96dB

信噪比:>112dB

线性:0.5dB;0 to -90dB

声道分离度 1kHz/@20kHz>100dB

Wow and flutter: Quartz accuracy 输出阻抗:120 ohms

数字纠错系统:CIRC,C1,and C2双重纠错

数字输出:Coaxial,Balanced XLR

尺寸(W×H×D):450×67×285mm

净重:5.04kg
TOP
577#

MUSICWALKER兄的精神令小弟佩服至极,如果说发烧友选择CD机的态度像医生的话,那兄俨然己是病理学家了!兄对英国机的理解通彻足可感天动地。如果只有2万元预算.兄会作何选择呢?
TOP
578#

有了ARCAM(雅骏)FMJ CD36,我不再企盼SACD

作者: 陈 奕

  曾几何时,SACD和DVD-A一度成为发烧友心目中Hi-End的终极目标。然而追捧热潮慢慢冷却之后,事态发展却与人们所设想的背道而驰,数年过去了,DVD—A几乎销声匿迹,投靠SACD集团的厂家虽然在增加,但打开局面仍然显得遥遥无期,这些想必是当初的研发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个中原因很多,此处就不再全面分析,只说其中最重要之一,那就是在从1982年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CD以极其庞大的数量奠定了一个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基座,纵然SACD和DVD—A的音质好过CD,但发烧友们却不会因此而全面放弃家中的CD;加上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使得CD播放机的声音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便是普通消费级产品,也再难听到“生硬、冰冷……充斥数码味”这样的批评,高级产品的声音表现更是引人入胜,无形之中SACD和DVD—A所仰仗的音质优势被追回了一大截。而当我在不久前听过ARCAM(雅骏)FMJ CD36之后,心中对SACD和DVD—A还仅有的一丝企盼,也暂时地消失了。

  FMJ CD36是目前英国ARCAM公司的旗舰级CD播放机,外观方面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从世纪之交FMJ系列诞生至今,其造型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产品线重整之后形成的DiVA系列也基本上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过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台ARCAH的CD或DVD机,那么也就见过其它所有的机型了,兄弟们长得都一样。机器面板上只有几个主要的功能键,其他很多功能则需由遥控器来完成。FMJ CD36在背板上提供了两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一组,以及用于系统控制的连接端子。电源线采用插座式,给那些喜欢玩线的发烧友提供了用武之地。随机配有CR-314型遥控器,可遥控ARCAH生产的各款CD机、DVD机以及功放等。

  内部结构上,FMJ CD36仍然延续前代机种的布局,最右侧的隔离空间内安置着电源变压器,为了加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两只封装在蓝色ABS外壳内的环形变压器对这两部分分别供电。相较于前代机型,电源是FMJ CD36重点改进的地方,机内共设有10组稳压电源,并且电源电路均紧靠其服务对象,目的仍然是缩短传输路径,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与雅骏以往生产的CD机一样,FMJ CD36也使用SONY的机芯和伺服控制系统,每个动作的速度都很快,跳跃选曲几乎是在瞬间就完成。资料显示屏则是欧洲风格的,面积较小,目前所有的ARCAM CD机均带有CD—TEXT兼容功能,播放CD-TEXT类碟片时,可在资料屏上显示碟片里的文字信息。

  取下机箱盖时,会发现材料很厚,但却没有想像中那么重,这是因为ARCAM用的是一种特别的复合材料,其结构一共有3层,内外表面是薄金属板,当中央有一层特别的橡胶材料,有利于降低振动;箱盖内表面对应机芯伺服电路板的位置上贴有一块类似纺织物的东西,千万别轻视这一小片相貌平平的东西,它其实是高效能的射频信号吸收隔离物,是能用于太空船的航天产品,价格相当之昂贵。由于伺服电路中流动的是与音频信号无关的高频数字信号,在其上方以隔离物遮挡吸收之后,可有效降低通过射频方式对机内的其它电路产生干扰。机箱中间是一大块铝合金板,板子背面安装着FMJ CD36的DAC及输出电路,这是一块完全独立的电路板,通过两根排线与机箱底部的控制和数据母板连接进行数据传送,铝板则兼顾散热及屏蔽双重作用。

  FMJ CD36的DAC电路板可谓相当复杂,采用与制造电脑主板相同的4层工艺结构,以尽可能缩短信号传输路径。板上大大小小的IC共计20余枚,标准的CD信号首先通过ADl896A,从16bit/44.1KHZ被升频转换成24bit/192KHz,随后送入一个可以用“壮观”来形容DA转换电路,所谓“壮观”是因为在这个DA转换电路中一共使用了4片Wolfsonmicro公司出品的WM8740EDS数模转换芯片,左右声道各2片,WM8740EDS可支持的输入信号频率范围宽达8KHz~192KHz,可处理的数据字长也宽达16bit~24bit,而24bit/192KHz的数字信号便是目前DVD-Audio的最高规格。又由于WM8740EDS本身是一种高性能的双声道DAC芯片,所以FMJ CD36的每一个声道中实际是有4个DAC在并联工作!

