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佳丽大荟萃兼谈【音响发烧三大定律】的应用--高文Goldmund E... [复制链接]

301#

CDSD/DCC2 impression
文:陶忠豪
SACD發行至今雖然已經將近五年,但老實說我個人收藏的SACD軟體還不超過十片,本身也
尚未購入SACD播放機。純以音樂而論,我認為軟體種類不足,依然是五年來SACD最大的弱
點。但是以規格、硬體而言,經過這次試聽EMM Lab SACD CDSD+DCC2,我第一次明顯感受
到這種新規格與CD的差異。不過有趣的是,我聽到的差異並不在於SACD提升頻寬後的高頻
差異,而是在於低頻。CDSD+DCC2所展現的低頻權威感與浮突感明顯超越參考CD系統,音
場與樂器形體所呈現的3D立體感,也不是CD平面化的表現所能比擬。光是這點,就可以證
明SACD超越CD的優勢。CDSD+DCC2全頻段展現出飽滿的能量感,但是音質修飾的極為細緻
,絲毫沒有過於強烈刺激的感受;相較之下,參考系統則顯得較為清淡冷調,對於這項差異
,我認為應是兩者聲底個性上的不同,而不是SACD本身的聲音特性。
TOP
302#

最后,看一下一位烧友追求EMM LABS这位绝色佳丽的一次追求感受:
昨天上海烧友飞来广州来看白天鹅音展,多年不见,驱车去机场接。接到后就直奔白天鹅而去,我朋友发烧多年,资历很深。指名要听EMM LABS,在五楼转了一下,未进代理商房间,就听到不同凡响的提琴声,由于参展商把器材放在里边,进门还看不见,转过去才看到大名鼎鼎的EMM LABS。提琴的表现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只可惜搭配的有源监听音箱好像差了点。乐队一起出来就乱了阵脚,听了好久才离开。再走到富盛的参展房又听到了EMM LABS配丹拿的大证据,非常权威的声音,整体表现比刚才好多了。尤其是超低频方面,其实CD不如LP的地方,低频的厚实度也是一个大问题。听了EMM LABS后只有一个字‘服’!
TOP
303#

我那个功放后面有唱放输入端子,前面有输入选择。不知道是否可以用,后面也有平衡端子。老兄的可以直接用后级吗?


ASR功放要定制外加唱放线路板,功放后面的唱放输入端子和功放前面的输入选择才起作用。

后面也有平衡端子……可以直接用后级吗?--嗯……至于后面的平衡端子,直接用后级,俺还未实际用过,觉得应该可以直接用后级吧?如果要真的这样用,俺可以代劳向店家确认。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04#

SACD大哉問
您不可不知的SACD資訊
文 郭漢丞

1.什麼是SACD?和一般的CD哪裡不一樣?
SACD是Sony與Philips共同研發推出的數位訊源格式,全名叫做「Super Audio CD」,用意就是要
超越原有CD品質,讓數位訊源擁有更高傳真的聲音品質。
Sony與Philips於1999年正式推出SACD,包括軟體與硬體同時問世,採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
編碼格式,取樣頻率高達2.8MHz,是目前取樣頻率最高的數位訊源格式。和CD比較起來,SACD
無論在編碼格式、取樣頻率、動態範圍與輸出頻寬都超越CD規格許多,同時因為儲藏容量增加六
倍,因此可收錄2聲道與多聲道無壓縮的數位訊號。

BOX:SACD與CD規格比較
    CD    SACD
直徑    12 cm    12 cm
厚度    1.2 mm    1.2 mm
讀取波長    650nm    780nm
格式    單層SACD (單面單層)    雙層SACD (複合SACD)(Hybrid)
容量    4.7GB    780 MB
數位格式    1bit/2.8224MHz Delta-Sigma    16bit/44.1kHz PCM
類比輸出    2/3/3.1/4/4.1/5/5.1聲道    2聲道
頻寬    DC-100kHz    DC-20kHz
動態範圍    大於120dB    96dB
        
