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福特与好音质绝缘? [复制链接]

查看: 4963|回复: 31
21#

我的道行还浅,不敢妄发议论。说说自己的看法,贻笑大方了。

前年开始上这个论坛,在买器材的过程中,这个论坛给我帮助还是很大的。音响到位了,我就不去器材版了,常来这里看看。根据DX们的推荐买了不少经典的CD,其中有一部分单声道的交响乐老录音。

但是我必须诚实而遗憾地说:那些单声道的交响乐老录音差点剥夺了我听交响乐的兴趣,因为听着不舒服,提不起兴趣,我几乎放弃对交响乐的追求。幸好梅塔的现场拯救了我对交响乐的兴趣,最近又因为机缘巧合、贵人相助,接触了一些效果一流的立体声录音,对交响乐兴趣日益浓厚。

我不反对大家对于历史老录音的顶礼膜拜,音乐不是纯技术的东西,太多感性的内容,比如利帕蒂的单声道老录音会让我因为缅怀英年早逝的才俊而潸然。

但是从欣赏层面上,尤其是交响乐范畴,拒绝立体声恐怕是不太明智的。
最后编辑jenney_l
TOP
2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3#

立体声有时候会破坏声音的和谐。例如钢琴,在音乐会上听到的和谐一致的发音到立体音响里就变成了手指的杂耍。
TOP
24#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9-21 11:38:44 发表的内容
再好的单声道录音跟今天的立体声录音比,都不堪一击。不过你如果只听少数几位艺术家的名演,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个不同意,如果是乐队作品还勉强说得过去,单一的人声、小提琴、钢琴等立体声无太大优势。立体声最大的优势在于录入许多俺并不想听到的东西。
TOP
25#

曼弗雷德 在 2005-9-21 14:34:21 发表的内容
其实标题如此更确切一些:福特与好音质无缘。所以莱纳不枉此生,赶上了头班车。创造了十年不到的唱片艺术奇迹。


莱纳是和托斯卡尼尼同一家公司的,托就是拒绝立体声录音才给莱独占熬头的。
TOP
26#

plczj 在 2005-9-21 15:30:25 发表的内容
我听来,单声录音软件重放好伺候,最起码不会暴露系统在环境、左右声道平衡、音场和定位方面的缺陷,所以听起来似乎平衡感更好。


唉!上天赐予人类听觉时,为什么会添加了一只多事的耳朵?
TOP
27#

单声道录音比立体声录音存在着更大的失真是无可否认的,我觉得听单声道的最主要目的是了解艺术家而不是效果。
TOP
28#

plczj 在 2005-9-21 15:30:25 发表的内容
我听来,单声录音软件重放好伺候,最起码不会暴露系统在环境、左右声道平衡、音场和定位方面的缺陷,所以听起来似乎平衡感更好。


说句玩笑话,兄台莫要介意。
顺着阁下的思路,我看听mp3就足够了,什么器材都够用。
玩笑话,看过,笑过,就算了。
TOP
29#

曼弗雷德 在 2005-9-21 15:20:38 发表的内容
托老在过世前4年正式宣布告离乐坛的,当然是由于年事太高的缘故。那时正好在54年前夕。莱纳第一次示范立体声录音在54年3月6日。由此,托老也是与好音质无缘。


托斯卡尼尼的确是有立体声录音的,并且是RCA录的。54年4月4号,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那场音乐会便是由RCA的Layton带领工作小组,用当时正在试验的立体声录音技术录制下来。目前有好几家专门转制老大师录音的小公司都出版过这个录音。我手头有的是M&A出的,听后的感觉是:对于50-60年代的立体声录音来讲,音效已经是相当不俗的了(当然,几十年前的立体声录音和现代的数码录音相比仍然有不少技术缺陷)。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30#

托老在过世前4年正式宣布告离乐坛的,当然是由于年事太高的缘故。那时正好在54年前夕。莱纳第一次示范立体声录音在54年3月6日。由此,托老也是与好音质无缘。而莱纳,则活跃到他临死前,尽管最后身体状况很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