  在每个声道中各DAC均独立工作,共计输出的4路模拟信号,理论上这4路信号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由于有干扰及失真存在,这4路信号会有微弱的区别。将这4路信号送入由“仪表级”的AD797运放构成的信号合成电路,相当于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值”的计算,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非线性失真,最终便得到1路最接近理论值的模拟输出信号了。其后的低通滤波器和输出电路,均由BB公司的高电流输出运放IC 0PA2134UA构成。AD797和OPA 2134的噪声水平和失真度都极低,总体性能达到了可用于生产计量仪表的水准,所以称其为“仪表级”。此时用于消费类产品,性能上当然是绰绰有余。

  另外,FMJ CD36采用了超高Q值的时钟电路,石英晶振元件上还粘有防震的改性橡胶以使其免受外界干扰,尽可能降低对音质有不利影响的Jitter(时基抖晃)失真。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为自己的AKG K1000耳机搜罗到一台原厂特地为K1000设计的纯A类耳机放大器——BAP1000,这几天这套顶级耳机产品恰好被我搬回家中过瘾,正好可以用来考察ARCAM FMJ CD36的声底。

  我敢说只要你听到FMJ CD36与高级动圈耳机的搭配后,一定会对那种自然流畅的质感感到惊喜不已。与以往的机型一样,为了寻求高解析力与音乐味之间的最佳平衡点,FMJ CD36的声底不完全是清澈见底型的“纯净水”,但还是比前代CD33有所提高。略显松软的特质中夹带着晕黄而温暖的个性,确实是这个价位少见的声音走向。它的重量感表现在韧劲上,而不是以瞬间的冲击力见长,所以在沉稳而兼具质感的低频段部份,确实能展现出与欧美机种所特有的绵密颗粒来。

  FMJ CD36在音响性上的表现是我比较注意之处。它在高频明亮但不刻意强调,事实上我觉得它在极高频的延伸还略有柔化,所以您会发现空气感的表现是恰到好处,而不是格外出众。不过以自然呈现的方式来说,我很喜爱FMJ CD36这种丝毫不矫揉造作的细节再生方式,没有硬用突显的频段来挤压出乐器线条,而是在不温不火辣的方式下让细节浮凸出来。这样的特色也同时出现在其它频段当中,中高频坚实而清澈,中频爽朗而活生,透明感亦不会被遗漏掉。

  而在音乐味方面,可以说FMJ CD36是无出其右了。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整个频带内,都散发着令人动情的魅力,其声底非常宽松自然、丰满温柔,同时又具备无所不包的宏伟气势。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古典声乐或流行歌曲中的人声,都有着极为强烈的质体感。虽然天价的Hi-End播放机比比皆是,比FMJ CD36昂贵数倍甚至数个倍,但在音乐表现力上FMJ CD36不会输给其他任何一个对手。这么说那些高价器材就是名不符实了?可不要以偏概全,这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天价器材的音乐味虽然无法超越FMJ CD36,但音响性上是可以更好的,另外在外观装饰、制造工艺以及材料等方面也可以好过FMJ CD36。

  在聆听ARCAM FMJ CD36的这段日子里,心情真的是非常之舒畅愉悦,家中珍藏的每一张CD,无论录音精彩发烧与否,用FMJ CD36听起来声音都有着本质的提升。通过与SACD机的对比(SACD/CD双层碟片,播放机是先锋Dv-S969Avi全兼容机,其优秀音质是得到公认的了),我发现SACD的吸引力消退了不少。曾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换一台更高级的SACD专用播放机,现在看来这个提案可以缓交或是更改了。

  FMJ CD36是ARCAM集20年CD制造经验之大成的作品,至今他们还未被SACD所动,而潜心挖掘CD之潜能,独到的眼光后面则是强大技术实力的支持。我不敢断言ARCAM永远不会涉足SACD,但我相信如果生产的话,也将会是SACD中最好的之一。或许我应该企盼的就是ARCAM FMJ SACD X!
TOP
579#

中价位CD机皇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A308

转载文章:


图片附件: A308.jpg (2006-8-18 21:43, 19.99 K)