2. SACD所使用的DSD格式到底是什麼?
DSD是SACD所記錄的聲音格式,與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比較起來,DSD錄音可以省去取多
程序。從DSD與PCM的錄音程序示意圖來看,DSD錄音從聲音收錄轉成數位訊號時,DSD錄音可以直
接記錄1 bit的數位訊號,送到類比的低通濾波。相較之下PCM就需要經過許多程序,首先要經過二進
位轉十進位的數位濾波,再送入PCM錄音,然後經過內插除錯的濾波,再經過Delta-Sigma的調變,才
送到類比低通濾波。在錄音工程上,DSD錄音可以省去許多程序,增加使用的方便性,並降低多道程
序所可能產生的瑕疵。(圖1)

我的CD唱盤可以讀SACD嗎?
A:一般CD唱盤只能處理PCM訊號,且因為雷射頭讀取波長不同,所以一般CD不能讀取SACD的DSD
資訊。但是目前市場上推出許多Hybrid SACD唱片,裡面包含CD層與SACD層,讓一般CD可以讀取CD
層的PCM格式,所以購買Hybrid SACD可以在一般CD唱盤播放,但不是讀取SACD的DSD格式,仍然是
CD的PCM格式。
Q:Hybrid SACD為何麼可以包含SACD與CD資訊?
A:Hybrid SACD裡面包含兩層資料,分別是CD層與SACD層,此外在SA規格當中還包括儲存額外資訊
的軌道,可以記錄文字檔與有限的影像檔,所以當您播放SACD時,有些唱盤的顯示螢幕上會出現曲目
與演唱者的相關資訊。
因為讀取SACD與CD的波長不同,所以SACD層只會反射650nm的波長,讀取DSD資訊,而CD層則是完
全反射,讀取CD的780nm波長會跳過SACD層,而讀取PCM資訊。(圖2、4、5)

Q:市面上還有XRCD、HDCD,它們與SACD哪裡不一樣?
A:XRCD與HDCD都是PCM的延伸應用,XRCD是日本JVC公司的獨家技術,強調K2的錄音、母帶製作
與CD刻製技術,透過錄音技術提昇DC的品質,所以一般CD都可以播放。HDCD則是RR公司的專利技術
,目前已經把技術賣給Microsoft公司,過去HDCD必須使用專屬的晶片才能解碼,達到HDCD宣稱的高解
析度,所以一般CD唱盤一樣可以讀取HDCD唱片,但是並不會進行HDCD解碼,除非CD唱盤擁有HDCD
解碼晶片。不過XRCD與HDCD都還是PCM的應用變化,依然必須經過PCM錄音格式製作的各種程序,但
DSD錄音則強調1 bit直接錄音,不需要額外的程序。最重要的差別還是最終使用,XRCD與HDCD都可以
使用一般CD唱盤讀取,但SACD的DSD格式必須使用SACD唱盤才能讀取。

Q:SACD真的比較好嗎?我應該升級到SACD嗎?
A:從規格上而言,SACD確實比CD好。不論是取樣頻率、輸出頻寬、動態範圍,SACD都大幅超越CD。
但是人耳無法聽到20kHz以外的聲音,因此即使SACD輸出頻寬高達100kHz,您也無法實際聽到超過聆聽
範圍的聲音。對於嚴肅聆聽者而言,SACD的規格已經是目前業界最高格式,至於SACD是否真的比CD好
?可能要讀者依據實際聆聽自行判斷。在本次聆聽EMM Labs CDSD與DCC2的經驗當中,PCM與DSD之間
的差異很容易分辨,DSD在頻寬與音樂流暢度確實有更好的表現。如果您瞭解CD與SACD之間的品質差異
,是不是要升級到SACD,可能只是預算問題,因為目前SACD唱片普遍還是高於CD,且SACD唱盤的進入
價格門檻也高於一般CD唱盤。
Q:SACD唱片的價格比傳統CD貴,而且市場價差很大,原因何在?是唱片公司想要多賺錢嗎?
A:目前SACD唱片確實比一般CD來得高,零售價格最少都要四百多元,但大部分的SACD唱片價都在600
~900元不等,千元以上定價的SACD也時有所見。唱片價格的差異其實與唱片公司的定價策略有關,唱片
公司必須營利,賺取利潤是合理的商業行為。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市場價差甚至差別到了三倍,讓消費者以
為高價的SACD唱片是賺取暴利。事實上我們很難去評斷究竟唱片公司是不是訂定離譜的價格,不過我們
也注意到價格低廉的SACD,譬如最近推出的Mercury Living Stereo重發,它們都已經沒有製作成本的問題,
而是使用既有的錄音成品,轉製成DSD格式,當中的花費主要在錄音室或mastering的程序,所以如果是過
去發行的唱片發行DSD Re-mastering或DSD Re-mix的版本,應該價格要相對便宜一些。至於新發行的錄音,
除了邀請歌手、樂團的演出成本之外,如果要採用DSD錄音,所有的錄音設備都要符合DSD的規範,成本
也相對高昂,加上SACD製作費用也高於CD,成本增加自然反映在售價上面。