    A308CR 24Bit升频CD唱机Nu-Vista 3D CR CD唱机被誉为CD重播技术颠峰之作,音乐还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音场细致通透而富有鲜明的层次感,加上采用音效超凡的Nuvistor真空管,令Nu-Vista 3D CR CD唱机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音乐质感。除Nuvistor真空管线路之外,A308CR CD唱机完全承袭Nu-Vista 3D CR CD唱机的线路设计,包括多组独立ChokeRegulators扼流稳压器、高精度数据时钟、数码滤波升频及模拟增益级等多项精妙的电路,加上优异的质素与价格比,在相同售价级别中实为超水准之作。

    对于Hi-Fi发烧友而言,相信对“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 简写 M.F.)这个品牌是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未曾拥有过它的产品,至少对“音乐传真”四个字也感到耳熟。时至今天,“音乐传真”已经是一间有21年历史的英国音响器材名厂。虽然只有21年的历史,在这其中,音响圈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名颂一时的音响品牌、一代名器,现在都已销声匿迹。特别是当今越来越多的Hi-Fi音响器材厂家将“家庭影院”作为发展方向时,“音乐传真”仍然坚持不断地推出Hi-Fi产品,其敬业精神实在屈指可数。

顶级技术的下嫁产品

      在我们经常所接触到的M.F.的产品中,除了它的功率放大器外,相信就到它的CD机及解码器了。从M.F.近几年的产品线中,如果除去它的二十周年纪念放大器TRI-VISTA 300外,就数它的Nu-Vista 系列产品了,Nu-Vista 系列包括有M3合并式放大器和3D CR CD机,这两款产品中,M.F.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产品拥有难以置信的品质和公平的价格,它的声音似乎就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那种真实的声音,但在价格上却让一般发烧友难以接受。

      那么是否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M.F.在2002年推出了一个以A308来命名的产品线。其中包括有:A308 CR CD机、A308合并式放大器、A308 CR前级及A308 CR后级放大器。这个系列的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除了没有用到Nu Vistor电子管电路外,其它完全继承了Nu-Vista系列的线路设计,可见其素质优异,而售价则下降了一大截。为了更好地减低售价, M.F.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定制了专用的模具来制作面板和旋钮,使零部件的造价得以降低。当然,如果你还想以更低的付出来拥有M.F.的产品,M.F.还有A3.2系列的产品可以供选择。

简洁是美好的

      传统由英国人设计及生产的音响器材,特别是放大器和CD机,都是样子简单明了,实在没有什么花巧的东西。如果将A308 CR CD机与Nu-Vista 3D CR CD机摆在一起,细看之下,会发现它们两者竟然会如此地相像。差别只在于A308 CR CD机少了一份高贵华丽的装饰,却更让人感到它的实而不华。面板的按键对于一台CD机而言,已经是少到不能再少,中间显示屏上蓝色的数字和CD TEXT文本显示得清晰亮丽。机背的信号输出端子设有模拟单端L、R输出和数字同轴/光纤输出,实在普通之至。

      当打开上盖后,可以发现A308 CR CD机的内部非常简洁。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机芯旁边的两只大型扼流圈,还有两枚用于滤波的大电解和全分立元件的输出电路。如果是换作价格相近的日本同类产品,相信里面的发烧元件一定是密布如麻。机芯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至于是使用了何种类型的机芯,M.F.倒是直言不讳地和盘托出,在说明书上标明使用了目前我们常见的SONY CDM14BL-5BD25机芯和KSS-213BA/F-NP光头,与之相配的伺服电路板就装在机芯之下。论名气,这套系统比不上TEAC的VRDS、SONY的固定式拾信系统,至于Pioneer的“反面入碟”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这套机芯和光头及与之相配的伺服系统却可能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套CD转盘系统,单单用在国产VCD上就已经不计其数。SONY亦一直致力于对这套CD转盘进行改良,对那些有轻微弯曲或带有少许擦花的CD碟亦能照单全收。无用多说,这是一套经过无数考验的CD系统,因此,好东西自然受欢迎。

优秀的数字处理技术

      秉承着M.F. Nu-Vista 3D CR CD机的大哥风范,A308 CR CD机使用的数字滤波电路和超采样电路绝对不能有失。事实上,这些电路正源于Nu-Vista 3D CR CD机。由伺服电路板出来的CD数字信号就进入到机箱右面的解码板进行处理。信号首先经过一块Crystal 8420芯片进行升频处理,将CD的44.1kHz/16bit信号提升到96kHz/24bit的水平,尽最大可能恢复采样过程中失去的信息。再经过与之配套的D/A转换芯片Burr-Brown PCM1738E完成D/A转换任务。在此过程中,还进行了8倍超采样数字滤波处理,系统总时基误差少于150pS。这样一个优秀的电路系统,M.F.还将A308 CR CD机所使用的电源变压器、显示系统、红外线遥控器、数字滤波电路、超采样电路和D/A转换电路运用到A3.2 CD机身上。