Q:SACD如果真的那麼好,它會取代CD嗎?
A:目前CD依然穩居市場主流,威脅CD地位的可能不是SACD,而是規格更低階的MP3。以價格而論,SACD
目前依然高於CD,而且製作成本也高於CD,再加上發行SACD要支付授權金,短期內SACD應該還會維持相
對高價。從經濟學的供需原理來看,價高則量低,沒有壓倒性的數量,SACD恐怕很難重演當年CD讓LP兵敗
如山倒的歷史,而維持高品質的音樂載體形式發行銷售。
TOP
305#

好啦,赞叹完emm LABS这位绝色佳丽,
便到了曝曝这位绝色佳丽的瑕疵的时间了……

不好意思,人无完人嘛。
TOP
306#

【音响发烧三大定律应用之三】对音乐的任何录音和任何回放,永远存在音乐灵魂的失真;对低密度的录音,提高其密度后再回放,将只是提高其音响性,却必定加大音乐灵魂的失真。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07#

把所有的CD收藏全部變成SACD
文 郭漢丞

從1999年SACD問世以來,時至今日依然可稱之為「新世代訊源」,比SACD更早起步
的DVD Audio,可能是唯一有資格能和SACD相提並論的數位音樂格式,卻因為防拷保
護的問題錯失了商機,而SACD在Sony與Philips聯手出擊下,專輯數量不斷增加,逐漸擁
有一定比例的市場佔有率。

SACD陣營日益強盛
雖然CD依然位居市場主流地位,SACD唱片的銷售數量還是遠遠跟不上,但在Hi End音
響的世界裡,SACD已經成為眾多廠商關注的焦點,我們在今年的音響展當中,也可以
看到許多Hi End等級的SACD唱盤,包括Lindermann、Ayre、Accustic Arts、Classe、Linn
等,都推出優質的SACD唱盤,其他在會場上沒看到的dCS、Accuphase、Esoteric也都是
SACD唱盤的支持者,像mbl這類已經擁有高檔CD轉盤與唱盤的廠家,今年也將推出
SACD,而很早就推出DVD Audio唱盤的Audionet,近期也將讓其VIP唱盤增添SACD功
能,SACD陣營的規模因參與者眾而日益強盛。
我們同時注意到目前新推出的SACD唱盤,有邁向「通用型」(Universal)的趨勢,譬
如Ayre、Linn、Accustic Arts都盡可能的整合所有的數位格式,向上可讀SACD與DVD
Audio,向下可以相容MP3、MP4這類壓縮音訊格式,除了Ayre之外,。其他如dCS、
Accuphase、Esoteric等,則維持兩聲道的設計,並且突破Sony與Philips不開放數位輸出
格式的限制,發展自己的一套數位輸出與數類轉換器。
對於二聲道的愛好者而言,關注的焦點應該還是在二聲道輸出SACD,國內首度引進的
EMM Labs CDSD轉盤與DCC2數類轉換器,同樣屬於二聲道的SACD數位系統,不過
CDSD與DCC2擁有一項極為吸引編輯部目光的功能,就是直接將PCM處理為DSD的技術
,並且以SACD技術規格理論上兩倍的取樣頻率工作。