重量级的机身及输出电路

      至此,你可能会问,A308 CR CD机与A3.2 CD机又有何不同呢?答案是:所不同的包括有机箱、模拟输出级及电源电路。

       A3.2 CD机会给人一种“并不重”的感觉,但A308 CR CD机的却足有17.5kg。M.F.为保证A308 CR CD机在运作过程中的稳定,机身外壳全部采用厚铝合金板制作,左右侧板以横肋进行加固。足够重的机壳能防止外界振动传入。同时,CD转盘运转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如果机身的外壳不够坚固,就会将振动传出去而影响到其它的设备。A308 CR CD机将转盘直接固定在底板上,同样也可以防止自身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无疑会使运转更为稳定,这种坚实的机壳正是M.F.产品品质的一种真实反映。此外,用铝合金板制作机箱还有一个好处是铝合金不会导磁,不要少看这一点,在三枪投影机中,为保证不受有害的磁场干扰,机内使用的金属除了铝外就只有铜或不锈钢。

       A308 CR CD机是采用分立元件的输出级电路,每声道的输出级采用了一对MOSPEC BDX33D/MOSPEC BDX34D 大功率场效应对管,能提供2W的输出到L/R RCA输出端子。以CD机2V的输出电压,2W的输出意味着可以提供1A的电流,这在CD机中是极为罕有的输出设计,如此之低的输出阻抗足以克服任何的信号线阻抗和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采用场效应对管的输出级让人很容易想起Nu-Vista 3D CR CD机的Nu Vistor电子管输出级。众所周知,MOS场效应管有着与电子管相近的特性。电子管电路虽然简单,但供电电路略嫌复杂。而且Nu Vistor电子管存世有限,有的几乎都被M.F.的老板Antony Michealson收购一空。因此可以想象,Nu Vistor电子管已经具备了收藏的价值了。M.F.在A308 CR CD机上不用Nu Vistor电子管输出电路,而改用MOS场效应对管输出电路无疑是要让购买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也能感受到电子管输出电路的质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大功率、大电流的设计肯定会带来惊人的动态,这在后来的试听中已被证明。相比之下,A3.2 CD机的输出级电路就只是用运放来承担。

返璞归真的超低噪电源

      在电源电路的构思上,M.F.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不少人以为只有模拟电路怕噪声,其实数字电路同样怕噪声,噪声会导致各种数字电路运算上的错误,造成信号失真。要避免干扰,恐怕最重要的就是电源部分的设计了。因此,在CD机的电源电路设计中会采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别供电,又会采用多级直流串连稳压供电来保证电源供应的纯度。为降低滤波电容的电感,提高电容的响应速度,还会采用多只小电容并联成一只大电容的做法。尽管扼流圈滤波的成本比上述方法便宜,但它打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反而更加优异。M.F.对此很早就有认识,即通过在电源电路上运用扼流圈来阻止噪声干扰。

     扼流圈滤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广泛应用于高品质电子管放大器中的一项供电噪声滤波技术。1988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在晶体管放大器中采用扼流圈滤波的高保真音响公司,M.F.推出了SA470后级。

      扼流圈是一个连着供电系统的大型电感,它对直流电保持着非常低的阻抗,但对交流电的阻抗却又相当高。在音响电路中,电源是纯直流的,任何的交流成分都是一种干扰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噪声。因此,一套运用合理的扼流圈滤波设计将会大幅降低电源的脉动干扰——M.F.独一无二的设计可将其减少到15%—1%。使用扼流圈还可缩减开机时电源瞬时的浪涌电流,并让电路免受几乎任何形式的电源干扰。

      供电噪声与脉动电流是直接与放大器的功率输出成正比的。换句话说,供电噪声与脉动电流是随音乐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干扰是连续不定的,根本就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耳对频谱方面的变化相当敏感。在驱动扬声器时,普通的供电系统将产生出一组连续而变化的噪声频谱。但在电路里加入一个设计得当的扼流圈后,问题就解决了。至于2×15000μF的滤波电容,在CD机中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就提高放大器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来说,成本合理的扼流圈稳压的确是个令人惊讶的系统。这可真是非常的“音乐传真”,令重播音乐的背景宁静,层次清晰,动态庞大。达至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