把所有的CD變成SACD
將PCM轉成DSD,聽起來很技術,講得白話一點,就是能把所有的CD變成SACD,
光這一點就讓人心動不已。聽音樂幾年下來,相信大家手上都有不少CD收藏,雖然經
過七年的發展,SACD唱片的價格已經從當年的千元以上高價向下滑落,起跳價格從四
百多元開始,但是整體價格依然高出CD不少,要把心目中的好錄音一張張蒐集成SACD
,不但要等唱片公司看好市場才推出,重新購買又是一大筆預算,現在只要擁有CDSD
與DCC2,手中所有的CD都能變成SACD,怎麼不令人興奮?
我想再次強調:買下SACD唱盤不等於可以把CD變成SACD,大部分的SACD唱盤只有
播放SACD層會使用DSD解碼,而CD層依然是PCM解碼,但目前可以執行DSD數類轉
換的晶片,多半也內建了24bit/96kHz或24bit/192kHz的PCM解碼,所以新的SACD唱盤
通常會直接將PCM昇頻到較高的格式,拉近與SACD的差距,但依然不等於把CD變成
SACD。難道沒有其他SACD唱盤具備相同的PCM轉DSD功能?有的,dCS的Verdi La
Scala唱盤與Elgar Plus數類轉換器也可以把CD變成SACD,不過方法不一樣,但是兩家
公司都強調是獨家技術,詳情沒有公開。
推出時間較晚的CDSD與DCC2,技術上還是佔了點優勢,在標準SACD規範裡面,取
樣頻率是2.8MHz,但EMM Labs還覺得不夠,再Up-Sampling兩倍成為5.6MHz。
不僅SACD可以直接昇頻為5.6MHz,連PCM轉換DSD訊號時,也能使用5.6MHz的取樣
頻率。

特別重視消除時基差
在數位訊源當中,時基差(Jitter)是經常提到的問題,在數位訊號當中為了維持取樣
頻率與運算的一致性,會裝設一個標準時鐘(clock)裝置,在一體式的CD、分體的
轉盤和DAC當中都有,但是當兩部以上的數位器材連接在一起時,就會以其中一部的
時鐘當作主要時鐘,讓數位訊號擁有一致的參考標準,才能避免時間不一致的情況。
一般我們說使用AES/EBU傳送數位訊號效果比較好,也是因為AES/EBU數位線其中就
包含時鐘訊號的傳送,能有效降低時基差。
在CDSD與DCC2上面則是沿用專業器材的作法,將其中一部當作「主時鐘」(master
clock),另一部當作「從時鐘」(slave clock)。要用轉盤還是DAC當作主時鐘?
用哪一部當主時鐘都可以工作,但是一般我們會把主時鐘設定在最接近數位轉類比的
那一個關卡,避免傳輸之間的其他誤差產生。所以CDSD與DCC2無論哪一部當主時鐘
,都可以運作,但說明書建議以DCC2擔任主時鐘效果最好。所以在測試的過程當中,
我們採用原廠建議的最佳方式連接。
清楚分辨PCM與DSD的差異
為了迎接CDSD與DCC2的到來,編輯部規劃了兩個試聽方式,先將器材送到洋活錄音
室,由我和錄音室主人王秉皇先生共同試聽,然後再到我家裡的聆聽空間,由編輯部
人員進行集體試聽。看看這套出自專業廠商邁向Hi End市場的新作,是不是能左右逢
源,魚與熊掌得兼?
在第一次測試選在洋活錄音室,我們以平衡方式連接至Crookwood Master Brick前級,
鑑聽喇叭則是主動式的PMC BB5+XBD。在這裡我們最關心的重點是SACD是否與CD
有明顯可以分辨的差異?我準備了不少Hybrid SACD軟體,想要藉由SACD與CD層分
頭比對,結果發現當CDSD讀取Hybrid SACD時,不能選擇CD層,只能由AES/EBU輸
出PCM訊號。
在Diana Krall的「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當中,我們以SACD版與CD版(不是
SACD的CD層)進行AB測試,在音質上SACD顯得流暢滑順,歌聲柔嫩嬌媚,但CD
則較有衝擊力,聲音的顆粒感則比SACD來得粗糙。接著我們將CD昇頻為SACD,
聲音的滑順與細緻程度明顯提升,再度與SACD版比較,CD昇頻DSD的效果與SACD
相當接近,但Diana Krall這張專輯是由Al Schmitt負責SACD混音,原版SACD的動態
還是比CD昇頻好一些。但是直接用CD轉SACD,就已經讓人感覺到明顯的差異。
接著我們比對Mercury最近推出的史塔克「巴哈無伴奏」SACD,CD層雖是原本
Wilma Cozart Fine 操刀,但昇頻為DSD訊號之後,大提琴的滑順感更好,擦弦的光
澤與與演奏神情更為逼真,那種彷彿回到錄音現場的音樂魅力,令人聽得入迷。
直接聆聽SACD層,則與CD昇頻差異不大,幾度交換試聽,昇頻與SACD層的差異
不大,看來CDSD與DCC2將CD變成SACD的能力,幾乎可以與正式發行的SACD匹
敵。
從上面的比對,我們發現新的錄音如果直接採用DSD方式製作,從CD昇頻未必比
DSD好,但老錄音轉製成SACD時,CDSD與DCC2的昇頻就相當接近重發的SACD。