      M.F.通过运用扼流圈来阻止机内产生的干扰,使电源有更好的纯直流电供应能力,而且可以防止CD机的电路噪声传播到其它设备去。扼流圈还可以进一步地将各种逻辑电路、操作显示电路和伺服运转电路进行隔离,使它们之间的电磁干扰减到最少。


试听系统:

     M.F. A308 CR CD机
    M.F. A3.2 CR 前后级功放
    DYNAUDIO Contour S1.4音箱

      听M.F. A308 CR CD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那宁静的背景,由此而让更多的细节得到很好的表现。节奏是不快不慢,它不会将声音放慢来让人感觉到细节的丰富,音色有如电子管的温暖如春。又包含了晶体管的分析力及爆发力。听《星球大战》的电影音乐时,各种乐器轮番上阵,在音色、特质、声场、位置、细节的表现上都显得精确而有条理。听《聆极物语》,除了清厉的人声外,还有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种种“效果”。当听多了之后,我所听到的是A308 CR CD机是在继承了M.F.传统的声底后,又让人感到它已经进入到更高的境界,面对这样的声音,使我为之投入,除了聆听之外,已经不想再做其它的事情了.
TOP
580#

英国LINN GENKI  
[ 作者:佚名    文章类别: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1    更新时间:2006-4-27 ]


这就是著名的英国LINN GENKI的的外观,一台重量仅为3.3KG的具有HDCD功能的CD机.



有人最欣赏的是它的输出端子丰富,确实,两组固定电平、两组可调电平的RCA输出端子,使用非常方便。外,它还有一个同轴数字输出,但配什么解码器可能效果都不太理想,还是用它本身的输出吧。


为什么用解码器声音就不太好呢,我想与GENKI所用的三洋转盘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么单薄的转盘,数字输出质量有多好,我是高度怀疑的,解码器不容易出好声或出不了它价格相对应的声音也就好理解了。至于CD机本身,它就是用这个转盘校的音,反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受得许多人喜欢,也称为莲毒。

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光头是比较容易配到的。


LINN的CD为什么这么轻,加上钢外壳只有3.3KG,看到这张图就知道了,它不是用的常见的线性稳压电路,所以没有电源变压器。它用的类似于电脑电源的开关电源,效率高,重量轻。LINN这个公司的开关电源设计得很好,据称最顶级的CD12用的也是开关电源,真是佩服。电磁兼容性啊兼容性,我们在很多情况下,线性电源的电磁兼容性都做不好。

GENKP的输入电源插座内用了两只压敏电阻,开关电源被严密的钢罩屏蔽起来,每个输出在线路板上均装有磁管,进行过滤。


从标签上可以看到这台CD是03年生产的。上部最大的IC是单片机,从结构上升级软件不会太容易,下面是三只可调稳压电路,LM317T、337T等。配合三洋转盘,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是SONY的CDD2500BQ,这块DSP用的也是比较多的一块。
GENKI的解码电路PCM1732U


PCM1732是Burr-Brown公司和PacificMicrosonics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带HDCD解码功能的24bit DAC变换芯片,被业界评介为性价比很高的一块DAC。右边的PCF8574T 是PHILIPS 外围器件,为8位I/O口扩展芯片。


让我比较奇怪的是GENKI居然用了这块TDA7439音频处理芯片,要知道这是一块功能相当强悍的芯片啊,什么多路音源选择、多级音调变换等等,我所能见到的只是CD机有两路可调音频幅值的输出端子,难道只为了这个音量电位器的功能就用了这个TDA7349?

今天又考虑了一下,也就释然了:它就是LINN校音的法宝啊,音频处理器可是比换用什么电容强悍多了,板面上并没见多少电容,要有也有一些是钽电容而已,它对音色是起不到多少校音作用的,那么,就相信这点吧,这块电路与软件一起,是校出莲毒的主要原因。它的音频处理部分,除了那块别有用心的TDA7439外,还有三块OPA2604运放。



对这块价值20元不到的运放,运放对比时有这样的评介:觉象5532的升级版,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解析力不错,音乐味更好,有胆味,声底属于较纯厚且有点刚性,综合素质很不错。

英国人就是英国人,它只是够用为目标,决不为因为这是台万元的CD,而动用大量的发烧器件的。



看英国CD机,价格可不是打开机壳看元件,还是听它的声音的。一大摊补品的机器有的是,但结果如何呢?

打开名机,让我们多看看外国的设计师们是用什么理念来设计机器的,是一大幸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