CD一樣實力不凡
在第二場編輯部試聽之前,我有兩個晚上可以好好享受CDSD與DCC2,我的聆聽重
點擺在CD轉SACD上面,貪心的不斷換片聆聽。每次前後比對,昇頻為DSD的表現
都會讓音樂的軀體(Body)顯得更軟調些,聲音的柔勁內蘊,換成PCM聆聽,則多
一份陽剛之氣,有時候覺得PCM表現搖滾或爵士甚至更猛更爆,但在古典樂的表現
,無論是小編制的室內樂,或大編制的管弦作品,利用CDSD與DCC2昇頻,都會讓
音樂的旋律性和實體感更自然流暢。但我也必須強調,CDSD與DCC2不僅SACD能
力不凡,光是把它當作CD來評估,都是一部令人讚嘆的超級CD唱盤,更不用提具
備昇頻至DSD的能力了。
編輯部同仁在我家試聽時以五張SACD進行AB測試,在家裡的空間殘響比錄音室長
一點,CDSD與DCC2也顯得較為活潑,但是依然在第一時間就讓我的參考訊源感到
老態龍鍾。唉!怎麼又來一部讓人又愛又恨的訊源,愛的是聲音表現讓人馬上豎起
大拇指,恨的是怎麼存款老是追不到器材價格。參考器材在聲音細緻度上還相去不
遠,但是CDSD與DCC2表現出來的音樂密度與活力,則將參考器材遠遠拋在腦後,
譬如「TAS 2005」,老虎魚的錄音本來就飽滿厚實,底盤穩固,CDSD與DCC2就是
比參考器材多了許多細節,且聲音顆粒更為圓潤勻稱,請注意我不是說聲音形體變
大了,而是密度高、細膩、緊緻的高情報量,將細節與場面都兼顧的完整表現,參
考器材還夠細膩精緻,但聲音的規模感和整體感,則難以相提並論。

目前聽過最滿意的SACD
撇開價格的因素,CDSD與DCC2幾乎可說是我目前聽過最滿意的SACD唱盤系統!其
他關於聲音的描述,可能都是多餘。不過先聲明要保留一點:我還沒有機會與dCS的
Verdi La Scala與Elgar Plus比對,所以EMM Labs目前拔得頭籌。
對我而言,CDSD與DCC2具備兩大吸引力:不僅是唯一DSD昇頻的數位訊源,,還
擁有將CD收藏全部變成SACD的魔力,以後不用買SACD唱片,用PCM轉DSD聆聽,
就可以邁向5.6MHz取樣頻率的世界了!

器材規格
CDSD轉盤
支援數位媒體:CD、SACD(二聲道與多聲道)、DVD-Video與DVD-Audio之AC3立
體聲、MP3
數位輸出端子:AES/EBU(僅支援CD與MP3數位輸出)、EMM Labs OptiLinks
尺寸/重量:435×400×140mm(寬×高×深)/11公斤
DCC2數類轉換器(含前級功能)
數類轉換功能:PCM轉換類比、DSD轉換類比(二聲道)
數位輸入端子:AES/EBU、SDIF、Opti TOSLink、PCM(ST光纖)、DSD原始檔、SDIF-3
(DSD)、EMM OptiLink
類比輸入端子: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
類比輸出:平衡與非平衡(經過前級與Bypass前級各一組)
類比輸出阻抗:平衡100歐姆、非平衡50歐姆
尺寸/重量:435×400×92mm(寬×高×深)/11公斤
TOP
308#

重温一下俺最爱用的比喻--

想想现在最先进的高清数字电视,在播放旧信号制式的电视节目时,图象是更精细、色彩是更丰富,但是总觉得不够自然,为何?请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多多少少肯定不够自然甚至变形。什么原因?
电视节目的旧信号制式的像素不够多、分辨率低,用高清数字电视机来播放,机顶盒或者高清数字电视机内置的集成模块在运算,将像素不够多、分辨率低的旧信号制式转换成像素够多、分辨率够高的新信号,这用才管用。但是,你想一想:你的面部表情和神态,能用“0”和“1”的有限组合完全表示出来吗?能通过数学运算将之细化或者放大吗?
经过这样想一想之后,你必定更加容易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TOP
309#

EMM Labs創辦人Ed Meitner
談CDSD轉盤與DCC2數類轉換器
文:EMM Labs
編輯:郭漢丞
>>從錄音室專業市場起家,EMM Labs這家位於加拿大卡加利的音響廠商規模並不大,
但是當1999年Sony找上Ed Meitner協助設計SACD器材設計時,Meitner不僅立刻接下Sony的委
託,並且在三個月內就交出成品,也讓EMM Labs的研發能力引起業界注意,不過當時EMM
Labs的知名度還停留在專業市場,並沒有真正踏入Hi End領域,後來推出Philips SACD 1000
的改裝服務,搭配EMM Labs DAC6這部多聲道SACD數類轉換器,依然維持濃厚的專業設計
取向。不過去年推出的CDSD轉盤與DCC2數類轉換器,才真正在Hi End數位訊源領域,投下
一枚震撼彈!
針對CDSD與DCC2的設計,我們透過E-mail詢問設計的重點:

Audio Cite問:以前EMM Labs曾經推出Philips SACD 1000的升級改裝,請問CDSD轉盤與DCC2
數類轉換器是不是這部SACD大幅改裝的結果?
EMM Labs答:CSDS和DCC2是EMM Labs獨立設計的產品,與早先推出的EMM Labs修改版Philips
SACD沒有特別的關係。

AC問:DCC2不僅具備SACD數類轉換功能,同時可以當前級擴大機使用,請問內部是否具備放
大線路?
EMM答:DCC2在非平衡標準的輸出電平為-10dB,而XLR平衡標準輸出電平為0dB。

AC問:關於數位訊源的時基差(jitter)問題,EMM Labs擁有許多獨家專利,能否簡單敘述相關
技術?
EMM答:CDSD和DCC2都是數位設備,也都有各自的時鐘,兩個以上的數位設備要連接工作,
誤了確保數位訊號讀取的精度,一定有一個設備負責「主時鐘」(master clock),另一個則是
「從時鐘」(slave clock),專業的數位設備一般都有clock Master/clock slave或clock internal/clock
external的選擇。為了提高時鐘的經度,我們採用了兩條工業標準的ST光纖線,分別用在work clock
In/Out和clock out/external clock input,將兩個數位設備的絕對時鐘鎖定,而利用工業標準的ST光
纖線可以確保最小的傳輸誤差或時基差。
EMM Labs擁有兩項專利與降低時基差有關,包括數位訊號的同步化與進入DAC處理之前的再同
步化(re-synchronization)

AC問:從PCM轉DSD格式,目前僅有dCS與EMM Labs推出產品問世,請問從PCM轉DSD的方式為
何?
EMM答:目前真正內部採用DSD格式處理的器材只有EMM Labs的產品和Sony以前推出的Sonoma
工作站,當時負責在Sony設計的Andreas Koch以合夥人和副總裁的身份在2003年正式加入EMM
Labs。其他廠牌的轉換器不是真正的DSD內部處理,而是PCM內置處理,而且CDSD和DCC2的內
部DSD處理採用1bit/5.6MHz,其他品牌的SACD轉盤,即使採用Up Sampling,也不會有CDSD播放
一般CD可以Up Sampling(2FS至5.6MHz)的聲音品質。
TOP
310#

emm LABS为何在烧友心目中如雷贯耳?
请管中窥豹--

http://www.jd-bbs.com/archiver/?tid-366447-page-11.html
青龙恭维王2麻子(恭维时间2006-2-24 11:45):

能够胜于EMM  labs的LP系统绝不是一般的质素,能把这套LP调好的人绝对是经验丰富的高手,可以堪称为LP教父级的人马,恭喜麻兄。
TOP
311#

首先,请注意以上提到的洋活錄音室王秉皇的意見:

……聆聽CDSD與DCC2的過程中,我認為DSD格式錄音的軟體,最好還是使用DSD解碼播放,無論是DSD向下轉成PCM,或是PCM昇頻轉成DSD,或多或少都有可聽聞的瑕疵,最好還是直接播放SACD層的DSD資訊,而CD直接聆聽PCM。但EMM Labs擁有的DSD昇頻技術,確實對音質有所改變,尤其是音響心理學(phycho-acoustics)層面的影響,更是值得玩味。……
TOP
312#

下面就应用【音响发烧三大定律】,对上述四点展开分析……
TOP
313#

江湖中的传说曰:emm LABS这位绝色佳丽,唯一的瑕疵就是“价钱贵”!

根据俺之【音响发烧三大定律】的应用,俺认为其实不然……

此话怎讲?
TOP
314#

根据【音乐灵魂无法量化定律】音乐灵魂是无法绝对量化的。
也就是曰:
无论使用什么DD,音乐灵魂永远只能是相对地予以还原。
最多只能是相对地越来越近地接近音乐灵魂本身,但却永远无法绝对地抵达音乐灵魂本身!

由此,俺认为:
【音乐灵魂无法量化定律】也可换另外一种表述方法,表述为【音乐灵魂相对论】--

【音乐灵魂相对论】音乐灵魂永远只能是相对地予以还原。
最多只能是相对地、越来越近地接近音乐灵魂本身,但却永远无法绝对地抵达音乐灵魂本身!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15#

但是,殺秘招之二--“通通轉換成5.6448MHz DSD訊號,這是標 準DSD數位訊號取樣頻率的二倍(一般為2.8224MHz)。”

俺持质疑姿态,效果如何?
俺认为绝对有必要经过实践来验证。
TOP
316#

第三、再注意《把所有的CD收藏全部變成SACD 》一文(郭漢丞)

……在這裡我們最關心的重點是SACD是否與CD有明顯可以分辨的差異?我準備了不少Hybrid SACD軟體,想要藉由SACD與CD層分頭比對,結果發現當CDSD讀取Hybrid SACD時,不能選擇CD層,只能由AES/EBU輸出PCM訊號。……
TOP
317#

第二、注意劉漢盛 在《「寬厚飽滿溫潤」,掌握純淨源頭》的器材評論中提到:

“……還有,所謂「溫潤」指的就是讓人舒服的音質與音色。我不敢說CDSD/DCC2所再生的樂器音 質音色是否正確,因為我不在錄音現場。……”
TOP
318#

将音乐性放在首位的烧友,劝您千万别买非DSD录音转换而成的SACD碟片!

除非有您认可的制作大师操刀进行转换制作!

为何?温旧俺的【音乐灵魂阐释渊源(血统)定律】:
对音乐灵魂的阐释,其渊源(血统)就是该阐释者所归属的国家文化。这里,阐释者包括乐器制作师、音响器材、音乐唱片制作师/录音师/调音师、演奏家、室内乐团、交响乐团、指挥家乃至作曲家本身等。

要知道,如果普通CD原来就不是使用DSD录音的片子,通过转换翻制成SACD片子,转换时本身已经带有瑕疵。唯有高水准的转换制作师,才有可能将转换瑕疵降低到可以容忍的程度。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19#

俺隐隐约约觉得:Emm Labs的枪手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回避这个问题!

此言绝非空穴来风。

请温旧俺在第29-30页提到的四个注意点(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92733&page=29)
思考一下、消化一下。

容俺稍后再为您揭晓俺的分析推断……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20#

要知道--
emm Labs的CDSD與DCC2的二項必殺秘招就是:CDSD擁有非常準確的時基, 又能夠把所有讀取到的數位訊號通通轉變為5.6448MHz DSD數位訊號(這是標準DSD數位訊號取樣頻率的二倍、一般DSD數位訊號為2.8224MHz),這是可怕的秘密武器。
对于非DSD录音的普通CD片子,由于取样频率一般只有44.1KHZ。于是,CDSD就要把所有讀取到的數位訊號,经过运算后通通轉變為5.6448MHz DSD數位訊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